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牛黄丸有什么功效:于丹趣品人生:恬静需要一种仪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4:25
于丹趣品人生:恬静需要一种仪式(图)  2011年09月26日
于丹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将于国庆正式面市

    2011年9月24日下午两点,于丹携即将于国庆档亮相的新书《于丹趣品人生》准时现身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微博)的办公楼三层,先期和广大媒体分享了这本书的独特韵味,这也是于丹阔别读者三年后的回归之作。另据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方面证实,于丹本人担纲主持的、以品读人生为话题的节目也将于国庆期间在北京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

  适宜感:醉月诗文琴酒茶

  在这个阳光分外灿烂却不耀眼的秋季里,于丹的开场也让人有着一种微凉轻风拂面的舒服。一向深谙媒体采访之道的她,还没等媒体询问本书出版的原因便“自曝家料”称:自品读完《论语》和《庄子》等先秦思想的精华之后,能否通过一件寻常的载体让人们在生活里喜闻乐见?而这个载体的首要条件必须是中国式的,是从东方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其二必须是低成本的,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其三则是有着日常生活中的宜适感。

  于丹称,在经过一番思索、沉淀、过滤后,古人眼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自然也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许这里面都寻常小事,都是习以为常得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但这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宜适感。在这些寻常百姓的适宜感里体会一些故事,玩味一些思想,又何尝不是件快事?在这个大家都急功近利地把喝茶、听琴、赏花当作“不务的正业”时,这茶、这琴、这花才显得更为重要!

  其实,这些点滴事物的触碰往小了说是一种情思的托予,而往大了说则是山水情怀的寄念,人们在急步前行的时候,失掉了适宜感,失掉了沿岸的风花和雪月,也失掉了当初为何如此急步匆匆的理由。于是,似乎更多的人得了“失心疯”,在一件又一件的得失之事中,逐渐淡忘了自我,淡忘了周遭似有若无却又仅存的适宜感。

  清静感:清流自由心田发

  新浪读书在问于丹自己是何种琴、何种酒、何种茶时,于丹笑称,不能将自己简单的归类到一种酒、一种琴、一种茶上。她说自己的品茶生活,是从三十岁以后才陆续开始的,年轻时总觉得茶淡,压不住青春的心性。而之所以三十岁以后开始品绿茶,她正言道:“茶自采摘下来后,经过烘配、蒸烤、压紧打包后,尽管历经折腾但气息尚存,在泡茶的时候就是把它的一点气息从岁月里唤醒。”这和听琴是一个道理,年轻时,或许听不了古琴的忧伤,听不了埙的悲凉,可如果置身于山水之间、提息静听这琴的弦外之音,那一定如茶般与此时、彼时的自己心境一脉相通。而提到酒,于丹自嘲自己的酒胆大过酒量,基本上属于“不喝正好,一喝就倒”。但这种“倒”不是酩酊大醉,而是酒后微醺,这样的状态,如北宋诗人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描绘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对于茶、酒、琴的品味,于丹谦虚地表示:对于这一切没有挑剔和拒绝,都愿意去尝试,但这种喜欢都是缘于其站在一个初出的起步上,而后要用余下的半辈子去品尝。她安静却坚定地说:“我敢说他们不会远离我,我会一点一点去品(茶、酒、琴)的。”

  于丹在入世于碌碌之世中,满怀着出世的清静之感。而面对当今仅记住名片却忘记表情“记忆模糊”时代,于丹引用手机段子称: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但是活着活着就成了“盗版”、最后还有些不幸成了“山寨版”!为什么会成“山寨版”?就是想克隆仿效别人!就是在偶像太多的时代里,很多人的理想不是成为自己,而是终于成为了他人(山寨版)!那么,怎样才可以有自己的表情呢?这个前提是自己得认可自己,才能有自己的表情,要一味地认可别人,巴不得把自己脸换成别人的面具,那一定是失去了自我。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她笑言:“相由心生,少跟脸上的皱纹和肉较劲,多跟自己的精神较较劲,到那个时候,你,尤其是女孩子,才是最漂亮的。”

  文化感:勿待急风啃花芽

  如今的“啃老”已从物质上的“啃”变成了精神上的“啃”,面对这样的情况,于丹称,2011年是辛亥革命胜利的100周年,从辛亥革命到现在,我们建立了很多社会制度,中国也取得了革命性的拓展。但同时,也颠覆了很多——中国文化在这100年也遭到了巨大的断层式的破坏:其一,辛亥革命八年后,出现了“砸烂孔家店”的思想运动;其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又出现了“批林批孔”的思潮。如果说“砸烂孔家店”在当时还有一定的道理——基于民主科学的道理的考虑,是思想界的运用。而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则是全民性的、近乎非理性的批判颠覆。所以100年后我们怎么看今天我们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我们除了传承以外,我们还能创造点什么?

  提到文化啃老,于丹反问什么是啃老?她说:“我们得反观这个概念,首先是子女对老人的“啃”,如果啃钱、房子,剥夺父辈的物质,这是一种啃。但是如果儿女传承的父母优秀人格、精神基因,对于这个世界的爱和责任,这则是一种传承和孝敬。所以,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如果今天仅仅拿传统文化赚钱,说有“文化啃老”的现象肯定有道理。但是如果是为完成精神养育,完全在当下的、中国式的、从容不迫的气势里养成(一种文化态度),那实际上我们这一代是负责任的“儿女”,我们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文化),我们从长辈精神中汲取最宝贵的东西(向下延伸、向广漫延),这样的事情在今天还是得做。”

  文化感也是一种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一定是在一个气定神闲的国度里养成,于丹引用林语堂先生的话称:“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忙碌的国家,而中国是一个伟大的、闲适的国度。”如今,环顾四周、放眼望去,这句话似乎要倒过来说了,中国人无比艳羡美国人的休闲方式,而自己却在一味的忙碌中急跑着。文化是一种闲适感,当然,只有心灵的闲适才是真正地让文化融进了骨子里,融进了生命中。于此,急风劲草固然有着西北疆域的豪爽和痛快,但若一味领略这痛快,而让急风啃了正在吐芳露芽的花草,那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因此,在我们的世界里,需要花、酒、琴这样的仪式性的物件,来帮助我们完成内心当中真正的安宁,真正的潇洒。

  以上文字,由新浪文化读书独家提问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