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巨蚊电影百度云:眼病有“颜色” 警惕“青白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40:15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9-1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涂端玉

(Gettyimages供图)

  ●青光眼、白内障和黄斑变性三种带“色”的眼病在临床上很常见

  ●青光眼青睐更年期女性,黄斑变性则在老年人中高发

  ●白内障在都市人群中有年轻化趋势,补充维生素C和E可预防白内障提早到来

  在老年人群队伍中,排前三位的致盲眼病是白内障、青光眼和眼底黄斑变性。眼病林林总总,而各类“有色”眼病则往往覆盖率超高、破坏性极大。

  对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眼科学教授刘奕志介绍说,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三种带“色”眼病的发生部位各不一样,但的确都对人眼视觉的威胁性较大,其中白内障和青光眼还可能互相影响、互为诱因。到底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些眼病该如何正确防治?还请眼科专家支招。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党委书记、眼科学教授刘奕志

  文/记者涂端玉 

  通讯员卢赟凯

  青光眼:偏爱更年期女性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以致失明。专家指出,青光眼的可怕之处主要在于:其一旦发生,造成视网膜神经“死亡”,就难逆转,最多想尽办法不让其继续恶化;而它的狡猾之处则在于可能长期潜伏眼内、慢慢吞噬视力,让人难以察觉,很大比例的患者确诊时都已错过了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哪些人好发作青光眼?专家介绍,除了老人、婴幼儿易患青光眼外,还有正处于更年期的女性,由于身处特殊生理阶段而可能被青光眼瞄准,趁机偷袭。

  据了解,女性在更年期往往正是忍受机体内分泌紊乱、血管运动失调的时候,而人的眼内压稳定很大部分是靠眼内血管收缩充盈及睫状体分泌房水的平衡来维持的,如果血管扩张功能失常,眼内压就可能升高,一旦眼内压长期持续升高到一定水平,就可能发生青光眼。所以此阶段女性,为自身健康着想,也务必有意识地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以及注意保健,多做锻炼。“身心都顺畅、协调了,患各类疾病的风险也就都降低了,眼压也不容易突然一下飙升。”专家提醒说。

  专家指出,对易患青光眼的高危人群而言,需提高警惕、进行筛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阻止或者延缓病程的进展,最大限度地保存视力。

  都市一族 

  中年易患白内障

  “以往大家普遍认为,老年性白内障多发生在农村,比城市人群发病率高出一截。实际上,并非真的如此,因为与年龄相关,其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别。”刘奕志教授介绍说,只是由于很多农村患者都对白内障抱着“听之任之”,不做手术的态度,导致遗留下很多眼盲病人,造成了白内障多发生在农村的“假象”。

  据了解,在都市人群中,临床正不断涌现中青年患者,四五十岁就患上白内障者比比皆是。对此,专家指出,大家并不需要“谈白色变”。“白内障其实就是透明的晶状体变浑浊了,它就如同白发一样,都属于衰老的‘副产品’,只是有人生得早,有人生得晚。只要寿命够长,迟早会患上白内障,但是不必害怕,因为它属于完全可以治愈的眼疾。”刘奕志教授说。

  日常生活如何抵御白内障早早来袭?据介绍,补充维C、维E和B族维生素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白内障的作用,此外,应避免过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多喝水少食盐、限制过度热量的摄入。

  黄斑变性:

  看书有黑影 疾病或不轻

  老年性黄斑变性,听上去似乎没有白内障和青光眼“大众”,其实它拥有的“市场”非常大:近20%的60岁以上老人都不幸中招,被它收入囊中。

  据了解,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会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常见眼病。临床发现,很多患者在早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大,只有少数病人会发现自己看东西模糊不清或是变形,读书读报也似乎越来越难。而只有当疾病进一步发展,患者才会感觉到视力下降严重,以致看书时有些字怎么也看不到了,眼睛中间似乎出现了黑影。此时很可能意味疾病已患得不轻。专家建议,高危人群最好定期进行检查,临床可以通过观察眼底视盘、血管及黄斑的情况、眼底照相、眼底血管造影等方法,尽早发现眼底病变。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最重要还是少吸烟、少喝酒、防日晒。专家介绍,这些都是诱使发病的“危险分子”,个人不良行为越多越长期,患上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几率也会越大,所以爱护眼睛还得从自我节制日常行为做起。

  治疗提示:

  费用太贵纯属浪费 

  刘奕志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在白内障治疗上,存在两大极端现象:不少农村人口或由于经济受限、或被传统观念影响觉得无所谓,很多都选择自然盲掉,未得到及时治疗,但近年来随着大量开展基层白内障手术,此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而另一大常被忽视的问题在于:都市人群太过关爱自己的眼睛,一旦发现白内障就追求刀下病除,或盲目追求昂贵的人工晶体。

  “其实早中期白内障患者根本没必要做手术,因为此时疾病发展尚未成熟,而且白内障的进程也较慢,很可能十年八年后才变严重。但很多病人还是一检查发现有轻微的白内障,就要求马上动刀子,希望早治早好。”刘奕志教授解释,并非所有疾病都是早发现早治疗最好,手术时机选择有讲究,而早期白内障应观察随访病情变化。“早早开刀有风险且浪费医疗资源,术后患者却不够满意。而这类现象在某些病人强烈要求手术治疗下,还将继续存在。”他说。

  此外,很多做足功课、有“精明眼”的患者都会主动向专家提出来想挑选具备某种功能的人工晶体。“现在市面上就有一种宣传‘具备调节’功效的人工晶体,价格高昂,卖点在于既可看远又可看近的调节功能,不少患者打听到了就要求用这种。”

  对此,刘奕志教授坦言:其实这是不符合人体自然生理状态的,因为一天中真正需要既看远又看近的时间非常短暂,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群,最重要的还是看远的质量,如果“强求”所谓调节功效,很可能会牺牲视觉质量而追求了一种华而不实的功能。“希望患者还是更多依从医生的专业选择,不要偏听偏信。”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