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汇证券宝手机版:中国的茶及其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9:56:33

中国的茶及其文化

 

    种类繁多

绿茶:绿茶是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其汤呈绿色而得名。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 
红茶: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其汤呈红色而得名。中国著名的红茶有安微祁红、云南镇红、湖北宣红、四川川红。 
花茶:花茶是成品绿茶之一。将香花放在茶胚中窨(xūn)制而成。常用的香花有茉莉、珠兰、玳玳、玫瑰、柚花等。以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四川为主要产地。苏州茉莉花茶,是花茶中的名品;福建茉莉花茶,属浓香型茶,茶汤醇厚,香味浓烈,汤黄绿,鲜味持久。 
乌龙茶(青茶):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特征是叶片中心为绿色,边缘为红色,俗称绿叶红镶边。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一般以产地的茶树命名,如铁观音、大红袍、乌龙、水仙、单枞等。它有红茶的醇厚,而又比一般红茶涩味浓烈;有绿茶的清爽,而无一般绿茶的涩味,其香气浓烈持久,饮后留香,并具提神、消食、止痢、解暑、醒酒等功效。清初就远销欧美及南洋诸国。最受日本游客的欢迎。 
白茶:白茶是一种不经发酵,亦不经揉捻的茶。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类,故名白茶。其中以银针白毫,最为名贵,特点是遍披白色茸毛,并带银色花泽,汤色略黄而滋味甜醇。主要产地在福建福鼎县和政和县。 
砖茶:砖茶属紧压茶。用绿茶、花茶、老青茶等原料茶经蒸制后放入砖形模具压制而成。主要产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砖茶又称边销茶,主要销售边疆、牧区等地。
历史悠久
各种茶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周朝:茶鲜叶晒干或阴干收藏,与现在白茶制法相同;
东汉:茶鲜叶捣碎制成饼茶;
唐朝:茶鲜叶先蒸后捣碎,制成团块茶,因技术掌握不同,出现了黄茶、绿茶和黑茶;
北宋:发明蒸青散茶;南宋:发明炒青散茶;
明朝;发明红茶制法;
清朝:发明青茶制法。至此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内涵丰富

我国人民勤劳智慧,是世界上最先认识并植制茶叶的民族。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传说中尝百草的“神农”就发现了苦茶这种植物。史籍还有“炎帝崩于茶乡”的记述,所以把神农死的地方称作“茶乡”。那时人们称茶为苦茶。

1000年以后,人们又称苦茶为“木贾(jiǎ)。当时《尔雅·释木》篇里,很明确的把“木贾”解释为“苦茶”。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把茶解释为“苦茶”。可见早在东汉时期,查这种植物已经在文字上定型化。

人们一直以为,唐朝才开始以茶冲饮,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在早于唐朝200多年的东晋(公元317至420年)时期,有一位叫郭璞的人,他在《尔雅注》中有一段话:“……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名为茗……”可见,当时人们对采茶迟早与茶质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精辟的总结。如果不是对茶有长期种植、饮用的实践,产生这种认识是不可能的。

唐上元初年(公元674年),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陆羽(被后代誉为“茶圣”)开始写作我国第一部研究茶的专著《茶经》。《唐书》说,这位陆羽嗜茶如命,他用了毕生精力,专心致志地探索茶的源本、植制、采造的方法、工具,成为世界第一位茶叶科学家。

茶文化之“茶宴”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寺院里的茶宴,则多在僧侣间进行,仪式开始时,众僧围坐在一起,由该寺主持法师按一定程序泡沏香茗,以表敬意,再由近侍献茶给众僧品尝。僧客接过茶,打开盖碗闻香,举碗观色,接着品味,并发出“啧啧”声,用以赞赏主人的好茶和泡沏技艺;随后进行茶事评论,颂佛论经,谈事叙谊。

茶文化之“斗茶”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品第好坏的茶事活动。“斗茶”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到宋代则不仅流行在上层社会,也普及到民间。据考:“斗茶”始创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斗茶”有比赛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

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