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电子追溯系统:2011年初级考试-财务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10:59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及其目标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使用者通常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概述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并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方面;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大体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单一或多个总账科目余额填列。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等项目直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货币资金”项目根据“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余额合计填列。

2.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分别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的有些项目,需要依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两者的余额分析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根据“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注意】

1.“长期待摊费用”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待摊费用”总账科目余额扣除将在一年内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2.关于“未分配利润”项目,如果是在年末应该根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余额填列;如果是在非年末,则要根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本年利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结构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

二、利润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利润表的主要编制步骤和内容如下: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项目的填列方法:

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其中“上期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本期金额”栏内各期数字,除“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外,应当按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营业收入”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营业成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计算分析填列。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企业现金流量可以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工资和交纳税款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偿还债务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偿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商业应付款等属于经营活动,不属于筹资活动。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采用报告式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具体编制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说明: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本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包括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本期预收的款项,减去本年销售本期退回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商品支付的现金。企业销售材料和代购代销业务收到的现金,也在本项目反映。

公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当期预收的款项-当期销售退回支付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


【补充,分析法】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账款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本期减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款项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特殊调整业务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各种税费返还款。

(3)“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经营租赁收到的租金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减去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企业购买材料和代购代销业务支付的现金,也在本项目反映。

公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当期预付的款项-当期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资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职工薪酬(包括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注意】

第一,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及其他费用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第二,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各项反映在“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本年发生并支付、以前各年发生本年支付以及预交的各项税费,包括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等。

(7)“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经营租赁支付的租金、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罚款支出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但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除外。

(2)“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分回的现金股利和利息等。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出售、报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包括因资产毁损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


(4)“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相关处置费用以及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后的净额。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含不允许抵扣的增值税款等),以及用现金支付的应由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

【注意】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反映。

(6)“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取得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对其他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但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除外。

(7)“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购买出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减去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后的净额。

(8)“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1)至(7)项目外收到或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减去直接支付的佣金、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

(2)“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举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而收到的现金。

(3)“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为偿还债务本金而支付的现金。

【注意】企业支付的借款利息和债券利息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4)“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5)“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1)至(4)项目外收到或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

4.“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项目(了解)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概念和作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二、内容和结构

应单独列示的项目包括:(1)净利润;(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5)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第六节 附注

一、附注的概念和作用

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项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二、附注的主要内容

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第七节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

指标

计算公式

指标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债权人角度看,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下降。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速动比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却会因企业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与获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产权比率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也表明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二、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主要用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一般来说,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运营能力越强。资产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周转天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注意】

第一,周转额的确定,除存货周转速度计算周转额为营业成本外,其他的周转速度计算的周转额均为营业收入。

第二,资产平均余额的确定,通常为该资产的年初数加年末数平均除2。

三、获利能力指标

计算公式

指标分析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证程度越高

  【注意】

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四、发展能力指标

计算公式

指标分析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100%

  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零,表示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

  资本保值增值率

=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该指标通常应大于100%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1)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

(2)分析时,需要关注资产规模扩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利润总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

  

五、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各方面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揭示和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指标要素齐全适当;主辅指标功能匹配;满足多方信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