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霖英语为什么好:在山下繁育鱼苗后,再将其放流回大自然 人工养殖赤鳞鱼解灭绝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0:01


在山下繁育鱼苗后,再将其放流回大自然 人工养殖赤鳞鱼解灭绝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8日07:41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为延长赤鳞鱼的运输时间,在袋子里都要加氧。

  李虎摄

  本报记者李虎路冉冉

  12日,泰山景区在桃花峪碧峰寺举行了泰山赤鳞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揭牌仪式,并在桃花源龙湾放流了1.5万余尾人工养殖赤鳞鱼。在山上都难以存活的赤鳞鱼究竟是怎样进行人工繁殖的?人工繁殖的赤鳞鱼放流回大自然后能否适应野生环境?17日,记者来到泰城一处规模较大的赤鳞鱼人工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流动山水仿自然身娇体弱细照料

  饲养

  17日上午8点钟左右,记者来到位于白马石附近的泰山赤鳞鱼养殖基地,一位工作人员正蹲在池边往鱼池中投放鱼食。

  据负责喂养赤鳞鱼的工作人员李秋华介绍,这种暗红色的颗粒状鱼食是专门为赤鳞鱼“量身定制”的,鱼食中所含的营养能满足赤鳞鱼生长的全部需要。目前养殖场的赤鳞鱼基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100多条专门用来繁育的种鱼,这些种鱼全部是野生赤鳞鱼,已经有十多年的“鱼龄”,每一尾都有十七八厘米长;另一部分就是十万余尾人工繁殖的赤鳞鱼。“赤鳞鱼都很娇贵,对鱼食、水的质量要求都很苛刻,因此照顾起来要特别细心才行,稍微疏忽可能就会导致它们的死亡。每年4月份鱼虫特别多的时候,我们还特意跑到农村的水湾里捞鱼虫喂赤鳞鱼。”李秋华说。

  记者看到,鱼池中的水全部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在蓄水池经过晾晒消毒后流入鱼池,所有鱼池中的水被一条条管道连接起来循环流动。“用流水养鱼池养殖赤鳞鱼,是为了模拟赤鳞鱼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存环境,有助于他们的生存和生长,流动的水还能不断增加水中的氧气,每个鱼池中养多少鱼都有数,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好。” 李秋华介绍说。

  在与李秋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养鱼工作其实并不简单。每天早上6点,李秋华和其他养殖人员就要起来检查鱼池,看看赤鳞鱼是否缺氧。8点钟,李秋华就要张罗着给这10万多尾“小家伙”喂食了,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过后,接着要检查鱼池是否干净。若水池中污物较多,池水发绿,就得赶紧刷洗鱼池:先把池里的水放掉一部分,用网子把赤鳞鱼都捞到另一个干净的鱼池里,用刷子把池壁上所有的脏东西都刷干净后注入新水,然后再把赤鳞鱼都捞回来,每一个鱼池都是如此。下午2点钟左右再进行一次喂食,随时检查赤鳞鱼是否缺氧。晚上六七点钟左右,还要给那些个头小点的鱼再“加一次餐”。李秋华说,一天到晚都要盯着这些“小家伙”,生怕有什么闪失,尤其是阴天的时候,半夜都要起来好几次。

  科研

  孵卵期最为费心蛋黄喂养小鱼苗

  繁育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赤鳞鱼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最让工作人员费心的就是赤鳞鱼的繁殖阶段。每年5月,种鱼进入孵化期,技术人员会把雄鱼和雌鱼挑选配对后分池饲养,经过一周左右的精心照料,雌鱼开始产卵,一条赤鳞鱼最多能产2000粒左右鱼卵。 产卵后,工作人员会及时将死掉的鱼卵用吸管吸出,然后等待成活的鱼卵孵化。大约一个星期左右,鱼苗便会孵化出来,刚孵化的鱼苗还要在单独的盆子里喂养一段时间,再过一个星期后才能放养到大的鱼池里。

  李秋华说,鱼苗刚刚孵化出来的近半个月里,由于太小不能喂鱼食,为了保证它们的营养,工作人员把熟鸡蛋的蛋黄剥出来,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水中挤压,使碎掉的蛋黄和水融合在一起,然后再把特制的“蛋黄水”一点点倒进水中,喂养小鱼苗,鱼苗池里的水一天要换三遍,即使这样,孵化出的鱼苗成活率也只有70%左右。

  泰安连年有余渔业有限公司经理李昌告诉记者,泰山赤鳞鱼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繁育数量又少,因此必须从鱼卵开始就要精心照料。李经理告诉记者,这些赤鳞鱼人工养殖基地离原产地非常近,各个方面的养殖条件都仿造了赤鳞鱼的自然生存环境,因此,放回大自然后,成活率相当高。

  野生濒临灭绝人工养殖填补

  据山东农业大学赤鳞鱼养殖专家岳永生教授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因素,泰山赤鳞鱼的天然栖息地不断缩减,其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据调查,泰山溪流中除桃花峪、天井湾能见到少量的野生赤鳞鱼资源外,其余原产赤鳞鱼的溪流中基本上已见不到踪影,估计资源量不足千尾,濒临灭绝。

  岳永生教授表示,鼓励发展泰山赤鳞鱼人工养殖如今已成为延续和发展泰山赤鳞鱼的有效途径。“但是泰山赤鳞鱼作为一个3000多万年才形成的物种,具有特定的生存环境,自古就生存在海拔270米—800米的泰山山涧溪流中,之所以不下山,就是因为泰山下面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水质环境达不到赤鳞鱼的生存要求,这给人工养殖带来了不少困难”。

  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农大的研究人员通过加氧驯化等探索,成功将赤鳞鱼生存的海拔高度由270米下降到了150米—180米,以后又成功地将这一海拔高度降到了100米—150米,人工孵化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如今,研究人员已基本掌握了泰山赤鳞鱼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点,并通过人工养殖、繁育技术,建立了泰山赤鳞鱼原种场和养殖基地,使得泰山赤鳞鱼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整个泰山赤鳞鱼的养殖户有70户,总的年产量已达到100万尾左右。

  发展前景

  赤鳞鱼有了国际“敲门砖”

  为保护赤鳞鱼这一珍贵资源,解决野生赤磷鱼数量有限、濒临灭绝的现状,加快泰山赤鳞鱼的商品化,泰山区质监局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了“赤鳞鱼地理保护标志”并获得批准。

  据泰山区质监局副局长周明介绍,为提高泰山赤鳞鱼的品质,他们还对赤鳞鱼所需的环境条件,种鱼、苗种质量要求,繁殖与饲养技术及各方面内容进行了多次论证研发。编写出《地理标志产品泰山赤鳞鱼》和《地理标志产品泰山赤鳞鱼养殖技术规范》等两项省地方标准,只有按照这一标准养殖的赤鳞鱼才能在销售时打上“泰山赤鳞鱼”的标志。

  李昌说,原来的赤鳞鱼市场大多集中于国内几大城市,但是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不仅净化了赤鳞鱼市场,而且还提高了赤鳞鱼的品质,把地方特产变为全国品牌,使泰山赤鳞鱼走向国际市场有了“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