骰子碗:高中女生谈红卫兵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8:00
高中女生谈红卫兵运动 2011-10-05 13:35:18.0  我去班上几位女生那儿做这个关于文化大革命调查的时候,大多数同学便是一脸茫然,有的人甚至手心冒汗,咬着指甲,紧张得如同课堂上被历史老师当众点名回答问题似的,好个半天,才吞吞吐吐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I don’t know.” 

    我先前发在网上的帖子“90后同学的money观”,得到了网友广泛喜爱以及众多媒体的关注。帖子里回复颇多,内容也非常精彩。他们绝大多数是成年人,也有在工作岗位混迹了好几年的80后哥哥姐姐,新一代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让他们充满了新鲜感。

 

    少年报老师曾告诉我,他们看了我在网上的调查后,有了启发,于是,也组织一些中小学校做了个关于钱的问卷调查。我见过那份调查的卷子,学生回答时只需打“√”或“×”,所以读起来不是很精彩,最后结果我也不得而知。

 

    2011,苦夏。

 

    那几天高温假,我去了近在咫尺却仍然陌生的地方——沙坪坝红卫兵墓园,了解了一段在历史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文化大革命。

 

    它是一段严肃的回忆,更是现代历史教育的空白。当在紧锁墓群的铁门边转悠一阵,我遗憾着没机会踏进这块地方,心里颇不是滋味,不自觉地问起自己:“班上同学也来过这儿吗?”

 

    因为去年对班上的一次关于歌乐山烈士的小调查,让我对一些同龄人感到深深无语,某些在家里一直当着乖宝宝的孩子回答语出惊人,雷倒众生。于是乎,一个小小的问号变成了大大的惊叹号。与之前不同,这次关于文革的小调查,让我再次找寻到了90后中学生的睿智光芒。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死,你如何看?在班级做调查,结果众说纷纭。一位一贯优秀的女同学这么解释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有人用一脸淡定回答:“死得其所。”还有人嘻嘻哈哈:“一群不要命的疯子!因为错误的领导,花儿还没开就谢了!”

 

    在我的调查中,我不断对大家提问,红卫兵死得值or不值哦?四十年前,那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学生,因为社会紊乱、政局动荡,凭着自己易躁、热情的性格,被无可避免地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中,最终走上不归路,在现今来看,这种自以为爱国的行为,被后知后觉的人们称为激进。大家一谈起他们,便摇头叹气,为这群英年早逝的少男少女惋惜不止。

 

    然而我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呢,红卫兵的死无疑起着净化空气般的作用。虽然当年的行为够荒唐的,至少他们是怀着一腔热血和无私的信念去牺牲自己。在生命消失的那一瞬间,他们流下的血纯净透明,墓碑上风化残留的口号令人敬畏。为了这个,情愿被埋在深土里,与杂草蚯蚓为伴,而决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吗?

 

    

 

    2011酷夏,我去参观了红卫兵墓园。

 

    

 

    有不少网友早就提醒过我,要我上这儿来看看。

 

    

 

    红卫兵墓园在重庆沙坪公园内,据说这是全国仅存、保护最完好的文革墓群了。

 

    

 

    网上说,墓园里有100多座墓碑,掩埋着400多位在文革武斗中不幸阵亡的男女红卫兵。听说很早以前,曾有人这样不耐烦地建议道:“把墓地炸掉吧!根本不需要保留什么文革遗迹与文革记忆。”但是后来呢,有个名叫廖博康的重庆市委书记亲自来墓园走了一遭,他当时啥话也没说,回去以后批示了 “三不原则”,即不拆除、不宣传、不开放。可以说,这处大树环绕的珍贵历史文物非常幸运,就这样被长久地保存下来了。

 

    

 

    后来又经历了房地产大开发时代的冲击。1993年曾有某港商的一个建设项目,把墓园划入了拆除范围,但幸运的是,那桩生意最后不了了之。2009年12月15日,红卫兵墓被重庆市纳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来还有铁将军把守着大门呀!乍一看门庭寥落,似乎还带有恐怖电影《寂静岭》的压抑色彩呢?

 

    

 

    死难烈士万岁!

 

    

 

    嘘!请尊重逝者,保持安静。

 

    

 

    我只看看,我不说话!

 

    

 

    历史课本有一个大章节是讲十年文革的,但这些内容不用考试,老师拉得特别快,仔细算算,讲解不过十分钟。学完之后,大多数同学对这段历史仍然不明就里,弄清前因后果的人没几个。

 

    

 

    他们死的时候都很年轻。据守墓人讲,里面共埋葬着400多名红卫兵烈士,平均年龄20多岁。放在今天,正是一个个寒窗苦读十年书,即将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呀!

 

    

 

    去拍照的路上,出租车驾驶员听说我要去沙坪公园红卫兵墓,觉得挺好奇的。他大约五十来岁,我这一句话,让他不禁咂了咂嘴巴,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这文化大革命全国武斗的第一枪,就是在重庆打响的。就在那个工业校的地方。我那时不过是个小娃儿,哪能完完全全懂得这些事。只知道我一位邻居就是那学校的学生。唉,这几十年,他也一直躺在这墓园里面,变成了文物啦!实际上,他是那家人从小收养的流浪儿,被打死的时候连20岁都没到呢!他这一走了之,养母可就伤心,不久就患病死了。”

 

    

 

    还有个想来参观墓地的老伯伯和我们一样,也被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阻隔在外面。他就干脆站在门外跟我们闲聊起来。他抱着胳膊,亲口告诉我,他也是当年的中学生红卫兵呢。记得武斗刚开始时,还没有枪炮这些高级杀人武器,找准目标,搬起地上的石块砖头直接扔来扔去才是王道!后来慢慢发展到使用自制的长矛大刀。双方可都没有金庸小说中神奇厉害的点穴功夫,打起仗来,只能进行一刀一枪的肉搏战,手段残忍到令人看了头皮发麻,恶心加反胃。有一次他们攻占一个造帆布的工厂,地点在南岸弹子石。战斗非常激烈,打得两败俱伤,死了好些人。后来战役胜利结束,老伯伯亲眼看见,从敌方大楼里押出来很多男女俘虏,看模样也才十六七岁,一个个都成了血人。其中有个相貌清秀,看起来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的女生,梳着小辫儿,穿着绿军装,连小腹的肠子都流出来了。她脸色煞白,痛苦地弯下腰,用一只被血染得看不清五指的手捧着自己的肠子,另一只手高高地举起,做出投降的姿势。听说没多久,她因为流血过多凄苦地死在了冷冰冰的医院里……

 

    

 

    那位老伯伯还说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有一次他们拿着长矛大刀攻进了重庆邮电大学,在财务室抽屉内发现好多钱,全都是拾元一捆一捆的(那时最大钞票面额只有拾元)。大家见了好一阵惊奇,或许是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大一笔数量的钱吧!但谁也没起贪财之念,反倒把木门用铁钉重新封闭起来,还郑重其事地贴上封条,然后就离开了。这样的事儿,除了雷锋,当今社会可没人能做到啦!o(≧v≦)o~~

 

    

 

    后来武斗逐渐升级了,杀人的武器越来越高科技,连兵工厂里生产的枪炮、坦克、军舰全都派上了用场。老伯伯他们一股脑儿冲进部队营房去抢枪,那些年轻的士兵们吓了一跳,但也无可奈何,不是有命令三番五次不准军队参加文革吗?正在左右为难之际,红卫兵开始了暴力行动,那情景如入无人之境。士兵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把枪支一排排横放在弹药箱顶部,自己一屁股坐上去,像个要糖吃的小孩子那样赖在上面,可怜巴巴地用双手抱着头嘤嘤地哭泣。这对于正在兴头上的红卫兵可没起到丝毫感化作用,最后这些不速之客还是把所有枪支弹药全都搬走了。

 

    

 

    刚领到枪的时候,大家只会看,不会用。后来不知就从哪儿派来了一位军事教官。他30来岁,是退伍军人。老伯伯说他们当时有个任务,要前往一个名叫建设厂的地方去支援打仗,河边的趸船热闹得很,舱内集合了上百号人。大家都眼睁睁瞧着那教官,模仿着他的动作要领,拉开枪栓,举枪瞄准。这样简单学习了几分钟,就马上开赴战场。

 

    

 

    老伯伯第一次上战场,年纪小,内心格外兴奋。大家守在一个大楼的办公室里,躲在用砂石填满的麻布口袋堆成的工事后面。看见子弹尖厉地呼啸着,从窗口不断射进来,弹头在旁边木楼板上滚来滚去,就像闪亮的甲壳虫一样,他们才不知道害怕呢,还觉得挺好玩儿。但令人恐惧的是,不久有一个人突然中弹了,那人轻轻叫唤了一声:“哎哟!”就一动不动了。那人是老伯伯的同班同学,平时关系很好,结果这一枪,让两人从此生死相隔。老伯伯当时傻傻地趴在一旁,眼睁睁望着自己的好友,直到对方完全咽了气,还弄不清状况,不知道他已经死了。后来老伯伯哭得好伤心,方才明白过来,打仗真不是一件闹着玩儿的事。

 

    

 

    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审美和价值观。谁知道呢?当年那些为信仰而献出生命的红卫兵,或许在离去的一瞬间,自己能体会得到灵魂升华的快乐!

 

    

 

    至少,和现代某些为了贪财而不顾一切,最终同样走上不归路的卑污者比较起来,他们流出的血是纯净而透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