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诺亚方舟公园:《实用临床心理医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0:16

《实用临床心理医学》

 

·忻志鹏·

                                                  1991年6月第一版   1993年1月第2次印刷

 

                              主    编  忻志鹏               副主编  (按姓氏笔划排列)                     朱绐文  何宗池  姚智敏  彭忠锦               秘  书  黄金龙

编  者  (按章节顺序排列)

    忻志鹏    何宗池

    姚智敏    未绐文

    彭忠锦    徐永正

    高应东    张亦钦

    马存根    王晋山

    袁荣潜    张钰林  梁光霞    黄金龙

 

 

 

 

疾病常影响人的情绪,剧烈的情绪又能导致疾病。人有‘十情”而不同于其他动物,囚此人士的疾病在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抒方Ⅱ门川㈠牛1,扒,  1d内:个的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都曾反出论j,㈠^’’;;‘,J人的’1川功能、内分泌和肌肉血管等的变化而产生^’/圮·响,,  }仙J”/i扯的不良情绪,使症状和情绪的变化形成恶性灿、1、,嫡/占公导致躯体的病理改变。对这一类疾病非单纯用药所肌:屯效。在长期的实践中,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及其成果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使医学心理学受到临床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他人们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前进。

临床心理学(clinicalpsychology)和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对临床医生来说尤为关切。因为它们对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的掌握和分析,对由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探索;对防治对策的临床研究和运用都密切相关。

这些问题的研究,如果能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和参与,将会更好地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也能更好地显示它的生命力,必将更;仃效地提高诊断、治疗水平,以造福于人类。

但是,目前的临床医生,就本人而言,只是在,临床工作中得列——些零碎的感性知识,而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我们当学生的时候还没有这一门课程,而研究这些的多数是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或者是哲学家。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也尚未被列入教学大纲。我们队为,对医学生来说,这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这不但是考让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提高教学与医疗质量的需要,更涉及旧观念的4《变和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内涵,并将成为联系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纽带。

医学心理学及其分支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  医学专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专科人才为目标,学制较短,受学时限制和将来的实践需要,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所以为了给学生打下一个基础,应该有一本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医学心理学方面的教科书。我们七所医学专科学校各临床科的几位教授和医师,关心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反复论证,收集了大量资料,结合各自临床实践的经验,从各系统常见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病谱入手,以新的医学模式,对其有关心理社会因素的病因、机制、治疗、预防等新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并又有可“操作性”。  医学生掌握了它,能确立新观念,有实用意义。也可作为临床医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参考。

《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的问世,终究还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对各位作者来说,这还是一部处女作。因着眼于应用,对理论上的阐述也难免有偏废。有缺点错误和不足之处,希望作者和编辑同志们广泛听取同道和读者的意见,使之不断充实和完善。

医学心理学领域里的问题,我是门外汉。对同志们的重托,不便推诿。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收益。此篇不能算“序”,只是读后的心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杨耀孙子上海

                                               一九九O年十一月

 

    言 

自本世纪70年代恩格尔(Engc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概念以来,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等学科得到更快的发腥,有关书籍相继出世,医学又处在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近如1988年第八版《实用内科学》所述:“内科学的疾病概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阶段以症状、体征、病程规律的症状群或症状组合作为疾病分类的基础;第二阶段以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为基础,建立起病理性疾病单元;第三阶段则依靠细菌学、病毒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其他达到分子水平技术手段的成就建立以特殊病因学为基础的疾病单元,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的发展,内科疾病的概念必将更加全面”(第2090页)。这就是说现在进入了一个更新的第四阶段。但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呢?还有待于人们去探索、去研究。

20世纪,尤其是其后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出现惊人的发展,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以及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都相互交叉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既难以绝对区分,又横向交织后产生诸多新的学科。在三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影响下,各学科间发生难以分解的重叠。医学也不例外,它从微观重新回到宏观加以认识。整体的信息调控成为人体内环境稳定(内稳态)与外环境协调和谐而保持心身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机理,整体失调则为健康损害的重要发病原因。现社会中,生物因素所致的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已大量减少并能有效地控制及治愈,但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身紊乱和由此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损害的各种疾病则大量上升。这类疾病由于心理因素面前,病谱更新、顺位变化。原有的过于专门化的分工、过细的分科、偏重于微观领域和局部病灶的生物医学模式,面临新的难题和困境。西医在法国被称之为硬科学,因为它着重于外科手术和化学疗法,却很难解决心理病谱的问题,而中医的自然疗法被称之为软科学则大受青睐。无论国内或国外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类心身疾病和神经症在各综合医院中已占很大比例,从而必然导致医学观念的更新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今后心因性的疾病将成为医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临床医生的观念必须转变,临床结构也应作适当的调整。但在当前,从总体来说,广大的医务界对此还相当陌生,故加强医学心理学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国内各地近几年相继出版了各类医学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希望改变局面,从而对医学观念的更新、知识面的扩大、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大多数医学心理学著作的内容偏重于心理学方面的多,着眼于临床的少,一般性的(各学科通用)多,专业性的(医学临床)少。这对于医学教学、对医学生及临床医生的适用性就较差,为此相对集中地编写一本临床需要的、实用性较强的教科书就十分必要。《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简称“临心”)是为此目的编写的。它论述了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与心因性有关的各类功能性与器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各种基础理论,尤其着重介绍了临床各科各类心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临心”与心身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身医学着重研究和强调了器质性疾病的心身因素,而“临心”则强调实用,它论述了包括所有的功能性与器质性疾病(包括神经症在内)。

本书共设三编,重点是第二编心因性疾病。第一编总论是考虑到当前普通教育和医学基础教育缺少心理学方面及其他有关的知识而设。所以第一编,实际上是“临心”的基础理论;第三编集中地有选择地介绍了一些心理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机理和方法,作为临床实践的手段。

作者希冀能通过本书引起临床医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推动更深入的研究和吸引更广泛的临床医生参加到新的医学模式的工作中来,也是本书又一个重要的目的。

                           

             忻志鹏

 

目录

    

 

     

 

   

 

   

《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即将问世。趁此机会再补写几句。

首先,对为本书出版作出过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上海奉贤医学专科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施榕是本书强有力的后盾,在他的支持下,才使本书主编获得足够的条件去完成全部工作;各协编单位的领导同样为参加本编写的各位老师给予大力的支持;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副编审王慧娟是第一位认为本选题是有价值的伯乐;上海奉贤医学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李怀英副主任医师为本书文字润色和誊写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参加卫生部医专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王竞武外科副教授是最初将本书的编写大纲推荐给评委的,在获得评委同意将本书可作为协编教材编写后,才使本编写组鼓起信心开始执笔,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个原动力。总之,本书的出版是各方支持的结果,在此一并予以致谢。

其次,书虽然出版了,但质量如何?在未获得反馈信息之前,总是忐忑不安。作者同意上海奉贤医学专科学校常务副校长内科主任医师杨耀孙在为本书作序中所说:“《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的问世,终究还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对理论上的阐说也难免有偏废”。作者希望能得到各方专家,同道的批评指正,也希望读者的评头沦足以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和纠偏。

最后,本书的命名问题是经过数次更改的,要想正确地确立一个选题的命名很不容易,而要使内容和命题完全吻合则更不易。内容是随着概念的完善和资料的丰富而不断充实起来的。本书暂以《实用临床心理医学》命名。今后还想将它更名为《心因性痰病》或《心因性疾病学》或者《心因病学》。但这还得看材料的发展如何而定。现在仅仅是设想而已。附以记之。

                                                  忻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