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累有什么好玩的:周宁县..福建闽东一个20万人口的小县城..苏沪钢铁的垄断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7:11:34
周宁县,闽东的一小县城,这个环县城走一圈还用不了30分钟的山区小县,人口不过20万人。这几天却吸引了十多家来自福州的期货公司的老总们汇聚在此。原因很简单,对于明天即将在上海亮相的钢材期货,周宁人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左右盘面的走势。 之所以在这个时节如此关注周宁人,因为有一份数据表明,近6万周宁人在上海从事钢材贸易,把持了长三角最大的六十多家钢材市场,控制了上千亿的建筑钢材交易,占批发份额约70%,零售份额的80%。特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即将推出上市线材和螺纹钢品种,周宁人有着相当分量的定价权。 杨坚,银河期货福州营业部的总经理。这两天他都不在福州,而是特意跑到上海认周宁老乡。 “业内有句行话说‘全国线材定价看上海,上海看西宁’,而上海西宁钢材市场里面有90%的商户是周宁人,就连西宁钢市,也是周宁人兴建的。”杨坚说。周宁人的钢铁商帮,已经形成了一个金字塔似的产业链,一家钢材现货商,底下可能有好几层的中间商,而维持这个金字塔屹立不倒的地基,自然是周宁人建立的钢材市场。 那么即将推出的“钢材期货”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周宁人所掌握的定价优先权?还是一个新钢材帝国崛起的催化剂呢? 行业霸主:迫于贫困抢滩上海 20年从翻砂打铁到掌控绝对话语权 今年60岁的周宁人周华瑞1993年放弃了闽北的翻砂生意,孤身到上海开了个小店铺卖铸铁管。到上海开始做钢材生意,周华瑞算是周宁人中比较早闯上海的那一批,正好赶上了上海浦东大开发,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周华瑞已经在上海买了两套房,全家也都“移民”到了上海生活。 “不过比起和我同名,周宁人人皆知,首创逸仙钢材现货市场的那个周华瑞,我可差远了。”周华瑞笑言相较于周宁几个在上海闯出名堂的“大人物”,自己的经历更接近大多数普通的周宁钢材商人。 “在上海逸仙钢材市场,每天早晨我打开店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门前‘信筒’中各厂家的线材报价,通过比对各家价格决定当天的价格。紧接着,其他各地的钢材市场贸易商,都等着参照逸仙钢铁市场的报价,再定价。”周华瑞说。 现在,像逸仙这样由周宁人创办的钢材市场多达60多家,包括著名的西宁钢材市场、上海松江钢材城等,当然,其中80%的商户都是周宁人。 而在20年前,当地的贫困逼得周宁人走出山区北上上海,做起老手艺活翻砂(即“铸造”打铁)。1992年,上海浦东开发,到处都是工地,走北闯南一直跟铁打交道的周宁人嗅到里面的商机:钢材生意好做。 但当时钢材属于重要建设物资,由go-vern-ment统一调配。周宁人一般先从卖铸铁管(下水道和自来水管用材)开始,随后才逐渐转向钢材市场。 “那时钢材货源不好拿,只好腆着脸到钢材企业去要货,只能他们剩余什么货我们拿什么货。”周说,所幸的是,当时钢材热销,只要有货有门店,就有客户找上门来。 但在当时,周宁人在上海滩还是打游击式的经营。直到1996年,第一批闯荡上海的周宁人周华瑞,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前店后库的钢材现货市场,才奠定了周宁商帮如今在上海滩的地位。 “逸仙钢材现货市场创建非常关键,这之前是浙江人掌握了钢材市场的大头,但他们都是通过零散店铺来经营,往往要先开单再到偏远的仓库提货,一般两三天后才能见到货。而钢材现货市场前店后库,可以马上看货交货。” 1998年周华瑞也把自己的店铺搬到了逸仙钢材,随着现货交易市场的优势慢慢显现,周宁的钢材市场迎来了井喷时期。到目前,周宁人在全国各地的钢材市场80多家,商户8000多户,其中资产达200万以上的有1000多家,上亿元资产的有10来家。 也是在1998年,在周华瑞的支持下,最早跟他打工的侄儿和表弟也都另起炉灶做起钢材生意。“在周宁当地有个说法,打工不过三年。如果打了三年工还不能自立门户就说明这人没本事,会被人瞧不起。” 每个周宁人出去,都是一穷二白,给亲戚朋友打工跑业务。但一旦熟悉了门路有自己的客户资源后,就到老家借高利贷融资。融得钱多就在钢材市场租个门店、少的话就租个散席。钱不够进货的话,就暂时给现有的门店当中间商,赚点价差。 靠着这种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扶持周宁钢材商帮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钢铁帝国已隐隐浮现。 发家之路:疯狂的融资链 人不在钢材市场,钱也在钢材市场 钢材是大宗商品,资金量不足,做不了现货交易,融资对钢材贸易如同血液之于身体一样重要。周宁人的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和钢材贸易商能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上海滩上扎下根,靠的当然不仅仅是机遇和互帮。 “周宁的民间借贷利息,从来不低于2分,短期的拆借,一般都要5分、6分,足以看出周宁商帮的民间融资之兴盛。” 家里绝大多数亲戚都从事钢材生意的周宁人张辉(化名)向记者透露了“周宁钢帮”特有的融资链。 “开钢材贸易店面,至少要有一笔数额不小的自有资金。这笔自有资金,基本上都靠高利贷向亲戚朋友或者其他商户融资,低的2分、高的5分,有钱都借。” 周宁当地有种说法,人不在钢材市场里钱也在钢材市场。因为当地许多老百姓都将资金委托上海的亲戚“放高利”,有的甚至向银行贷款,或者以1.5%-2%的利息向其他县市的亲戚借钱再到上海“放高利”。 筹备了部分自有资金后,周宁人便开始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更进一步的融资。 “每成立一家钢材市场,都会配套成立一家担保公司,以钢材市场的土地固定资产等为抵押向银行申请配比额度,再由担保公司出面为商场里的商户进行担保,例如押100万的现金,一般的商户都能贷出200万、300万的资金。若没有融资服务,商户根本就不会进驻。” 除了由担保公司出面担保,商户互保也是现货市场里周宁商户融资的主要方式。“就是商户间以手上的钢材为抵押向银行为对方互相担保。说白了,互保、互借才是周宁人的融资秘方。” 借钱的商户等银行贷款放下来后,先还民间借贷,降低成本,积累信誉。 “第二件事就是买辆好车充门面。”张辉说,在周宁县,每到春节,上千辆挂着沪牌的私家车就挤满了城区的大街小巷。“由于私家车太多,当地有位富豪,担心刚买的劳斯莱斯被别的车刮伤,特意请了位保镖来看车。” 这个过程只是融资第一环,如果银行借贷到期还不了,就又要靠朋友亲戚间的高利贷或者商户间的拆借去填补。通过这样循环的融资链条,将周宁人紧紧捆绑在一起。 “在周宁,即使你家没房子,也可以借亲戚家的房子做抵押贷款。周宁的每栋楼房,都几乎被拿去抵押贷款了,所以你的亲戚资金链断了,你可能甚至连房子都没了。” 这样捆绑的融资链显然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如果有一环断掉,很有可能就整盘瓦解。”张辉说,但正是因为这样,周宁人都极力维持着融资链。“一户出现问题,其他人都会帮忙。” 2008年的钢材价格大跳水,他们同样也采取了抱团取暖的方式,让周宁人的商帮度过了一次危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辉认为,周宁以外地区的商户很难挤进周宁人的钢材市场。 未来蓝图:独特的“山海合作” 有钱的开市场,有本事的拿代理 随着钢材现货交易风险加大,周宁人经过多年打拼的资金积累,已经逐渐走出传统的贸易生意,向产业链的更上游发展。有钱的就去开钢材市场,有本事的就是拿到大厂家的总代理权。 “开钢材市场相对容易些,只要你资金足够能拿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