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洼街道邮编:吴承恩墓发现始末(章来福)多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0:21:46

吴承恩墓发现始末(章来福)多图   [复制链接]

古道清风 古道清风 当前离线
威望
10448
在线时间
900 小时
金钱
132464
贡献
33897
SD币
55 元
最后登录
2011-10-1
注册时间
2010-6-6
帖子
4066
精华
1
积分
191515
阅读权限
100
UID
13887
狗仔卡 分享视频:25 部
分享视频:25 部

版主

在线时间
900 小时
SD币
55 元
最后登录
2011-10-1
注册时间
2010-6-6
积分
191515
帖子
4066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11:32: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 本帖最后由 我们的吴承恩 于 2010-10-5 12:21 编辑

    □章来福 文/图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未实行“分田到户”的农村新政策,农民仍旧沿袭的参加大集体的劳动,但农具都得从家中自带。


当时的淮安县石塘公社(现马甸镇),二堡大队郭西生产队的女社员刘秀华,是位刚结婚不久的新娘子。由于婆家人口少,农具短缺。时值寒冬,生产队的农活是给过冬小麦施浇氨水,但刘秀华家缺少粪桶,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找出了大跃进年代“吃大食堂” 的饭桶,用来挑氨水。由于用饭桶挑氨水,没有用粪桶挑的氨水数量多,所以计工员给她所计的工分,要比其他社员低,同工不能同酬,使心强气盛的刘秀华坐立不安。但那时,农民家中添置一副粪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箍粪桶的木料需要杉木。而杉木属计划供应物资,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石塘公社属淮安的东南乡,在其周围的几个乡镇,古代都是淮安的宫宦人家、商贾巨富、文人墨客的墓葬区。如直隶总督杨士骧、嘉庆年间礼部尚书李宗、小说家刘鹗等墓地均在石塘公社的周围。


由于刘秀华不断在丈夫郭锦峰耳边唠叨,想办法添置粪桶,他便留心起来。时间不长,听说邻大队的社员也因买不到木材添置农具,另辟途径用铁扦寻找“土材”( 隐语,即棺材板)。 便从公社农具厂搞了一根铁扦,还约了郭锦忠、郭锦亮等族兄弟到大田里勘探,他们用铁扦不断地往地下扦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村中小路南侧的麦田里,铁扦从土中抽出后底端带有木屑,并隐隐约约听到地下有瓮声,他们果然在此刨出三副棺木。事后不久,二堡大队干部得知这一情况,便没收了棺木。


同样为木材发愁,附近的马涵洞中学因打门窗、学桌急需木材,而到处买不到木材。情急之中听说二堡大队没收了三副棺材板,便派人联系出钱买了回去。

无巧不成书,学校雇来打学桌的是位姓吴的木匠。所幸的是棺材板上有个“吴”字,被这位大字识不了多少的乡村木匠发现,因而别人就同他开玩笑,你这木匠竞把你吴家老祖宗的棺材打成学桌。事后,吴木匠也觉察到做了一件对不起老祖宗的事,便把剩下的依然可见“荆府纪善”的棺材挡板带回家中收藏起来。


这就是后来经文物专家鉴定为吴承恩的棺材挡板,现存放吴承恩故居内供人参观。


何杰是位熟谙地方掌故的中学教师,此时为二堡小学初中部的语文教师。语文课本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的故事内容,被何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栩栩如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讲完了,他还布置一道“课外任务”, 对同学们讲:“《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明代的淮安人。但现在还有其余三个省,也在据称吴承恩是他们那里的人。你们回家多留心,在这二堡这一带,只要发现纸上、木头上、石头上有吴承恩的名字,就来告诉我。


说来真巧,时间不长,学生郭锦爱,一天早晨跑到学校,告诉何老师并急忙说:“吴承恩找到了,在我们庄上人家的”

但在30多年前,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非常淡薄,在别人看来你何老师责职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管那些与教学不相干的事干吗?但何老师顾不了其他教师是怎么理解的。


何老师来到郭锦峰家,看到猪圈上有两块从土中刨出的石碑,让人用水冲洗其中正方形的石碑,便看到石碑上镌刻的“明吴菊翁之墓”,另一块石碑是吴承恩父亲吴锐的墓志铭。


何老师苦苦寻觅的吴承恩的墓,终于发现了。他感到此事不能耽搁,防止墓碑节外生枝。在他人的陪同下,直奔二堡大队部,说明情况后,由大队干部打电话给县文化馆(博物馆还未成立,由文化馆负责文物管理工作) 报告发现了吴承恩墓的有关情况。接着文化馆出资运费伍元,请郭西生产队社员,用手扶拖拉机把墓碑运进县城文化馆。


由于两块墓碑文物等级高,被南京博物院珍藏。现游客看到的淮安府衙“宝翰堂院内,东碑廊墙上镶嵌的“明吴菊翁之墓” 和吴氏墓志铭的两块石碑。是文化部门为让吴承恩家乡人,能目睹到这两块有着特殊价值的墓碑,特意复制的。


2010-10-5 11:03 上传 下载附件 (140.01 KB)

 

确定吴承恩墓的重要证据--吴承恩的挡板残片(现存于吴承恩纪念馆)


2010-10-5 11:17 上传 下载附件 (138.96 KB)

 



淮安府衙“宝翰堂”内“明吴菊翁之墓”的复制品

2010-10-5 11:20 上传 下载附件 (150.28 KB)
吴承恩墓地的牌坊

2010-10-5 11:20 上传 下载附件 (148.22 KB)
现为省级文保单位的吴承恩墓

2010-10-5 11:20 上传 下载附件 (148.12 KB)
吴承恩墓的重要发现者之一------何杰老师

2010-10-5 11:20 上传 下载附件 (153.65 KB)
笔者在实地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