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苹果加法等于:从黑土地走来:边境插队落户生活纪实(7) A3叠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17:29
 七、大碗喝酒

    东北人喝酒是闻名全国的,要喝就喝白酒。可那时生活条件艰苦,农村喝酒都是五毛钱一斤的低档散装白酒,没有名称,没有牌子,很少见有喝瓶装的。怎么体现东北人好酒呢?这么说吧:其一:农民下地,水壶里装的不是水,而是酒,累了渴了拿起来喝上一口。其二:每天晚上,总要倒上斤儿八两的,喝个晕晕忽忽,没有菜,最困难时用盐疙瘩在舌头上蹭几下。其三:一旦有团聚,那可是用大缸子大碗,酒倒得豪爽潇洒,反正满桌都是湿漉漉的酒。

    喝酒也有习俗,经常是用一大茶缸子倒满酒转圈轮着喝,喝多喝少自己掌握,气氛十分热烈。喝酒喝到一定程度,有的就敲起了杠子。所谓杠子就是双方各用一根筷子:“虫子,蚂蚱,老虎,杠子……”的一物降一物,输者喝酒。喝到较高程度,语言开始粗鲁,心眼变得狭窄,于是争吵对骂开始,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也有闹出人命的,有的喝大了,半夜踉踉跄跄回家时,跌倒在路边,夏天没事,可冬天零下几十度,又是黑咕隆咚,待第二天早上被人发现时,人早就冻成冰棍了。几年中,也听闻了好几起这样的惨事。

    东北的人家

    东北农村的居家有不同于南方农村居家的特点。

    东北农村的房屋,屋里有几乎一半的地方是炕,所以施展的空间不大。吃饭就在炕上放上个一尺多高的小方桌子,人们就盘腿在炕上吃,哎,就是赵本山、宋丹丹、牛群的小品《下蛋公鸡》那样的情景。

    这个炕就是整个家庭的重要场所,白天,家庭主妇就盘腿在炕上做针线活,客人来了就在炕上放上一只匾,里面是烟叶,供客人自己卷烟及喝水、抽烟;晚上是全家人睡觉的地方,无论家里几口人、几代人则全部头朝外并排依次睡,万一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在炕上腾个位置,依次睡。

    应该讲主人夫妇、老人、成家的孩子(包括女婿或媳妇)、客人在一个炕上睡觉总有些不成体统,不够文明,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几乎家家都是那样的。个别屋子大一些的,也有两面炕的,拐角炕的,但总归是在一个屋里睡觉,极不方便。

    东北农村人家一般是很少有家具的,比较一致的是炕上放一只炕头柜子,上面是镶着玻璃的柜子门,下面是两只抽屉,赵本山《刘老根》中有许多这样的镜头,确实是东北农村的真实写照。除此以外,没有城市里一般居家都有的大立柜、五斗橱、樟木箱之类,沙发就更不用说了。

    东北人家都有一个厨房做饭,厨房的烟道连着火炕和火墙,一边烧火做饭,一边把火炕和火墙也烧暖和了。一个屋外的简易仓库放生产工具及杂物等,也称冷房。家家在屋后挖有一个三米深、四米见方的菜窖,贮藏过冬的白菜、土豆,就只能放白菜、土豆,因为别的蔬菜无法久藏,供长达半年之久的冬季的吃菜。因此,我们半年只有白菜、土豆的原因就是这样来的。所以,东北农村人家如果要搬家,没有多少东西,一辆马车就可以全部拉走。东北人家是简朴的。

    不识货

    知青们从上海探亲回来,总想带些个上海的特产来慰劳慰劳平时对我们予以关照的老乡。

    我就给每年春节请我吃年夜饭的郭大爷带了两瓶上海生产的白酒“七宝大曲”,结果在路上打了一瓶,拿到地方就剩一瓶了,郭大爷当然仍然十分高兴,喝了以后连声说:“好酒!好酒! ”当然,他们平时喝的都是五毛钱一斤的低档酒,这几块钱一瓶的“七宝大曲”在上海也有相当的市场,当然是好酒啦。

    黑土地

    但有的知青从上海费了好大的劲,带来了上海的特产——大圆盒装的“奶油蛋糕”,一路上不敢磕、不敢碰,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护着带到村里,当分给那些农村姑娘们吃、想看到她们欣喜吃惊的眼神、听到她们夸奖“上海的东西就是好”时,不料得到的是:“啥玩意啊?像雪花膏、棉花套似的,难吃死了! ”气得知青们差点儿晕过去。

    无独有偶,一些女知青喜欢吃零食,上海回来带来了许多什么 “话梅”、“橄榄”、“嘉应子”等自己吃,也给要好的农村姑娘们送一些,结果也是不讨好,她们放到嘴里后无一例外地立马吐了出来,说:“什么东西呀?那么难吃,像药丸子似的! ”

    上海人的宝贝、稀罕物竟然得不到当地人的认同,这就是习惯、习俗、口味的区别。任何事情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小作坊

    边境农村因为太靠边缘了,交通不便是个大问题,没有任何工业、手工业,这也是这个地方经济无法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年镇上的小饭店每个村子,与工业能够沾点边的也就是一些少得可怜的小作坊,如:磨坊,进行粮食脱粒和磨粉;油坊,进行大豆榨油;粉坊,进行土豆制粉条。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工业或手工业,就是到了镇上,也只有一个小照相馆、一家小饭店、一家供销社(商店)、一家大车店(客栈)、一个农机站(修农业机械)。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那里的农村,就是没有人搞养殖业,没有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据说东北的紫貂质量非常好,但也没有人养,听说鄂伦春族那里搞了个养鹿场,养梅花鹿,经济效益应该是不错的,但地处平原的农村仍然没有人干。

    如今,我去下乡时的故地重游,发现饭店多了几家,别的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如果说有,也就可能多了一些美容院、洗脚店之类的了。无工不富是硬道理。

    大车店

    在东北,特别是农村,在交通要道的一些特定的部位,在各个乡镇、县城都一定设有大车店。其实大车店就是供客人住宿的地方,其不同一般的客栈、旅馆之处在于,大车店的主要客源是赶马车的车老板们,以及那些流落在外一时回不了家的穷困潦倒的穷人们,大车店是他们避风取暖的歇息地。所以,大车店不但要有人住的大炕,而且要有停放大车(马车)的场院,还有要有让马休息的马棚,喂马的粮草。讲白了,就是供人和马吃喝拉撒睡的地方。

    由于大车店服务对象的特定性,所以它一定是简陋、经济、杂乱、埋汰、粗俗的集散地,它就是与抽烟、骂娘、酗酒、斗嘴、臭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无法分离的场合。当初,我就是属于穷困潦倒的那类人,所以我也住过大车店,虽然是外出给生产队办事,但钱不能乱花,住大车店挺合适。冬天,大车店的屋子中央有取暖的炉筒子,暖和是肯定的了。

    大车店的屋内是一个大的空间,两边是各一通大炕,光一边的炕,人挨人的睡可以躺十几、二十几个人,两边加起来就是三四十个人,那汗味、脚丫子味、酒气味、大葱大蒜味可以熏死你!

    如今的大车店,比以前的强多了但大车店的好处是绝对的便宜,住一个晚上就是三毛钱,加上停车、喂马也就是一元钱,有时还供应小米粥、窝窝头,个别情况下还有大果子(油条),吃饭是否另外收钱,我已经记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