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景园林:夜晚冠心病发作急救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54:43

  睡眠医学已证实:凌晨04:00-06:00是身体的“危险时刻”。脑梗塞、偏头痛、心绞痛、心源性哮喘、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危重急症,易在此时发生或加重,使患者和家属措手不及。如果在到医院前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既能减轻疾病的痛苦,又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下面介绍这些疾病的发作原因,和一种有效的服药方法——一舌下含化药物。

  夜间心脑疾病发作的原理

  人在睡眠时,支配心跳变慢的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变慢;睡眠时血流缓慢,肺脏瘀血、缺氧,同时回心血流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加之中老年人血液黏稠(血脂高),血管内膜粗糙(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宜聚集,从而导致脑梗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源性哮喘、心力衰竭等危重急症。睡眠时做噩梦,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绞痛发作、心率失常。偏头痛发作则与睡眠时脑内5-羟色氨含量变化有关。

  舌下含化药物方法

  舌下含化药物剂量小,速效,作用准确,比口服药要快10-20倍。舌下含化药可以在几分钟内生效,半小时缓解,效果类似静脉注射。这样,症状可以及时化解,避免延误病情。

  舌下含化药失败的原因:

一是多数人不习惯应用这种方法,往往不假思索的用水送下。

二是药物在口腔中的路线失误,药片在舌下滚动,到了舌边或舌尖,刺激腮腺分泌较多唾液,弥漫到了舌面上,迫使你不得不吞咽下去。

三是药片在舌根部,很长时间仍未完全吸收,或是迷迷糊糊的不知药到哪里去了。

  如何正确舌下含化药呢?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证明舌下含化用药可在5分钟内溶解,100%从舌根黏膜吸收,经淋巴直达心脏。

 

舌下含化药法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必须将头向后仰,药片安置在舌根部的两凹窝内。因为药片在唾液中溶解后,是在舌根部黏膜吸收进入淋巴。另外两组分泌唾液的下颌腺、舌下腺管道,也是开口在这两个凹窝内;而且这里的唾液分泌速度是点滴式的。这样,溶解在口水中的药物就从淋巴管快速吸收,效果类似静脉点滴。头向后仰,枕头在颈部,下巴朝上,才能保证药片溶解后向下吸收,进入淋巴。

第二步,感觉舌下口水没有了,这时药片从淋巴管快速地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运送到心脏和脑,才能发挥作用。

  要想达到微量、快速、准确的用药效果,你就必须学会应用速效舌下含化的详细步骤。同时还要能够清楚地用自我感觉的检验标准,来确定操作过程是否准确无误。  热心人为心脏病患者提供验方! 踏雪寻梅  879979125)这个方子我亲身用过的,也是受益者。我给了身边的好几个人用过了效果都是不错的。主治:心脏病,气管炎,肺结核­一副药下来不到10元钱,但效果非常好。治好了十多人,有一个朋友10多年都没有犯。

偏方如下:木别子2两去皮(要里面的核)­黑丑,白丑各一两­白胡椒7粒­白皮鸡蛋4个(没有公鸡的)­用法:将要碾碎后,把鸡蛋打开拌匀涂在白布上,贴在病人的脚心至脚脖上(男左女右)­15小时不许下地,第二天即可见效,轻者一付,重者两付,严禁吃梨,3日内不许合房,不饮茶,不吃辣。(外用药)­

  心绞痛的治疗(灸除百病系列)  

  针对疾病:心绞痛

  治疗方法:选膻中、内关、心俞和厥阴俞。温和灸用清艾条艾灸,也可以选用单眼艾灸盒。每个部位灸30分钟,每天灸1次,长期坚持。隔姜灸,可取黄豆粒大小艾绒,隔姜片灸于穴位上,每个次灸3壮,每天1次。

  有这样一则留言:

  “单医生您好!我按照你所说的方法炙治已经有一周了,一切都在好转,但是最近有点儿双腿酸困!我今年47岁……另外,我偶尔还会有心绞痛的感觉主要在早晨,每当心绞痛出现、我会感觉到颈椎以下的心俞穴有点胀痛。请问你如果我炙心俞穴会不会治好心绞痛。……问题太多了。麻烦你给解答一下。非常感谢你给我们提供这么简单便利的治疗方法。”

  我的留言回复:

  “你好,看来你艾灸已经初见成效,希望你多看我的文章,这些反应在我的文章都有介绍,你这几天出现双腿酸困是返病现象,我们在艾灸的时候都活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不适,如果你的疾病较轻,返病的现象也就很轻,如果你有很多疾病,返病的现象就会显得很重。且反反复复,经久不衰。你才刚刚返病,以后可能还会出现各种情况,所以艾灸是一个体验疗法。

  心绞痛用艾灸来治疗效果很好,可以选膻中、内关、心俞和厥阴俞。灸法以温和灸为主,也可以隔姜灸。温和灸可用清艾条艾灸,也可以选用单眼艾灸盒。每个部位灸30分钟,每天灸1次,长期坚持。隔姜灸,可取黄豆粒大小艾绒,隔姜片灸于穴位上,每个穴位每次灸3壮,每天1次。”

  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闷痛不适。轻者偶发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较剧烈,可以为灼痛、绞痛、刺痛,可以向左肩背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放散,持续时间较短,多伴有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汗出肢冷,休息、祛除诱因或服用芳香温通药物后,疼痛可以缓解。其实它只是一个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心绞痛。

  中医把心绞痛归做胸痛的范畴,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病理产物阻于心脉,而引起心脉挛急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诱发因素常为寒冷、饱餐、劳累及情绪激动。

  胸痛最早见于《内经》,并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均有记载。《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后世医家丰富了本病的治法,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其实,说到底,这个病就是因为病理产物瘀阻心脉所产生的。把心脉疏通,胸痛自然也就消失了。

  膻中穴的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艾灸此穴可以迅速疏通淤阻的心脉之气,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内关主治心痛胃疼、翻胃呕吐、心悸怔忡、失眠、胸闷等症,且具有强大的补益人体元阳的功能。人体元阳足,则血脉畅通无阻,正气也强,病理产物在人体内根本就站不住脚。心俞、厥阴俞,紧邻心脏,在病灶部位施灸,可以起到最直接疏通心脉气血的作用,因此效果很好。

  需要额外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出现心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有汗出、肢冷、唇紫面白等症,则为心厥(真心痛)。《灵枢·厥论》中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此为危急症状,需要马上到医院救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艾灸治疗。

  从最初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等等患者是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发生心绞痛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我想归根结底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我常常用三个“了”总结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吃得太好了”,“工作太忙了”,“运动太少了” 。因此,改变生活习惯很重要,我也给患有心绞痛的患者及现在正在过着三“了”生活的人提出三点要求:1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 2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膏粱厚味,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3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最后我给那位朋友留言到:

  “40多岁的人,肯定会有很多不适,也是人到中年,所以也要经常锻炼,保持一个好心情。希望您按照我的方法继续艾灸,及时反馈。只要你积极治疗,这点小病没有什么的……艾灸治疗心绞痛……”  医案启示------怔忡心悸   

姚某,女,57岁,西安某大医院西医大夫,患怔忡心悸多年久治不愈,中西药并用疗效甚微。慕名前来要求中医治疗,刻诊:面目清瞿,舌瘦质淡红,苔薄白,脉右寸弱,右弦滑,口述:每到晚上易受惊心悸不安,白天除了受惊外(突然出现响声呼喊),一般还好。巳多年,现服西药倍他乐克,维生素B1,谷维素,也曾吃过大量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及其他老中医汤药很多付,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甚是苦恼。饮食二便倘可,余无其它突出之症,整日慌慌然忐忑不安。我说此证易治耳,即书桂枝龙牡汤+百合生地汤+甘麦大枣汤合方加减:

桂枝15g  白芍2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百合30g  生地30g  浮小麦30g  炙甘草30g  败龟板15g  黄连10g  玉竹15g  炒枣仁30g  苦参10g  灵磁石30g  大枣12枚  生姜6片。

因是初诊给三付药先服以观后效。三天后复诊,说很有效,几日来未再犯怔忡心悸,效不更方,续服五剂,停服其它所有药,痊愈。

按:此证乃心血不足,气阴两虚,神无附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桂枝龙牡等汤专治此类病,调和营卫,滋阴和阳,安神抚惊。我多年临床中治疗此类病证,屡用屡效,特别要提出的是其中的生龙骨、生牡蛎是要药,不可缺少,败龟板更是治疗心惊肉跳的专药,非此不可,可以说是点晴之药,也是我多年秘药之一,现也供给同道试之。其余之药皆随证加减,如炒枣仁因亱惊怔忡心悸较明显,心血不足,加之养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