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蓉宋喆出轨于哪年:梁九图是真名士自风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06:25
梁九图是真名士自风流

日期:[2008年8月19日]  版次:[FA08]  版名:[佛山读本 佛山名人]  稿源:[南方都市报]  

  梁园位于禅城中心城区,周围多是居民楼。   园内荷花香飘四方。   群星草堂别致清雅的造型。   客堂曾聚集不少本地文人雅士。   别院小门方中有圆。   小桥、流水、亭台构成一幅美景。

  第二十一期

  {发现佛山人精神}

  梁九图

  1816-1882

  梁园主人

  梁九图,字芳明,号福草,佛山梁园创始人之一,一人独创梁氏两组名园,是道光、咸丰时的社会名流。因建“十二石斋”自号“十二石山人”;又建有大型园林“汾江草庐”,被时人称为“汾江先生”。他10岁能诗,曾题《粤台饯别诗》、《相国祁隽着藻韵》诗词,时人誉为神童,名噪一时。曾经做过刑部司狱。他性情淡泊,因腿有疾不仕官宦,唯喜探险和游历。

  历史印迹

  梁九图是道光、咸丰年间的社会名士、慈善家和诗人,而更为现代人所知的,他是岭南名园梁园的创建者之一。

  梁氏是佛山富族,梁九图与叔侄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同为当地诗书画名家,梁园正是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的。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粤东三子”之一的岭南诗人黄培芳,曾给予其“名园推最胜”之评价。

  在梁氏叔侄中,以梁九图名气最大,小时候他就是佛山镇远近闻名的神童。梁九图生活在富裕和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里,其父梁玉成是驰誉远近的医家,著有《良方类钞》20多卷。梁九图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他自幼聪明过人,喜爱读书,10岁便会写诗,曾著有《粤台饯别图》和《祁相国隽藻韵》一诗,因此声誉鹊起。

  梁九图博学多才却生性淡泊,不愿做官,喜欢做无拘无束的文人雅士。他喜欢写作,自幼到老都坚持每日作一首诗或一篇文的习惯。所以,梁九图毕生笔耕硕果累累,著有《十二石斋诗集》、《岭表诗作》、《紫藤馆文存》、《汾江随笔》、《佛山志馀》、《岭南琐记》等,是位创作颇丰的文苑才子,人们尊他为“汾江先生”。

  除了诗文,梁九图善丹青和书法,是画兰花的高手。现今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的《墨兰》2幅,佛山市博物馆也藏有他的《墨兰立轴》和书画作品10多幅。梁九图的作品在民间一直深受欢迎,当时人们哪怕只得到他一小幅字画,都视作璧玉一样珍藏起来。也许是为了搞好创作需要,梁九图喜欢到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和采集灵气。凡是名山秀水之地,他不怕登高涉险去探寻。

  梁九图还善于慧眼识才,但凡拜他为师的人,大多数高中科举当了大官。如李文田就高中探花,官至侍郎。清末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戴鸿慈,少年时跟随梁九图的学生举人伍兰成学习,梁九图一见戴的文章,就认为他必有远大前程,便把他哥哥的孙女许配给戴鸿慈,可谓眼光独到。

  梁九图继承了梁家扶贫助残、热心公益的传统,清道光辛卯年(1831年)佛山遭水灾,梁九图协助其父捐资赈灾,向受灾群众送粮送药等。他还开设了佛山育婴堂,组织人力削平仰船岗山石乱石以利航运,铺砌佛山通济桥一带的石路,建高秧地茶亭等善举,受到佛山父老乡亲的热情赞颂。

  梁九图的4个儿子在朝廷里做官,每逢节庆之日,梁九图便会得到朝廷的赏赐、褒扬,先后被封为大夫、振威将军等称号,终年65岁。 □露露 整理

  煮酒论名人

  访谈专家

  王建玲,佛山梁园博物馆馆藏部主任,著有“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中的《梁园》一书,疏通了梁氏家族族谱脉络。

  梁氏族人中著述最多

  记者:梁园的主人梁氏家族人才辈出,您觉得梁九图声名在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建玲:梁玉成教子有方,使得九图及几位兄长个个勤奋好学,在写诗、著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颇有成就,兄弟多人成为佛山镇里的文苑名流、雅士。梁九图生活在富裕和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里,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对他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梁九图与当时的岭南名人张维屏、吴荣光、陈璞、吴炳南、黄培芳等人经常诗酒歌酬,创作了大量的诗文绝句,编撰成书的就多达十几种,是梁氏族人中著述最多的。如传世的就有《十二石斋诗集》、《岭表诗传》、《紫藤馆文存》、《汾江随笔》、《佛山志馀》、《岭南琐记》等。

  另一方面,梁九图不仅博学多才,而且乐于扶持后学,作育英才。如后来成了内阁学士的李文田,少年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梁九图得知李文田是可造之材,就主动招到家中和他的儿子梁僧宝一起读书。

  仕途中断寄情诗画

  记者:梁九图年少时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而他的叔父、兄弟、儿子都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没有受这种思想影响吗?

  王建玲:其实,梁九图年轻时也曾热衷科举考试,史料有记载他屡试不第。而根据《逸闻说事》记载,会试后他爬梯子看公布榜,从上面跌下来把腿摔断了。他在自己的诗中也表示过“登山输人见,不看真山看假山”。在当时,腿部走路不便,即使是考取了功名,也难以得到官职的。他后来虽然做过刑部司狱,但是很短暂,是拿钱捐的官,也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称号。

  所幸,他是一个很豪放,能自我解嘲活得很潇洒的人。所以仕途道路断绝之后,他能终身寄情诗画,从古人的诗词中选出合乎自己品位的诗近千首加以点评,汇集成册,由梁氏十二石山斋刊印,采用活字排版印刷。在书的最末,梁九图在空白处,用行书小字增补诗评八则。通过此书,我们可以了解清中期佛山的活字印刷技术和梁九图行书小字的功力。正是由于梁九图突出的成就,他被作为岭南名士收入《国朝正雅集》中。

  家风重教育族人多谦让 

  记者:从清嘉庆到民国初年的100多年间,佛山梁园梁氏家族出过三进士、六举人,名记者、儒商、维新志士、抗敌英雄、革命志士等不胜枚举。您觉得梁氏家族的家风有些什么独特之处?

  王建玲:梁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当时佛山是少见的。现在梁园内的“群星草堂”遗址,就是当时其子弟学习的专门场所。当时梁家每年在当地聘一名儒,添上书桌、书凳等组成一个家庭私塾,在此培养了一大批的梁氏学子和佛山学生。经统计,梁氏家族在清朝时期考取功名的有30多位,梁厚甫、梁燊等人当时就是在群星草堂勤读“四书五经”而接受启蒙教育的,梁家私塾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据后人介绍,当年群星草堂主人每年还挂出名人书画,以供弟子观摩、临摹。这一活动还吸引了不少佛山文人到访,由此可见其家族学风之盛。

  而另外一点,梁家族人多谦让,对慈善事业更是当仁不让。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梁国雄是穿街走巷叫卖香烛起家的,有了钱后,凡有人向他求助,他都尽力襄助,还问所给予费用是否足够。据记载,一次朝廷考核官员,按例九图的叔父梁蔼如将提拔为“议叙”,同僚自叹没得到晋级,感觉苦闷。梁蔼如为了把职位让给同僚,马上辞官归乡。

  更有趣的是,九图的另一个叔父梁可成,平日少言寡语,却非常有爱心,据传当时甘竹滩水流急切,过往船民经常发生翻船事故,当地人受迷信思想影响,许多人眼睁睁看着一些人遇溺也不敢伸出援手。梁可成知道后,在该地勒碑悬赏,奖励见义勇为的人,并设救生船备不时之需。梁九图奖掖后人,培养出来许多优秀人才,如前面提到过的侍郎李文田、尚书军机大臣戴鸿慈、任孝廉等。

  梁氏后人亦多有建树

  记者:明清时期,作为天下“四大聚”之一的佛山,其时的名门望族先后建有东林园、鹤园、松荫园、梁园等。为什么今天流传下来的只有梁园呢?

  王建玲:很多人认为梁园因为主人建设的园林而出名,实际上如果没有梁氏家族厚重的文化积淀作支撑,梁园是不可能成为当时粤中四大名园之一的。

  即使在岭南四大名园中,梁园的造园者官职也不是最高的,科目也不是最荣耀的,园子也是最早残破的。然而,梁园创始人的造园艺术、书画创作、文学修养及专著数量,以一个家族来统计又是十分了不起的。其后人不论为宦官还是为商贾,从文还是行武,甚至家道中落时,书香传承都是不绝于缕的。

  据不完全统计,从十四世至十九世的梁氏族人中,仅出版的个人专著就有近50种(不包括未刊行的)。梁蔼如入选《清代广东书画名家录》,梁九图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写得好,书画也在行,画兰花更传神。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应该是梁氏家族中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一人独创十二石斋和汾江草庐两组园林,倾倒了当时众多的文人墨客。梁九图的儿子梁僧宝,不仅在朝廷做官,仅个人专著就有15种。

  近代的梁氏后人中,梁厚甫30年间写作近200万文字,被誉为“走出佛山第二人”;花鸟名家梁纪,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会,先后送展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作品还被中国画院、广州美术馆、深圳博物馆、梁园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也因此,随着佛山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开展,梁园作为城市名片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其文化底蕴将进一步被发掘。所以后来市委、市府对梁园进行抢救性修复,才有了现在的梁园博物馆。

  访旧寻迹

  祠堂、宅第、园林建筑浑然一体

  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由梁九图叔侄4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建成,其主体位于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它曾经显赫一时,引得岭南名家纷纷前往拜谒;它的主人曾经儒居一方,数代兴旺不衰。然而,岁月变迁中,它体无完肤,即将毁于一旦。后来,梁家后人将故宅献给人民政府,经重新修葺,对外开放。

  对于号称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早有所闻,然而却一直耽搁着未成行。梁园的正门并不大,只像是现在在东华里小巷里看到的某户曾经殷实的人家。进门转左出现两条小巷,沿巷有三排三进大屋,均为三间二廊带朝厅布局,是佛山富裕人家民居常见的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有客厅、卧室、书斋、朝厅、客房、佛堂等。

  过大屋,穿二道门,到梁家祠堂,称刺史家庙。刺史家庙是梁家供奉祖宗的地方,又是家族聚会议事的场所,原庙不幸被毁,现今看到的是后来依原样恢复的仿建品。在我国的私宅庭园中,将祠堂、住宅和园林三者融为一体的非常少见。

  再向里,到达梁园的精华部分,由群星草堂、秋爽轩、船厅、石艇、书屋和小湖组成。拜谒的时间选在下午5时,所以,偌大的庭院只有小记和偶尔转悠出来的工作人员。群星草堂分前厅、后厅,中间以棚廊连接。前厅、后厅均为屏风门,开敞通透。草堂边的石庭是梁园标志,石庭静幽,散布的太湖、英石或耸立或平伸,嶙峋突兀,造型不羁,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玉兔等造型。素传梁园创建者多是“石痴”,由此可窥一斑。

  由群星草堂转入汾江草庐,石舫、云峰(湖心石)、韵桥、石舫等绕湖散布,湖池大,布局分散,让游者豁然开朗。梁九图腿有疾,却活得潇洒自得,群星草堂多少也沾点他的大气豁达。

  沿着围墙的幽径往外走,翠竹成荫,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梁九图颇为得意地说:“缚柴作门,列柳成岸,两溪夹路,一水画堤”。

  写意人生

  性喜山水爱石成痴

  梁九图一人独创梁氏两组名园,被誉为“石痴”。据有关资料介绍,“十二石斋”是梁九图最初在松桂里兴建的园林,其名称叫做“紫藤(花)馆”。后来,梁九图在游览衡山湘水,南归之时,船过清远,购得十二奇石,纹络嶙峋,晶莹剔透,润滑如脂的大小黄蜡石十二块。运返佛山,以石盆盛之,罗列在馆里。其中,最大一座名叫“千多窿”,梁九图视若性命,因而将原馆名改为“十二山石斋”,简称“十二石斋”。梁九图曾《自题十二石斋》,诗云:“衡岳归来兴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登高腰脚输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而据闻当年建造汾江草庐时,搜揽的湖心石如衡山九面,面面不同,是梁九图游历到江西九江扶庐峰时发现的。当时这块石头没在土中数尺,雇了当地30多人凿了6日巨石才露出全貌。募集50人抬到山下,装上船只水陆运到佛山,途中刮台风,船中一度入水,幸而没有颠覆。可惜这块石头后来不知为何被人凿下,已经难寻踪迹了,现今梁园修复时取代的湖心石产自英德。

  慧眼识才提携后进

  梁九图的父亲梁玉成去世后,朝廷念其教子有方(一门三进士、四名园),追封为刺史。梁九图也把培育晚辈当做己任。他教子极严,每日天微亮,就督促孩子去学堂读书,回家尚要温习功课才准许玩耍休息。他的长子僧宝是同治、光绪年间的名臣,以忠直、敢言著称;次子禹甸投笔从戎,为水师勇将,被兵部尚书彭玉麟嘉为“南海长城”;孙子尔煦、铁君与康有为有刎颈之交,毁家襄助维新变法,后来奉命行刺慈禧太后事败死难,是轰动中外的“近世烈侠”。

  而另一方面,他还乐于提携后进。最让时人津津乐道的是,探花李文田少年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家境困难,梁九图见其聪颖好学,就将其招至家中与自己的儿子僧宝一起学习,后来考取了进士;军机大臣戴鸿慈,少时跟随梁九图的学生———举人伍兰成学习,梁九图一见到戴的文章,就认定此人日后必有大为,便把他哥哥的孙女撮合给戴鸿慈做妻子。据载,凡是拜梁九图为师的晚辈大多中举或做了大官,人们都以能够成为他的弟子或得到他的推荐为荣。

  园林鉴赏

  一石成景独树一帜

  鉴赏人:王建玲

  梁园的造园特色以水、石、庭、花木与各色建筑巧妙组合而成,追求淡雅自然的诗画意境,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

  首先,梁园的石文化,一石成景,是其他园林没有的。梁九图因“登山输人健”,故购得十二块黄蜡石,“壶中蓄石当烟鬓,不看真山看假山”。十二书斋、群星草堂、寒香馆的主人,尤爱以天然的奇峰异石用于庭园造景。利用不同的组合,在岭南特有的各种庭园———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中不断加以变化,体现出主人高超的造园艺术。

  其次,园林注重意境,包括布局方面,整个梁园是三位一体。梁园多个群体均由住宅、祠堂、园林有机结合,形成不同时空的多个园林、住宅、祠堂组合体,如松桂林的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梁园园林建筑品种齐全,富于地方特色,亭、台、轩、阁、庐、堂、馆等在梁园样样具备。各色建筑博采众长,注重表现岭南水乡民间工艺的特点,灰塑、砖雕、木雕、石雕一应俱全。除了采用传统的手法外,主人还将西方装饰运用到传统园林中,如群星草堂的船厅采用满洲窗和菱形石步级都是主人独创。

  下期名人苏仁山

  苏仁山,广东顺德人,著名画家。清后期广东画坛上,顺德苏六朋和苏仁山是熠熠发光的“双子星”。二苏之中,苏仁山不仅画艺高超,而且极有思想个性。其工山水、人物,兼写花卉,用笔构图,自成一家,古朴高逸,为一代画坛怪杰。

  08-09版采写:

  本报记者 沈开倩

  08-09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