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极度恐怖网:七绝——引黄入晋北干线正式通水 之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58:17

七绝——引黄入晋北干线正式通水 之感

 

自古邻居不入门,

声闻雁北望雷奔。

开天辟地横城涌,

一座丰碑日月尊!

 

时间:2011-09-17 03:28来源:大同日报 作者:郝军 点击: 525次

黄河之水入古城 涓涓清泉润云中

引黄入晋北干线正式通水 

袁纯清宣布通水 王君李国英讲话 薛延忠李小鹏李政文陈川平等出席通水仪式 丰立祥耿彦波等参加


 


 

图为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通水仪式现场。  郭平摄
 

   “报告,平鲁大梁水库已经具备正式运行条件。”“报告,大同口泉水厂水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可以向市区供水。”9月16日上午,随着各分会场传来的响亮汇报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在位于我市墙框堡水库的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通水仪式主会场一声令下:“我宣布,引黄入晋北干线正式通水!”霎时间,一股股黄河水穿过闸门,通过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管道,流向千家万户,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正式通水。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在通水仪式上作重要讲话。

  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国英在通水仪式上讲话。

  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政文,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以及正在我市参加全省重点工作观摩检查活动的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出席通水仪式。省引黄局局长菅二拴汇报工程建设情况。

  市委书记丰立祥,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向东,副市长郝月生等参加通水仪式。

  通水仪式由李小鹏主持。

  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于2009年2月27日正式开工。该工程自偏关县下土寨分水闸起,途经偏关、平鲁、朔城区、山阴、怀仁到位于我市南郊区的墙框堡水库,线路全长156.54公里。据测算,工程建成通水后,如果完全用足北干线5.6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可有效解决同朔地区的缺水问题,满足煤电基地、工业用水和人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以及新增工业产值近400亿元的需求,也将为我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大同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正如市民代表侯明义在通水仪式上所说:“水是大同人的眼珠子,为了水我们盼望了几十年。饮水思源,我们感谢省委、省政府情系百姓建设民生工程,感谢广大引黄工程建设者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为我们送来了幸福水。”

  王君在讲话中指出,投资50亿元的引黄北干工程建成通水,兑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谱写了我省跨区域、跨流域水利建设的新篇章。这一工程的竣工投入使用,对于进一步改善雁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朔州、大同两市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项目运营单位和沿线地方政府能管好用好这宝贵的黄河之水,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成为滋润雁北大地、造福雁北人民的幸福之水。王君强调,当前,我省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年初,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规划投资1000亿元,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其中投资300亿元,建设山西大水网工程,工程竣工后,全省供水能力将从现在的60亿立方米增加到90亿立方米。这一工程不仅能够满足“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而且能够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困扰我省的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我省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引黄北干线工程建成通水为新的起点,在全省进一步掀起治水兴水的新高潮,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保障,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国英在讲话中指出,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作出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部署以后,我国竣工通水的第一个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的竣工通水,标志着山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引黄入晋工程全部完成。他说,水利部一直积极支持山西省实施引黄入晋工程,以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全面开工以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工程沿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参建单位和广大工程建设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克服了重重困难,科学设计,精心施工,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工程建设。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通水后,对充分发挥引黄入晋工程的整体效益,进一步优化山西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对保障大同、朔州两市的用水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希望工程运营单位管理好、使用好这一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确保工程长期、良性、稳定运行,确保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发挥,努力把引黄入晋工程打造成为国内建设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饮水工程。

  附注:

1.

黄 河 之 水 金 秋 来

时间:2011-09-13 00:49来源:大同日报 作者:李中华 点击: 885次

——写在引黄北干线工程大同通水之际 

  金秋时节,黄河之水天上来,云中儿女喜开怀! 

  两年前的2009年2月27日上午,南郊区墙框堡村西彩旗如云,礼炮轰鸣,大型机械威武列阵,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开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历经29个月的艰苦奋战,引黄北干线工程全线贯通,2011年7月26日上午10时58分,北干线1号洞闸门开启,经过近两个月的试通水,北干线最末端水库——墙框堡水库已注入占总库容量25%的黄河水,北干线全线试水成功。目前,正式通水在即。正式通水后,将为我市建设最具特色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实现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大同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水支撑!

千年梦想 随着滚滚黄河从古流到今

  我省位于黄河中游,黄河流经山西700多公里,但因河低地高,千百年来干旱的三晋大地“紧靠黄河没水灌”。引黄济晋成为山西人的夙愿。

       据记载,早在汉武帝时,就有人建议从内蒙古包头附近向东开运河,将黄河引入雁北的桑干河、永定河,因工程浩大未被采纳。1917年,阎锡山统治时期,其幕僚提出从山西偏关老牛湾引黄河水入汾河,限于当时的财力、技术,加上连年战乱,没有具体实施。

  1958年3月,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想从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岔河口引黄河水200个流量,100个流量经桑干河流入官厅水库,100个流量入汾河。毛主席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引黄入晋正式列入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但由于工程艰巨、耗资巨大,近四十年,几次要上马却又不得不搁置下来。

渴盼19载 黄河之水金秋引入大同

  大同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值的八分之一。市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81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值的4%,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界限,被列入全国110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由于水源不足,市区年超采地下水5000~8000万立方米,形成394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累计下降30.3米,平均每年下降0.87米,城郊周围已形成3个较大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引发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问题。

  1993年,国务院批复引黄北干线工程。这一工程如果当初得以实施,将使大同的缺水状况得到缓解。然而,此时的省城太原缺水问题更加紧迫。1994年,经国务院同意,将引黄入晋一期工程由原来先向大同、朔州供水的北干线改为向太原供水的南干线。2002年,引黄南干线工程建成通水,引黄入晋的千年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大同人民在为之振奋的同时,引黄济同的美好愿望更为强烈。2003年,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决定,北干线前期工作重新启动。2007年8月3日,省政府议定,北干线工程在最终引水规模5.6亿立方米不变的前提下,分两期实施,近期年引水规模3亿立方米。

  引黄北干线工程,从1993年第一次批复,到2008年再次批复;从2009年2月开工,到今年7月北干线试通水,大同人渴盼了19年。如今,随着墙框堡水库水位的上升,黄河水已进入大同!

联通大水网 “水瓶颈”变为“水支撑”

  黄河北干线引水工程是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从偏关县下土寨分水闸起,经平鲁、朔城区、山阴、怀仁至南郊墙框堡水库,线路总长161.1公里。

  今年4月,我省启动了“大水网”工程,以纵贯全省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两纵)为主线,以建设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区的十大骨干供水体系(十横)为骨架的山西“大水网”,将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

  我市在“山西大水网”工程中处于“两纵十横”的第一横,即朔州——大同线,主要连通黄河、桑干河、册田水库。黄河北干线向我市年供水1.7亿多立方米,日均供水超过46.66万立方米。市引黄净化水厂近期设计规模为日供水40万立方米。

  2009年我市启动的孤山水库建设、文瀛湖防渗加固、御河综合治理二期等重点水利工程,今年已全部完工,孤山水库、赵家窑水库、文瀛湖、册田水库、御河连通,形成“三库一湖一河”城市地表供水网络,配置能力达到19.46万立方米/日。引黄北干线通水,使这一供水网络与框墙堡水库接通。每天46万立方米的黄河水,加上“三库一湖一河”的日配置能力,市区水配置能力将超过65万立方米/日。

  ——居民供水不再愁。市供排水集团日常供水约23万立方米,高峰供水28万立方米。每天缺5万立方米。这些供水包括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有了黄河水的补充,市区供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生态用水有保障。我市正在打造生态名邑,建设园林城市。古城环城河道、环城绿地需要水;新区建设及绿化需要水;文瀛湖、御河、马铺山森林公园需要水。黄河水的引进,将为我市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注入生命之灵气,古韵、新城、绿树、碧水将构成一个如诗如画的新大同!

  ——经济强市有支撑。大同之长在于煤,大同之短在于水。无论是工业转型,还是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水。水瓶颈问题,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以及招商引资的制约因素。黄河水的到来,将打破我市长期存在的水瓶颈,代之以强有力的水支撑。

  ——地下水“休养生息”。黄河水进入我市后,关闭自备井成为必然选择,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将得到解决。如此,地下水位必然随之上升,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将得到地下水源的补充,地质沉降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责任编辑:swj)

 

2.

关键词: 黄河水,省发改委,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
[提要] 随着深埋140米平鲁地下泵站的启动,扬程137米将黄河水提引入输水管道,如同心脏激活起来,黄河水源源不断如龙起舞。引黄北干线从偏关下土寨分水闸起,途经偏关、平鲁、朔州、山阴、怀仁到大同市南郊区的墙框堡水库,线路全长156公里。

  156公里!滚滚黄河直济晋北

  随着深埋140米平鲁地下泵站的启动,扬程137米将黄河水提引入输水管道,如同心脏激活起来,黄河水源源不断如龙起舞。4座调节水库犹如四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晋北大地,连接水库的ppcp输水管道静静埋在黄土高原之下,沿线座座阀室与古代烽火台疏密相连交相辉映,黄河水在管道中滔滔奔流……

  9月16日上午9时32分,在位于大同市南郊区的引黄北干线末端墙框堡水库现场,随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一声令下:“我宣布,引黄入晋北干线正式通水!”历经两年半多的艰苦奋战,投资50亿元、备受社会关注的引黄北干线工程终于迎来历史性一刻。引黄工程终于以一个全新的、完整的姿态横亘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上!

  这标志着我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工程全部完成,也意味着从此大同、朔州450万百姓可以喝上黄河水。

  引黄入晋工程是一项世界级的引水工程,工程规模仅次于三峡和小浪底,是为解决能源大省山西水资源严重缺乏而兴建的一项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被誉为“生命工程”。

  千年梦想从古盼到今

  我省位于黄河中游,黄河流经山西700多公里,但因河低地高,千百年来干旱的三晋大地“紧靠黄河没水灌”。引黄济晋成为山西人的夙愿。据记载,早在汉武帝时,就有人建议从内蒙古包头附近向东开运河,将黄河引入雁北的桑干河、永定河,因工程浩大未被采纳。1917年,阎锡山统治时期,其幕僚提出从山西偏关老牛湾引黄河水入汾河,限于当时的财力、技术,加上连年战乱,没有具体实施。

  1958年3月,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想从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岔河口引黄河水200个流量,100个流量经桑干河流入官厅水库,100个流量入汾河。毛主席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引黄入晋正式列入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但由于工程艰巨、耗资巨大,近40年,几次要上马却又不得不搁置下来。

  北干线工程一波三折

  大同、朔州缺水,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322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米的水平。同时,随着近年来大同、朔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开发建设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供水矛盾更加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就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然而,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仅其立项审批就一波三折。早在1993年,国务院即已批复北干线,后因太原地区缺水问题更为突出,经国务院同意,省委、省政府将原定首先开始建设的北干线工程调整为率先建设南干线工程,北干线工程暂缓建设。

  2002年,在引黄南干线工程即将建成通水之前,北干线工程前期建设工作开始重新启动。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要求重新报批北干线可研报告,从2002年到2008年,省引黄工程管理局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在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局及大同市、朔州市的大力配合下,组织设计人员、专家多次对北干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做了重新论证和修改完善,并积极协商沟通、数次进京汇报,历经曲折,付出了艰辛努力。最终使《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入晋北干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8年9月23日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

  同年10月22日,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了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初步设计,标志着北干线具备了正式开工建设的条件。

  黄河之水金秋入同朔

  引黄北干线从1993年第一次批复,到2008年再次批复;从2009年2月27日开工,到今年7月26日试通水,同朔人渴盼了19年。

  引黄北干线从偏关下土寨分水闸起,途经偏关、平鲁、朔州、山阴、怀仁到大同市南郊区的墙框堡水库,线路全长156公里。其中,输水隧洞一条,长43.67公里;地下泵站一座,设计总扬程137米;调节水库4座,总库容3800多万立方米。据测算,北干线工程建成后,如果完全用足5.6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可有效解决同朔地区的缺水问题,满足煤电基地、工业用水和当地人口生活需求。

  今朝引来黄河水,明天共饮幸福泉。这是所有引黄人的想法,更是三晋百姓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