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蟹孕妇可以吃吗:追随内心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1:03:00

追随内心的选择

谭洪岗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20日   11 版)

 

    印度电影《三个白痴》,片名指的是曾被人称为“傻瓜”的三个大学好友。影片在他们就读的理工学院展开。男主角兰彻一向特立独行,不理会校园的老规矩;质疑老师、校长的刻板教条;为了帮朋友花样百出,不按常理出牌;他也直接告诉身边的朋友:不必追求成功,做到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青春激情与循规蹈矩发生冲撞之后,兰彻的好友法汉鼓起勇气去做喜欢的事情,不再走父亲期望的工程师之路;另一位好友拉朱则放下他压抑许久的恐惧,在求职面试时坦然展露真实的自己,这个一向不被校长看好的学生,以他的真实坦荡赢得了机会。

    电影里精彩幽默的情节极多,最打动我的,始终是“三个白痴”都做了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那是在把握生命的本质,直接追求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分清本末主次,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不为细枝末节劳神,才更能简单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创造幸福、价值与自由。

    但本末主次不那么容易区分。理工学院的老校长在学生们入学时,便开始强调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他未必清楚,生存竞争残酷,只是他对世界的看法和解释,那很可能来自他自身的经历和内心的不安全感,而事实真相从来比任何人的看法和解释更根本更重要。即便生存竞争激烈,学生们需要的,也是找到适合的位置和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及潜能,绝非要求他们墨守陈规,硬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套进死板的模子里,还要拿符不符合这个模子,来给原本有无限潜能的生命打分排名。这一点,是这位管理学校多年的老校长没有真正反思过的:他想把学校办好,然而,他真的去做那些把握教育本质的事儿了吗?真的尽力营造环境去释放学生的天性和天赋并加以引导了吗?

    对本末的理解,不同的人会有极大差异。男主角兰彻劝朋友不必追求成功,追求卓越就好,他自己便是这样做的,并且真的做到了。电影插曲里有句歌词,“他像风一样自由”,是在说兰彻,细想起来让人有点恍惚和惊异:自由其实如此简单——追求本质而重要的,放下其他细枝末节就够了。然而,对于他那些因恐惧、担忧、不敢自主决定的同学来说,好像服从学校和教师、走长辈安排好的路、追求人们传说中的成功,才叫根本。他们也并不明白,即便追求成功,也不是靠盲从、屈从就能追得到的。

    有一个人在真实生活,便容易唤醒其他人内心沉睡的渴望:走自己的路。迷惑之后的回归和混乱环境中始终如一的清醒,同样让人感动。兰彻的好友拉朱在临毕业的求职面试时,不试图做任何修饰包装,只是坦然说真话,大学的经历,曾有过的挣扎和转变,被问到什么,便直说。面试官表示:我们需要能对客户会用外交辞令的人,你的态度若能改改,可以考虑。拉朱需要一份工作,然而他明确地说:我付出了很大代价,才找回这真实坦诚的人生态度。你们可以留下工作机会,我保留我的态度。——他没想到,刚才是一个考验。面试官拍板用他,并感叹:我做了多年面试,其他人都会为了得到一份工作,把自己变成应声虫。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拉朱是经历过蜕变,才放下了之前的恐惧的。出于恐惧,人会盲从他人、求神拜佛、走大家公认的常规之路不敢越轨,做所有这些来求得外界的保证或保障,以减轻内心的恐惧不安。然而,这时候人们想不到:不敢直面恐惧时,为减轻恐惧做的所有事情,都只会喂养那份恐惧不安。直接面对,便不一样了。敢于听从内心,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怕为此付出眼前的代价,把握本质之后,其他次要的东西会随之而来。假使这一家公司不欣赏拉朱的直率,他能坚持君子坦荡荡的态度,迟早也会找到适合的工作,并且,不必付出丧失真我的高昂代价。他引起的反思其实是:你能够永远为了自由而作决定,不是出于恐惧去作选择吗?

    跟拉朱相比,法汉的处境比较简单。他喜欢摄影,并以本身的志趣加上朋友们的帮忙,得到了走这条路的机会,只是要去跟从小期望他做工程师的父亲说明,并取得家人的谅解。他的两难,是很长时间不敢下决心追寻梦想,因为不知如何面对父亲的失望。然而,父亲的期望是出于爱,若固执于一份期望不改变,那是曲解了爱的含义。对家人真正的爱,从来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而是帮他活出真实的自己。年老的父亲有些震惊,因为他太长时间活在自己的期望和想象中,根本没注意其实儿子喜欢的是摄影,而且是那么喜欢。然而,最终他接受了儿子的选择。长者的转变令人动容,法汉也带来另一深思:不要只怪环境不如意、别人不理解,先问问自己,你真的为想要的生活尽全力了吗?

    从来没有完全理想的环境,是每个人的选择在决定现在和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