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 电视 贴牌:中国企业海外突围线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13:40
一、充分利用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侨地缘优势

华人历来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华人。海外华侨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体制,积淀了深厚的人脉关系和商业经验,是企业海外拓展的天然通道和润滑剂。

1、利用华人华侨的地缘优势,打通当地华人社区商业通道和盘根错节的支脉资源通道。
与当地华人社区公会结盟,把中国本土智慧和华人海外殖民文化结合起来,彰显华人的千年殖民文化的魅力。

   作为分散殖民的代表民族,华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殖民历史悠久。由于海外华人只有经济和文化的殖民,没有政治制度的殖民,所有海外华人被西方体制性殖民所整合,繁衍出中西结合的区域华人文化。这种华人经济文化和西方经济文化具有良好的对接性。

2、以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海外总部基地,通过当地华人文化圈的国际影响力,辐射西方、中东和南美市场。

   欧美等西方企业进入亚洲的主站历来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中心,当地聚会了中国西方跨国企业,也包括了大量的中小企业。海外跨国企业的中国市场到目前为止还处于其亚洲总部下辖的地位。中国企业要克服体制性障碍,并避免总部设于西方国家的核心区域的难度,途径就是升级总部到香港和新加坡,充分利用当地华裔人才和制度优势,拓展全球市场。

3、吸纳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籍专家和通晓汉语的外籍专业人士,加入董事会,以便以母语思维和对其祖国的熟悉度展开战略管理。

4、联络中国企业建立的海外商会(中国泰国商会、中国西班牙商会),以便开展基于商会会员及其商务网络的拓展活动。

   中国的海外商会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良好对接当地华人的商务网络,并且以其对法律和制度环境的积淀经验,帮助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提高效率,并在非正常情况下联合政府部门帮助企业积极开展反倾销和反垄断诉讼,依照西方相对健全的法律制度维护自身利益。




二、开展企业公关活动,以异国特色文化元素打入当地社交圈

1、和当地行业协会沟通,了解当地行业商圈,并避免和当地企业产生正面的业务冲突。

   当地的行业协会在行业话语权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条件加入当地行业协会意味着有机会争取到话语权,并对政策制定和变更发挥影响作用。没有条件时,可以多与行业协会沟通,把自身企业对行业的贡献潜力进行阐述,以便使行业协会通过会员体系和周边资源对自身企业进行有形和无形的支持。

2、和当地媒体记者沟通,着眼于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贡献价值的企业战略,进行公关形象传播

   海外媒体的独立性优于国内,要取得媒体的曝光,就需要学会和具有异域价值观的海外媒体打交道。有别于国内炒作式的媒体传播,海外媒体更加注重时效性、真实性和新颖性。所以仅仅翻译中文原稿并不能适当地进行海外媒体传播,而是需要针对媒体组合的特性进行原创写作,以达到最佳传播目的。
3、积极参加当地的行业和公众活动,提高曝光率,使企业和管理者融入当地文化圈。

   本地化传播策略需要线下的活动配合才能实现落地效果。任何停留在书面文字的传播都只是铺开了一种认知平面。要形成更加有效的深度社会效应,需要企业积极参加具有公众影戏力的活动。这种点式渗透会使企业增加目标的认知深度,因为鲜活的人际沟通,可以使企业管理者与当地人的文化融合更加快速,并且使人脉关系得到拓展。



三、转换基于国内商业背景的思维模式,积极融入特色地缘文化

1、宗主国派遣管理层只专注于战略发展管理,和聘请当地母语人才管理业务流程的战术结合起来。

   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战略必须要在当地落地,而不是在海外分部派几个战术执行人。因为要实时有效地对当地环境变化进行快速适应,位于原宗主国境内的企业总部是不能即时应变的。

   业务执行层面的雇员聘用当地母语人才更能在微观层面进行有效沟通,当地消费者和客户才不会因为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差异导致无效结果。

2、聘请当地法律顾问和财会人员,把宗主国企业派遣审计管理与聘请当地专业会计结合起来,避免企业发展战略的法律冲突,同时避免违反当地会计准则;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方面最为敏感和陌生的领域当属法律和财务准则。其中法律环境与国内差异性最大。所以中国企业海外突围的第一步需要聘用当地法律专业人士,并进行有机整合。整合的主体可以是宗主国企业,此外国内了解国外法律环境的专业机构也可以扮演整合主体的角色,以确保企业法律适应性和安全性得到保护。整合的最佳客体当为海外当地的专业人士,原因就是他们更加不易受到干扰,公正性也会得到加强。

3、积极参加当地的专业培训,从专业角度洗刷掉基于国内商业环境的惯性思维。

中国企业管理者和国外环境的教育背景差异大,海归人员也受到较强的中国思维影响。参加当地专业培训可以有效地克服国内教育国际化的不足,并缩小和国外专业思维模式的巨大差距,从而在基础层面融入当地商业环境。



四、积极投身海外国家的慈善事业,打造良好的公关形象

1、中国企业家需要突破原本的慈善意识,着意改变惟利是图的商人形象,积极参与国际慈善捐赠活动。千金散尽复还来。在蒙古国和东南亚的公关形象遏制了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步伐。在西方,商人更注重商业成功者替上帝理财的观念。中国企业家需要彻底改变财富子孙继承的观念,留给后代更多的无形资产,胜于有形资产。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根本原因在于巨大的社会变迁和家族文化的短暂。

   相比国内,海外多数国家具有更加完善的慈善机制,慈善更可以发挥延递企业永续经营,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和扩大商业影响力的作用。

2、中国企业需要深刻的文化融合。

   中国的殖民文化与西方不同,突出特征是唐人街的自我半封闭性。典型的海外华人文化自我传承,与西方文化融合程度颇浅。原因就是中国文化自成系统,而且生命力顽强。但是如果仅仅在海外延续自我半封闭传承,西方社会主流文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企业的发展,这一点在中国企业在亚洲的海外拓展成功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企业对于东南亚中国文化体系的国家的拓展成功率较高,在当地适应性就很强。

   如果要融入西方社会主流文化,就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尝试与当地文化融合,从而诞生真正跨国的本地化公司。

3、理解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近百年来,西方学者和政治家一直在研究东方文明,并有意无意地将东方文化因素融合进入西方文化体系。华人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开始步入政坛,进入议员行列。这种主动融合行为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文明影响西方的新趋势。今年美国更发行了以兔年生肖作为吉祥物的美钞,意在用中国文化符号影响国际货币发展进程。

   以中国为代表的古老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要冲突在于,西方的体制价值观具有不可动摇性,而中国与西方的融合立足点也在于社会体制的延递稳固性。这导致了价值观的极大冲突。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大胆放弃东方体制,进行模仿式的西化运动。结果不仅成功融入西方社会,而且完整地保留了从中国继承的文化内核,说明了东方文化的生命力和西方体制的先进性。两者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客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