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树林图片:虎夫耶鲜门道祖太爷--鲜美珍(柱子太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11:00
虎夫耶鲜门道祖太爷--鲜美珍(柱子太爷) 

鲜美珍生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六月二十五日,归真于乾隆四年(1739年)九月二十八日,寿长七十八岁。他一生只以伊斯兰教虎夫耶教门为念,走遍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培养了不少在教门上虔诚的徒弟。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眼界开阔,阿、汉学问渊博的人才,受到伊斯兰教各派以及藏、汉等各族群众的尊敬。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八日在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各拱拜都过“尔埋力”纪念。

鲜美珍祖籍江苏南京竹行(现名竹镇集)人,其父母随着发流、逃难之众,于清顺治十七年冬,到青海西宁城落户。当时其母怀胎三月,次年六月二十五日晚降生。其父母为感谢真主给他取经名阿勒夫(意为认主的人)。生后八岁有三月不语,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九月遇到西域人赫达耶统拉西,开始说话。又经其两年特殊培养,开始念经并学汉文。他天资聪颖,智慧超人,过目不忘,十二岁时即可背诵《古兰经》全文并会讲其意。他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开始传教,到归真时传教达五十年。

阿勒夫即鲜美珍,蒙赫达耶统拉西直接传授,在清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曾经去麦加朝觐,深造于乃格什板顶耶道堂,并从其道堂带回节制印八颗。

道祖交给阿勒夫两颗艾布·伯克勒执掌虎夫耶和乃格什板顶耶道堂的印,另外还有赫达耶统拉西自带的十角印(十个角子内写四大门宦)。还承受经卷两部:即《坤里勒萨米》和《虎俩遂秃力艾斯拉勒》。

此二真经内容所言奥义:“即天地之原始,源流造物之全体大用,万物之归宿,认己、认主之妙道,认圣之表理,认识、认见、认续之学问。”文妙义深,句句露真,外学济己济人,内学通微达主。

阿勒夫多年苦修成道,欲净理纯,真光独露。天人合一,只知有主,不知有物,己之亲无非主之亲,己之听无非主之听,己之言无非主之言,视、听、言、动,根无不由于主。无声无嗅之际,不睹不闻之时,浑然无我。化幻为真,不即不离,可分可合,神妙莫测。从此道晶全,渡己而渡人。

四十二岁的阿勒夫,以出家人的装束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后开始走出青海,向外地扩大传播虎夫耶教门。

阿勒夫奉赫达耶统拉西之命,从阿勒夫之道脉,特访了“赤尼”国地面八位“苏哈拜”。凭着“昴俩”赫达耶统拉西所授命者,让各“苏哈拜”亦转到渡化人的“买尕穆”上。因此陆续访收了以下八人为阿勒夫的“苏哈拜”,也叫八大“海里凡”(高徒)。

其一:穆罕默德·他准底尼,名曰马殿功,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归真于乾隆九年(1744年)十一月十二日,寿长九十一岁。祖居青海乐都巴藏沟。马殿功聪明好学,颇有学问,晚年在西宁北关清真大寺开过学。他年青在湟中东关大寺深造时,曾给鲜美珍教过阿拉伯文,辅助了“舍勒尔提”学问,故鲜称师傅。鲜在念经时每晚都有外出。有一夜当他外出时,马殿功尾随,行至一所高大宽敞的宅门,其门自开,便人,马亦人。前面遇一百节高台,台上另有院落。美珍自下而上。其上有一须发皆白老人迎出,问曰:“汝带何人?”答:“并无有人。”老人令其回顾,美珍回顾用指指马。当时马呆然站立,直至鸡呜美珍方出,马才醒悟。从此以后马殿功发觉,这个小孩必是奇人,非常敬重。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初八日鲜美珍开传虎夫耶教门时,他第一个尊鲜为“穆勒师德”,受了鲜道祖“托勒盖提”指点,就成为鲜氏第一个徒弟,并且有许多神奇的事迹。归真后,教徒们称“马阿訇太爷”。葬于青海平安县(原乐都县)巴藏沟上拱拜。

其二:西拉中底尼,名刘伯阳,兰州桥门巷人,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古十月七日,归真于乾隆二年(1737)七月十三日,寿长八十九岁。相传幼习阿文及常外出访求名师。康熙年间,他在青海湟中南山寺和鲜美珍同受教于马阿訇,是时恰值穆圣后裔二十五世孙赫达耶统拉赫在湟中传教,遂将虎夫耶教理亲传鲜氏(即鲜门始祖),并面嘱马、刘为鲜氏“那依卜”。刘回兰州后,在桥门巷故居设“哈那阁”,归真后,教徒称为“刘祖太爷”。

刘伯阳祖居兰州桥门巷,家道贫寒,幼年念经于该处,后以小摊小贩为生。适逢鲜道祖来兰州,刘伯阳正好贩卖西瓜。鲜美珍到其家中,刘伯阳以西瓜相待,连切八瓜俱生。鲜道祖说:“实非瓜生,而人生焉……”刘伯阳因有缘相投,即认鲜为“穆勒师德”,成为鲜门的第二个“海里凡”。从此在兰州为鲜氏传播虎夫耶,收纳的教徒甚广,仅桥门巷一带就有二百余户。先于兰州西郊西津桥又名窝桥,设立道堂--明德堂,后建成拱拜,门上挂着“鲜门拱拜“四个隶体字的绿匾。此拱拜同葬有鲜氏二辈太爷(鲜华者)和刘的长子二辈刘祖。还建立了桥门清真大寺一座。

刘家自刘祖到刘希天,经六辈为鲜门在兰州的世袭“伊玛目“管理拱拜,料理教务。

其三:哲玛陇底尼,名海胡,生于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八日,归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四月十五日,寿八十二岁。固原东乡人(今彭阳王洼附近),家庭经济宽裕。他自幼习学阿文,精通“舍勒尔提”,兼学“托勒盖提,”在没受指点时自己决心苦练。康熙四十二年春,阿勒夫——鲜美珍和他的长徒马殿功来固原,给海传授了虎夫耶“性命”之体。海随成鲜的得力徒弟,在经济上起了辅助作用,从此鲜遇外出必带海同行。至今固原有海的八、九代后裔,人数甚多,其中大多数是鲜门教徒。

海胡曾为鲜门发展起过极大作用,教徒遍及韦州、海城、固原、彭阳,主要以海、马、姬姓者为多。海归真后,教徒在其家乡建立了拱拜,后迁至挂马沟拱拜内,教徒称“挂马沟海太爷”。在迁骨时将一颗埋在坟内的节制印遗失于天字鸟,后未找到。

其四:克玛陇底尼,名马仓,字长明(称长太爷),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七日,归真于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十七日,寿长六十九岁。

其五:努绒底尼,名马吉(称依玛目太爷)。生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二十八日,归真于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十七日,寿长六十九岁。

其六:虽法引底尼,名马平(称马阿訇太爷),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八日,归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八月二十七日,寿长七十七岁。

此三人者兄弟也,是否同胞尚然不清,均系为西吉硝河浅岔人,同在一家生活,广有田山地土、牛羊马匹。兄弟年龄相殊不大,自幼习学阿文,精通《古兰经》奥意,其大者马长明,学识渊博,又擅长书写,曾抄录了十几种经文典籍,至今保存一部《古兰经》,字迹工整非常。兄弟三人克勤克俭,修练真功,苦磨肉身达到罕有的地步每晚跪两三个时辰,下铺碎砖瓦,项上悬铁绳,如此三年有余。鲜美珍闻知专门来到浅岔,向他们说明,这样苦练只能克服“奈夫斯”(个性),苦磨“尕懒卜”(身体),不知“性命”之本然何为人乎,“讨哈提”不明,“依玛尼”无存。如此重意,兄弟听后,恳求指明“性命”、“乌俩”之理。拜鲜为师。于是三人均成为阿勒夫的“海里凡”,在西吉境内传授虎夫耶教义,教徒大多为马、苏、赵、黄、单等姓氏。

现在西吉县硝河乡浅岔、马昌堡、谷子湾和将台乡土黄沟马姓者均属其八、九代后裔,马平子孙尤多。

其七:最雅稳底尼,名马成,灵州人。生于六月二十七日,归真于十月二十九日(年代不清),拱拜在吴忠。马成早闻阿勒夫之名,当阿勒夫行至灵州后,马将阿勒夫请到其家,实乃一问百答,即认阿勒夫为“穆勒师德”由他和马殿功陪同阿勒夫先后到过宁夏、平罗、石咀、吴忠、金积堡等地,多数穆斯林成了虎夫耶教徒。

其八:苏胡引底尼,名沈维真,江苏杨州人。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六月六日,归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四月初一日,寿长八十岁。幼年念阿文兼学汉文,遍访广东、江、浙等地名师,力求深造。相传曾在杨州礼拜寺、杭州凤凰寺求学,精通“阿勒比”(阿拉伯文)“法勒细”(波斯文),又通汉文。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阿勒夫随带最雅稳底尼(马成)和折玛陇底尼(海胡)二次出青海,于四十七年从广州到杨州礼拜寺,此时苏胡引底尼已是该寺教长,和阿勒夫谈了“舍勒尔提”大道、“托勒盖提”奥密,阿勒夫无一不精,又加阿勒夫奇迹的“克拉麦提”……沈--苏胡引底尼思想上认为阿勒夫是无疑的“卧里”,求他指点了“托勒盖提”之机密,尊为“穆勒师德”。就此亦成八大“海里凡”之列,他在杨州有很大的影响,收了大量的“多斯达尼”(教下),归真后教徒建了拱拜,称“杨州太爷”。

其实鲜美珍不只有八大海里凡,不过这八人受了他的特殊指点,有六人(马殿功、刘伯阳、海胡、马长明、马成、沈维真)付给了“考亥勒”(节制印)各一颗。故称鲜道祖--“柱子太爷”八大“海里凡”。还有广州怀圣寺的阿力阿訇(名不详),道号“勒雅稳底尼”朱仙镇的陈平宽道号:“社穆松底尼“。刘伯阳长子刘继宗道号:“依玛目哈散·那依卜·遂非永拉西“,他又是二辈鲜华者太爷的“那依卜”。

至于虎夫耶系统的教义和干功遵行全在《虎俩遂图力艾师拉勒》和《坤里勒萨来》等经内。

道祖鲜美珍就凭以上所述之印玺和经典为传教依据,教育了各“苏哈拜”。他的后辈经七世相传,直到现在,从无更改。

阿勒夫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到过兰州、北平、宁夏、灵州、固原和河南。四十五年底重到兰州,先后又到固原、陕西、太原、河南、云南、湖广、汉口、杨州等地。在广州多住怀圣寺和阿力阿訇家;在杨州多住杨州礼拜寺和沈维真家。每到之处均拜访过“哈那阁”和有名“古图卜”及清真寺。在上述地区名望很大,传有很多出奇的事迹。下面略举几例:

康熙四十四年夏,阿勒夫带马殿功到北平时,此地三年未下透雨,民不安生,帝王着慌,出榜招能者祈雨,阿勒夫揭榜面见康熙帝。言:“我能三日之内使天下场大雨。”康熙允之,当时马殿功心有怀疑,问:“能否祈雨?”答:“能。”遂令马按他的说语,写成一旗举之,遽降大雨三天。康熙大喜,便认为义弟。此旗既能祈雨,又能挡暴雨,至今还存放在青海,但字迹模糊不清。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九月宁夏地震之前,阿勒夫先觉,在杨州致函灵州、宁夏等地的教民,劝其速迁,并指定贾家场(现名不清)为避难之地……众皆愣然,莫名其妙。有不遵命者,震后伤亡颇众,而奉从迁移者获免。如此奥妙不一而足,实难尽述。由此在他所到地区受到穆斯林的尊重,多数成为他的教下。人称“舍赫”阿勒夫,或伊玛目阿勒夫。

雍正三年(1725年)阿勒夫仍带哲玛陇底尼和最雅稳底尼,由苏胡引底尼及各“锁非牙尼”一起相送上船,转至广东、仍住阿力阿訇家,次日和“锁非牙尼”们再次朝拜了宛尕斯拱拜,预备了长久的“海力卧提”……在这一带传教达十年之多。阿勒夫在怀圣寺接待了许多“哈知”(朝觐者),就在此期间遇见一位叫马来迟的阿訇,年有三十多岁、欲朝觐路过,住在寺内向阿勒夫求教数月,学了许多知识,并认阿勒夫为“巴退宁耶”的父。阿勒夫命他的小徒仪斯哈格拜马来迟为义父。

雍正末年,……阿勒夫说:“我在‘拜尕’之中听到母亲及‘昴俩’的‘巴退宁耶’的声音,此声音人在我的大命耳内,‘兰必’的喜讯到在我上,命我看守永久的‘乌珠底’净地……”

哲玛陇底尼、最雅稳底尼记住,把此奥妙之言,送到西北各兄弟之处……不要忘记。我们洁净教门的光,从哈散(刘继宗)等‘锁非’们扶助华者·阿勒夫丙俩西(鲜美珍长子),在他上成就虎夫耶的‘买格素的’统系。要在阿勒夫库房中宝贝上无有间断者。这是我的‘救理’上的嘱咐。”

乾隆四年(1739年)夏,阿勒夫离开杨州多日才到河南。将要进开封省城,阿勒夫忽得大病,就住在社穆松底尼(陈平宽)家中。众教下要求请医,他决不许治疗。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已时,嘱咐陈太爷(陈平宽)代众首吩咐:

一宗:你们三人(陈、海、马)照应我一家妇人大小儿女。

二宗:把我三妻陈氏与小儿搬回西宁。

三宗:向众人吩咐把刘大臣和马成的帐目做一了然。把三弟久人家的帐给人家还清。向刘大臣吩咐给三弟和周相公、马吉仁三人大小料理些生意,与他们说知我的命令,要他们永不分离,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不必生分。大家也要照应。

四宗:海阿訇把众“海里凡”执掌的“穆海力”(印),“大哲麻力”(印的名子)交给三弟,留一个“哲麻力“在你手上执掌(指海),代理各处的“穆勒德”(教徒)。向众海里凡吩咐把“有莫的”(意为所有的)“穆海力”存放在西宁家中。

五宗:吩咐叫他们各坊的海里凡暂调养各坊的穆勒德,不必各霸为王。汝等后辈不必传人,这些嘱咐你们不能相裂我的“艾穆勒”(口唤)。

六宗:今后的教门及各事三弟知道,我早年就嘱咐过。

另外马殿功的《西咧西来》已经无了,海阿訇亲手为他写一本《西咧西来》即《米斯拜提》。

这些嘱咐是我“浮层”的挂牵,我明天(九月二十八日)辰时归真(逝世)。

果然如此,终年78岁,开封急时给兰州刘继宗去信,通知阿勒夫的消息。

阿勒夫归真后由陈平宽、海胡、马成和教下及在开封的家属把遗体安葬在开封南四十五里朱仙镇北门外吊桥地方。后经固原天子鸟、兰州,又迁回青海,现在西宁市黄花台拱拜。他生前遗言:“我睡黄花台永不出门”。

鲜美珍生前为后辈用阿、汉两种文字著有许多经、书。如:《柱子太爷本光道》、《论伊斯兰教理学》(阿文)、《修道五更歌》(汉文)、《酒色财气歌》短篇(汉文)、《怀胎诗歌》(汉文)、《托勒盖提纲鉴》长篇小段(阿、汉文)等。

鲜美珍有三妻,原配马氏青海乐都人,无生育。次妻马氏西宁市人,在美珍二次外出时已怀胎两月,她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七月十五日所生一子就是鲜华者,即鲜门第二辈太爷。三妻陈氏河南开封人。美珍因年过四十尚然无子,故娶三房。陈氏也生一子,幼年亡故。

鲜美珍的第七、八、九、十代孙现分居宁夏的固原、彭阳、西吉和青海、兰州、北京、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