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路灯安装公司:东北抗日联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19:01
东北抗日联军

 

对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尽管在1937年彻底失去了同中共的组织联系,但是他们还是顽强的生存下来,长期中断联系的后果,客观上导致他们成为一只独立性极强的部队。而顽强地同日本军队交战的经历,这一切让他们不仅在中国和朝鲜,而且也在俄国享有应有的地位。战斗在白山黑水的远东铁骑——东北抗日联军万岁。

 

一、越界过江

1939年初冬,在牡丹江虹云商行,东北抗日联军举行了重要会议,到会的有抗联总指挥周保中,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冯仲云,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抗联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北满省委执委委员,第三军军长许亨植。这几位将领代表硕果仅存的2000多名抗联战士,就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方向进行紧急磋商。会上,周保中剖析了抗联面临的严酷形势,强调“必须以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导东北抗联的行动。”与会同志一致同意了周保中关于“保存力量,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的意见。

1940年3月19日上午,在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苏军远东边防军司令部迎来了3位中国客人,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他们将与远东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讨论越界过江野营整训问题。周保中向远东边疆区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伊万诺夫通报了抗日联军面临的实际困难,要求苏方从国际主义原则立场出发,考虑东北抗联转移到中苏边境苏联一侧建立野营,进行阶段性休整的要求。会议非常顺利,苏方原则同意东北抗联转移到苏联一侧进行休整。12月上旬东北党和抗联各路军干部会议在伯力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周保中、王效明、崔石泉、柴世荣、季青、金策、冯仲云、安吉、徐听等11人。会议历时两个月,讨论了东北抗日游击运动中的一些根本问题,坚持了党在抗日游击运动中的领导权和抗日联军的独立性。会上,周保中重申了在尊重中共抗联党委对部队实行独立领导的组织原则基础上,可以交流抗联所获得的日军在东北的军事情报,会上并指定远东军区内务部长瓦西里内务旅级指挥官作为苏军代表,直接同东北抗联进行工作联系。“伯力会议”随即画上句号。

3月27日,周保中等人踏上归途,从冰封的江面向乌苏里江南岸进发,拂晓时分,返回虎林。抗联第二路军总参谋长崔石泉和第七军政治部主任王效明前来接应。1941年春,按照抗联党委统一部署,战略转移开始。在牡丹江地区活动的第一路军从吉林珲春的防川(中、朝、俄3国交界处)越界,那里没有界河,抗联战士避开日军哨所,顺利进入苏联;在佳木斯地区活动的第二路军第2支队从饶河越过了乌苏里江;第三路军的战士们从逊克,孙吴越过黑龙江,进入苏联方面指定区域。

二、野营整编

距哈巴罗夫斯克(伯力)75公里位于黑龙江(苏联称阿穆尔河)边的费士克,森林茂密,因“阿穆尔河”一词的俄文字头为A,所以这里被简称为“A营”,先期过境的第二路军总部直属部队,第三路军3支队的300余名指战员驻扎于此。在海参崴和沃罗斯诺夫之间的一个小火车站附近,有处被称为“蛤蟆塘”的地方,这里被选为北野营地,取其俄文名称字头称为“B”营,抗联第一路军警卫营和二、三方面军的500余名指战员驻“B营”。东北抗日联军退入苏联境内组建南北野营。东北抗日联军北野营 1940年冬建立, 12月18日进入苏境的抗联第二路军总部警卫旅、二支队及抗联三路军一部党的干部召开联席会议。会议由彭施鲁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李永镐、隋长青、李成祥、姜信泰、乔书贵、陶雨峰、陈雷等。会议选举了北野营党临时委员会,书记姜信泰、组织乔书贵、宣传李永镐,还对野营部队的军事训练、政治学习、组织纪律等问题进行了部署。同时,决定保留各路军编制,按实到人数混合组成连、排。抗联第二路军为一连,连长崔石泉,指导员彭施鲁。抗联第三路军一部暂和第二路军混编,由陈雷负责。东北抗日联军南野营 1941年春建立;党委书记:季青。

野营部队的后勤供应由苏军负责,军装多用苏军替换下来的棉衣、军大衣,少量的皮大衣和毡靴、棉皮鞋等旧衣物作为补充。伙食供应较好,每名战士每天1公斤面包,还有少量的菜,食用油和肉类。司务长为苏军大尉彼德罗维奇。军事训练按照苏军的条令进行,苏军教官为安德烈少校。1941年6月开始,为适应敌后游击战争需要,军训内容又特别增加了爆破技术、跳伞的训练,抗联战士每人都能从2000多米高空跳伞10多次。几乎人人都会跳伞、滑雪、游泳、攀岩。相当一部分人还会电台收发报,照像,测绘,爆破等侦察技术。抗联部队整体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1940年12月20日,周保中写信向苏方声明:“今后,游击运动的一切必须由东北党组织决定。因为东北游击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整个革命斗争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必须由中共党组织领导游击运动。”抗联将领在伯力深入讨论了关于东北抗日联军加强党组织建设问题,选举周保中、魏拯民、金策为东北抗联党代表,临时机关设在伯力。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于1940年12月成立。总司令:周保中副总司令:张寿篯(李兆麟)、政委:魏拯民(魏实际无法出席,并于1941年3月在密营病饿而死)下属3个路军剩余部队。

1941年3月中旬,在伯力军区招待所宴会厅,伊万诺夫宣布苏方赞同东北抗联党委坚持对野营部队行使领导指挥权的立场,撤换了与抗联党委有严重分歧的联络员内务旅级指挥官瓦西里,并委派了新的少将级联络员(代号王新林)。

1942年初,为了进一步适应抗日斗争的形势,抗联党组织酝酿对部队建制进行调整,打算组建一支从指挥体系到兵员配置更加合理,更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的部队。周保中就此与苏联远东边疆区党委交换了意见。5月,伊万诺夫约见抗联党委全体领导,伊万诺夫说:“为了加强反法西斯斗争的力量,苏联赞同中国同志关于抗联部队整编的意见。”苏方建议:把抗联部队列入苏军序列,这样就有了合理可靠的后勤供应渠道;不公开使用东北抗联的名称,而授予苏军番号,作为苏军在费士克的驻军。苏方派军官到部队担任各级副职,负责军事训练,翻译联络和后勤供应,装备由苏联方面供应,服装按苏军陆军服装配发,干部、战士分别授予苏军军官、军士及士兵军衔,部队领导权由抗联党委独立行使。而对抗联党委准备把编制改成教导团的想法,苏方的意见是:“要改编成教导旅”。伊万诺夫的解释是:“一个团的供应标准低了些,抗联部队可以把远东地区的华侨青壮年动员起来,苏军可以把边区那奈丝族(赫哲族)应征士兵补充到抗联中来,这样就壮大充实了抗联队伍。”由于苏方的意见尊重了中共抗联党委坚持的领导指挥权,体现了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共同利益,抗联党委同意了苏方的建议。

三、抗联授衔

1942年7月16日下午,周保中同苏联远东军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将留在苏联远东境内的东北抗联部队扩充为步兵教导旅。全旅编为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连,1个迫击炮连,1个教导连。1944年后,增加一个自动步枪营和一个八二迫击炮连。每营两个连,每连3个排;每营装备重机枪6挺,每连装备轻机枪9挺,每排装备冲锋枪15挺。旅、营设司令部,旅、营、连军官正职由抗联干部担任,副职由苏军军官担任,正排长以上者按苏军军官标准发薪金。

 

88旅编制军衔分别是:

 
旅长 —— 中校
副旅长、政治副旅长、旅参谋长、旅司令部各部部长 —— 少校
营长、副营长(含营政治委员) —— 大尉
连长、副连长(含连政治指导员) —— 上尉
排长 —— 中尉、少尉
战士一律授予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等士兵军衔

8月1日,在苏联远东的费士克营地,东北抗日联军700多名指战员身着苏联军服佩带苏军军衔,整编成为苏联远东军区第88独立步兵旅。上午苏联远东军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在A营检阅了部队,他庄重宣布:“授予抗联教导旅以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苏军番号,对外代号8461部队。”同时宣布了军官任职命令:

 
周保中为少校旅长(1943年晋升为中校)
李兆麟为教导旅少校政治委员(1943年12月改任政治副旅长)
萨马尔钦科为少校副旅长兼参谋长(后为什林斯基少校)
巴达林为少校副旅长 德勒为少校副旅长兼后勤部长 西辽金为少校旅政治部主任
崔石泉(1945年改名为崔庸健)为大尉副参谋长,同时担任旅党委书记
第一营营长 营长 金日成大尉 营政治委员 安吉大尉
第二营营长 营长 王效明大尉 营政治委员 姜信泰大尉(后改名为姜健)
第三营营长 营长 许亨植大尉(未到任由王明贵上尉继任) 营政治委员 金策大尉
第四营营长 营长 柴世荣大尉 营政治委员季青大尉
各营营政治委员在1943年12月全部改任政治副营长
担任各连连长和连指导员的有:崔贤上尉、彭施鲁上尉、乔书贵上尉、金光侠上尉、陶雨峰上尉、崔勇进上尉、朴德山上尉(后该名为金一)、金京石上尉、张广迪上尉、崔明锡上尉、隋长青上尉、李永镐上尉等
担任旅司令部各部部门负责人的有:旅情报科长兼政治教员 冯仲云上尉
授予中尉军衔的有:无线电连连长 王一知中尉(女)、政治部秘书 陈雷中尉、政治部组织干事 宋明中尉等
担任各排长的有:沈泰山中尉、徐哲中尉、周岩峰中尉、范德林中尉、崔明锡中尉、吴白龙中尉、许风学中尉、金昌哲中尉、林春秋中尉、崔春国中尉、杨海清中尉、刘铁石中尉、张熙昌中尉等;
授予少尉军衔的有:朴成哲少尉、单立志少尉、李敏少尉(女)等,排级干部正副职,由抗联党委自己选任。
授予军士军衔的有:吴振宇、李乙雪上士;还有白鹤林、崔仁德、金奉律、金龙渊、金益铉、李斗益、李中山、朱道日、全文燮、太炳烈、赵明善、金铁万、赵明选等,以上这些战士都是一营(金日成部)的朝鲜族战士,这些人以后都成为朝鲜人民军的高级将领。

为加强部队党的建设,88旅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88旅委员会,成员共11人,其中在苏联的7人,在东北打游击的4人,旅党委书记为崔石泉大尉。特别支部又分为松花江、佳木斯、延边、吉林、沈阳等地区委员会。1943年底,留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抗联小分队全部奉命过江,投入野营训练。经过一年多的军事训练,88旅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完全适应正规战和游击战的需要。从1942年春到1945年7月,88旅不断派遣游击小分队回国,收集日本关东军情报,这种侦察从未间断过,成为苏联远东军司令部最重要的情报来源。

四、反攻回国

1945年5月9日纳粹德国投降后,苏军开始部署对日作战。周保中几乎参加了远东军司令部召开的所有会议,制定配合苏军反攻东北的作战计划:一是立即组成了一支空降部队,携带电台,伞降到东北各地执行侦察任务;二是按照双方确定的名额,将翻译和向导配齐,提前去苏军指挥机关报到,待苏军进攻时随同苏军执行任务;三是抗联部队24小时戒备,随时准备与苏军一道解放东北,消灭日寇。7月,88旅派出340名指战员作为先遣支队到苏军,进行统一军事训练,其中160人分到第一方面军,80人分到第二方面军,100人分到后贝加尔方面军。他们作为先头部队的向导执行特种作战任务。7月底,88旅又派遣290名指战员,组成20多支特谴队,秘密伞降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进行战前侦察,将关东军的17个战略地堡及中苏边境上的3道边防线情况,无一遗漏地标注成空袭目标。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88旅派遣的340多名先遣支队(随军翻译、向导、侦察人员)和先期潜伏东北境内的地下抗联小分队战士们,从黑龙江流域到小兴安岭或在边界引领地面部队,或与苏联空军进行地空导航电讯联络。苏联空军在88旅侦察员电讯信号引导下,准确催垮了日本关东军所有的军事目标,日本关东军经营了数十年的东北防线顷刻瓦解。88旅战前派遣的两批上百名侦察英雄,绝大多数光荣牺牲,生存者寥寥无几。两批先遣人员离去后,抗联仅剩战斗人员400余人。8月11日,周保中按预定方案召集部队登舰,跨过黑龙江杀回国内。

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周保中等人计划“抢在国民党之前,控制长春、沈阳、哈尔滨等57个重要城市,重建东北各地党组织”。根据这一方案,将400多人分成57个进驻小组,每组按城市大小,多则10人,少则1人。这一方案电报莫斯科后,即获得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同意,决定方案中的57个城市的卫戍司令由苏方担任,其副司令员由88旅派人担任。苏方支持抗联进行建党、建军、建政工作,88旅指战员从8月中旬,开始以苏军卫戍副司令员身份顺利进驻了57座城市,立即投入到打击敌特,建立民主政权的斗争中去,准备迎接八路军进军东北。苏方为表彰88旅指战员英勇作战的功绩,在八月下旬授予,88旅旅长周保中中校,政治副旅长李兆麟少校,第一营营长金日成大尉,第二营营长王效明大尉,第三营营长王明贵上尉等五人,苏联红旗勋章。并授予所有88旅指战员“战胜日本奖章”,另外部分干部战士被授予红星勋章、战功勋章等苏联勋章。

9月8日,周保中率领88旅指挥部到达长春,并向驻东北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提出要求,希望他提供飞机,东北抗联要到延安的中央汇报工作,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当即表示赞同。10日,担任苏军驻沈阳卫戍副司令的抗联将领冯仲云电告周保中:“翼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的先头部队曾克林已率三千人进驻沈阳。”旋既周保中下令电台向东北人民广播八路军出关到沈阳的喜讯。

9月14日,曾克林与苏军代表维斯别夫等飞赴延安,并带上了周保中给中央的信,信中汇报了东北抗联的情况,说:“抗联已回东北,希望中央派人来,越快越好”。18日,彭真、林彪、陈云、张闻天、李富春、林枫、王稼祥、黄克诚等20多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共率两万多名干部和10万大军进入东北。

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代表、东北局书记彭真在沈阳接见了东北抗联党委领导成员。随后,周保中等人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向中共中央东北局彭真等10余位领导作了详尽的工作汇报。汇报结束时,周保中把抗联党委会的组织关系及党员档案、党费正式移交东北局。

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由抗联队伍发展而来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起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周保中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副司令。至此,东北抗日联军(88旅)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解放全中国开始了新的战斗。


 

五、88旅主要领导人在以后的日子


 

88旅的干部中有不少人成为了中国、朝鲜的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这支军队事实上也成为朝鲜人民军的最初母体,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日后成为了人民军的元帅和次帅。当时旅、营、连各级主要的领导及今后担任的职务,以及1945年以后的归宿如下:

中校旅长周保中:“八•一五”东北光复初期。周保中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为我党抢战东北开辟了通路,此后,又在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为迎接10万大军、2万干部进入东北架设了桥梁。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在东北,周保中先后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吉林省委常委等职。1950年,周保中先后担任昆明市军管会副主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东北抗联遗留很多问题。周保中作为原东北抗联的领导人,本着对同志十分负责的态度使诸多问题得以圆满解决。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2月21日,周保中强忍病痛,接待了两位因历史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特地来访的抗联老同志。由于疲劳过度。2月22日,周保中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终年62岁。

少校政治副旅长李兆麟:1945年,抗战胜利。李兆麟以中共代表身份出任滨江省副省长,同时兼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在副省长和会长任内,李兆麟工作十分繁忙。针对蒋介石的伪战阴谋,李兆麟作了许多针锋相对的战斗。战斗的胜利,引起国民党敌特的极度恐慌,开始着手策划刺杀李兆麟的罪恶计划。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被计划周密的敌人用毒药毒倒。李兆麟孤身与埋伏的特务博斗,终因寡不敌众,惨遭杀害。1946年3月24日,哈尔滨市人民在道里松江公园为李兆麟举行公祭,并将这座公园命名为兆麟公园。哈尔滨解放后又为李兆麟建造了墓碑,上刻:“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

大尉副参谋长崔石泉(崔庸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朝鲜。历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首相兼民族保卫相,人民军次帅,最高人民会议委员会委员长、共和国副主席、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1976年去世。崔庸健是金日成在苏联基地时与建国初期的的主要军事助手

第一营营长金日成大尉:1945年回过以后,于10月10日,建立了北朝鲜共产党中央组织委员会。1946年2月8日,建立了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被推选为该委员会委员长。1946年8月28日,联合北朝鲜共产党和朝鲜新民党,创建了劳动群众的统一党——北朝鲜劳动党。1947年2月,建立了朝鲜第一个无产阶级独立政权——北朝鲜人民委员会,被推选为委员长。1948年9月9日,根据全体朝鲜人民的意志,创建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被推选为内阁首相(国家元首)。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时任朝鲜人民军司令官。1953年2月,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首称号。在第一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开始一直担任最高人民会议大议员;从第一届最高人民会议到第四届最高人民会议担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国家元首);从第五届开始一直担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从1945年10月到1966年9月担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党的元首);从1966年10月开始被推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2年4月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金日成于1994年7月8日凌晨2时因心肌梗塞在其官邸内病故。

第一营政治副营长安吉大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朝鲜。11月,为培养朝鲜人民军正规军的军事政治干部,建立了平壤学院,安吉为院长;建立了保安干部训练大队(人民武装力量部的前身)的时候,又任命安吉为人民军总参谋长,当时他已经积劳成疾,1947年12月病逝于平壤。

第二营营长王效明大尉:1946年7月中旬,王效明任吉南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2月13日,王效明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员。吉南军分区部队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11师,王效明任师长。率领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先后任东北军区第164师师长,长春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兼第164师师长,炮兵第6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效明先后任海军炮兵学校校长,海军炮兵部副部长、岸防兵部部长,武装力量监察部监察主任,旅顺基地副司令员,中共中央监委驻国家第5机械工业部监察组组长,第5机械工业部顾问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5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1年11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第二营政治副营长姜信泰大尉(姜健):1945年8月初姜健担任进攻朝鲜北部的苏军司令的翻译,参加了苏军在朝鲜东海岸的登陆作战。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姜健奉命返回教导旅驻地。17日,姜健被任命为东北抗联延边分遣队队长,10月20日成立了中共延边委员会,姜健任书记兼军事部长。11月23日,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延边军分区,姜健任司令员,雍文涛任政治委员。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将延边军分区改为吉东军区(三级军区),姜健任司令员。1946年7月,由于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的请求,姜健奉命回国,1948年2月8日,朝鲜人民军正式宣布诞生。姜健担任这支新生武装的总参谋长,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他也兼任民族保卫省的副相(国防部副部长)。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8日,他在一次空袭中阵亡,牺牲时才三十二岁。朝鲜政府追授他共和国英雄称号,并将第一中央军官学校命名为姜健军官学校。

第三营营长王明贵上尉:1945年参加了苏军齐齐哈尔卫戍区司令部的工作,担任中国共产党嫩江地区委员会书记;后任齐齐哈尔警备副司令员、嫩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骑兵师师长、独立第八师师长、中南军政大学广西分校第一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公安部队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苏联红旗勋章、俄罗斯朱可夫勋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60周年纪念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5年6月22日在哈逝世,享年95岁。

第三营政治副营长金策大尉:1945年8月,金策随金日成回到朝鲜,最初担任咸镜南道的建党工作,同时兼任负责国家安全的人民保安局长。1945年10月10日,金策出任平壤军政学院院长,平壤学院是培养现代化正规武装力量骨干的朝鲜第一所军事政治学院。1946年8月北朝鲜共产党与朝鲜新民党合并为朝鲜劳动党后,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朝鲜人民军的前身——人民保安队建立,金策任政治副司令。1947年2月,出任北朝鲜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兼产业局长及交通局长。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任朝鲜内阁副首相兼产业相,掌管全国的经济工作。可以说,金策是北朝鲜新工业的奠基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金策当选为朝鲜在战争期间最高统帅机构——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并在7月初接替崔庸健大将担任前线指挥部的司令官,并授予大将军衔。1951年1月31日,金策因积劳成疾,在位于干芝里的最高司令部心脏麻痹症突发而去世,在去世的前一分钟他仍然在加夜班工作。

第四营营长柴世荣大尉:1941年,柴世荣奉调入苏联。1943年夏秋之际,柴世荣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时年49岁。

第四营政治副营长季青大尉:原名李德配;1944年9月至1955年被关押在苏联西伯利亚劳改营,过着非人的生活,1955年回国。十年动乱又遭冤狱,被当作“苏联特务”、“叛徒”关押三年之久,直到1976年7月终于作出了正确结论:“季青同志在抗联时的历史清楚,他在苏联关押纯属冤狱”,中间关于职级问题又多有波折,直到1984年9月,中组部批准为副省级干部,1988年12月逝世,终年77岁。

其他授予军衔的还有

冯仲云上尉:1945年,全国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期间,冯仲云在松江省人民政府任副主席。1949年,冯仲云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952年,冯仲云任北京图书馆长,对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其所保留的新善本(包括老解放区的革命文献、革命领导人手稿名人手稿)至今仍是国图的瑰宝。1954年至1968年冯仲云在水利电力部任副部长,任内为新中国的水电业解决过许多重大科研课题。1968年被迫害至死。1977年,党中央为冯仲云平反昭雪,对他的光辉一生作了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崔贤上尉:1945年8月,崔贤以朝鲜工作团成员身份,在金日成率领下,跟随苏联红军返回祖国朝鲜。由于当时没有成立南北统一的政府,也不可能成立正规的军事力量,便以人民保安队的名义组建军队,苏军撤退后担任警戒三八线的人民保安队队长。1948年2月8日,朝鲜成立了人民警备队,隶属内务省,崔贤任三八线警备旅团旅团长。朝鲜战争爆发前夕,崔贤就任人民军第二师团少将师团长。1956年6月,在民族保卫省副相金雄(国防部副部长)大将遇刺后不久,金日成指派崔贤接任副相一职,并晋升上将军衔。并从1956年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起当选历届中央委员,从1957年第二届最高人民会议起当选历届议员,从而使得崔贤正式进入朝鲜的中央领导层。1958——1962年,崔贤任递信相(邮政部长)。1962年和1967年,当选第三届和第四届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1964年当选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66年10月劳动党四届十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68年,崔贤担任保卫相,并晋升大将军衔,1970年11月劳动党五届一中全会上,崔贤当选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72年12月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是年民族保卫省改称人民武装力量部,崔贤继续担任部长,并任朝鲜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国防委员会的副委员长。1976年5月,崔贤身体日渐衰退,自动辞去人民武装力量部长职务,但金日成仍继续让他任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10月的劳动党六届一中全会上,已经卧病多年的崔贤仍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1982年4月9日崔贤病逝。

朴德山上尉(即金一):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国。同年11月,任北朝鲜共产党平安北道委员会书记。1946年8月任北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48年8月起连续当选为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议员。1949年任民族保卫省文化部长。1950年6月为民族保卫省副相。1953年8月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党中央副委员长。1954年3月任内阁总理兼农林相。1956年4月朝鲜劳动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57年9月连任内阁副首相。同年12月当选为朝鲜统一民主主义战线中央委员。1959年任内阁第一副总理。1961年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1966年朝鲜劳动党代表,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局书记。1970年朝鲜劳动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局书记。1962年、1967年第三、四届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均被任为内阁第一副总理。1972年12月任政务院总理。1976年4月任国家第一副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1977年第六届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1980年兼任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委员长。同年10月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曾获劳动英雄称号。1984年3月9日因病逝世。

彭施鲁上尉:1945年8月回国后任苏军佳木斯市卫戍副司令、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书记,后历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总校第2团副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建国后,彭施鲁历任27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训练总监部学院学校部学院处处长、总参谋部学校管理部副部长、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司令部顾问。。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63年冬,总参谋部在镇江召开的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的彭施鲁作了大会总结,对郭兴福教学法作了肯定的评价,主张积极的在全军范围内推广郭兴福教学法。1985年离休。1945年被授予苏联红星勋章。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由俄罗斯政府授予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章和朱可夫勋章。

陶雨峰上尉: 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任牡丹江地区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牡丹江军区副司令员

崔勇进上尉:1945年回国。1952年任人民军第五、第二军军长。1960年任民族保卫相副相,同时授予大将军衔。多次当选劳动党中央委员,最高人民会议议员。历任交通运输委员会委员长、内阁副首相。目前在世。

张广迪上尉:1945年日本投降后,随抗联部队返回东北,到海伦、缓化等地开辟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剿匪指挥部副总指挥、黑龙江省二分区和三分区旅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合江军事副部长、内蒙骑兵师副师长、黑龙江省行政委员和省委执行委员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天津军分区副司令员、邯郸军分区司令员等职。晚年致力于党史资料的撰写,先后写有《西征纪事》、《关于北满抗日联军和中央的关系问题》等文章。1986年11月,因病在河北保定逝世。

崔明锡上尉(即崔光):1945年8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分区团长。1946年回国,任保安干部训练所1所参谋长。1948年任人民军第一师少将师长,并率部参加了南下作战。1950年任第十三师师长。1952年任姜健军官学校校长。这是一座培养连排级军官的学校。1953年任第五军团军团长。1954年任第一集团军参谋长,中将军衔。1961年任民族保卫省副相。1962年任人民军总参谋长,上将军衔。1968年因为被金日成怀疑有颠覆行为,被下放到煤矿劳动,但是并无怨言,仍勤奋工作。1978年被任命为黄海南道人民委员会委员长(省长)。1980年任政务院副总理。1982年又兼任了水产委员会委员长。1988年接替被认为右倾的人民军总参谋长吴克烈,并晋升大将。1992年4月晋升次帅。1995年任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长),并晋升元帅。1997年病逝。

金光侠上尉:大将军衔,1954年担任内阁民族保卫省相(国防部部长)。

李永镐上尉:1945年1948年任人民军第三师师长。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从议政府走廊进攻汉城,27日,三师九团突入汉城,三师获“汉城师”荣誉称号。7月25日,攻占第一骑兵师驻地永同,美军自称损失916人。三师获“永同师”荣誉称号。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三师部分撤入太白山脉游击,主力(3000人)撤回北方编入第三军团。1951年编入第七军团,负责东海岸防御。1953年任海军司令员,中将军衔。1957年5月,李永镐任第三任驻华大使。

王一知中尉(女):1945年9月8日,王一知来到长春,化名佟涤新,奉命担任了接管伪满中央放送局的军代表。1946年2月,王一知担任了吉辽军区骑兵警卫大队临时政委;4月,当选为吉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2月又担任了吉林省民主学院行政系主任。1948年2月,王一知被任命为中共吉林省委委员,同年3月9日就任吉林省立女子联合两级中学校校长;1949年1月,王一知当选为东北妇联执委委员。1950年4月,王一知到昆明以军事代表的身份,先后接管了国民党政府驻云南外交特派员公署和国民党云南省侨务委员会,将其改组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处和侨务处,并担任侨务处处长。1951年12月,被中共云南省委任命为省妇委第一书记兼省妇联主任。1952年12月,王一知调任中共西南局妇委常委、西南大区妇联秘书长。1953年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工作,先后担任副司长、司长和全国侨联委员等职,当选为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期间,王一知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王一知先后担任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中共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87年11月26日,周保中将军遗孀王一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朝鲜驻华大使代表金日成主席前往北京医院吊唁,致以深切的哀悼。

陈雷中尉:1945年9月后历任苏联红军绥化卫戍区副司令员、绥化中心县委书记,龙南纵队政委,黑龙江警卫一旅政委,龙南专署专员,西满三地委副书记兼三分区副政委,黑龙江省委秘书长。1952年8月后历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省政府副主席、主席,省委基建部部长、省委工业部部长、副省长兼计委主任、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7年6月后任黑龙江省建委主任、党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书记、省长,中共黑龙江省顾委会主任等。陈雷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06年12月5日陈雷同志在哈尔滨病逝,享年89岁。

吴白龙中尉:1945年随苏军返回朝鲜。1946年10月-1949年12月历任铁道旅军事副旅长、第四师军事副师长、内务省警备局第一旅旅长。1950年任第五师师长。朝鲜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沿东海岸进攻。1951年,五师编入第四军团,负责西海岸防御。1953年,吴白龙任第七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958年任内务省护卫局局长。1961年任内务省副相兼护卫局长。1962年起当选历届最高人民会议议员。1963年12月起任民族保卫省副相。1967年晋升上将。1968年12月起任中央人民委员会军事部长。1969年任工农赤卫队总司令,晋升大将。1970年起任民族保卫省副相兼军团长。1972年12月起任中央人民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1961年9月和1070年11月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1977年3月起当选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10月当选政治局委员。1980年10月当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曾获共和国英雄称号。1984年4月6日逝世。

徐哲中尉:1945年日本投降回国。1953年任驻中国大使。1958年任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晋升中将。1961年任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中央委员。同年当选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书记局书记。1970年任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1972年当选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议员。1977年任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晋升大将。

崔春国中尉:1945年回国后任保安干部训练所第一所所长,人民军创始人之一。1950年7月初任第十二师少将师长,在7月27日-8月1日的安东战斗中,率部击败了韩8师和首都师,使十二师获得“安东师”的称号。但在7月30日最后攻击前夕中炮阵亡。
许凤学中尉: 朝鲜人民军高级将领;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大将军衔。

李敏少尉(女):1946年担任青年团北安县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处长,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党委书记,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省民委主任,黑龙江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

朴成哲少尉: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先后任朝鲜人民军师参谋长、师长、最高司令部侦察局长。1954年任驻保加利亚公使,翌年晋升为大使。1956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57年起,当选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历届议员。1959年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部长,同年10月任外交部部长。1961年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1964年朝鲜劳动党四届九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候补委员。1966年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同年任内阁副首相。1970年任内阁第二副首相。同年朝鲜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72年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任人民服务委员会委员长。1976年任政务院总理。1977年第六届最高人民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任国家副主席。1980年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目前在世。

吴振宇: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转入朝鲜劳动党。自朝鲜人民军建军之日起加入任命军。1950年朝鲜解放战争时期任师长。1953年任朝鲜人民军空军和防空军参谋长。1959年当选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同年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民族保卫省副相。1964年晋升大将。1969年任民族保卫第一副相兼人民军总参谋长。两次当选中央人民委员和中央人民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当选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当时常委仅三位,即金日成、金正日、吴振宇)。1990年任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1992年1992年与金正日同时被授予元帅称号。1993年4月任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1995年2月25日病逝。曾荣获3枚金日成勋章、共和国双重英雄称号、18枚一级国旗勋章、8枚一级自由勋章。

李乙雪:1945年回国,一直担任金日成的警卫工作,1962年10月任人民军第5军团长、中将军衔。1970年11月当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1972年2月任人民军第5集团军司令官、上将。1984年8月任护卫总局总局局长,1985年4月晋升人民军大将,1992年4月晋升人民军次帅,1995年10月晋升人民军元帅,1996年2月任劳动党中央护卫司令部司令官。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