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佐佐助三代雷搭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研究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0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2-15 14:37:00 ]    作者:王世谊    编辑:studa071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一贯注重理论创新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做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期我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同时,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也积累了丰富的方法经验。在坚持正确原则指导下的思想理论创新以及这些规律性的认识与总结,对于未来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弥足珍贵。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思想理论;创新
  
  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正确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伟大的实践可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促进,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新鲜经验。党的思想理论的伟大觉醒,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展现出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旺盛的活力、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威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理论创新之路。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及巨大成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转折,也是全面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终结“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悲剧的同时,领导中国人民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时代。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要求,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着党的自我革新,对党的思想理论创新进行了新探索、新开拓,坚持并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积极探索和开辟了党加强思想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取得了自执政以来在思想理论创新方面更为辉煌的成就。
  
  (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至1982年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解放思想中酝酿与萌芽
  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了当时全党、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广大党员和群众殷切盼望我们的国家能够从十年内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中摆脱出来,殷切盼望我们的国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迎头赶上世界前进的潮流。但是,历史在前进中出现徘徊,遇到了障碍。特别是当时党的中央领导人推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个错误方针的提出,堵塞了实事求是地总结“文化大革命”沉痛教训的可能,使得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实际上无法进行。所以,不推倒“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不揭露这个错误方针的唯心主义性质,不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党就不可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错误理论和错误实践,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没有重获生机的希望。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率先批评了“两个凡是”。1977年4月10日,他给党中央写信提出: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5月3日,党中央向全党转发此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正确意见。邓小平一再说,他这个话是经过反复考虑的,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起了解放思想的先导作用。
  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动态》上发表;次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由于文章击中了“两个凡是”的要害而引起强烈反响。到1978年的8月、9月、10月,形成了大讨论的局面。这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真理标准问题也成了大家议论的热点。在党中央领导人中间,邓小平最先敏锐地洞察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破除“两个凡是”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是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锐利思想武器。因此,他积极支持和领导了这场大讨论,并通过这场大讨论深入阐发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这场大讨论发展成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人们的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到这条思想路线上来,将党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就是思想路线的教育运动,成效非常大。正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所说:这场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大规模进行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召开包括中央工作会议在内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作了舆论准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近30年后纠正自己错误的空前规模的思想解放。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近30年来新的辉煌历史。这次思想解放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又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进一步分清了是非。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在广大基层单位,进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课,到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历史问题决议》,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也标志着历时三年多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结束。
  伴随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们很自然地要用实践标准检验社会主义。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形成对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否定。在吸取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基本结论的提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思想获得了大解放,而且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具雏形。
  
  (二)1982年中共十二大至1997年中共十五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中探索与创新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创造性地在党章上写了党的思想路线。十二大党章在总纲中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经典文字表述。最后一句,是吸收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成果,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发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因此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纲领,就成为十二大的任务和要求。十二大宣布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重要的大会,它全面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描绘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打下了基础。
  1987年1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召开,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大会总结了中共十二大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又根据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要求,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全党的日程表上,使我国的体制改革进入了全方位的历史阶段。十三大以团结、民主、改革的巨大成就载入党的史册。然而十三大对改革困难估计不足,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缺乏必要斗争,对党风问题缺乏足够重视,经济改革出现过热现象,形成了十三大后一场严重的政治风波。但实践证明,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步战略目标的任务已基本完成。90年代是达到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与此同时,世界性的新科技革命的进程正在加快,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组与升级,另外就是到1991年底,三年治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出现了有利于改革的形势。再次就是国内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苏东剧变和“八九风波”后,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所谓“制裁”,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巨大冲击,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对一些重大问题,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经济建设和改革也遇到一系列困难,广大干部和群众都关注着改革开放的走向,也有部分人对改革开放的前途产生了担心和疑虑。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邓小平在谈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的谬论。如何判定我们的改革是姓“资”姓“社”,如何将我们的改革深入下去,邓小平仍然是解放思想在先,坚持解放思想,对姓“资”姓“社”的争论进行了回答。并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或衡量我们改革的尺度。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界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处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这一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消除了市场经济背后必然隐藏着资本主义幽灵的心理负担,为大胆、充分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作了基本总结。概括了90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入了党章的总纲。党的十四大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成熟和适应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有了新发展。1997年10月12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开幕,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这一阶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以巨大的政治胆略和理论勇气,进行了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和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建国30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而杀出了一条“血路”,实行改革开放,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完善。
  
  (三)1997年中共十五大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纪之交升华和发展
  中共十五大之后,国内外、党内外非常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如何抓住机遇,化解风险,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摆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些问题都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嘱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坚持不懈并卓有成效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巨大的理论勇气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表明了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上的又一次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也取得新的进展,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伴随着200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六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载入党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新世纪给党的思想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党的思想建设理论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创新,主要理论贡献有:“三讲”教育思想,“以德治国”方针的提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表明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上的又一次创新。把党的思想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四)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发展中深化与提高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主要破除传统发展模式、发展观念和发展方法的问题等。同时也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理念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思想和要求,使党的这一根本执政理念具体化了,有了更加充分的实施载体,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有了更加可靠的实现保障,使党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酝酿阶段。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前,这期间受2003年非典疫情的警示,党中央开始明确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二是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4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也作了阐述。同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作了深刻阐述,更加全面地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三是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推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四是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形成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不懈的探索,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党的奋斗目标相联系,这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期我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支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的新概括,是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总结了我国新时期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主要原则和方式特点
  
  思想理论创新,就是要突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调整和完善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理论,依据改革发展变化了的实际,寻求新的规律和特点,以形成新的思想和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任何理论不仅有构成自身的内容,还有构成自身的前提,亦即理论赖以建立的主要原则、方式方法,也就是说思想理论创新不仅要具有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还必须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只有坚持在继承中求创新,在比较中求创新,在综合中求创新,在实践中求创新,才能使理论创新既有坚实的基础,又能与时俱进。这规范着自觉接受这种理论的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在一定的理论“范式”中,它具有一种强制作用,规定着具体理论的旨趣、内容意义和功能,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主要原则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并强调:“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这一论断提示了思想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能否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事关我们事业的根本,弄清这个问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实际上,自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就一直存在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发明了毛泽东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立以后,如何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就成为一个根本问题。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思想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聚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创新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想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进展,都是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在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下,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的创新推动事业的进步,理论是时代的产物,理论创新是时代的呼唤,用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就是顺应时代。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