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仲安钢笔字帖: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40:14
钱学森

  ·爱国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风骨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治学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使科学成其为科学,能够把科学与其它社会活动区别开来的东西;是使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的东西。概括而言,它是经过长期科学实践而形成的优良传统,贯穿于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之中。

  我们都知道,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它的任务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描述、解释和预言自然界的现象和过程。科学探究自然界存在的一切,并不停地发问: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为何存在?由何而来……正是在这种努力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造就了科学的整体形象,塑造了科学精神。

  可以说,科学精神就是坚持不懈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崇尚理性、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三个方面。

  首先,科学是崇尚理性的。因为在实际的科学探索过程中,最先面对的是直观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些是事情本质的直接反映,苹果总是从树上落下来,水总是往低处流,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却是事情本质的一种折射,太阳东升西落很像是在绕地球运动,而实际上却是地球在绕太阳运动。因此,从直观的现象中获得的感觉材料是粗糙的、模糊的、混乱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要想从中得到自然界真实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种能力,这就是理性。

  理性是科学的灵魂,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它能够在直观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分析,最终形成对自然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也可以说,理性就是人的思想中能够不胡思乱想的部分,或者说是逻辑。借助于理性,科学才能够尝试着去把握自然世界内部的、本质的、系统的和全面的联系,才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稳健向前。

   其次,科学是勇于探索的,这包括冒险精神和怀疑精神。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人们是在未知的世界中探索。既然是探索,就与极强的不确定性相联系。这种不确定性的表现之一是,科学研究无法事先预见成功,科学家因此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甚至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与错误共存、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历史。这种不确定性的另一种表现是,面对一无所知的世界,认识它的手段和过程都有可能遭遇到危险。也就是说,科学研究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回顾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冒险的往事,许多科学家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探求自然奥秘的,虽然可能当时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在意。但正是凭着这种大无畏的冒险精神,科学才能够揭示自然界的一个又一个秘密,一点一滴地认识未知世界。其实,对于科学来说,冒险是一种常态。不敢冒险就不敢尝试、不敢探索,不敢冒险就等同于放弃认识未知世界的可能,将极大地阻碍科学的发展。

  而科学的怀疑精神首先是勇敢的,要敢于怀疑,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立探索。在科学看来,对于伟大的真正理解不在于对它顶礼膜拜,而在于与它对话和讨论。一旦缺乏怀疑精神,全盘接受先人的知识和经验,把已有的一切认识尊为绝对,也就阻塞了科学前进的道路。科学在中世纪的发展状况正好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子。中世纪非常漫长,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整整1000年的时间。那时,大多数学者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消耗在故纸堆里,他们将古代的智慧视为金科玉律,把古希腊自然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当作是自然界所有知识的基础,只相信已有的解释,却拒绝怀疑,拒绝自己面对自然。所以有不少荒唐可笑的事情发生,比如,为了确定马有几颗牙齿,他们宁可花几天时间在古代文献里寻找答案,也不到院子里看一看马的嘴巴。这种怀疑精神缺失的后果很严重,导致科学在整个中世纪停滞不前。

  同时,科学的怀疑精神又是建立在科学事实和实验检验基础之上的怀疑,任意地设定事实或者随意地提出违背科学常识和事实根据的理论不是科学的怀疑,是没有意义的。

  再次,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根本,或者说,敢于面对严格的检验是科学最基本的要求。在一系列的科学探索之后,通过理性思考,科学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假说、猜想,用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存在的原因,各种自然事物间的联系,各种自然事物运动的机制,以及自然事物的发展演化。然而,经过科学理性思考的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这些假说、猜想甚至理论就一定反映了自然界真正的本质和规律了吗?不一定,还需要设计可以提供确凿证据的检验,并且完成检验。

  17世纪末,牛顿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判断,地球应该是个在赤道处鼓起而在两极扁平的扁球体。而卡西尼则依据地球绕日运动的影响推断地球是个两极拉长的扁长球体。到底地球真正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呢?18世纪30年代,法国科学院派出了两个远征队,一队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一队到赤道附近的秘鲁,分别测量两地子午线的长度,历经十几年的精细勘测,最终证明牛顿的预测是正确的,卡西尼的假设是错误的。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首先看到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果是:牛顿的预测被证实,卡西尼的假设被证伪,一个科学事实(地球的形状是扁球体)得到了确认。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科学的假设。虽然牛顿的假设和卡西尼的假设一对一错,但它们都是科学的假设,因为在一开始它们就都具备了可证伪性。

  一个科学上有效的假设,必须具备一旦有错误就能被发现的机制,可证伪性正起着这样的作用。因为具有了可证伪性,才具备了可检验性,才能够让其他科学家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观察来检验:确证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将它纳入科学知识体系之中;或者发现它的错误和不足,然后修正它甚至抛弃它。

  科学理论不一定是真理,但是科学追求真理,并且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理。所以,科学中的理论不是确保无错的理论,而是能够有错必纠的理论。而科学中的理论是否需要矫正,归根结底是由实验检验的;应该如何矫正,最终也是立足于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现在流行的科学理论,如果将来被证明有问题,也没有什么可惊讶的。

  当然,科学精神并不只在科学领域发挥作用,在科学领域之外,科学精神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从伽利略算起,近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只有400年,但科学精神在引导人类摆脱愚昧、克服迷信和教条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从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呼唤“德先生”、“赛先生”开始,“赛先生”的精髓——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就以新思想、新文化代表的身份注入中国文化,成为同愚昧落后、迷信盲从相对立、相斗争的革命力量。

  今天,我们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世界经济所处的地位明显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改革开放、文明现代的国家。不过,中国曾经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这种经历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许多封建的东西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运行。例如:唯书唯上、故步自封、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各种封建迷信和现代迷信,等等。这都是一些阻碍我们前进的东西,会对我国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阻力。只有科学精神这种“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力量,才能破解这个阻力。

  科学精神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拥有批判的头脑,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能够展开自由的讨论,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它让我们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反对因循守旧;引导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让我们在当今这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问题一体的时代,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