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乐从家具城全攻略: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42:22

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辛亥革命网 2011年09月08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晓勤 查看:680 次

剪辫子毫无疑问成为革命的一个象征,时代转换的一个标志。剪辫子,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南都:武昌起义后,剪辫子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傅国涌:辛亥革命将剪辫子推向高潮。其实早在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下令剪辫子之前,1910年10月3日到1911年1月11日举行的资政院第一届常会上,即通过了“剪发易服”的议案。辛亥革命前夕,状元张謇大办实业、教育的江苏南通,学生剪辫子已成为一种风气,张謇担心风声传到外地,专门到南通师范学校,将70多个已剪辫子的师生召集到理化教室讲话:用功读书才是学生的本分,要朝廷立宪,要国家富强,不关辫子的事。吩咐他们赶快装一条假辫子,以后不可再有越轨的行为。当时在场的学生徐海萍回忆,他讲话时声泪俱下。相隔不过半年,他自己也在上海剪下了辫子,还寄回南通给哥哥保存。他在辛亥年10月24日的日记中称这是一生的纪念日。

  当时,有很多自发群体踊跃起来剪辫子。比如,1911年11月23日,天津的广帮商人就率先剪发了。11月28日,驻在河南会馆的450名新兵,把辫子剪去,还获得二元赏金以及一顶欧式便帽。12月31日广东商人何乐琴发起“华服剪发会”,决定全体会员当日剪辫子。到这年底,在清廷眼皮底下的京津各界,剪辫的人达数千,剪辫的风气甚至波及“龙兴之地”东北奉天、营口、黑龙江等地。广州光复的时候,剪辫踊跃,堤岸一带的理发店,挤满了人,理发师都没有时间吃饭了。后来统计,剪辫的人共二十余万人。

  南都:香港澳门的情况又是怎样?

  傅国涌:辛亥春节期间,连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都出现了剪辫子的情况。香港的“华服剪辫会”也都出现了,数万人都剪辫了。

  南都:这说明全国都剪起来了。

   傅国涌:是,剪辫的态势在全国各地陆续形成了一个潮流。但我刚才说过,就算不发生革命,剪辫运动事实上也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没这么快,规模没这么大,没这么暴力,因为背后没有政府强制性来执行的话,执行力不够。

  南都:当时革命政府有没有公布硬性剪辫子的相关政策?

  傅国涌:有。南方的剪辫令从武昌开始。武昌起义第二天,鄂军都督就发布《宣布满洲政府罪状檄》,第八条指控发辫之罪,说它是“垂狗尾以为饰”。随后,南昌、贵州、广西、上海等地都发布剪辫的命令,呼吁“剪去辫发,还我头颅”。剪辫令在很多地方都是强迫推行的,包括湖北、湖南等地,上海、南京都是这么推行的,剪辫风潮波及全国。他们就在城门口挂一把大剪刀,警察站在那里,看见经过者有辫子就上前强行剪掉;或者是警察、士兵巡逻,看见谁有辫子就剪掉,没得商量的。

  南都:需要强迫推行,说明还是有不少人不愿意剪。

  傅国涌:对,也有不少人不愿意剪辫的。有记载,武昌起义期间,挑柴米的小贩戴着瓜皮小帽在清晨入城,站岗的士兵刺刀一晃,挑落小帽,强行剪辫。1911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一天,陕西青年画家王军余当时在南京参与接管造币厂,听说临时政府要下令强迫剪发,他乘坐造币厂的黄包车到下关去,计划沿途看看热闹。果然,一出厂门,就有一个警察拉住他的车夫,要剪去辫子。车夫当即跪在地上,恳求他代为说情保留。这位早已剪去辫子的前留日生不仅不为他说情,反而对警察说:“不管他,剪了再说。”一路上,王军余见到剪发队络绎不绝,街道上、火车中、江岸边,遇有垂辫者,无不立予剪去。尤其是乘船上岸的人,上一个,剪一个。其间有不愿割爱的,多是跪地求免。也有手提断发垂泪而归的,也有摩顶长叹,或大笑的——面对辫子的消失表现各不相同,他认为煞是好看,且大快人心。等他下关返回时,一路上望去,街上已尽是光头。

  南都:那当时的清廷官员对剪辫态度又是如何?

  傅国涌:革命风暴中,为了逃跑方便,清朝官员也会剪掉辫子。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风潮中,两广总督张鸣岐就剪辫剃须,戴西人小帽逃走。陆军提督龙济光最初在城内抵御民军,大势已去也剪掉辫子。1911年12月17日,天津《大公报》报道,袁世凯于12月13日剪去辫发,“以为各界之倡”。身边的人说,袁世凯剪辫子时不断哈哈大笑,谈话中显出异乎寻常的高兴。

  南都:听说辛亥革命后的剪辫风潮,还拉动了帽子行业的发展?

  傅国涌:辛亥革命前虽然有那么多人剪,他们戴帽子也是戴有假辫子的瓜皮帽。有辫子的人也戴瓜皮帽,所以为什么假辫子可以存在呢?在瓜皮帽子上面缝一个假辫子就可以糊弄一些人了。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相继独立,辫子要剪掉了,就要换帽子。同时,有些人不愿意剪掉,尖顶帽就在这个时候兴起,帽子的尖顶高高耸起,可容辫子有余,中老年人纷纷购置。

  南都:当时国民是怎么对待自己已剪掉的辫子的?

  傅国涌:一般是卖掉。因为上海做辫子的生意很好,假辫子头发的来源就是人家剪掉的真辫子。所以在革命的时候,为了募集捐款,有人说如果你家没有钱捐的话,也可以把辫子捐过来。辫子捐过来以后,他们可以卖给收头发的商人。

  南都:价格怎么样?

  傅国涌:鲁迅回国的时候去买假辫子,当时上海有个做假辫子很厉害的师傅,定价每条辫子四块大洋——要知道,当时买一个烧饼才几个铜板,辫子相当于很贵的东西。

  惯性使然:剪辫只具形式意义

  剪掉了辫子,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一夜间就从旧我变成了新我。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就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