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医电视剧大全:【麒麟合创】蕉林深处的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3:53:42

蕉林深处的秘密(上)

总策划:舞者   作者:子    醉红颜

下载 (63.52 KB)
2011-7-31 09:20

 

蕉林深处果真藏有秘密?

·

穿越蕉林       摩托车一出漳澎村便是一座高耸的拱桥,放眼望去,蓝天若洗,河涌似练,蕉林如海,青竹簇簇,溪水淙淙……

下载 (57.62 KB)
2011-7-31 09:20

 

蓝天若洗,河涌似练,蕉林如海,翠竹簇簇,溪水淙淙……

·     时2011624日,我们在漳澎转悠了一上午,终于在漳澎村委郭先生的指引下踏上了揭秘之旅,苦苦追寻的目标即将锁定,我们坐在摩托车上,此刻置身蕉海中的心情格外兴奋和喜悦。
    摩托车在蕉林间的羊肠小道中颠簸、回旋,路边青草萋萋,半遮野径,偶遇一两路人,仅可擦肩而过……二坊李先生驾车如飞,在重重蕉叶丛中穿行,不时低头,俯身,偶尔蕉叶扫眉,亦为别样风情……

下载 (69.58 KB)
2011-7-31 09:20

 

漳澎村委郭先生听说我们要去解密蕉林深处的秘密,立刻找了二坊的李先生,还借来了摩托车载着我们走进蕉林

·      高耸的路边蕉树,张扬的蕉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精神。我们感觉那似乎并不是一株株的蕉树,而更像漳澎人一样,历经数百年的辛勤劳作,把昔日的荒滩水涂变成今日千万亩的良田,使过去水乡渔村漳澎变成现在的“渔米之乡”、“香蕉之乡”……顽强而倔强的漳澎人正传承着东莞人民的勤劳朴素的精神。

     一路行来,或蕉林断径,或翠竹挡道,或小溪拦路……最终无路可行了,郭先生、李先生将我们放下,眼前绿草如坦,我们一时不知就里:“怎么走啊?没有路了。” “呵呵,没事。把车丢在这儿,我们步行吧。”

下载 (65.84 KB)
2011-7-31 09:20

 

前面连仅仅挤下一辆摩托车的小路都没有了,我们只好把车锁在路边,徒步前进


·    行走在荒草丛中,走在最前的李先生带着一幅大墨镜,身着粉红短衫,格外酷哥。温敦尔雅的郭先生边走边给我们讲解村里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掌故人文地理……尤其是今天即将访问的蕉林人家的背后故事,令我们眼界大开。

   前行无路,小桥横空。所谓有桥,仅为并排的两三根的竹竿简单捆扎,一侧有一根竹子作为扶手……李先生一马当先:“我行先,你们跟着我慢慢来。”我们也蹭了上来,晃晃悠悠,脚下流水,一步一挪……


下载 (66.01 KB)
2011-7-31 09:20

 

竹竿捆扎的小桥晃悠悠的,李 先生一马当先,我们在后面一步一挪

·

下载 (47.57 KB)
2011-7-31 22:57

 

走在几根竹竿扎的小桥上,180斤的子木老师显得格外小心·

   河涌密织,水面似镜,岸边篁竹簇生,莞草如茵……夹岸皆植蕉林,或老蕉林,或新育新苗,望之无边无垠,方知陈残云先生的“香飘四季”名不虚传。

下载 (97.95 KB)
2011-7-31 09:20

 

我们穿越蕉林,脚下的路并不好走

·    渡罢河涌,又入蕉林,蕉叶扑面,湿地若苔……左转右拐,不知所踪,不仅叹道:“林深不知处,只在此林中啊!”郭先生笑了,用手一指:“看,就在眼前了!”

下载 (66.61 KB)
2011-7-31 09:20

 

渡罢河涌,又入蕉林,左转右拐,郭先生笑指前面这一溜竹棚“看,就在眼前了!”

·禾虫养殖场       果然眼前一亮:一溜防晒网搭建的棚映入眼帘,棚下有一年轻人正在蹲着鼓弄机器,水边有一凉棚,棚边用竹子扎一小小埠头,旁边系一叶小舟……


下载 (64.4 KB)
2011-7-31 09:20

 

弄机器的年轻人

~

下载 (95.19 KB)
2011-7-31 10:06

 

一叶扁舟系在竹棚边的的简易埠头上


·    正打量着,我们看到了正在凉棚前弯腰做木工活的干瘦老头,郭先生未见先笑:“老黄,又在搞什么啊?两位阳光网版主来采访你了。”黄先生一抬头,指着我们俩笑着说:“原来是你们俩个呀!刚才在大同茶楼已经见过了。”“哦!真有一点印象。真巧,有缘哦!”我们也乐呵呵地接道。

    “你在做什么呢?”我们有点好奇,并且感觉这与我们要了解的内容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以前,我是木工,现在那水窦坏了,刨些木条是用来修整一下。”“水窦?”我们有些困惑。“喏!那就是水窦。”顺着黄先生手指方向,我们看到了两道木制的水闸。

下载 (76.07 KB)
2011-7-31 10:06

 

水窦坏了……

·   “水窦”就是小水闸,多建在田头,总高约2米,有明枓和暗枓之分。水窦利用水位涨潮落潮的水位差自然灌溉、排洪,完全无需动力,体现水乡人的聪明和智慧。这样的小水闸在东莞水乡极为普遍,早期多为木质的、红砖的,后来多用水泥钢筋的……而黄先生现在做的就是木质的。

下载 (60.77 KB)
2011-7-31 10:06

 

黄老先生一见我们来,便放下了手中的木工活,到棚里取出仅有的一瓶矿泉水和一瓶可乐出来……

·  “那这下面的泥土中有禾虫吗?”我们瞧着面前的两方池塘,不解地询问道。“有!”黄先生十分肯定地说,“现在水大,把养禾虫的泥土都淹没了。”

    “你是怎么养禾虫的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发问。黄先生没有言语,而是把我们领到养殖大棚下。


下载 (78.79 KB)
2011-7-31 10:06

 

黄老先生把我们领到凉棚下,慢条斯理地与我们聊起了他的“禾虫经”.

·     “我这个苗场分四槽每槽的长度为80,实际水面只有76,宽度为1米半。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禾虫有季节之分。麻涌一年中有两个季节有禾虫出现,一次出现在农历的四月份,这时的禾虫叫金花虫。因为本地风俗,农历四月十七日是金花诞,要拜金花娘娘,才有了金花虫这个名。另一次是在中秋节前后,这时禾虫数量尤其多,人称大造虫、正造虫。“印象中禾虫有‘金花虫’和‘霜降虫’两种,‘金花虫’是春天有的,味道比较鲜美、嫩口;而‘霜降虫’口感比较硬,没有‘金花虫’好吃。”54岁的李老 师说起吃禾虫,口水都似乎要流出来了!

下载 (72.59 KB)
2011-7-31 10:06

 

凉棚下的种苗场

·    但是如今人工饲养就没有季节之分了。因为天气冷的时候,禾虫处于半休眠的状态,并且停止生长。我们通过调节温度打破禾虫这种习惯。如果人手充足,我会生产出更多的禾虫。”黄先生一提起禾虫,满眼放光,口若悬河。



下载 (58.27 KB)
2011-7-31 15:59

 

黄老先生提起禾虫,两眼放着金光

·   “你现在的养殖场有几个人呢?”我们插了一句。“现在的养殖场的条件太差了,我们这里没有电,全部要靠柴油发电;人手也只有我们爷儿俩。”靠在棚下竹竿上的黄先生眼里流露出一丝的忧虑,嘴上的烟头时明时暗。


下载 (53.89 KB)
2011-7-31 15:59

 

“我最害怕你们这些记者来采访,耽误我干活了!”黄先生的率真让我们有点尴尬……

·    “为什么你们不搬回村里有电的地方饲养呢?”我们不仅为黄先生的养殖环境的得不到改善而忧虑。又黑又瘦的黄先生抽完一支烟,随手从裤兜里抽出一支,低头点上火,叹了口气:“村里人太多,会打扰我们正常的生产,尤其更怕媒体记者的采访,养殖场天天有人来采访的话,我们都不用干活了!”

禾虫守护人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从村里拉电呢?”我们再次为黄先生出谋划策。“有啊!太难了。我们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啊!”刚才还要修机器的黄先生的儿子插了句话。

   “每天我们都要用柴油机发电。照明和给禾虫苗打氧。现在的油价那么贵。每天都要一百多元的费用。养殖的成本太高,我们都有点承受不起了。”黄先生的儿子给我们算了这么一笔帐。

下载 (61.8 KB)
2011-7-31 20:45

 

小黄说,他们希望能从村里拉电过来,无奈费用高昂,他们根本无法承受。

~    “晚上这里有人看守吗?”四下打量一下,除了满眼的蕉林,如网的河涌,一如荒原一样安静。“肯定要有人啊!原来是老窦守场。现在晚上我就住在这儿。”黄先生的儿子不无自豪地说。

    “你一个人在野地里。怎么过得哪?”我们看到凉棚内床头上有一台收音机,还有一台
IPONG
,“晚上可以上网吗?”“有时会用手机上网。那个IPONG是假货,不能上网的。只能玩玩游戏,听听收音机。”黄先生的儿子舔了舔干嘴唇。

  我们给这位帅哥拍张靓照,他似乎并不乐意。一个劲地说:“不要把我的照片发到网上。”看着我们在拍他的床上凌乱的东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向我们推荐道:“这儿有台显微镜,值得一拍。我们养殖禾虫离不开它。”原来,禾虫的幼苗的确极小,很难用肉眼观察得到。

下载 (59.03 KB)
2011-7-31 20:45

 

还不到20岁的小黄晚上就在这个简易的凉棚里守护着禾虫

·    “有没有QQ号?方便大家联系。”我们试探性地问了句。“我不喜欢上网。也很少聊QQ。很多事,我还不太懂,有事给专家打电话吧!”老黄的儿子指了指正在忙乎的黄先生。“呵呵,你很有意思。”我们感觉黄先生的儿子把老窦称为专家很有意思。

    “养殖禾虫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你们看,这四槽育苗池,这两方自然放养的池塘,那一样不用体力啊!”黄先生的儿子很担忧地说,“老窦年轻大了,体力不如以前了。我不想让他太辛苦。我高二就退学回来帮助他了。”

下载 (64.71 KB)
2011-7-31 21:27

 

儿子总想替父亲分忧。不经意间,手里的刨花被揉碎了……


·
    “哎!那可有点可惜了。”我们不无惋惜地叹道。“呵呵,没什么。只要能让老人高兴,其他的也就无所谓了。你们看,这造水窦,刨木框,我就不会。事事都要他来做。如果我会,就不用他了。”黄先生的儿子眼睛里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禾虫怎么生活的?真正的活的禾虫是什么样子?我们能看一看吗?”我们一下子问了一大串关心的问题。
 


下载 (39.86 KB)
2011-7-31 21:27

 

育苗离不开这台显微镜.

·

    “禾虫育苗是在大棚内的槽里。禾虫苗非常细小,平时藏在泥巴里,你根本就看不到。育苗期结束后,我们就把禾虫苗放养在大塘里。喏,这两个大池塘。这是用我们自己的蕉地改建的。”黄先生的儿子轻声慢语地向我们娓娓道来,“能不能看一下,那可就要请示专家了。”

    “禾虫平时喜欢吃什么呢?”我们仍然不依不饶地追问着关心的问题。“哦!就是这个!”年轻人跑进凉棚,拿出一包螺旋藻,“禾虫最喜欢吃螺旋藻了。”

下载 (41.1 KB)
2011-7-31 20:45

 

这就是禾虫最喜欢的食粮!

·    看着这位年轻人还有些稚嫩的脸庞,几根稀疏的胡须垂在下巴上,头发也有些凌乱有点长……但我们还是被他的这种精神和执著所感动。九零后的年轻人,竟然还能独守寂寞,还能如此有信念的生活,我们似乎感觉到禾虫养殖这一独门绝技后继有人,禾虫养殖的将来定将发扬光大。

    话虽然说到这里,但真正禾虫的样子还一无所知呢?

发展遭遇瓶颈


    我们转过身来,依旧与黄先生继续着刚才的关于电的话题。

    “当然有了!但是离村子太远,没有政府的扶持是实现不了的。”其实黄先生所想的与我们不谋而合。


下载 (68.31 KB)
2011-7-31 21:27

 

什么时候才可以不用发电机呢?拉电,似乎成了父子俩目前最大的愿望了

·    “那你找过他们吗?”我们希望政府能针对这样的独一无二的养殖专业户有所扶持。

    “有!我的一个老友得知我这个情况之后,写过一封信给市长。信的内容我还记得:我有个老友记,成功研究出人工培育禾虫的技术,但是他现在面临很多困难,请市长给予扶持和帮助,”黄先生一提这事似乎有点来气,“东莞现在都没有禾虫了,可以说,东莞的禾虫绝种了,我这里是东莞禾虫的唯一。”


下载 (49.39 KB)
2011-7-31 21:27

 

凉棚内,乐观的黄老先生道出了他那鲜为人知的辛酸往事

·    “市长都知道这事了。肯定会有批示的。”我们从内心感到高兴。“是啊!市长接信后非常关心、非常支持。但是他派来的调查小组却变成了一个审查团!他们不是来调查工作,而是来审问我。”黄先生声调瞬间高了起来。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也十分纳闷,“既然市长都已经批示要帮助你解决实际困难,怎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市长真是所托非人啊!市长本来想问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谁知后来居然演变为对我的审问。唉,此事说来话长,不说也罢。”我们虽然很想知道其实隐情,但也不方便初次见面就如此深入,希望下次有机会一定探个究竟。


    “难道给市长写信一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我们百思不解地问道。“是啊!当时他们还问我有没有什么要求。我就说如果能给我们禾虫养殖场把电拉上,那就是给我最大的帮助了!谁知那个什么科长说:今天的市场经济,没有理由特地给你装一条线的!”此事至今令黄先生忿忿不平。

    “其实除了电力供应以外,你还有什么样的困难呢?”虽然我们帮助不了黄先生解决什么大问题,但问清楚问题所在,也好帮他出一出主意,尽一点力所能力的事也算认识一场吧。

下载 (106.91 KB)
2011-7-31 21:27

 

黄先生高卷的裤腿盘在竹竿上,嘴里吐出的烟雾在花白的头发上盘旋,久久不肯散去。

·

   “主要还是电力问题,因为这些在育苗的过程中,电力供氧是起关键作用的。没有电力供氧,禾虫的幼苗就难以存活。基本上我有多少禾虫苗就能产出多少禾虫(成虫)来。”黄先生高卷的裤腿盘在竹竿上,嘴里吐出的烟雾在花白的头发上盘旋,久久不肯散去。
    “禾虫好养吗?”我们问了一个既简单又无法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和明白的问题。

    “其实禾虫的成活率有30%就已经够了。比如说有1000万幼虫,要是有300万成活放到大田的话那么其中的利润就很可观了!我现在育苗的成活率也能达到30%。只是我现在由于严重的电力不足,所以我的种苗场不能扩大。”黄先生竟然通过数字向我们证明他的成功的养殖经验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好在,黄先生这个人是一个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人,我们深信禾虫养殖必将引领一个绿色养殖行业。

    我们也在此呼吁有兴趣投资禾虫养殖的朋友能与黄先生合作实现双赢。我们还呼吁有能力帮助他们发展禾虫养殖事业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助黄先生一臂之力!
饱经磨难的取经之路       “黄先生,当初你为什么会选择养殖禾虫呢?”我们不禁从根本上查找黄先生养殖禾虫的初衷。

    “我其实我只是个小木匠,后来由于年纪大了,眼力不好,不能以此为生,所以在1999年,我与人合伙从村里承包了1000亩滩涂。”我们的一句话打开了黄先生记忆的闸门。  

下载 (62.34 KB)
2011-7-31 21:27

 

二坊的李先生和我们一起静静地听着黄先生求禾虫苗之路的故事,不时肯定地点点头。

·    漳澎村党支部委员郭先生补充说道:“原本承包海滩目的是围海打渔的,后来发现泥滩里有禾虫,于是就变捕鱼为养禾虫。”

    “有一天,正值珠江口涨潮,我在自己承包的滩涂上发现了一大片很多禾虫。我就拿以市场上去卖,竟然可以卖到20——30元一斤,利润可观,我突发奇想,到底有没有禾虫苗卖的呢?你们看,养虾有虾苗,养鱼有鱼苗,大概市场上也有禾虫苗卖吧?”黄先生一边回忆一边用手比划着……

    “市场上到底有没有卖禾虫苗的呢?”我们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

    “反正我在东莞从来没见过。刚好那几天下雨,我有空,干脆去一趟广州看看!于是搭车去省水产厅,当时又不认得路,怎么去也去不到省水产厅。无奈只好打道回府,路经天河的时候,突然看到有去华南农学院的公交车,我把心一横,哼!农学院就农学院!既然去不了省水产厅,农学院去一趟也好!于是我坐上了公交车跑到了农学院。”黄先生似乎很欣赏自己的这种灵活的处事方式,一边讲一边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的样子。

    我们相视一笑,且听黄先生的下回分说。

    “我找到了农学院的生物科,却没有见到教授,我就在那里等。一直等到下午六点了,还是没有见到教授。那我只好无功而返。到了第二天,天气仍然不好,还下着雨,我不服气,决定再去农学院!结果那个教授还是没来上课,我只好继续等。我是个闲不住的人,我在学院里瞎逛,无意中走到了图书馆。于是我走了进去,我想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资料。其实我什么都不懂,翻了也是白翻。但是实在是太无聊了呢,于是左一本右一本地乱拿乱翻,这一天我又等到了下午六点多,那个教授还是没有来上课。”黄先生不厌其烦地叙述着曾经的故事。


下载 (893.15 KB)
2011-7-31 21:56

 

黄老先生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讲述找禾虫苗的一波三折

·    “幸好,有个好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那个教授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课的。我心里想,明天再来!听古仔都有讲了,人家刘备也要三顾草庐啊!我这么个小老百姓多去几次也很正常的!于是第三天我再去!结果还是没等到!

    我围着他们那些教室转来转去,终于在楼上我们发现了一个牌子!原来那里就是农学院研究禾虫的实验室。牌子上还有陈xx、麦x、莫x他们的名字!仔细一看,原来他们几个在这里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呵呵,我一看就乐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黄先生说到此处,不禁“哈哈”地大笑起来。

    “这些人是做什么的?怎么这么高兴啊?”我们本来很替他惋惜,现在又看到哈哈大笑,很是困惑。

    “他们不就是麻涌农委的吗?我认识他们!于是我兴冲冲地返回漳澎,决定第二天再去找他们。一问,他们说,行,我们这里有卖的!我一听就高兴坏了!可是真正向他们买的时候,原来并不是这样!他们找来找去都找不出禾虫苗出来。等等麦x上班,麦x问我,你也想搞禾虫(人工饲养)?我说是。麦x说,这样吧,我把温教授约来与你谈谈?我说好!见到温教授,我们对禾虫的养殖越谈越投契。最后,温教授说,禾虫的养殖到现在还没有研究成功,而你对这个项目又下那么大的决心,我看不如我们合作吧!”黄先生这段经历讲得一波三折,曲折之极。我们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执著,什么叫机遇。

    “就这样,我向农委借来了一些仪器,和温教授一起在漳澎我家里做起了研究。最初,温教授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把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结果告诉了我,我根据他们的方法,每次都不成功。最后教授说,看来你们麻涌区的水是不行的!”黄先生说到此道停顿下来。

    “麻涌的河水真得不行?”正听得入迷的我们也急了起来。

    “我一听,蒙了!水质不行那岂不是意外着在漳澎养殖禾虫的事情要泡汤?我决定试一试用其他的水源看看。于是我抛河抛海地跑太平、走深圳到处找水源,带回来的水源却都没有把禾虫养活。最后,我把找水源的方向指到了香港!我给钱那些行船香港的人,请他们帮我带一桶香港的海水回来,看看香港的水可不可以养活这些禾虫?”


下载 (29.3 KB)
2011-7-31 22:23

 

黄老先生从不同地方取水挖泥回来做实验,还曾经给钱行船的人到香港去带水回来

·    “求水,求到香港去啦?”我们惊呼道。

    “结果那桶水似乎比原来找的水好一些,禾虫存活的时间长一些,但是还是那桶水,到了第二天早上用的时候还是不行,虽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问题并不出在水源,而是技术!”黄先生似乎又有了新的发现,“有了这个初步的想法,我干脆到河涌边上的那条烂船那里找来一桶水,结果禾虫成活了!这样我感到非常高兴,知道了这条烂船上的水可以养活禾虫,第二天我又去,可是取回来的水却不行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解密禾虫的三大习性

    “怎么回事?”我们也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后来我才发现,现在说水质差,那是重金属多,重金属多,一些以前扒在水窦上的喇螺、蚬也就少了,很多以此为食物的鱼虾也就少了。相信很多人都会误以为禾虫的食物是禾苗的根茎,其实它们的真正的食物应该是微生物。” 先生有些得意地谈起他的重大发现之一。

    “难怪,看到《麻涌风俗志》上说:禾虫宽初期生长在稻田的泥地里,拱出后到禾稻开花时吃发育成长中的幼米。并说,因为有禾、有虫,所以称为禾虫。这应该是他们认识上的错误吧!”我们也及时纠正了原来对禾虫食物的错误认识。

    “这很正常。大多数人对禾虫的生活习性并不了解。禾虫也一样,它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微生物,微生物没有了,禾虫也得不到食物于是就饿死了!”黄先生用力说出了这个困惑他近两年的原因。

    “饿死的?万万没有想到。”我们也为他的这一发现而惊呼。

     “以前禾虫是生长在禾田里的,禾田里的微生物很多,足够禾虫吃的了,而且在莳田的季节,禾田里的泥土的软硬度适中,禾虫有窦可钻,所谓的‘窦’就是禾虫栖息的地方。(原来,“窦”字在粤语中就是“孔、洞”的意思)”黄先生再次强调“窦”的重要。

    “以前的人都以为禾虫是由于咸水进来,禾虫受了刺激才从窦里钻出来的。”黄先生进一步揭秘禾虫习性细节之二。

    “我们记得《麻涌民俗志》上明确记载:潮水涌上来时放水浸田,禾虫适应不了咸水,从稻田里面被逼出来。这时抽起水窦上的挡板,禾虫就随着水流从田里出来。把用纱布或者旧蚊帐做成的坚固的三角形的网兜堵在放水处,禾虫就会留在网里。看来,这种看法仍然是不正确的。而通过水窦捕捉禾虫的方法还是正确的。”我们适时插了几句,以证实二者真伪误解,并且我们还专门跑到水窦处查看纱网。

     “呵呵,其实,禾虫成熟的时候刚刚好是咸淡水相争的时候,禾虫既然成熟,那自然就要出窦了!禾虫要是不成熟的话,哪怕是只差一夜,它们也不会出来的。所以禾虫出窦跟咸水没有关系的。”黄先生十分开心地与我们分享着独特的秘密心得,李先生与郭先生一直默默地聆听着,此刻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下载 (30.9 KB)
2011-7-31 22:23

 

从漳澎村委郭先生送给我们的《麻涌民俗志》中我们读到的关于禾虫的习性与黄老先生的研究结果却并不相同

·
    “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在成熟的时候出窦呢?”黄先生自言自语道,“主要是它们要跑到它们老祖宗繁殖的地方进行繁殖,在繁殖的路上被我们逮住成为桌上美食了!”黄先生幽默地向我们讲述着禾虫的秘密家史之三。



禾虫守护神

     “养殖禾虫的前景如何呢?”听了黄先生传奇的经历,我们也想了解进一步禾虫的现状、行情、前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养禾虫没有意外的收获,我们一般放多少种苗经过辛勤培养,就有多少产量出来。”黄先生十分自信地说,“我每天划着小艇从村里来到养殖场,风里来雨里去,八年来从不间断。”

     “禾虫,似乎在珠三角地区非常常见。你研究养殖禾虫技术的动力是什么呢?”我们虽然听了黄先生讲了那么多,但心中仍然存有不少的问题。
    “养殖禾虫是我的兴趣也是我作为一个东莞人应该做的!我要是不养这些禾虫,不出十年,东莞的禾虫就会绝种了!现在东莞其他地方已经没有禾虫了,唯独我这里才有。”黄先生没有唱高调,朴实的话语温暖我们的心。

     “番禺、中山也面临着绝种,珠海还有一部分,但是也不多了。湛江等其他地方打电话来,说现在的禾虫一年比一年少。”眼前的这位东莞汉子让我们肃然起敬,他的所作所为,堪称生物界的奇迹。

     “哦?你跟湛江那边也有交流?”我们没有想到,生活在荒野之外的黄先生竟然还与外界有那么多的沟通。

     “本来我们不相识的,但是他们在网上看到我有养禾虫的技术,就打电话来,看看我能不能教他们,”黄先生并不回避这个技术问题,“我觉得我花了那么大的心血,研究出来的成果,我肯定不会教轻易他们,但是我们可以经常进行技术、行情上的交流,最终我们都成了好朋友。”

下载 (82.38 KB)
2011-7-31 22:01

 

谁会注意到这蕉林深处的凉棚内,有一对父子正守护着濒临绝种的禾虫呢
养殖禾虫的研究路上黄先生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蕉林深处的秘密(下)之《自诩妖怪》、《柳暗花明》等精彩篇章为你一一解密,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