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歌曲往事回味:新世界藍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05:57

新世界藍圖

0-1 【目錄】

I 爭論

第一章 進入「新千禧年的集體主義」

介紹反全球化的聲浪/反全球化者的抱怨/大恐怖主義的蒞臨/本書的要旨

第二章 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具有何種意義

界定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反對所謂的技術決定論/在全球化更寬廣的層面上/結論

II 一個全球化的市場經濟,到底哪裡好?

第三章 市場、民主與和平

自由與貧窮/邁向慈善國家/自由主義式民主制度的國際關係/集體主義者對自由主義秩序的挑戰/橫亙在眼前的挑戰

第四章 市場魔力

市場經濟的崛起/「市場千禧年」下的成長/一個先進的市場經濟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現代市場經濟的主要特色/市場經濟的道德性/市場至關重要

第五章 國家vs.全球化

國家所不能做的:中央計畫之死/為了經濟發展國家必須做些什麼?/讓干預發揮作用/為什麼政府會有缺失?/結論/國家該如何改革/結論──您謙卑的公僕

第六章 跨越國界的市場

整合的經濟/整合的政治──自由的單邊主義對自由的國際主義

III 為什麼我們做得太少

第七章 長期的全球化

全球整合的邏輯/長期展望下的全球化

第八章 自由的全球經濟之崛起、殞落以及再崛起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成長及經濟整合/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在財貨、資本及勞動人力方面的全球市場/技術的改變/政治和政策/評估

IV 那些批判者何以是錯的

第九章 不平等現象的激化

經濟成長和全球化/成長和不平等/成長和貧窮/貧窮和人類福祉/國家內部的不平等/結論

第十章 貿易所帶來的創傷     277

對貧苦勞工的恐懼以及反工業化的迷思/對全球產能過剩的恐懼/憂慮開發中國家的勞動人力受到剝削/對環境的威脅/「地方化」的荒謬/對發展策略的關切/商品出口的陷阱/世貿組織的威脅和機會/富裕國家的偽善/結論

第十一章 我們都是被企業嚇大的     343

企業比國家更有權勢/品牌的「暴政」/跨國企業剝削窮國和工人/企業赴海外投資會讓勞工一窮二白/企業支配了政治/結論

第十二章 國家的悲哀     385

全球化是我們的選項/稅賦和規範/赤字財政/開發中國家的束縛/好的束縛/全球化並不會讓國家成為累贅/全球化是機會,同時也是挑戰

第十三章 金融的恐慌     425

所謂開放資本帳的愚蠢/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愚蠢/核心及周邊的更佳政策/結論

V 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第十四章 今日的威脅與明日的承諾     465

對全球化的威脅/重大的兩難處/由批判中學習/全球性的挑戰

 

0-2 【內容導讀】多方面認識全球化

「全球化」一詞首次被使用大約是在一九六○年代初期,既使到了一九八○年代,全球化一詞似乎仍然不是生活上或學術上的常用語。然而,自一九九○年代起,全球化一詞就像是個標語口號,常出現在各種不同的報章雜誌與媒體,並時常被掛在企業家、政治家、政客、學者專家、甚至失業百姓的嘴邊。只是,儘管如此,「何謂全球化」至今仍有釵h爭議,而全球化到底帶來什麼好處,也是見仁見智。過去十多年來,以「全球化」為主題的書籍或文章在國內外可說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相關的研討會更是一場接一場,涉及的議題層面與社會階層也愈來愈廣,或釵陴釵h原因足以解釋此一現象,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應是全球化所涉及問題的多樣性、複雜性與可辯性。所以,雖然有關全球化的討論已如此眾多,對全球化的定義或看法可說眾說紛紜,唯一的共識大概就是「何謂全球化是有爭議的」,更遑論對全球化效益的看法。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關全球化的書籍常常在出版之後收到陶多多不同的意見,甚至是正反兩面的批評。換言之,要寫一部觀察細緻、邏輯清晰、分析有理,與立論完整的全球化著作絕非易事,亦非一般作者能為之。本書《新世界藍圖──全球化為什麼有效》能被譽為「有史以來對全球化最完整、最深入剖析的一本著作」,相信絕對有其獨到的見解與服人之處。

特別是本書作者馬丁?沃夫目前為全球財經大報《金融時報》的首席經濟學家與專欄主筆,其過去長期服務於世界銀行,對市場經濟、自由化與國家發展有豐富的觀察與實際的了解,雖非學院派學者,亦不是諾貝爾獎得主,但馬丁?沃夫的釵h專欄文章、論述與專書不僅發人深省,令人佩服,更常對政策產生重大影響。但,這裡倒不是主張本書的論點都是正確的,事實上值得看的好書往往是能提出爭議的論點,提供說服人的觀點,同時激發讀者不同的思考,讓讀者不只長知識也長智慧。而本書即是我們在面對、思索全球化問題時,值得嬝牧漱@本好書。

一個人的觀點與論述往往離不開其內心的價值判斷,馬丁?沃夫可說就是在其長期對自由主義的信仰影響下撰寫此書,思索全球化的效用。因此,本書開門見山就推崇市場經濟,主張「市場」是最能提升生活水準且強而有力的東西,全世界大多數人民可透過市場整合雨露均霑,而全球化即是此般市場自由化與國際經濟整合的過程,所以對作者而言,實際上全球化並非新鮮事,而是自十九世紀即已開始,到二十世紀初一次世界大戰前甚至到達巔峰,只是在這過程中全球化一直受到外力的干擾與阻礙。因此,今天我們所經驗的全球化就是過去市場經濟自由化的類似過程,不過如何避免此一過程再度受挫或中斷即成為本書關切之重點。所以,本書強力主張今天我們的問題不在於全球化的工作做得太多或全球化程度過深,而在於做得太少、進行太慢;不過,這樣的主張想必立即引來當今釵h反對全球化者與反對自由化者的反駁與不滿。如何說服這些反對者乃成為本書最重要的任務,而資本主義、自由化與其反對者之間在思維上的衝突,於是成為本書的最主要的探討議題。

我們都知道,批評的事容易做,但是要反駁批判或說服反對者絕對是件困難的工作,這也是我敬佩作者的主要原因,因為在處理高度複雜的全球化問題上,馬丁?沃夫選擇為其所執著的價值與觀念(亦即市場經濟、民主政府)辯護、解釋,進而試圖說服批判與反對全球化的那些「新千禧年的集體主義者」。進一步而言,不同於過去的全球化書籍,本書除在眾說紛紜的全球化爭辯中堅定地論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意義,更積極地將市場經濟的弁遄B角色、效益,及其與國家政府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做了相當完整與精闢的說明,包括市場對經濟成長、失業、貧窮、民主、和平、國際關係等的影響與效用,讓讀者徹底了解市場機制與經濟面、非經濟面的關係,以及市場在跨越國界時面臨的種種障礙,同時也據此說明為何我們在全球化方面做得太少、努力不夠,而此也是造成反對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在面對反全球化排山倒海的批判與壓力,本書選擇勇敢面對與理性反駁,對於批判全球化的主要指控,包括全球經濟整合已使不公平與貧窮的現象更加惡化、自由貿易有礙國家繁榮與發展、經濟自由化只是多國企業的工具、金融自由化對經濟發展是潛在威脅,以及全球化將暗傷民主、國家主權與社會福利,提出反駁,說明為何那些批判者是錯的。而且,在反駁這些批判或解釋全球化的效用上,作者實際上試圖從一個相對比較與長期歷史發展的角度切入來分析問題,徹底檢視這些問題在過去一兩百年來的歷史脈絡與因果關係,增加論述的說服力,避免造成結論草率。整本書也因此始終彰顯作者對問題掌握與熟悉的程度,在在顯示作者在介紹、推動全球化上的勇氣與智慧。

在反駁批判,說服全球化為何有效的同時,本書最終仍認為固然國際經濟整合對人類有益有利,這世界也需要更多的全球化,但如同過去的歷史發展,當前的全球化過程其實仍面臨釵h威脅與挑戰,像是國際競爭、不穩定、保護主義、國家主權等。如何克服這些障礙恐怕不是三言兩語能夠回答的,但是作者提出「全球化十誡」做為我們或國家未來在面對全球化時不得不注意的原則與誡律。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國家或政府,市場才能愈來愈好、愈來愈自由化。

質言之,這是一本推崇市場經濟與大膽說出全球化好處的書,喜歡全球化的人應嬝炙赫恁A因為會心有戚戚焉,反對全球化的人更應該嬝炙赫恁A因為從中或野i以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全球化是一個充滿爭議、複雜而且重要的議題,不論您喜歡或反對,我們絕對無法從單一面向了解全球化,必須多方面的認識全球化,而本書最大的價值則在於提供另一層面的全球化觀點,同時激發讀者不同的思維與想法。
註:本文作者--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代處長、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0-3 【內容書摘】金融自由化不能走回頭路

  一九九○年代末期,五個正在崛起的亞洲經濟體在外國金融機構的翻雲覆雨下,由雲端跌至谷底,歷經了令人震驚的振盪,所發生的危機席捲全世界,不但改變了我們對金融市場的了解,領略到開放其市場後所可能引發的風險,還激起了不斷的爭議,至今仍未停歇。

  因此有人即大聲疾呼,要避免金融風暴發生,我們必須批判金融全球化。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諾貝爾獎得主,並且在亞洲危機發生時擔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的約瑟夫?史迪格里茲。批評者認為,對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在資本流動控制手段以及與全球資本市場整合方面的自由化是個嚴重的錯誤,可能引發極大的風險,即使得到了報償,也可說是微不足道。而國際貨幣基金會這個機構短視近利、頑固昏庸、傲慢自大、需索無度且一無是處,過去幾十年來,這個帶有邪惡企圖的機構也傷害了釵h開發中國家。何況,即使開發中國家要進行資本市場的整合,也必須進行制度上的實質革新,而且範圍並不侷限於世界經濟的周邊,甚至連核心區域亦包括在內。

  我在【新世界藍圖】一書中,針對這些批評一一提出回應。確實,在推動全球化的這幾十年間,金融危機似乎並不稀奇,世銀曾預估,在一九七○年末期到二十世紀末的這幾十年間,在九十三個國家內共有一百一十二個系統性金融危機。另一份研究也算出在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九七年之間,在正冒出芽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共出現九十五樁危機,在高所得國家中則發生四十四起。新興國家的危機中,共有十七件屬於金融危機,五十七件為通貨危機,另外二十一件則為「雙重危機」(金融危機和通貨危機同時出現)。至於高所得國家則有九件為金融危機,二十九件為通貨危機,還有六件則屬於雙重危機。光是從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九七年之間,也就是所謂的「金融自由化時代」,總共發生了一百三十九件危機,總括來說,把這期間叫做金融危機時代亦無不可。

  然而,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釵h遭遇危機的國家居然很快完全克服了一切。拿東南亞來說,到了二○○一年,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韓和泰國這五個國家加總後的國內生產毛額,已比一九九六年的水準高出一三%。其中在國內生產毛額部分表現最亮眼的明星就是南韓,一共上升了二二%。

  為什麼這樣?原因很多,我在「金融的恐慌」一章中有完整的說明。我們必須理解的是,任何金融系統在先天上都有些無法輕易撼動的困難,而金融的自由化也一定會變成微妙且難以處理的狀況,但想要走回頭路,卻是錯誤的。我們需要的是更加有開放的金融市場,而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

  我們並不難理解,資本的自由兌換與流動是人們想要的。在一九六○年代,英國政府曾屈從於工會的壓力而設計出一項政策:只准人民攜帶少量的金錢出國。結果卻反而使得英國中產階級用各種方法把大量儲蓄移出,這項政策也不得不畫下句點。也就是說,當金錢可以以各種管道帶出這個國家,那些危險且最後無法維持太久的政策就注定得譜上休止符。

  一個運作良好且有正確規範的金融體系,是極具經濟價值的資產,其弁鄍蝚鬥P使經濟體產生良好績效,以及有能力讓全體人民生活於正常水準之上的關鍵性要素。金融系統的目的乃為流通儲蓄、分配資本、監控管理階層並轉化風險。在健全且開放的環境下,金融危機是可避免的,而且大家都會從開放這件事情上得到好處。史丹佛大學的彼得?亨利(Peter Henry)指出,新興市場的證券交易一旦對外國投資人開放,即會導致股利報酬下降、股本成長更加快速,並且平均每一工人產出的成長率亦會上升。而且,如果引發危機的傾向可以降低,那麼就應該可以獲得相當大的利得,而且我們有很好的理由相信會看到這種結局。

  金融自由化為我們所深深期釭漱閬V,任何控制手段本身都是既浪費成本而且效益也會逐漸遞減的。我們絕不可一味逃避自由化,而是更得透過仔細的思考和良好的態度加以實施,如果依照這條路走下去,即有可能達成整合的目標而不致引發危機。如今我們所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協助新興市場經濟體,讓它們更成左漫M全球市場接軌。這任務是可以辦到的,可是必須做出若干改變,比方說它們得針對銀行的角色、外國金融機構的處境、存款保險和其他的保證、有關破產的制度以及匯率政策等等,重新思考這些領域中的國內規範、法律以及行為。此外,它們在進行規模龐大的外幣借款時,也務必得小心從事,如股份的投資即較為安全,而外國直接投資又是其中最好的,畢竟工廠是不會邁開兩腳逃走的。我們得從全球的角度進行變革,而不只是構思出在金融危機時要如何處理而已。

 

0-4 【內容書摘】全球經濟整合,潛力無窮!

  誰能想像如果美國經濟分裂成五十個小塊,每個州各自為政,全都豎立了重重障礙以防止他州的財貨、勞務、資本以及人民自由的流動,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的福祉還會有所提升嗎?如果每個州都擁有自己的資本市場,或是像奇異電器、微軟和IBM等大企業,都只能在其中一州營運的話,那麼還有誰會相信美國人會過得更好?在這麼一個「美利堅分裂國」中,沒有直接投資在各州之間穿梭,資本市場或貿易也付之闕如,人民生活水準會急轉直下,甚至有些州會如監獄似的,把絕望又不快樂的人民關在裡頭。

  然而這確實就是當前世界的命運,如果對全球化的某些批判一再自行其是,或反全球化的主張能夠得逞,那麼上述情事就極有可能發生。如果把全球經濟分裂為兩百多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個體,人類真的就會過得更好嗎?或酗j陸型的經濟體如美國等會依舊維持繁榮,可是像香港、愛爾蘭、臺灣或韓國等較小的經濟個體會有何遭遇呢?

  此外,當全世界分裂為兩百多個經濟體後,就會停止分裂嗎?世界經濟難道不會繼續分裂為一萬個國家、六十萬個宗族,或六十億個自給自足的個人經濟體?要達到什麼程度的自給自足才算「好」,或哪種程度的集體自我才算是「最適合」的?

  全體人類已被閉鎖在幾乎達二百個不同的國家內,這些國家彼此差異懸殊,其中有些富裕、文明而且政府的管理頗上軌道,不過卻有釵h其他國家貧窮落後、政府胡作非為,而且顯然無法提供生存的基本條件。由於經濟能否成市Y仰賴國家的品質而定,所以這種國家品質的不均衡現象會保證個人間的不均衡現象一直持續下去。

  我們相信,全球化有助於改善這樣的現象,但是這種論點並非主張成立全球政府,因為即使真的有個全球政府,這種怪獸也幾乎確定會摧毀企業和競爭的環境,使得經濟進步不再產生,而且這種以全世界為唯一國家的體制也不可能走民主的路線,最糟的結果是一切都可能在暴政統治下終結。

  我們所面對的事實是:這世界已區分為釵h極不均衡的主權國家,而與此同時,國際經濟整合也提供了無數機會。那麼,我們要如何調和這兩項因素呢?這就是我們所面對的挑戰。

  對市場主導的全球化運動持批判立場的聲音,究竟是否有助於我們回答此一問題?答案是:這些批判幾乎一點幫助都沒有,其中部分原因為他們所提供的意見十分分歧,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他們大多生活在幻想的世界中。這些批判者在這場大爭辯中其實是把自己置於錯誤的一方A假如這批在意識型態充滿激情的左派最後取得了完全的掌控,就會產生如蘇維埃和毛澤東共產主義下的怪物,而他們對事實的掌握也會愈來愈糟。反駁這些批判者絕大多數指控,並不是說這世界完美無缺,而在於如果按照這些人的意旨行事,這世界一定會變得更糟。他們已虛擲了半個世紀的光陰,讓我們重建自由化國際經濟秩序的進程受到嚴重阻礙。

  一個透過市場加以整合的世界,應該會讓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居民雨露均霑。在有史以來人類所有的發明或創造物中,市場可算是最能提升我們生活水準且最強而有力的東西,情況的確是如此,在這方面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可以望其項背。不過另一方面,市場也需要國家,就如同國家需要市場一樣,如果兩者正確的加以結合,我們就可以擁有這個時代的自由民主體制,而這也是治理一個社會的最佳方式,所以此一體制的福惠應該進一步的擴散出去。

  目前人類在政治上的區分都是沒有意義的,每個個體在經濟上都應該自給自足的類似觀點也同樣是荒謬的。我們這個世界的失敗處不在於對全球化著墨太多,而在於對它施力太少,更大程度的經濟整合,有著無窮的潛力,只可惜人類對它少有認識。我們需要更多的全球市場,社會民主主義者、古典自由主義者,以及民主保守主義者,都應該聯合起來保護並改善自由化的全球經濟,以對抗聚集在門裡門外的那些敵人,而這也是我寫【新世界藍圖】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