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建于:于永年先生讲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30:48

于永年先生,大成拳的名师,给弟子讲拳有两光盘。

    于先生,大脸大眼,相貌堂堂,语气诚恳,谈到拳兴致盎然;用中国经典来解拳,用西方的生理知识来解拳,有自己圆满的系统。

于先生,谈到一个故事,也是练拳人普遍的事。他在王芗斋老师家练拳,练的好好的,舒服;但是一回家自个练就不舒服了。他问老师,老师的回答是像婴儿在妈妈手里不哭,但是一放到床上就哭了。于先生说二十几年后明白了道理:老师在旁,可以给你拍拍紧张不自知的地方,指点下合理的姿势,所以舒适了;初练者不自知。——我不自量地想,另一个原因是否是在老师旁,有了恭敬的心,也就是阴阳和谐了,师尊在旁,也有佛家放下心的意思。

于先生,讲到站桩,需要自知的过程,先是知道哪儿累,一痛,要感觉怎样地痛,痛的过程,再坚持一段时间,感觉一段时间。这很像佛家观照的意思。

于先生针对时弊,谈到脚的练法。一般大成拳站桩,可能对于手和背和腿的互相关系,很是注重;他们的概念有矛盾力,争力,相系相拉等等。但是于先生提出脚,他用生理学中的休息肌等概念来解释。这是很重要的。一般拳谱中都有上下相随的说法,但是怎样随,就是问题了。脚底板的肌肉,按于先生的说法是休息肌,是不会自己动的,要靠意念来引导它动,搓,蹬,前后左右等运动。这些东西其他门派有相似的说法练法,但是现在由于没有职业化,和保守等等原因,也就一带而过,没有系统的练。

讲到这,就止不住话了:桩功是相对是静的,那么运动中怎样训练呢?而且运动的连贯,一气的伸缩,是更难的,大成拳的健舞大概是练这的吧?而孙式太极拳就是训练此的。还有个问题顺便提出:孙氏拳的最高境界是中和。而按于先生的讲法里面,似乎大成拳的训练要模仿鸡等发怒的情况来练。这似乎有些矛盾。我以为是层次的不同,应该是明劲阶段和后面阶段的不同。谈不上哪个门派高低,也不能、无需谈门派的高低。事实上,现在孙氏拳系统的训练方法也渐渐失传。而大成拳,确实一套明确的训练体系,有更好的效率,所以传播造福人们更多!你说自己以前再好,有什么用呢?没有东西拿出来比,怎么知道?也没有人受益,那是多么空的话啊!

再附带,于先生说,王老师常说,健身有百分百的把握,而明理趣只有百分之一把握。很多老师也都会这么说,健身绝对没有问题,而技击要另找高明。但是其实在现代社会,对健康的追求是人们练武最大的事了。怎样高效率的健身是明师最应该考虑的事了。效率能比得过跑步,游泳才能说健身绝对有把握!再很多名师自己都是中寿而已,死于恶疾;虽然有基因环境等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