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到广州运输专线:存款“搬家”增大政策调整压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49:03
款“搬家”增大政策调整压力--安邦咨询评论(2011-09-23 17:03:40)转载 标签:

财经

股票

杂谈

分类: 财经

存款“搬家”增大政策调整压力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7.34万亿元,同比少增1846亿元。及至7月,人民币存款不增反减,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而到了9月上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

历史上看,存款“大搬家”除了负利率环境外,一般都有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目标,主要是股市和楼市。但今年这两大“吸金窟”都光环不在,那么,存款到底去了哪里?

分析来看,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可能是民间借贷。上半年以来,汇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这三大工具轮番上阵,8月底还将国内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借此冻结9000亿左右的资金,相当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3次。持续加大的数量紧缩对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形成了直接杀伤,房地产调控也帮助套牢了不少投机客。这些都使得市场资金面紧张,民间借贷自然火爆。据估计,目前仅浙江民间资本就高达万亿元,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个人之间放贷,成为民间借贷流通的主要途径,月息回报普遍在20厘以上,最高的达50厘,即年利率60%。甚至有报道指出,浙江民间借贷的利息回报年利率已经高达100%。另一方面,尽管央行去年以来已累计四次上调利率共计100个基点,但当前居民存款负利率状况并未出现明显缓解。根据物价指数与存款利率的最新差距,当前负利率程度已达225个基点。一方面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为负,一方面市面真实借贷利率大幅飙升,这种现象会发生什么?自然是存款大搬家,价格上升导致供给增加是一般的市场规律,谁也无法避免。

第二个可能的途径与理财产品大发展有关。央行在912日承认,金融创新特别是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根据普益理财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突破8.5万亿元。而回溯过往4年发展历程,2008年为2.6万亿元,2009年达5万亿元,2010年增至7.05万亿元,而今年仅半年时间就增长了接近1.5万亿元。实际上,现在不仅居民“储蓄搬家”购买理财产品,很多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非上市企业也将存款投资于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的分流下,2010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2.05万亿元,同比少增1.08万亿元;而2011年上半年增加7.3万亿元,同比少增1846亿元。也就是说,部分存款可能由表内移向了表外。

此外,信托、艺术品、收藏品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不过,接下来一个问题是:这种情况会不会成为常态?如果减少的存款如实流向上述领域,在触发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还是很有可能的。原因在于,如今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央行今年以来对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调控工具的依赖有关。过多使用数量工具,一是使得信贷市场旱涝不均,民间融资需求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银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肯定会优先考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大项目,民间借贷需求自然高居不下;二是数量工具无法改变负利率环境,存款搬家有天然的动力。

所以,如果存款减少的趋势继续下去,银行面临的压力将随之加大。部分中小银行日均存贷比已接近或超过75%的监管红线。四大银行的数据也不乐观。根据四大行9月前15天的存贷数据,由于存款大量减少,中国银行9月前半月新增贷款不到10亿元,农业银行新增贷款在100亿元之内。工行和建行贷款相对较多,分别约500亿元和300亿元。未来,银行高息揽储的游戏会一再发生,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

而如果持续失血,必然影响到银行的放贷能力和盈利能力,无助于市场资金供给紧张局面的缓解。

一个可能的办法是不对称加息,即只上调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暂不上调。但这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银行的信贷额度普遍紧张,银行存款成本的上升,必然全面传导到贷款利率上。所以,有效的途径或许是想办法降低民间高利贷的诱惑。在我们看来,一方面是加大实施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宽松,让借贷者能够从正常渠道合理融资;另一方面则要着眼于结构调整。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就认为,随着政府经济活动逐步弱化,即便现行锁定资金的政策不松动,企业部门融资高度紧张状态也会出现相对松弛。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总之,存款持续“搬家”反映了当前货币供需不平衡的格局,长期以往必然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是时候采取一些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