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色幻想5破解版下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提法不准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27:41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提法不准确

2011年09月19日 14:12:36 专栏作者:秦晓鹰 编辑:胡韵 星评

 

提要:一段时期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了许多人许多媒体,特别是一些决策机关的领导干部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并且还总是把它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连在一起。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大误区。

  一段时期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了许多人许多媒体,特别是一些决策机关的领导干部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并且还总是把它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连在一起。笔者以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大误区。

  “集中力量办大事”其实仅仅是一句带有表征性的中性词汇,既非褒亦非贬,更与社会制度的优劣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如果硬要把“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某种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就极有可能陷入思想和理论的片面性与绝对化。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不良的政绩观和GDP崇拜依然存在,对领导决策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仍然存在着疏漏,尤其是在一部分公职人员当中依然存在着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忙于快出政绩、出大成绩的“官场”氛围中,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往往会成为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大搞形像工程、面子工程的一种托词,甚至会为滋生贪腐大开绿灯。

  实际上,“集中力量办大事”仅仅是一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从漫长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看,“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不同的时代都出现过。特别是在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更是屡见不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古代时期出现的“集中力量”办的许多大事既包含了某些人类文明进步的基因,也包含了最终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更替的教训。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和华美宏丽的阿房宫骊山墓就是典型,它们同时含有这两种历史变迁的“密码”。悉数下来,隋炀帝为修新都西苑每月征调200万民工,挖大运河又征调100万民夫;元明两代筑建紫禁城;清代修建圆明园颐和园莫不如此。这些工程又有哪一个不是“集中力量”办的大事?无独有偶,古巴比仑国王为王后爱妃修建的绝美的“空中花园”,古埃及法老修建的无比壮观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以及曾号称世界奇迹的亚历山大港,卢克索的帝王谷;古希腊的帕克农神庙;古印度君主为爱妻建起的美轮美奂的泰姬陵…又有哪一个不是穷尽民脂民膏,聚集天下物力财力和奇珍异宝而成的大物件大建筑大工程?这些不都是集中国力民力而成就的“大事”吗?这难道也是一种制度性优越吗?

  我们当然不会苛求古人和先人。但必须指出,这种动员社会力量的巨大功能往往来自于古代的专制王朝,也大多出自于奴隶制和封建制最为发达的大河流域国家。懂一些世界史的人都知道,大河流域往往是孕育古代文明的母床,也是人类最早的集权制国家产生的地方。,正是这种自然环境与这种带有人身依附和超经济剥削的社会制度,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可能。因此,说到底,集中力过办大事,其实就是指国家机器在动员机制方面所能发挥的功效罢了。把国家机器的动员机制与制度的优劣与否相联系,不但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把它套用于今天的人民共和国,不但荒谬滑稽,而且十分有害。说严重点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种侮辱。

  有鉴于此,笔者郑重建议,今后应该慎用或不再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的口号,尤其不能把它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相提并论。社会主义制度的真正优越性的最直白最通俗最简便的表述其实就是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如果一定要强调“集中力量”,那也只能是“集中力量为人民办好事”,不妨称:“集中力量办好事”!而即便是“集中力量办好事”,它的前提也只能是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因为,没有公众和纳税人的认可,人民国家的真金白银岂能随意动得?

  总之,口号具有感召力,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动员,真可谓一言兴邦、一言误国。在这方面,中国人有经验,更有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