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控制系统课程:巧养蛏子 年赚千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47:16
 

巧养蛏子 年赚千万

来源: CCTV7《致富经》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6334549.html?td=%D1%F8%F2%C9%D7%D3%D6%C2%B8%BB1/13图解: 在福建省宁德市的增板村,有这样一个人,八年时间就做了一件事,而且这件事让他负债累累、众叛亲离,甚至连家庭都几乎走上破裂的边缘。最终他却在一年时间,赢回了一切,赚得一千多万元。这个人叫李安瑞。
八年的时间里,李安瑞究竟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是什么原因支撑他即使负债累累、众叛亲离还义无反顾?他又是怎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赚得了1千多万元的财富?
这里是李安瑞从小生活的地方,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李安瑞小时候,村里的老人就给他起了个很有意思的外号叫“野心”。
福建省宁德市漳湾镇增板村李怀楠:野心。
记者:什么意思?
李淮南:野心,就是心很大。
李安瑞:比如做一个坑子,抓鱼的地方,别人做一个,我要做好几个。 图解:
李安瑞养水产起家,养过淡水鱼,养过对虾,也当过村干部,是村里最早穿1千元西服、开2万元摩托车的人。
他做的最最大胆的事是在1992年,要在荒滩上围一个1700亩的大水塘!别人说他是做梦,可外号既然叫野心,他不光自己要搞,还鼓动大家伙一起集资搞。由李安瑞牵头成立一个养殖场,他占大股,养殖由他说了算,赚了钱大家分。
李安瑞:整个这个塘面积是1700亩,原来你看这一片都是荒滩,我们这里有个俗语叫围塘告官打老虎,围这么大的塘是很大的风险的。
增板村临海、人多地少,是宁德市最穷的一个村,村民们也都想赚钱,真的就有300多户村民跟着他大张旗鼓的干了起来。1994年,李安瑞在池塘里种下蛏苗,当年年底,就赚了200多万元,参股农户还分到了每股500元的分红。李安瑞一下子了成了传奇人物。
当地有一个风俗,除了逢年过年,谁家有重要的事,赠送鞭炮和对联,代表最高的礼节和祝福。1994年,李安瑞就收到了很多人送的对联和鞭炮   图解: 村民李秀林:我们土话讲的火车飞的多么快,也是靠一个火车头带动。欢迎他用更大的力气为村里做更多的事情,欢迎(祝福)他家里团团圆圆的就这样的。
在福建沿海的泥滩上,蛏子随处可见,但当时人工养殖在福州还是首创,最贵时,一斤海蛏可以卖到32元钱。于是,更多的农户入股,养殖场的面积也逐渐发展到3000亩。连续7年,通过蓄水养蛏,3000亩池塘每年都能赚好几百万元,村民们什么都不干就能分到钱,。
然而,就在大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时候。2001年,李安瑞突然跟股东们他说要停下这赚钱的生意,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懵了,这躺着都挣钱的买卖,怎么突然就不做了呢?这个野心家究竟又想干什么呢?其实看似红火的产业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隐患。
李安瑞:踩一下,一踩它那个水出来,蛏在洞里面。
藻类是海蛏的最佳食物,一开始,李安瑞用人工投饵培养藻水的方法养蛏,这就好比一个人吃、睡在同一个房间,难免会产生污染,养殖时间长了,池塘底质硬化,蛏的品质也逐年下降。
李安瑞:蛏每年不断的有各种原因,如果长期这样子下去,那我们的蛏这个产业就会垮掉,就没有掉了。 图解:其实,李安瑞已经琢磨出了一个新的养殖模式,如果这个想法能够成功,那样每年的纯收入就会在千万以上。就是这个年收入能达上千万元的养殖前景,让李安瑞有了一个更大的野心,为了实现这个野心,他忍受了长达7年的煎熬,甚至众叛亲离。
李安瑞:那边就是海区,这边直通到大海,海水就是从这里进来,我们里边的池根据需要,需要进多少海水,我们就闸门打开多少,让他进,这边养鱼,鱼的饵料就放在中间那个点投进去,然后肥水就排到那边养蛏。
按照李安瑞的设想,把3000池塘改造为10多个池塘,清除池塘底部 的淤泥,每个池分深水池和浅水池。深水池从海区直接进水,蓄水达2米,养殖鱼类;浅水池蓄水80厘米,养殖蛏苗。巧妙地运用水位差,让水循环流动起来,养鱼的肥水流向养蛏的池,作为蛏苗的食物,蛏子吃完后水就变清,再排向大海。李安瑞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了一张图,这是一张年赚1千多万的宏伟蓝图。
李安瑞:要把它做成百年老店,长期的,非常稳定,本来水产业不稳定的,我们把它做成工厂一样。 图解: 按照这个养殖模式,可以把养殖成本降到最低,一年算下来,可以养2万多担蛏,按每斤8元计算,纯利润确实能达1千多万元,而且鱼还是额外收入,改造后的养殖模式完全生态,不会出现以前的种种问题,可以长久赚钱。
公司财务李秀良:至少1000多万,那这样子我们每亩就是收多少钱呢?起码就是说最低的2500,那么原来最高是2000,还不是每年。
在村民眼里,号称野心家的李安瑞从来没有失败过,对他的宏伟蓝图,大家丝毫没有怀疑。2002年,改造开始了,大家眼巴巴的等待着翻倍分红的那一天。然而,漫长的等待开始了,对李安瑞来说,也就此埋下了一颗众叛亲离的种子。
2002年,李安瑞先改造了300亩池塘,养了20万尾大黄鱼,想用大黄鱼的肥水养蛏,事与愿违,养大黄鱼的水要清,根本无法给蛏施肥。第一年,鱼没有养好,蛏也颗粒无收,村民们一分钱没有拿到。2003年,李安瑞又改养梭子蟹,还是没法与蛏配合。第二年村民仍然没有分红,大家嘴上不说,私底下有人开始悄悄嘀咕了 图解:财务经理李秀良:因为两三年没有分红,没有分红一些股东就有意见,外面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说法,还有你老板当时在,2002年后面有盖了房子,自己盖了房子,盖了三座房子。
照李安瑞的计划,池塘边改造边生产,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鱼种与蛏子配合,投入在继续,农民的分红却没了,而那个一千万的梦想,此时变得遥不可及。到了第三年,私底下的嘀咕变成了风言风语,李安瑞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开始有些动摇,甚至有人提出要把池塘分了。这些话传到了李安瑞耳朵里,他一下子气炸了。
李安瑞:那气炸,当时说我有财务问题,气炸了,我跟很多朋友讲过,去找那些朋友,讲的时候语无伦次,什么话我都骂了,我说没有天良会讲这样的话。
这么多年了,李安瑞在村里就像是个领袖,一直说一不二,现在竟然有人开始怀疑他了,这些风言风语让他觉得很委屈、也很气氛,他想要还自己清白,但就是这次行动演绎的结果,却是一些跟了他多年的朋友开始与他分道扬镳。 图解: 2004年10月,李安瑞召开股东大会,向股东们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还说就是拼了命也要把池塘改造坚持下去,分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李安瑞:如果说要分掉,那不行,这个塘就是我的生命,如果说你一定要分掉,我就以生命的代价跟你拼。
李安瑞还说,如果有人不愿意跟着他干,可以退掉股份,把池塘出租给养殖场,每亩租金800元。话说完了,他一吐心中不快。然而,会后第二天,他的几十年的老友李怀却第一个来退股了,李安瑞除了惊讶,更多的是难过,希望他能再支持一下自己。
李怀楠:他说最好不要退,绝对会赚钱的,克服一点,我跟他说,我年纪大了,这个经济上,其他向别人借什么的,这样不好看。
李怀楠觉得改造无望,宁愿退出股份,把池塘出租,这样每亩至少有800元的收入,看着好友退意已定,李安瑞没有再说什么,心里却涌上莫名的难受。
哪知,李淮南退股是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接下来的连锁反应,令李安瑞措手不及!
李淮南的退出,也让更多的股东们拉下了脸,毕竟眼前的既得利益和那个千万元的理想相比,来的更现实,随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相继有几十个股东纷纷退出了500多股,带走了40多万元。
李安瑞:这个事情对经济来讲,对我们当时来讲,改造的雄心壮志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从情感来讲,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钱紧张还可以想办法,让李安瑞痛苦不堪的是,池塘改造将会带来更大的财富,而跟随他多年的朋友怎么就不理解。虽然感情上备受打击,但李安瑞脚步依然坚定,就是这份执着,不仅使老朋友离他而去,而且让他父子成仇、夫妻反目,年近52岁的他,被逼离家出走。
3000亩的池塘改造,远没有想象那样简单,光泥巴就要挖掉1百多万立方米,是个翻江倒海的大工程。原计划改造两年完工,结果因工程浩大遥遥无期。 图解: 2004年起,李安瑞开始养殖美国红鱼,美国红鱼摄食量大,但施肥季节正值高温,和蛏子的生长季节对不上。这时已经是池塘改造的第四个年头了,连续四年,养蛏没有很好的收益,还要把更多的钱花在池塘改造上,拆了东墙补西墙,钱如哗哗流水只出不进,家里的两套住房子做了抵押贷款,还亏欠400多万元。这时不光别人,连在身边的儿子李敏,都对父亲的做法越来越不能理解。
李敏是李安瑞的二儿子,从小就崇拜父亲,在他心中,父亲是仅次于刘德华的偶像。
李安瑞的儿子李敏:我心目中刘德华第一,我爸第二。
李敏喜欢水产养殖,2000年学校毕业后就来父亲的养殖场工作,满怀雄心壮志要干一番事业,从最基层干起,一直做到了副经理职位。对父亲李敏一直是言听必从,但是看着父亲大把大把的往池塘里砸钱却没有成效,他有些不太赞成。
李安瑞的儿子李敏:我觉得厂里面其实流动资金不是特别多,我在想我们持续再做一年,比如再做一年之后呢,有一定的自己现金量以后,现金可以相对比较大的流动之后再做这些。
儿子李敏也支持改造,但他觉得企业经过几年折腾,就像是个病怏怏的人,应该放缓脚步积蓄力量,有了现金流再改。虽然李敏有自己的看法,但对于父亲,他既敬又怕,不敢公然反对,只得表面服从。慢慢地,他开始有了抵触情绪,随着日积月累,这种不满的情绪,终于变成了对父亲权威的公然挑战! 图解:2005年6月的一天,李安瑞和几个股东在家里开会,儿子李敏也在其中,一直对父亲有点抵触的儿子,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听着听着就开始心不在焉。
李安瑞的儿子李敏:坐着我实在听不下去,然后我就摇头晃耳了,刚好是我妈叫我吃早饭吗,我趁着这个机会赶紧上去吃早饭了。
父亲大谈改造计划,儿子借机左顾右盼,这就像是无声的抗议,父亲主持的会议还没有开完,儿子却提前退场,这让李安瑞觉得在股东们面前脸面扫地。
李敏:然后我爸一下子,差不多沉浸了差不多一分钟左右,突然拿出一个,拍案而起。一摔。
李安瑞:茶几啪的,我就是不是你父亲,我就是你的老板,我现在这样叫你,你会这样对我不礼貌吗?
父子俩当着众多股东的面大吵一架,气头上的李安瑞扬言,从今往后,不许儿子再踏进厂门一步;儿子李敏一气之下也用脚狠狠地踹了橱窗,夺门而出。 图解: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父子俩都没有再讲话,父亲不让儿子去厂里上班,李敏就和父亲打起了游击战。
儿子:因为他早晨都是差不多6点多,7点到底下逛一圈,差不多到9点以后就回来了,那差不多我就9点走。
最好的朋友弃他而去,最信赖的儿子也不支持,李安瑞心中异常苦闷。
那段时间,这个三楼的平台是他最爱来的地方,站在这里,1700亩池塘尽收眼底,他常常在这儿一站就是一个下午。
李安瑞一直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1994年开始带领村民养殖海蛏,连续7年生意都做得红红火火。2001年,李安瑞突然停下了眼前赚钱的生意,要带领大家赚取更大的财富,结果就是这个年赚千万的财富梦想,让他众叛亲离,尝尽艰辛,那么李安瑞能否实现财富梦想?
到2006年,历时5年,年赚1千多万的宏伟蓝图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负债将近1千万。李安瑞精疲历尽、心力交瘁。一向心宽体胖的他开始变得不爱说话,脾气也异常暴躁。 图解:2006年2月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就把在厂里做工的大舅哥给辞了,妻子知道后,心里有些埋怨,一连几天都不跟他说话。家变得冷冰冰的,儿子不支持,妻子不理解,李安瑞心里郁闷达到了极点,终于,这个52岁的男人,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离家出走。
李安瑞:火起来,这个出去,我离家,眼不见心不烦,出去,后来收拾了衣服马上走了。妻子:司机告诉我,他已经离家出走了,到什么什么宾馆了。
此时的李安瑞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自杀。可是为了自己那个一千万的财富梦想,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只能往前走,没有回头路。
有家不回,日子一长,衣服不会洗,饭菜不可口,李安瑞开始想家了,可自己是个爱面子的人,想回家又不好意思回。
妻子了解他的脾气,正好快到端午节了,就趁机给他找了台阶下。
李安瑞:安瑞,回来吧,还是老公婆好,回家吧。
妻子:回来他就坐在那边,坐在沙发上,他都不说话,我后来怎么给他下台阶呢,我跟我孙女说笑笑呀,看那个是谁呀?笑笑说是我爷爷,就这样子吗,才跟我讲话。 图解: 离家出走2个多月,家里有一种久违的温暖,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了节。
之后,在母亲的调和下,历时一年没有开口讲话的父子俩也冰释前嫌。
李敏:我举着杯子,我说爸我错了,我知道这段时间其实我们之间这样子互相煎熬着,我不知道你难不难过,反正我心里很难过,结果我一站,站了之后我爸不喝。
李安瑞:毕竟是父亲,有父亲的一点威严嘛!
记者:要点面子?
李安瑞:要点面子对,所以就有一点时间差,后来如果不接上去,我们大家没有台阶下,所以这个酒也喝了。
本想搞生态养蛏,却被鱼给套了进去,几年来,李安瑞屡试屡败问题都出在鱼的身上,这种鱼既要能生产肥水,生长季节又要和蛏子一致,而且经济价值要高,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鱼种,他苦苦找寻了好几年。但是2006年的一次漳州之行,却让他的事业从此有了转机。
2006年8月,李安瑞去漳州市进鱼苗,朋友跟他介绍了一种叫黑鲷的鱼,黑鲷又称海鲫鱼,口感鲜甜,经济价值也很高,市场价可以达到每斤30元,黑鲷还喜欢吃青苔,有“清道夫”的美誉。
李安瑞买了60万尾黑鲷,放进两个池塘试养。几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养黑鲷鱼的池塘不但干净,与之相邻的蛏池的产量也明显不一样。
李安瑞:蛏子后来我们收成的时候跟没有放这个鱼的对比,那个一亩只能收3000元,这个一亩可以收到1万元,蛏子特别好,质量也特别好,产量也特别高。
这正是李安瑞苦苦寻觅的鱼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这个无意发现,让他一朝翻身。 图解:2007年,李安瑞把60万尾黑鲷鱼,分散到每个鱼塘。黑鲷鱼可以吃掉池塘里的有害物质,大量吃食排泄的季节,也是蛏子生长最快的时候,肥水排进蛏池,蛏子长得个大,还特别干净。
记者:来看看这个蛏子怎么样?
李安瑞:技术还可以,就是现在当老板了,金黄色的,没有沙,只可惜,现在很多人还不了解我这个蛏子。
那么究竟是什么愿因在支撑着李安瑞?让他几年来不顾众判亲离也要坚持改造?
福建人爱吃海蛏,在这个福州的贝类批发市场,每天海蛏的交易量要达到2千担,这也正是李安瑞一直坚持大规模改造的真正原因。
李安瑞:我为什么大规模的进行改造,我知道这个东西,销量非常大,在我这个地方销量非常大,福州市场一天大概销2000担。没有说这个蛏子卖不完的,只有价高价低而已。
一天2000担蛏是什么概念?一担蛏是100斤,李安瑞的池塘一年只能生产3万担蛏,在福州市场只占15天的量。只要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海蛏,就不愁没有销路。除了走福州的贝类批发市场,李安瑞还在宁德市开了间专卖店。把25粒一斤的海蛏定价15元,比普通蛏高出5-6元钱。
顾客李细钰:东西要好贵一点什么关系,穿的衣服那不好那没有关系,吃进去的一定要好。
为了一个让乡亲们年赚千万的承诺,李安瑞经历了八年的漫长等待,事业的挫折与艰辛、众叛亲离的压抑与痛苦,经过八年的陈酿,都已经化作成功的美酒。
2008年,3000亩池塘全部改造完毕达到生态模式,共收获了3万担蛏,赚了一千多万元,加上黑鲷鱼产值一千多万元。李安瑞一举还清欠农户七年的分红,那些曾经退股的人也都想回来重新跟着他干,他依然还是带领大家前行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