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信息门户vpn:中国邮票上的国际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53:45

中国邮票上的国际友人

(2010-01-12 14:27:54)转载 标签:

休闲

分类: 邮票上的人物与节日

      综观中国邮票发展史,能够有幸登上中国邮票的外国人,除了马、恩、列、斯等几位共产党先驱之外,就只有白求恩、柯棣华等几位曾经援华抗日的国际友人了。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年)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的一个牧师家庭。191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7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初,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援助抗日。先后受到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同志的接见。同年6月,转赴晋察冀军区,担任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了71次手术。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而受到感染。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晋察冀边区领导和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中国人民邮政于1979年、1990年,分别发行J.50《诺尔曼·白求恩逝世四十周年》1套2枚——70分“永垂不朽”、8分“鞠躬尽瘁”(图1),和J.166《诺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1套2枚——160分“白求恩在中国”、8分“白求恩在加拿大”(图2)纪念邮票。


      柯棣华(1910~1942年)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绍拉普尔镇。193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37年放弃报考英国皇家医学院的机会,报名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9月抵达中国,先后在武汉、重庆等国统区工作。后来到达延安,为抗日军民服务。1940年6月在晋察冀边区任白求恩学校外科教员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他坚持把手术室设在距前线五六百米的地方。

      在1940年1月至9月期间他抢救伤病员800名,实施手术550人,被边区军民誉为“第二个白求恩”。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终因癫痫病反复发作,抢救无效,于1942年12月9日在唐县葛公村逝世,年仅32岁。后来柯棣华墓迁至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中国人民邮政于1982年发行J.83《柯棣华逝世四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8分“柯棣华像”、70分“柯棣华在中国”邮票(图3)。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
      (1892~1950年)(图4-1)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2年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南部的一个矿工之家。1928年底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在上海参加进步文化运动。曾协助宋庆龄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为外国报刊撰文报道江西苏区的革命斗争,报道西安事变消息等。12年间,访问了我国大多数地区,接触过各阶层人士。抗日战争时期,她又作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特派记者和中国红十字会志愿工作人员,随八路军、新四军出没在各大战区的最前线,活跃在敌后游击区。她的著作大都与中国有关,《中国红军在前进》是世界第一部介绍中华苏维埃的著作;《中国的战歌》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佳战地报告文学著作之一;朱德的传记《伟大的道路》具有经典性价值;而《中国人的命运》和《中国在反击》都真切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力量与希望所在。


      她于1941年回美国,在加利福尼亚从事以中国为内容的写作和演讲,并为中国募集救济战争灾难的捐款。1949年2月被诬为“苏联间谍”,流亡英国。1950年5月6日在英国牛津病逝。按照其遗嘱,骨灰运到中国,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由朱德亲笔题写:“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中国人民邮政于1985年发行了J.112《中国人民之友》纪念邮票1套3枚,分别为8分“艾格妮丝·史沫特莱”、20分“安娜·路易斯·斯特朗”、80分“埃德加·斯诺”(图4)。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1885~1970年)(图4-2)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女记者与作家。1885年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弗兰德城。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1928年发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一书,介绍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1930~1935年在《莫斯科新闻报》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二次来中国,1938年发表《人类的五分之一》,介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与抗日战争;曾经及时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做了大量的工作。1946年第五次来华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她谈话中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著有《中国出现黎明》《中国人征服了中国》。1949年在莫斯科以“美国间谍”罪名被捕入狱,1955年宣告无罪。1958年第六次访华并定居北京。以后,她满怀激情地编写《中国通讯》69篇,向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埃德加·斯诺
      (1905~1972年)(图4-3)
      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1905年出生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28年到中国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1936年6月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位西方记者。他首先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临时首府保安(今志丹县),和毛泽东长谈,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长途跋涉,到边区各地采访。回到北平后写了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第一本由西方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著作,该书于1937年10月首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后来,一些留在上海租界内的抗日救亡人士,把该书翻译成中文,书名改为《西行漫记》。抗日战争爆发后,斯诺担任英美报纸的驻华战场记者。1941年,他对皖南事变作了如实的报道,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打击,被迫离华返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斯诺三次重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会面。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72年2月15日,埃德加·斯诺病逝。在临终前,他用毕生的感情喊出一句话:“我热爱中国!”1973年10月19日,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墓前陈放着毛泽东、宋庆龄、朱德、周恩来和斯诺生前好友献的花圈。周恩来、郭沫若等亲自参加了安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