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网络tv免费频道:2011年8月22-24日慈诚罗珠堪布北京传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01:04
感恩堪布!感恩师兄整理分享!

2011年8月22日慈诚罗珠堪布北京传法

第一课——禅定

藏传佛教的禅修,从次第来说属于中等修法。最基础的修法也就是初级修法是外加行和内加行;最高级的修法是正行,也就是宁玛派的大圆满,噶举派的大手印,还有中观的修法等等。在修完内外加行之后,还没有修正行之前的中间修法,就是禅修,或者叫寂止的修法。

单就禅修来说,其实与佛教并没有什么关系。外道有它们的禅修,世间道中也有很多调心和调整情绪的修法,也叫作世间道的禅修。那么佛教的禅修是什么?又如何来判断呢?标准就是:在禅修之前,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法,在禅修之后要正确的回向。具备这样条件的禅定才是佛教的禅定修法,而且是大乘佛教的禅定修法。之前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法,之后又没有正确的回向的禅修,不一定是解脱之道,不一定跟佛教有关系。禅修能不能变成解脱之道,关键看是否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否则难保不是外道范畴。同样的,正行修法中的观想本尊,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如果在出离心,菩提心和回向的框架内,那一定是解脱之道,如果没有在出离心、菩提心和回向的框架内,这样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就不是佛教的正行,印度外道也有,由此可见加行的重要性。作为修行基础,加行所强调的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法是禅定能不能成为中级修法,大圆满大手印等不能作为高级修法的关键。但也不是一辈子要一直修出离心和菩提心,它毕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修法。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提到(五回行)的菩提心指的是世俗菩提心(而胜义菩提心则代表了佛法所有修行次第的最高阶段)。

为什么修完加行要修禅定,而不是直接进入大圆满和大手印的修法。因为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法都是有“思维”的,修的好,内心可以相对平静,但毕竟有思维,不是非常平静,仍然有很多杂念,本性光明的如来藏被杂念所遮盖,我们的心很难突破杂念进入如来藏和空性。所以要修禅定,心才能平静下来,这时候上师再教授大圆满等密法窍诀或者禅宗窍诀,就很容易证悟。心性光明和“思维”之间没有太多隔阂,就容易证悟。但也有一些利根众生依靠大圆满的不共修法,不需要禅定修法,在内外加行修完后打好基础后,可以直接证悟。这时,禅修已经包含在他的证悟境界里,在证悟的光明境界中既包含了证悟的智慧,又包含禅定的平静。这种情况出现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根基特别好。

嘎举派“大手印”的修法中是包含禅修的内容的:传统上,在大手印所有加行修完后的1——3年里是要进行禅定修法的,修完禅定才能去听上师的大手印窍诀,这样的安排使修行者更容易证悟空性,尤其对根基并不是很成熟的人尤为必要。但在宁玛派大圆满的修法中,禅修并不是特有的内容和方法,但在加行修完,以禅定修法作为大圆满不共加行的一部分还是很有必要的。

从培养出离心到证悟十地菩萨的整个修行过程,都是训练内心和调伏意识的过程。

我们用培养出离心的方法控制内心对世间的贪欲(不是从根本上断除,而是暂时控制),而多数世间人永远不会调伏内心,往往是向外调伏,摄取物质,挑战大自然,不断向外斗争,而从来不会向内挑战自我,挑战自心。而修行人则通过调伏自己的贪欲心而向内挑战自我,战胜烦恼。

我们用培养菩提心(这里指的是世俗菩提心)的方法来调伏自私。佛陀说,所有烦恼都来自于我执自私。

我们用禅修的方法来调伏杂念和控制杂念。

出离心、菩提心和禅修调伏的只是一部分意识,没有调伏全部意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的烦恼问题,还需要通过证悟空性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离心的自身本体就是意识,它并没有超越意识范围,只是成千上万的意识中比较好的意识。

世俗菩提心是伟大的思想和佛学的灵魂,但其本质也是思维,依然属于意识范围。本身是思维,只能推翻一部分的思维(即自私心),不能推翻所有的思维。

禅修时虽然没有太多杂念,内心很平静,但平静的东西并不是智慧,还是意识,也没有超越意识的范围。

最后,我们寻找超越所有意识的东西,它能够推翻所有的意识,断绝所有的念头,这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也就是一地菩萨以上的智慧。这里的智慧从本质上来讲不是意识,它可以超越所有的意识,并推翻所有的意识。

以上讲的就是我们通过修行来调伏内心的整个过程。

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断除了意识的种子,只留有一些细微的意识。成佛以后,把这些非常细微的意识也都断掉了,剩下的就是非常非常纯净的“如来藏”佛性。

没有成佛之前,无常的意识和常的“如来藏”混合在一起,佛心和烦恼混合在一起。虽然每个人都有佛心,有本来光明的如来藏,但这时的如来藏被烦恼意识的灰尘遮蔽了,起不了作用。只有当最后证悟成佛,把所有的意识推翻,才剩下非常纯净的光明如来藏,杂念断除,内心的本来面目才显现出来。这是个此消彼涨的过程。烦恼意识褪去,心性的本来光明才呈现,成佛并没有得到任何新的东西,成佛就是把内心的纯净本性显现出来。而这种纯净的本性在凡夫身上早已经存在,成佛时只是把原来就有的东西显现出来而已。佛陀在三转法轮时,宣讲了大乘密法,其中讲到:众生是佛,烦恼即菩提。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讲通过禅定训练内心的方法。

训练的意思并不是按字面所说,把意识训练成智慧。而是现在的意识有各种强烈的杂念,我们逐步将杂念减少并最终断除它,这种断除的方法,叫训练。今天讲的就是禅定训练。

通过禅定训练,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好与不好的杂念降低到一定层面上。为什么要用禅定修法调伏意识呢?因为无始以来我们都没有调伏内心的意识,每天有成千上万个杂念生生灭灭。杂念只给我们带来轮回的因,没有留下任何好的东西,只让我们在轮回中流转,因为我们没有去调伏它。世间所有的痛苦和幸福,我们以为只跟外界的环境、家庭、金钱有关,其实无关,痛苦和幸福只是内心和意识的态度。比如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以负面的情绪对待它,好事也不会发展出一个好的结果,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又比如原来是一个坏人,但我认为他是好人,并对他产生贪欲心,把他当成好人一样去依赖、信赖和喜欢,见到他就高兴,愉快。那么这个坏人对我来说,他就不再是一个坏人,而是一个好人。这都是我们的意识在起作用,与他本身是好是坏无关。

金钱、财富等美妙的东西,如果我们内心不去感受,意识不去感受,即使放在我们身边,也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从中也得不到任何快乐。反之,再恶劣的环境,如果我的内心和意识不去感受,对我来说也不会有什么恶劣的体会。

只有我接受感受才会有痛苦和快乐,物质才会对我发生作用,如果我的意识不去感受,那么这一切在我的世界也就根本不存在。事物的本质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意识如何去感受。

如果意识和外在事物的本质始终同步,那么我们就不会犯任何错误。

如果客观事物与意识相违背,我们就会不断犯错。

我们一直认为自己的痛苦和快乐与外境有关,实际上它们只与内心有关。我们的内心非常脆弱,就象墙头草一样,风一吹马上动摇,很小的事情都可以把我们的内心搅乱打动。一旦内心动摇,即使成百上千人来游说也无法回心转意了,这就是我们脆弱多变的内心,它给我们带来太多痛苦。

虽然佛教不是唯心主义,但现实经验告诉我们:非常恶劣的环境,其它人可能一分钟都呆不了,但如果我内心适应了,会觉得很好。一个人分别是另外两个人的亲人和仇人,本质相同的一个人,他给两个人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完全不一样,在不同人的内心和意识里,他扮演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再比如,一个人暗中伤害另一个人,但另一个人认为这个人对他很好,仍以亲人的态度对待他,那么这个看似伤害他的人给另一个人带来的不是伤害而是亲切和愉快。所以,如果意识没有感受和感觉,外境也与我无关。米拉日巴尊者以快乐的态度面对简陋艰苦的山洞,他觉得很舒服,而换一个人可能一分钟都呆不下去。

一切的快乐、幸福、痛苦不是外在的,与环境无关,与物质无关,这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心态。

意识是我们的救世主又是我们的毁灭者。如果放任自己的意识,经常生出破坏性的情绪,制造堕狱之因,那么意识就是毁灭者;但如果没有意识,我们无法发出离心、菩提心,无法证悟空性,无法由普通人修证得到菩萨的果位。在这里,意识就是救世主。所以关键要看我们怎样去训练、控制和管理意识。

龙树菩萨的师父写了一首道歌,内容是这样的:“意识当中可以产生轮回涅槃,意识可以带我们到地狱和极乐世界,所有都是意识在操作”!

训练意识不能让意识牵着鼻子走,没有训练前我们心的本性非常野蛮,贪嗔痴我慢,不会带我们去好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想做开心自由的人,就不要徒劳地向外寻觅物质条件。当然如果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我们也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但如果物质条件超出了界限,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要过度向外去寻找幸福,而应该向内向自心去寻找。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当中,有必要训练自己的意识当一个救世主。

有的人非常有钱但非常痛苦,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意识所创造,世界、宇宙和银河系的源头是意识创造的。作梦不是身体和大脑在作梦,而是我们的意识在作梦,意识不感受梦里的一切,梦里的一切就不会对我有任何影响。以上是训练、调整、调伏意识的理由,是我们的立论,不仅仅对解脱有益,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方法:

前面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法,后面有证悟空性的修法。禅修分没有思维的禅修和有思维的禅修。

一种是通过这个思维达到没有思维的境界,以毒攻毒;另一种禅定一开始就没有思维,只是安住。

如果我们不了解整个过程,禅修就会退转。一个人走没走过的路,不了解路,不知道对错,对前面的情况怀疑,走一段会认为错了,再回来。如果整个路线清楚,他就不会出错误。

我们分四个阶段来挑战“意识”和“杂念”。禅定修的好坏与否,关键看对意识和杂念起到了什么作用:

1、  意识是强者;

2、  意识是弱者;

3、  杂念变成朋友;

4、  意识开始解脱。(自解脱,当下可融化到空性光明的境界中)

 

绝大多数的人在第一阶段就退出来,在这个阶段,意识杂念是强者,禅定是弱者。

当我们一静下来,满脑子的胡思乱想,以前不修心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杂念,一静下来好象比不修心的杂念更多。一开始杂念简直无法控制,想出来就出来,严重干扰禅定,以致于很多人以为自己跟禅定没有什么因缘,失去了继续禅修的信心。修禅定时不能因为有杂念就不想修了,有杂念是正常的,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它是我们禅修必经的过程。百分之百的普通人都要经过这一段路,非常痛苦和艰难,越修越不想修,以致于有些人一进禅堂就心烦意乱。其实这只是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有这个过程,每个人也能战胜这些困难。不能认为我的根基不够,与禅定没有缘分,其实不是修了以后的杂念比不修还多,只是因为不修行时我们从没发现自己有这么多杂念,一旦心静下来,往里专注,就会发现真相。其实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并没有新的杂念,这时千万不要失望,如果过不了这一关,永远都无法修好禅定。

外道苦行者,不吃饭、不穿衣、躺钉板,折磨自己的身体,他们认为轮回的因缘一个是我们的内心另一个是我们的身体,只要毁灭了其中一个,就不会再有轮回,就像温度湿度阳光空气是导致种子发芽的条件,缺一个条件种子就不会发芽。其实他们的方法错了,这并不解决轮回的根本问题。佛教禅修的这个阶段也叫苦行。这里的苦行不是指外道的苦行,这里的苦行指的是内心很枯燥痛苦,杂念丛生,严重干扰禅定。这时不能低头,要勇敢面对挑战。苦行者就是下决心突破这个阶段的修行者。包括过去所有高僧大德都是这样过来的,不经过这样的训练无法调伏自己的内心。

在修禅定之前要了解禅修之功德(远离现实烦恼,最终得脱轮回)和不修的过失(永远无法控制自己的心,一生当中连相对自由的生活都没有办法掌控)。所以一定要有战胜杂念和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而勇气和决心来自于闻思。通过闻思,我们了解到禅定的功德和不修禅定的过失。很多人认为修行太痛苦自己一定过不了关,如果因此而懦弱退转,将永远无法取得修行的胜利。所以,就算再困难,我们也一定要下决心跨过第一个阶段。不要认为杂念是个人的问题,不要怕,不要烦,也不要过于强迫自己,那样会出问题,实在修不下去,杂念过多,可以缓和一下,把修行时间和方法也调整一下,这样以退为进,会有不错的效果。但绝不能放弃,放弃以后永远都没有希望了。所以第一阶段,禅定是弱者,杂念是强者。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顺利通过。

第一个阶段禅修,用功的人大概需要5、6个月到7、8个月时间。

第二个阶段禅修还是会有杂念,但杂念是弱者,这时自己已经有很好的控制力,杂念已经不能够干扰到禅定,失去了力量。这是我们的心与杂念斗争了7、8个月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禅定逐渐变成了强者,杂念变成了弱者,但仍会不断出现,但没有第一阶段那么大的干扰力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过了这一关以后,我们会对禅定生起更大的兴趣,修行力度也会自然上升。过去可能一天禅修1、2个小时,现在每天3、4个小时,看到了修行成果,自己也会开心愉快,这时我们才开始变成真正的修禅之人。

第三阶段禅修,杂念就像是朋友。修无常心,可以很长时间(5——10个小时)地将心专注于无常境界,让心去观想,可以很长时间住于观想的境界,心非常听话,杂念非常听话,可以被完全控制。从此造业就很少了,善法功德不断增长。

第四个阶段禅修,在禅定的基础上加上了大圆满、大手印和中观的修法。所有杂念出来以后的第二念头,都自生自灭,这些念头都变成了智慧的念头,这叫作自解脱,即念头自动地解脱变成空性智慧的念头,不会影响和干扰证悟。这时候我们的修行已经比较成功了,虽然还没有成佛,也没有证得一地菩萨的果位,但修心已经修得很好了,在这个基础上会很快地得到证悟的。佛教徒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佛陀的经验指导下,训练我们的意识,达到佛陀的标准,所有修行的力量最后要达到的就是这个目的。

上面讲了为什么要调伏念头和整个调伏的过程,下面讲一讲禅定调伏意识的一些具体方法:

方法很多,有观想藏文的种子字“阿”;有数呼吸法;有气脉明点修法,也就是在心口脉轮上观想佛金刚,文殊宝剑等,观想芝麻一样小的金刚杵和宝剑,令其不散乱,将意识锁定在字母和数呼吸上。

但除了这些以外,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

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到阿赖耶识的上面,停留下来。

无论是听课,坐车,说话还是看电影都有这种感觉,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但意识根本不去思维、判断、也不去分析看到的和听到的好不好,不跟着它们走,归零。非常平静的状态,有点儿类似发呆走神的感觉,一片空白,在这个状态当中,心平静下来。就像平时压力过大,想得过多,心过于劳累时,会出现短暂的一片空白的状态,这跟禅定的状态从本质上是一样的。把所有念头归零到最原始的源头,心平静地没有任何杂念和念头,内心不随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画面和声音走,完全放松。

观心的时候只有一颗心,没有两种不同的心,没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所有念头平静,我们的意识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自己可以停留在自己的本体上,自己观察自己,没有第二个观察者。杂念归零,注意力集中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中,用一个专用词来表述这种状态叫做“很透明”。证悟时也用“透明”这个词,但内容和意思不一样。

禅定的“透明”指的是听到的、看到的、知道和所有注意力都回归停留在本质上没有动(语言形容也就如此了)。我们感受一下:经过长时间跑步,非常劳累,这时立即躺下来,观察一下此时心的状态——这就是阿赖耶识。所有状态都要回归到这个状态中来,十秒种,半分钟…有的修行人会认为这就是证悟的境界,但这其实并不是证悟境界,跟证悟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时,粗大的念头回归停留在意识层面,没有突破意识,内心越来越透明,杂念越来越少,这时可能会有神通出现。催眠术可以使人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就是利用催眠的手段,把人的意识降到半睡半醒状态,可以回忆起平时无法回忆的细节。

我们不刻意追求神通,但神通有时会自然出现,这时也不需要拒绝。神通本质上并不是什么邪恶的东西,关键看用在什么地方,用在弘法利生上也是功德无量。

注意:1、即使杂念很厉害,也不要因此生起厌烦心和烦恼。这时要反复思维禅定功德,充电打气。

2、禅修的时候,不要直接观察和思维,这会干扰禅定平静,但要监督意识有没有停留在境界中,有没除去散乱。有人说一提监督不就思维了吗,一提监督不就扰乱意识了吗,这里的监督不是正面监督而是侧面监督,心静下来停留在这个状态里,自己也可以知道是否在此状态里,有没有散乱。

监督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有效地监督,禅定时间长了,就都乱套了。虽然没有粗大的贪嗔之心,但细微的念头也会干扰禅定的平静,以为自己修了十几分钟,其实早就在胡思乱想了,这就是监督不够造成的。

修行经验丰富的上师会告诉我们修行的好坏取决于监督!往往我们真正的禅定只能坚持一两分钟,其他时间都是在散乱还不自知呢。

麦彭仁波切这种禅定修法,非常适合末法时期烦恼深重的众生,方法简单,立即可修。

直接将杂念降低进入类似禅定的境界,持续这种状态,也叫寂止的修法,没修五加行之前不强调这种修法,外内加行修完后,可重点进行禅定修法。

下面再总结一下修法:

心静下来,什么都不要想,不去想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事情,所有的念头放下来,归零,停在阿赖耶识上,专注在内心的本来面目上……侧面监督内心的杂念,再回归,再观心,这种修行感受,有一次亲身经历,就有把握和经验了。

如果修心修的好,加行修的好,对上师有信心的话,可能没来得及听大圆满法就证悟了。

 

 

课后问题:

问:证悟空性后还需要谨慎因果吗?

师答:证悟空性后依然要谨慎因果,在成佛之前即使证悟空性,因为还没有彻底断除所有烦恼,面对如幻如梦的境相依然要谨慎面对。所以要谨慎因果。

 

 

 

这篇日记里提到了:

原文地址: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空性修法(“人无我”修法)作者:前行



课前让我们为度化无量众生而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本苦,也就是基本的苦,有生老病死种种,我们以为这些痛苦从外界而来,其实不然。外界的一切只是助缘,造成痛苦真正的起源在里面,我们对物质、权力和对自己的执著是制造痛苦的主要因素。人们往往以为有钱就幸福了,可当基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一些人还发了财以后,我们仍然跟以前一样不幸福,一样痛苦。甚至还多了很多过去从未有过的压力和烦恼。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何时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由?何时能够过上真正开心的生活?答案是一定要靠修行,没有修行,就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修行的方法很多种,能够直接解决痛苦的有三种,主要是针对三种不同的执著心:

1、对物质的欲望超标带来很多痛苦,需要用出离心来解决;

2、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痛苦来自于自私心超标,过分的自私不仅让我们得不到幸福,反而制造很多压力,这需要用菩提心来解决;

3、出离心和菩提心只是暂时缓解痛苦、减轻压力,真正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只有证悟空性。证悟空性能够消除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压力和痛苦。当然佛教徒并不仅仅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去学佛,而是为了解决所有众生的痛苦才发誓成佛的。但证悟空性确实有这个作用!就消除痛苦的效果来讲,证悟空性是最好的。所以不仅成佛离不开证悟空性,现实生活中也需要证悟空性的智慧。我们面临家庭、感情和工作带来的诸多烦恼和痛苦,它们日日夜夜折磨着我们,即使用金钱和药物也无法摆脱和缓解。唯一的方法只有修行。

所有痛苦幸福实际上只是内心的一种活动感受,全世界有160多位专家都在讲什么是幸福,说来说去不外是稳定的收入、家庭和睦、美食旅游等等,但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些并不是幸福。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有可能会得到短暂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但这些并不是幸福。旅游会使我们幸福吗?有些人回答是,但有些人会说不是。稳定的收入和家庭和睦呢?答案也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的。更确切地说,幸福是内在的精神感受活动,所谓的幸福,所有人和动物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幸福只是心灵的感受而已。这种所谓的幸福可能来自于金钱、和睦的家庭、利益众生、慈悲心和禅定时的放松,但它的本体只是内心活动的感受而已。同理,痛苦也是如此!一个人,可能先是我的好友,后来跟我反目成了仇人。就是这个人,在我认定他是我的朋友时,如果他死了我会非常痛苦。但在我认定他是我的仇人时,他死了我会很高兴。外在的物质本体相同的一个人死了,但我的内心感受却截然相反。那么谁来判断这个人到底是亲人还是仇人?答案是我们内在的第六意识。所有幸福、痛苦、压力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已。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感受,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源头就是执著。

同样一个人,因为不同的心态,感受完全不一样。但高兴和不高兴这两个不同的感受却只有一个共同的来源——执著。同样一个人,如果我没把他当成真实的存在,只是当成在梦境里遇到的虚幻的人,就不会在乎是亲人还是仇人,也不会因此而高兴或痛苦,所以执著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情人分手往往要经历极度的痛苦折磨和伤心欲绝,甚至精神濒临崩溃。但如果能够做到不执著,分手以后索性把他(她)当成陌生人了,分开就分开,无所谓,就不会有痛苦。但如果分手以后,还执著他(她)是我的亲人,那就只能去感受痛苦了。所以,如果我们想不痛苦的话,只能不执著。如果我们想要自由幸福的生活,也只能不执著。如果放不下这个执著,那也只能去接受痛苦了!只要有执著的物质和人、就一定存在不能被满足的要求,也就一定会产生痛苦,这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自然规律。

 

放弃执著对不修行的人很难,但对有修行窍诀的人来讲并不难。修空性是对治执著的最好方法。我们不仅为了获得解脱而修空性,同样可以为了对治现实生活中的痛苦而修空性。没有证悟空性,痛苦一辈子都会不断折磨我们,而一旦开始修空性,就离断除痛苦之日不远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根本痛苦,其他的痛苦并不那么根本,但源头都一样。我们用空性的不执著断除源头的执著,源头断了,后面的极端行为和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

现代人面临的绝大多数痛苦,不是物质上的痛苦,而是精神上的痛苦。不能对金钱过于迷信,认为经济发达以后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金钱当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用修行来解决。

很多人在闻思“五部大论”,这非常好!但学的东西一定要付诸实践,学了很多东西,一个也不落实到生活当中,不去修行,意义也不大。所以闻思的同时一定要修行!

下面讲一讲修行空性断除痛苦的方法。

首先讲所有痛苦的根本来源既不是万能的上帝,也不是无因无缘地偶然产生,而是由某一种特定的因缘而缘起,当所有的因缘具备时,结果自然就会形成。痛苦真正的因缘是执著,执著的根本就是执著自己,即我执。有了我执,就会过度贪欲物质,变得非常自私,我执是所有问题出现的关键所在。那么,有没有证据来证明“我”的存在呢?这就需要观察!

大圆满中的无我修法,是密宗的无我修法。而今天讲的是大众的,即使没有灌顶,所有人都可以去修的无我的修法。首先要看清“我”存不存在?“我”带来很多痛苦,那么这痛苦的源头究竟是真实的东西还是盲目的执著呢?怎样寻找呢?先要确定“我”是什么!我上班、我下班、我度假旅游、我高兴痛苦,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默认了“我”的存在,并不是我们真正发现了“我”,而是非常盲目的认为理所应当存在这个“我”。我们从来没有去怀疑到底存不存在一个“我”,但现在要去学会怀疑!怀疑是科学的态度,宗教没有怀疑,只教你去信仰就行了。科学家和哲学家让我们怀疑外在的东西存不存在,但从来没有让我们向内怀疑过“我”存不存在。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从根本上讲是非常荒唐的。只有佛教让我们学会怀疑“我”存不存在?怀疑外在存不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怀疑内在的“我”存不存在。痛苦不是因为世界观或者世间的文化水平高低所导致的,都是因为我执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怀疑“我”存不存在,此时我们还没有拿到“我”是否存在的证据,但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从1、开始怀疑“我”是否存在,到2、观察“我”的存在,然后到3、思考“我”的存在,最后4、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和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只有怀疑,没有结论,一辈子都在做研究也意义不大。当然一切还是从怀疑开始,但为什么要怀疑,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从解脱到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与这个问题有关!

世间人如果怀疑“我”存不存在,多半会被认为精神有问题。为何我们可以怀疑其他的东西存不存在,却不能怀疑“我”自己的存在呢?因为大家从没有考虑过痛苦和解脱的问题。

要找什么样的“我”?丢了东西要知道是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去寻找。所以首先要搞清心目中的“我”是什么样子?哲学家和一些宗教都在说“我”,但没人知道“我”是什么?普通人心目中的“我”有三个特点:1、“我”是一个永恒的东西。如果承认前后世的话,会认为这个永恒的“我”不断轮回转世到今天。从不认为“我”只是一刹那,认为这个“我”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直到永远;2、独立的“我”。不认为有很多“我”,“我”只有一个,“我”是永恒而独立的;3、五蕴当中,“我”是一个统治者,我的身体和意识是被统治者。

那么我们去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我”?如果真找到了,那说明“我”是存在的,关于“我”的这些描述也是正确的,那么由“我”而产生的所有这些痛苦也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没有找到这样一个“我”,那说明关于“我”的这些臆断和描述都是错误和盲目的,假如我们知道这是所有痛苦的根源,为什么还要执著呢?

我们开始寻找,1、先从“我”是一个永恒存在的角度思维:我一定在身体或精神中,不可能在在山河大地中。我一定在身体的内外。人应该就是精神物质不同体系的东西的总合体。只有精神或只有物质都不是完整的人,只有这个精神和物质的总合体才构成完整的人。如果我是永恒的东西,我在身体或精神上是否存在?佛陀一转法轮讲的诸行无常:一切有为法(有因缘的现象)都是无常的,万事万物一刹那一刹那都在变化,一秒钟的亿万分之一都在不断变化。衣服从新穿到旧,不是衣服本质始终存在,只是由新变旧了,这是我们的错觉。因为我们的肉眼看不清微观上的变化,只知道新的衣服变成旧的衣服了,但这变化的过程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还认为旧的衣服就是原来新的衣服变旧了,新的衣服就是未来旧的衣服。实际上,所有东西的寿命都只有一秒的亿万分之一这一刹那,在这之前的都已经过去了,永远都不存在了,爱因斯坦提出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回到过去的推断是不可能实现的。过去的东西已经消失,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再也找不到了,不能认为河水流到水库里,原来的河水都存在于现在的水库里,这是错误的,原来的河水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在这一刹那之后的东西还没有诞生,未来也并不存在。未来的东西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和时空都找不到。唯一存在的是一秒的亿万分之一的当下,除此之外,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存在。我和众生的时间也都是在一秒的亿万分之一的当下存在。那么在一秒的亿万分之一里面有没有我们要找的“我”呢?也没有!我们认为“我”是永恒的,但一秒种的亿万分之一绝不可能是“我”,如果这是“我”的话,那么这一刹那之后的第二刹那时,是不是原来的“我”就消失了,诞生了一个新的“我”呢?如果承认第二刹那有一个新的“我”,也就承认了还会有很多的“我”会诞生,一秒钟的时间里,就会有亿万个“我”死掉,随之有亿万个“我”出生。我们认为“我”在昨天、今天、明天一直存在,但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找不到,会不会在其他地方呢?答案是否定的,整个宇宙里都找不到这样一个永恒存在的“我”!

2、再从“我”是独立存在的角度思维:观察我们的肉体和精神,肉体可以分成分子、原子、电子等粒子,《大乘阿毗达摩经》和《俱舍论》里称之为“微尘”。肉体是由这无数的粒子组成,这无数的粒子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每一个粒子都独立存在,按照各自的轨迹高速运动。没有一个粒子可以涵盖其他所有的粒子。要承认“我”在肉体上存在,那就必须承认肉体上所有的粒子都是“我”,也就产生了无数个“我”,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我”执概念相悖。即使我们从众多粒子中找出一个粒子是真正的“我”,但这个粒子也只存在一瞬间,第二刹那就消失了。可见,我们想象中的“我”其实并不存在,肉体上找不到一个独立和永恒的“我”。精神上的第六意识,一天会产生无数的杂念,有人说一天心灵上会产生8000个或更多的念头。一个念头不可能涵盖这所有的念头,如果认为这些精神和意识是“我”,那么就会有8000个我存在,这也与现实生活中的“我”执概念相悖。所以在精神上也找不到一个“我”。

3、最后从“我”是统治者,我的身体和意识是被统治者的角度思维:用科学客观的心态希望找到“我”,但都没办法找到结果,很遗憾,原来“我”并不存在。西方人的自我意识很强,认为如果说“我”不存在,自己就受到了侮辱。但佛教认为自我本身就不存在,只是一种错觉。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第六意识全部串连起来就是“我”,这是盲目的错觉。地球每秒钟以29.79公里的速度公转,但我们认为只有坐飞机时才飞,一点儿高速运转的感觉都没有,因为我们的感觉很迟钝!佛陀说不要相信眼耳鼻舌身,更不要相信依靠五根产生的意识,因为它更容易犯错误。眼根直接感受到光,意识又根据感官提供的数据整理分析后,得出错误的判断:把原本前后都没有任何关联的东西串联起来,认为这就是时间。认为从身边的房子、车子到很小的粒子都是独立存在的整体。意识之所以会犯错误,因为它本身其实感受不到外在的一切,它是通过五官传达的错误信息得出的错误结论。这不是宗教,是非常严肃的逻辑推理,结论是没有“我”的存在,我们所想象的永恒独立的统治者“我”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可能存在。最后深深体会到:“我”真的不存在,为什么为了这么一个不存在的“我”,我们还要这么辛苦,还要感受这么多的痛苦呢?就像电影胶片是由一帧帧的静止照片组成的,这些照片先后没有任何关系,单看照片,第一帧的内容可能是一只手在桌上,第二帧手离开桌子,第三帧手又到了另一个位置。放映一秒种的时间由24帧照片组成,把这些静止的照片通过镜头投射到银幕上,就能看到手在离开桌子做运动的连续画面,此时在银幕上,你根本看不出这些连续运动的画面是由一帧一帧静止的画面构成的。这就是眼睛和意识给我们造成的错觉。如果一秒钟只有五帧静止画面,我们就能看到手在做着不连贯的运动,这更接近事物的真相。电影放映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幻觉,而无常则是一种自然创造的幻觉。我们的眼睛本身很迟钝,它看到的是一只手在运动,没有看到背后是很多图片在生灭。眼根给意识提供了这些错误信息:手是在连续运动。同样,我们在六道轮回中流转,今天在人间,明天堕地狱,也是感觉真实存在的幻觉。

人类通常会在常和无常的问题上犯错:外道通过不正确的逻辑,告诉大家存在永恒不变的自我。我们看到任何一个茶杯,都认为它是一个不变的整体,但通过显微镜我们会发现构成茶杯的任何一个分子和原子都在高速地做着布朗运动。可惜眼睛不是显微镜,它过于迟钝,看不到这些运动。一个物体如果以每秒钟1000公里的速度运动,眼睛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已经超出了眼睛的感受极限。所以眼睛把自己看到的错误信息传达给了意识,意识又根据眼睛提供的信息进行了错误判断:茶杯是一个整体的东西、静止,而且独立。错误的原凶就是肉眼。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暂时又需要这种幻觉,这样我们会觉得很安全,五根和意识的迟钝会让我们增加安全感,否则会失去这种安全感。

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存在,也没有象上述一样去深究“我”的来龙去脉,但现在我们通过佛陀的教言和龙树菩萨教授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观察,找不到这样一个“我”。所以感官在传达各种错误的信息,意识又根据错误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恶果却是由我们来承受!这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在轮回中痛苦流转不得解脱的根源。

下面讲一下具体修法(“人无我”的空性修法):

《前行备忘录》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都有详细介绍。先毗卢七法让自己静下来。与禅定不一样的是,禅定没有什么智慧和证悟的境界,只是让心平静下来。而这个“人无我”的修法是通过思维和推理,发现从来没有发现的真理:无始以来一直认为“我”是存在的,恍然发现“我”是不存在的。大家可能会问,是怎样的东西在何时,为什么会导致我们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呢?根源就在于1、物质的高速运动;2、我们迟钝的感官,这两者欺骗了我们,导致了这个严重的错误。我们无始以来无数次流转于地狱、饿鬼、旁生道,受了无量的痛苦,这么严重的后果竟然源于看似这么小的一个错误!

思维的方法很简单。有一点点中观的知识,或者高中物理常识的人都可以学的。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去思维,一点儿也不复杂。专家学者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修行是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但前提是不能失去修行的核心意义。

静下来。首先不要有任何立场,不要希望找到“我”存在,也不要希望找到“我”不存在。不要有任何成见,只要客观公正的分析。存在就存在,不存在就不存在。肉体一刹那一刹那的生灭变化,每一刹那的前后分开,时间不能重叠,左手和右手可以相握重叠,但昨天和今天不能重叠,否则一切都乱套了。前后要分开,第一个瞬间毁灭后,才能出现第二个瞬间,宏观上我们认为前后可以有关联,就象父亲和儿子一样,但这是幻觉。在微观世界里(世界的本来面目),第一瞬间与第二瞬间永远不可能在一起,如果第一瞬间与第二瞬间在一起,那么第一、二、三、四、五瞬间都会在一起。2011年1月1日也就和12月31日重叠在一起,成了同一天,整个世界就乱套了。从宏观上看,先后产生的东西有因果的关联。从微观上看,前一刹那的东西彻底毁灭了不存在了,第二个刹那的东西才会出现。前一刹那的东西存在,第二刹那的东西就不可能出现。让我们从微观上分析一下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它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第一瞬间的东西存在,第二瞬间的东西就不存在。第二瞬间的东西一存在,第一瞬间的东西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所谓的一秒的亿万分之一的当下,其实也不存在,这个概念只是为了我们理解方便而设立的,这个当下也一样涵盖在瞬间生灭的过程里,一秒的亿万分之一同样也不存在。我们认为,相互连接的东西实际上互相无关,只是意识错误地把它连接起来,原来认为:这是我的生命,原来的小孩、现在的中年人、将来的老人都是我。但经过清醒思维以后发现,原来“我”真的不存在。这不是佛说的,是自己苦苦寻找,但找不到这个“我”,对原来的我执观念从怀疑到否定以后,深深地体会到的:“我”不存在!这样,就通达了无我的感受。这就是初期阶段的证悟(明白地知道无我)。

真正的证悟要有强烈的“体会”,现在这个初期阶段的证悟还不是真正的证悟,只是有了强烈的感受:“我”永远都不存在(这种感受是无我智慧的种子,还不是无我的智慧)。这时要立即静下来,专注于无我的状态中维持无我的感受(不要有思维),初学者一般能维持几秒种到到两三分钟,然后又开始产生杂念。在产生杂念的当下一定要立刻发现知晓,不然正确的感受就失去了,后面就全部变成杂念了,这样会对修行产生严重的干扰。所以在维持无我的感受的同时,一定要有“监视系统”,杂念出来后,要重新开始观察,再次得到无我的感受后,要立即停下来专注于无我的感受中,有可能几秒钟到几分钟后会再次产生杂念。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能保持一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无我的感受和感觉非常强烈时,一定要停下来。因为我们的修行能力不够,这种很好的无我感受再持续几秒钟,杂念就有可能产生出来。为了保证修行的质量和这种很好的修行感受不会被杂念破坏掉,也为下一次修行奠定基础和树立信心,这时,我们要先停下来,再重新思维精神、肉体和运动速度,当无我的感受非常强烈时,再停下来。

整个修行时间需要1—2个小时,其中会分成若干1分钟到几分钟的时间。(除非禅定修的非常好,才有可能在整个修行时间里一直持续安住在无我的感受中)。修到最后,会很疲倦,不想思维,杂念也会很少。这时静下来禅定,什么都不去想,不去刻意思维,三分钟到五分钟以后,杂念再次生起时,这时“监视系统”启动,一定要发现第一个杂念头,如果没有发现,那么后面的就都是杂念了。这时,立即采取措施,要马上开始思维再次进入无我的修法。进行禅定和无我的修法时,不要闭眼,要睁开眼睛,一开始看到的东西对禅定和思维有干扰,习惯就好了。禅定和思维时如果闭眼,刚开始一二十分钟可能效果不错,但再往后就开始昏沉疲倦了。要养成睁眼打坐的习惯。当我们昏沉时,要打开空调,或者用凉水洗脸,窗户要打开,光线亮一点儿。有的时候非常兴奋,心静不下来,胡思乱想,这时要把温度调高不能太凉。有条件的话,昏沉的时候要到高处打坐,散乱的时候到低处打坐。如果这些都没有效果,就暂时不要修了,可以暂时出坐,磕头、看书、念经或做一些其他的功课。修行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不能过于强迫自己做暂时力不能及的事情。

如此修行的话,慢慢我们的压力和痛苦会逐渐消除。当然修两三天不会有这样的效果,要有一个长远的修行计划。这个修法,不管灌没灌过顶,所有人都可以修。坚持一段时间,烦恼的力量会慢慢减少,没有以前厉害,压力和痛苦也会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消除。当然更殊胜的断除烦恼的修法是大圆满,但如果没有加行的基础和灌顶是不能说的,说了也没有用,也不能修,修了也没有用。我们要尊重佛法的次第。

世间的工作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痛苦和烦恼,如果用空性和大圆满的修法来对治的话,非常容易。因为这些压力、痛苦和烦恼都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的。大圆满可以让我们的意识完全消失,转化为本来的智慧。如果一张纸上的图案是烦恼的话,大圆满所做的就是直接把这张纸烧掉。

麦彭仁波切说,空性的修法即使修七天,也会有效果!

总结一下上面的修法:1、思维阶段:观察、思维、推理,寻找“我”的存在,最后得出结论——“我”并不存在。2、结论:用各种方法观察寻找“我”都没有找到,而且可以否定“我”的存在,产生“我不存在”的感受,这时不能有思维,一旦有这个“无我”的感受,就立即在此感受中停下来。

这种修法,可以在特殊的压力和痛苦出现时,靠加行又对治不了的情况下,作为应机的修法来调伏烦恼。

我们在修完五加行后,在正式修行大圆满之前,可以选择几种修法作为大圆满不共加行的修法。上一堂课讲的禅定是其中之一,今天讲的空性“人无我”的修法是其中之二。

修行大圆满,不分出家、在家、文化高低、闻思多少,主要看两方面:1、要看前面加行修得好不好,基础牢不牢;2、对上师和法有不共的信心。具备了这两方面就一定会证悟。

闻思五部大论对证悟会有帮助,但不是决定。一生当中有机会修这么好的法,这是我们多生累劫积累的福报,这一生如果有机会修大圆满,修般若波罗蜜多法,听大乘的佛法,这是真正的福报,比上万次投生成有钱人要有价值的多。但如果不珍惜,就把福报白白浪费掉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福报!

课后答疑选录:

1、安住与禅定:

“人无我”修法的安住是指安住在“无我”的感受中,不去思维。而上一堂课讲的禅定的安住,是放下一切,心静下来,什么都不去思维。

2、“人无我”与“法无我”

本课思维推理“人无我”时,分析到粒子和一秒的亿万分之一就可以了,但思维“法无我”时要继续分细,一直分到没。

3、意识监管者

意识的监管者也是通过第六意识,我们通过第六意识来思维“人无我”,但监管也还是靠第六意识。

 2011年8月慈诚罗珠堪布北京传法第三课笔记作者:前行

(本人根据听课笔记整理,水平所限,肯定有不准确的地方。只能作为道友学习视音频课程的辅助之用!如有转载,一定注明出处,谢谢!)

 

8月25日 第三课  空性的修法(下)慈诚罗珠堪布传讲

先发菩提心。让我们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而闻思修行,成佛以后度化无量的众生。

无我空性的修法对所有学佛的人都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调伏自己的内心和意识,即使我们再如何行善,再如何用功,也只能为自己及其他生命带来短暂的幸福,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而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

人们为了逃避自然灾难和种种痛苦,会想很多办法,做多种努力。但人有本苦,即生、老、病、死种种,即使你再想逃避它们,自古以来从没有一个人逃脱得了。唯一的出路只有调伏自心!注意,并不是向外调整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改变这些,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只能是调伏自心。

1、对物质世界的贪欲心无限膨胀时,我们根本感受不了幸福。此世是上一世福报的结果,我们今生有机会做人,本来可以过得更有意义。但对物质的贪欲超标使我们不自在、不幸福、不开心,生命没有任何价值,这些都是拜欲望所赐。欲望不但不让我们获得解脱,而且这一生也不让我们过自由幸福的生活。而调伏欲望的方法就是:修四个外前行培养我们的出离心。

2、比贪欲心更严重更难于调伏的是自私自利。自私超标会导致很多痛苦和不幸。而调伏它要通过菩提心的修法。

3、最关键、最后要解决的是对外界、对自我,对所有东西的执著,这些执著都要被断除。佛家里说的“放下”两个字描述了对贪欲、对自私自利的行为和对所有执著的放下。对过度贪欲、过度自私、过度执著的放下可以让我们过上宁静而更有意义的生活,人生从此更有价值!

修外加行和菩提心的方法我们讲了很多,昨天我们讲通过证悟空性的方法放下执著,今天接着讲。有三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证悟空性:

1、显宗的《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讲空性理论,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确定一切万法是空性。我们也可以通过“中观”的学习,掌握空性,证悟空性,昨天课上讲的也是中观内容的一部分。

2、密宗里证悟空性有“气脉明点”的修法,比如“时轮金刚”提供了全新完整的修法,这在显宗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气脉明点修好也能够证悟空性。

3、大圆满的方法。禅宗的修法与大圆满的修法比较接近,没有更多的理论和推理,也没有提供气脉明点的修法,而是简单直接的开悟。

所以大圆满的修法首先不需要更多理论,其次不强调气脉明点,在显宗里固然没有提过,一般密宗里也没有提过,是全新的特殊修法:在根基扎实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圆满法和金刚上师的虔诚信心,直接证悟空性。

所以空性的修法中,比较简单的是中观修法,比较复杂的是气脉明点的修法,而最简单直接的修法是大圆满修法。但大圆满修法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根基非常好的人才可能证悟。

三种修法的结果是一样的。适合所有人的修法是中观的修法,中观的修法可以使人们达到何种境界呢?它可以推翻我们所有的成见和执著,无论是对物质的执著还是对自我的执著。中观理论无法直接讲空性、佛性、如来藏光明是什么,佛三转法轮强调的名词词汇在中观里无法直接指出。但中观可以推翻我们建立在盲目无知基础上的所有执著,从逻辑上推翻了这些执著,然后我们打坐,去体会空性,再去证悟光明。也就是首先通过理论看到执著并推翻执著,然后体会到一切法都是虚幻,都是空的,否定了实有的存在,肯定了空性。

第一步叫做单空。属于半空性,还不是完整的空性,是空性的一部分。证悟了可以断除我执和贪嗔痴。阿罗汉果位即证悟了单空!单空比较容易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肯定和否定之间有界限,比较适合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二步,刚才把物质实有存在给否定了,肯定了空性。现在要把空性也否定掉!那么要肯定什么呢?什么都不肯定!为什么?我们用意识在思维,那么谁来判断思维?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再好也是有漏思维,普通人的思维和分别念,就算再好也永远无法达到佛陀的境界,无法进入真正的空性。第六意识本身是无明的显像,本身就是分别念,远没有达到佛陀或者一地菩萨的境界,并不成熟。它的判断结论也是暂时的,永远无法接触真正的空性,就像肉眼无法看到原子、分子所有这些微粒,也无法看到静物背后的东西。我们的感官层次没有那么高,禅定中修出的神通在细微上可以看到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分子间隙运动,在宏观上可以像望远镜一样看到肉眼看不到的远处!感官可以拉升到这个层次,但在我们的感官升级之前再看也是白看!我们的意识再怎么思维也永远思维不出佛的境界,只能推翻自己的错误观念。

什么都不肯定,所有都是否定,把物质、空性等所有的东西都否定掉,那最后怎样呢?《金刚经》、《六祖坛经》中说:不可思,不可言。不可思维,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为何不能思不能讲?因为它已经超过了思维和语言的范围,思维范围可以否定但不能肯定。我们通过五加行积资忏罪的力量,一步一步修上去,最后自己才能体会到不可思不可言的境界是怎样的!这时才会有真实感受。这时,用空性断除烦恼、欲望、我执的作用已经显露出来。这叫做远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与一地菩萨根本慧定的境界比较相似。

第三步,第三转法轮佛陀讲了佛性和如来藏光明。第三转法轮是显宗与密宗的连接,既是密宗观点也是显宗观点,既非密又非显,半显半密。释尊观察众生根基后,逐渐引导将众生引到密宗境界,但此时还没公开宣讲密法。在这里,“心的本性”,“心的本来面目”,“大圆满的自然本智”,“光明如来藏”,“佛性”都是一个意思,只是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而已。

所以心的本性、意识的本质从无始以来都是光明的!只是因为无明、愚昧的遮蔽,使我们无法发现心的本性。所有文明、文化都是往外发现,没有往里发现自心的本性,从没涉及到这种教育。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心的本怀,所以会不断流转于轮回苦海,累积大量业障,从没有累积这方面的智慧,直到遇到佛法,佛告诉我们心的本性原来就是光明的!

佛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化身是释尊为度化众生而方便化现的方式,不是真正的佛。报身也不是佛的本体,而法身即自性身才是一味一体的,才是真的佛的本体。它不在外面而是自己心的本性。

大乘密宗说:众生即佛,烦恼即菩提。在这里提出的是一种观念,但没有提出具体的修持方法,没有提出普通人应该怎样去修才能证得心性的本来光明?三转法轮也没有讲,《解胜义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也没有提供具体的修法。

普通密宗提供了修法,从生起次第到圆满次第的一系列修法。大圆满直接讲心的本性光明,直指人心。而普通密宗则没有这么直接。

显宗是间接的讲心的本性。

心的本性是佛的法身,从没离开过我们,我们心的本性就是佛。但这个本性今天不起作用,光明被烦恼、执著完全遮蔽,根本看不见!心的本性有没有光明,在不证悟的情况下都是一样的。

知道有好东西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就要尽快开发挖掘。佛陀提供了很多种方法:烧香、拜佛、念经都是次要的,这些对开发内心宝藏有点儿帮助但作用不大,最直接的还是打坐修行!从出离心、菩提心,再直接进入空性。我们没有时间学习太多佛经,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穷极一生也学不完。也没有时间修太多的法,一定要吸取当中的精华,调伏内心,开发内在宝藏。不要往外去求佛,向外求佛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低层次的境界!显宗经典随着高低层次不同,内容也完全不同:低层次显宗经典中说,我们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断除烦恼,由众生而转化成佛。高层次的显宗观点是,不需要由众生转化成佛,众生自身就是佛,只是没有发现自己是佛,没有去体会自己的本性。

前行、五加行之后有很多选择,永远停留在加行阶段很可惜,有机会修出离心和菩提心本就是很大的福报,但如果因为加行不过关,而没有机会修以后那么好的法,实在太可惜了!如果加行基础打好了,就可以修大圆满、大手印、时轮金刚等等殊胜的法,法门不同但结果一样。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内发展!往外发展导致无始以来不断从成功走向失败,循环往复,始终走不出轮回的怪圈。往内发展是佛陀的道路,象释尊一样,一次成功永远不会再有失败!

先讲推理的方法:

1、痛苦、幸福等等一切都是意识在感受,意识感受到了,从此以后这世界就有了这一切。意识感受幸福、痛苦,世界就产生幸福痛苦。意识不去感受接触,在我的世界就不存在这些东西。外界的东西是外缘,不是最主要的东西,最主要的是我们的精神意识。什么叫痛苦的生活?内心强大而快乐,在监狱里都幸福得赶也赶不走,那还有什么地方是痛苦的?内心脆弱而悲观,住在皇宫里都痛不欲生,那还有幸福的地方吗?幸福和痛苦就是第六意识活动的结果,那么控制第六意识不就解决痛苦和幸福的问题了吗!痛苦和幸福只是自己的感受,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总的来说,痛苦和幸福是意识的活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家庭和工作压力导致的痛苦,在人生失落的时候,不要以为生活中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这时要往回找,我们不愿面对的痛苦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源头是什么?这时我们会发现,痛苦不在外界而在意识里!

意识是什么?痛苦不是外在的东西进入意识让我们痛苦(就像病毒进入电脑一样),是我自己内心的意识去抓住外面的东西不放,如能放弃,松手,痛苦立即解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有办法不执著?用手去抓火试试,痛苦吧?不放弃,断续抓,就永远痛苦。放弃了,不去抓了就不会痛苦了。再也不要去执著了,不执著痛苦立即消失!不执著,容易吗?不容易!但按佛陀的教育方法就没那么难。方法和原理清楚后,就去观察,看是什么东西抓住执著不放?是我的身体,眼耳鼻舌?不是!是意识!意识是什么?

下面用中观的方法来分析意识:意识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幸福痛苦的东西,一定是物质。佛陀说的物质和哲学上讲的物质不一样,哲学上讲不是精神形态的才是物质。而佛教上讲不管精神还是物体只要对其他东西产生影响的就是物质,否则就是非物质。既然对我有影响的一定是存在的东西,一定有因有果,没有东西无因无缘存在。观察我的意识是怎样产生,有没有生、住、灭,具备不具备物质的特性?像虚空从来没有诞生、存在和毁灭,所以叫非物质。内心的意识是怎样诞生的?这里有许多种观察方法,其中之一是:观察怎样产生?

什么叫产生?因果是因先存在,果后产生。通过因的力量产生了一个新的东西叫作果。因有这种能量,产生新的物质叫作果。

我们进一步深入观察:有种子的时候,没有花。先有种子后有花,因果一定不能在同时出现,同时存在的东西,不会有因果关系。哪怕因和果有一刹那的时间同时存在,它们也绝不可能是因果关系了。果由因而产生,如果果与因同时存在,果已产生,那么因就没有意义了,也就不成其为因果关系了,所以果与因不可能同时存在。(有人说父亲和儿子不就同时存在吗?其实这是混淆了因果概念,父亲与儿子这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并不是因果的关系)

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为什么不能同时存在?因存在的目的就是产生果,因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果产生,如果不起这个作用就不是因。一粒种子如果不生苗,那它只是种子而不是因。如果果已产生,因没有价值,也没有必要了。因给果一个力量,让它产生。是因的作用,从无到有地产生果。

但我们知道,物质在1秒种的亿万分之一的短时间内不停生灭,因果不能同时存在,肯定一前一后,因前果后,也就是因存在时,果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那么因怎么给果力量?给谁力量呢?又如何让果生起呢?

因果在宏观世界没有问题,但物质世界的真相在微观世界。因存在时,世界上任何一个时空里,果都不存在。果应该在因的周围,不可能在很远的地方,但不管是逻辑推理,还是在显微镜下面寻找都不可能找到这样与因同时存在的果!也就是在因存在的时候,果根本不存在如虚空一般,因无法给另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以力量。第二个瞬间,果产生了。但因已经在宇宙时空中不复存在了,也如虚空一般了。果是自己出来的,因没有办法对果起任何作用。众所周知,同时存在的东西,才能互相起作用。因果像死人和活人一样无法互动!

那么没有因,也能产生果吗?不种花也能产生花吗?宏观上有因就必然有果,这叫做缘起!在中观里叫做缘起因(缘起理由),这是所有理由中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回去以后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宏观世界的现象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在宏观世界里,物质基本都是静止的,这是幻觉,不是真实的东西,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楼房,土地都静止不动,所以叫不动产(众笑)。不动产其实一直在运动,在我们眼里是静止的,在微观世界里在调整运动。相对来说,微观世界的现象比较接近物质的本体。静止的东西从哪里来?这只是我们的幻觉。

宏观世界里的物质看似静止,其实并不是静止的。宏观世界里有因就必然有果,但在微观世界里因果并不存在。

既然没有任何东西产生,那么意识如何产生?这叫做因缘。玩魔术时,魔术的因缘撤了,显现就没有了。变了一头牛,没来处,没去处,因缘具足,突然产生牛的显相,是假相,幻觉。

回头看念头,有来处吗?有去处吗?有住处吗?

大前提:凡是没来处、去处、住处的东西都是幻觉。

小前提:我的第六意识和念头也没来处、去处、住处。

结论:所以都是幻觉!念头在第六意识不存在,大前提就不存在。

这就是自己能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判断和下结论的思维方式。

魔术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无来无去无住。

回去观察自己的念头也是这样,我们只看眼前,往外看,急功近利,除此外不去思考,因为我们是没有智慧的凡夫,所以一直以来都在轮回的苦海中流转。现在回过头来看,根本找不出来处、去处和住处。

噶举派的大手印修法里,有个“动”、“静”、“知”三字修法:不强调逻辑推理,当你静下来时,产生了一个念头,不管好坏,此为“动”。有时心里没有任何念头,此为“静”。无论意识是动是静,随时都要知道,此为“知”。三字方法能够使我们了解所有的开心和不开心原来都是自己的念头,直接感悟体会,不是逻辑推理。

我们今天讲的是逻辑的方法。

意识从哪里诞生,很多念头不断冒出来,很多念头又会立即消失。细微念头不用打击压制,自己就会持续不下去,不发现它会持续一段时间,一发现立即就断了。贪嗔痴欲望的力量比较强,不那么容易消失。当这些意识消失了,要看它去哪儿了?就像宾馆里人来人往,有进房间的,有住下来的,有出去的一样,意识有吗?心从哪里“进”、“住”、“出”呢?

禅宗讲“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心不可得”,这就是心的“本来面目”。

意识如果有“来处”,来处应该是前一个念头,但前一个念头和后一个念头从未见过,前一瞬间产生,后一瞬间还未出生,后一瞬间出生,前一瞬间已经彻底消失了。跟活人和死人一样,从未见过,从未接触过,而来处一定要和后面能够接触上,所以前一瞬间也就不可能是意识的来处。

来处是心脏或大脑吗?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如果是因果的关系的话,都是前后的,但同样不会接触到,不会接触就没有来处,没有来处,就没有去处,不是幻觉是什么?

这样深深地体会到意识是不存在的一种幻觉。

这时不观察了,立即停下来,安住在这种觉受中,时间越久越好,30秒、1分钟,或者两分钟。

反复观察体会,每一个体会都叫做初步证悟空性。一旦有这个证悟空性,我们轮回的因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就不会轮回太久了,很快就能够成佛了。空性就像是核武器,对轮回的破坏严重,证悟空性把轮回的秩序打乱,这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哪怕只有一点儿体会,其他所有的世间成就与此也无法相比。但我们以往只重视金钱成就,所以会在轮回中流转也不足为奇了。

追求解脱的人利益众生,想成佛的人才是精华佛弟子。一定下决心达到这个境界,要有这个计划:三年一定修好菩提心,五年一定修出空性。否则,年复一年,没有计划,没有决心,对佛法的信心就会减退。我们非常不了解意识的本质:遇到新东西非常兴奋,慢慢就不感兴趣了。学佛也如此,一开始兴奋新鲜,信心很强烈。逐渐会退失,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改变它,对金钱和世间的名利不需要刻意训练,对佛法要不断训练,通过闻、思、修,法喜充满,信心也会越来越足。

心理学家不了解心的本质,他们解决心灵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可笑,比如感情出问题了,把执着于感情的人装在箱子里锁起来;如果心里难受了,就把难受和痛苦象征性地装在口袋里看也不看扔到楼下去或扔到垃圾箱里等等。这些办法对缓和暂时的痛苦可能有用,但我们的意识是非常野蛮顽固的,用这么简单的办法是无法了解心的本质,并从根本上调伏意识和烦恼的。

第六意识真的跟魔术师变出来的东西一样,我们根本无从辨别不断冒出来的念头谁真谁假。我们的感官相信幻觉,眼睛看到是静止的东西,但其实都是运动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感官所感受到的东西都是幻觉、并不真实。眼睛这样,耳朵也如此,声音只有中间一部分频率才能听到,过大过小的声音我们的耳朵都听不到,我们耳朵也出了问题!一句话经由我们的耳朵听起来是串联的、连贯的,但实际上声音由一刹那一刹那的音波组成,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

我们迟钝的感官,也使我们在虚幻的世界中得到一些虚幻的安全感。否则,感官如果将所有的东西都看到听到了,其后果可想而知!那对我们来说就太残忍了!

信基督的人也会有这种想法:是上帝故意给我们创造这样的器官,让我们能够过得更幸福些。它让我们的眼睛看到静止的东西,看不到真实的东西,否则我们穿衣服遮蔽身体又有什么用呢?是上帝让我们感官迟钝,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所有的东西,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佛教并不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一切,佛陀说是欲望创造了这一切。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外在环境条件改变了物种的特点,他认为长颈鹿之所以脖子长是因为树叶长在高处,只有长脖子才够得着。那请问:为何只有它的脖子长,别的动物脖子不长呢?难道别的动物不用吃树叶吗?

用佛教的观点可以这样解释这个现象:因为有些众生喜欢脖子长,就像有的非洲部落的女人一样,以脖子长为美。这种习气在阿赖耶识上串习,来世投生时脖子就有可能长。非洲的长颈人投生时就有可能成为长颈鹿(众笑)。

在现实世界生活离不开我们迟钝的感官,但一定不能太依赖太相信它,无始以来我们无条件地相信它,结果我们成了受害者,变得越来越迟钝,就是因为没有学会怀疑自己的感官。

这样思维,深深体会:原来我的每一个念头都没有来处,住处和去处。从空中产生,安住时也是空性的,消失就在空中消失。我的痛苦不是外面东西进入意识而是意识去抓住外面的东西。抓东西的主体、被抓的东西以及抓的本身都是幻觉。

理论上的证悟也叫证悟,但体会的证悟与理论的证悟力量不同。

我们要尽量追求体会的证悟。

有时我们静下来,不需要逻辑推理,只观察每一个念头怎样产生,怎样存在,又是怎样消失。这是噶举派的修法窍诀。

开心不开心,幸福不幸福来自于内心,与外界无关。为何让幻觉把自己搞得这样糟糕?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也就罢了,明明不真实为何也要去接受呢?

有的弟子问要不要修加行?那就看我们有没有标准出离心?有没有标准的菩提心?如果没有,就一定要修!谁都没有资格开许你不修出离心和菩提心,除非你自己不想解脱!

五加行修完,可以修禅定和昨天及今天的课程。不打坐时,贪嗔痴幻觉依然存在,当我们集中注意力时就跟过去的东西不一样了,这时会意识到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虚幻的,立即会有深刻的体会。接着再去修大圆满,就没道理不开悟了。

也不能太着急,人生无常,要下功夫,但不能跳过环节,要扎实前进,证悟才会有很大把握。即使不能即生成佛或证得一地果位,但也一定会造就我们人生的最大的成就。

大圆满内容简单,有的一两句话,从凡夫的角度看起来是非常模糊的东西。但对有训练的修行人来看,虽然一个字,但内容无穷!所以,如果你的基础没打好,听了也没用,而且会失望的!

下面再介绍一个更简单的修法:

身体作毗卢七法,静下来观想:

先观察身体:把我自己的右眼取下来放在一边,左眼取下来放在一边。身体上所有的皮肤、肌肉、骨骼各放一堆。血液内脏也各放一堆……

原来认为这些是“我”,现在看看到底谁是“我”?皮肤是“我”?骨骼是“我”?肌肉是“我”?哪个是“我”?从出生以来到现在,“我”在哪儿?

再看精神:贪嗔痴的念头是“我”吗?无明愚昧是“我”吗?哪个是“我”?

最后发现没有“我”,找不到“我”!从肉体到精神都找不到“我”。

我们在盲目的没经观察的情况下默认有一个“我”存在,按照佛陀的教法观察以后,发现并没有这样一个“我”,“我”并不存在。所谓的“我”,只是“我执”所假立的,都是虚幻的空性。

这样深深体会后,立即在觉受中停留下来。待杂念上来后,立即剔除杂念,再继续观察。

意识到“我”并不存在,也不要害怕,不要逃避现实。无常是客观的,无我就是无我,要学会理解和接受。

这就是麦彭仁波切关于空性的修法教言。

 

课后问题:

什么叫缘起性空?

宏观世界里有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包括花与种子,都是因果不虚,真实存在,这叫缘起。但从微观上看,经过深层次思维以后,发现一切皆为虚幻,无因无果,一切皆为空性,花与种子也没有因果关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幻觉,这就叫性空。

 

 

 

 

 

 

 

 

 

 

 

 

 

 

 

 

 

 

 

 

 

 

 

 

 

 

 

 

 

 

 

 

 

 

 

 

 

 

 

 

 

 

 

 

 

 

 

 

 

 

 

 

 

 

 

 

 

 

 

 

 

 

 

 

 

 

 

 

2011年8月22-24日慈诚罗珠堪布北京传法 2011年8月24日慈诚罗珠堪布在北京传授"空性"的修法 2011年8月22日慈诚罗珠堪布在北京开示“禅定”修法传法 慈诚罗珠堪布在北京传授"禅定"的修法(2011年8月22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北京) 北京卫视2011年8月8日养生堂20110808 调味调养两不误1 北京卫视养生堂2011年8月12日《调味调养两不误》5 8月24日:老舍在北京投湖自尽 2011年6月1日北京卫视养生堂 北京2011年7月自考只考4专业 中国地王图:“卖掉”北京可以“买下”美国2011年01月24日 23:51 北京卫视20110802期养生堂2011年8月2日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 2011年8月10日北京卫视养生堂20110810期播出《调味调养两不误》3 北京卫视养生堂 党耕町?小心“颈”告(2)肩周炎 2011年8月21日20110821期 20110815期北京卫视养生堂2011年8月15日《吃药用腿不用嘴》1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 北京) 2011年北京火车站最新列车时刻表(2011年1月11日施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北京) 北京8月楼市成交跌入3年冰点 观望情绪再度升级 2011年01月13日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首钢光荣谢幕 我的微博 大雪中的北京 2011年2月13日 2011年02月12日: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析㈢ 2011年06月23日北京降今年最大暴雨 2011年9月27日北京卫视养生堂20110927期《走进社区特别节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