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计划书怎么写:“掘金”新材料2万亿版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9:19

编者按:

新材料“十二五”方案即将出炉,“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预计总产值将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国家计划未来5年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的综合龙头企业。但目前,这些行业及企业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只有快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更新换代等,才能借助政策快车实现新的突破,形成产业集群。

七大特种橡胶基地呼之欲出

工程塑料将崛起

王佑

“十二五”新材料规划将在近期对外公布。而对于特种橡胶及工程塑料等两大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家也将展开布局。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我国将重点建设北京、广东、湖南、甘肃、吉林、山西及重庆等特种橡胶基地,同时打造江苏、上海、河南及浙江工程塑料基地及广东改性材料加工基地。目前,特种橡胶和工程塑料自给率均只有30%。

我国将在北京、广东、湖南、甘肃、吉林、山西及重庆等7地区建成特种橡胶基地,这些基地将以中石化、中石油及中国化工为依托。

目前,中石化旗下的燕山石化、广州石化、巴陵石化、茂名石化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而甘肃、吉林和山西等地也有中石油及中国化工的子企业身影。如蓝星集团在2003年对山西合成橡胶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截至今年5月底,该公司实现了产值8000万元、生产氯丁橡胶3000多吨。

中石油、中石化等两大央企的合成橡胶生产量,近年来增速较快。仅2010年,中国石油(600157.SH)合成橡胶产量为61.9万吨,同比提高了47.4%,是所有化工产品中产量增幅最大的;中国石化(600028.SH)在同年产出合成橡胶122.2万吨,同比高涨9.5%,也大于其合成纤维的增幅。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提醒,目前一些进口的合成橡胶(包括特种橡胶在内)之所以能进入中国,并不是国内企业生产不了这类橡胶制品,而是大客户如跨国轮胎企业、橡胶制品公司有了相应的海外合作伙伴,其供求关系难以打破。所以,国内企业必须要重视产品需求和客户关系,生产适销对路的特种橡胶才行。此外如日本住友、旭化成、德国朗盛、台橡等公司也在大陆陆续加码产出特种橡胶,本土公司还需要抓紧时间研制特种橡胶产品并使它们尽快产业化,供应国内外市场。

除了特种橡胶之外,国内急需的另一种产品为工程塑料。未来将以蓝星化工、云天化、神马集团及金发科技为重点,建设江苏、上海、河南、浙江等工程塑料生产基地、广东改性材料加工基地。

前述化工研究员向记者表示,行业内比较热门的产品主要是车用工程塑料。如金发科技就计划增产80万吨的高性能车用塑料、10万吨的ABS和10万吨环保PC等产品,新产能合计123万吨,是2011年产能的2倍。

而工程塑料所涉及的品种也非常广泛,如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环氧树脂等。国外一些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尚未搬迁至中国,海外企业的产品虽然技术含量较高,但其售价也不菲。我国企业仍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产能。

特钢将迎黄金发展期

中低端产品占比过大现状需改善

陈姗姗

喊了多年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的钢铁业,有望在高性能钢铁这一子领域获得快速发展,在已经起草完成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高性能钢铁也成为获得重点支持的六类新材料之一。

《规划》中描述的高性能钢材,主要指高品质特殊钢,是以满足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需求为目标的高性能和专用特种优质钢材。

根据规划的要求,未来要重点发展核电大型锻件、特厚钢板、换热管、堆内构件用钢及其配套焊接材料,加快发展超超临界锅炉用钢、特种耐腐蚀油井管理及造船板、建筑桥梁用高强钢筋和钢板,实现自主化。积极发展节镍型高性能不锈钢、高强汽车板、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及耐蚀合金材料。

中投证券分析师初学良在其最新研报中尤其看好特钢子行业和高端管材,因为从国外发展的情况看,城镇化快速建设期结束后,普钢市场饱和,特钢需求将会快速上升,将持续十年左右的增长期。

而据记者了解,与分散的普钢行业相比,目前国内的特钢行业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前十大特钢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已形成了东北特钢集团、宝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和西宁特钢四大特钢集团。

比如东北特钢集团旗下的抚顺特钢(600399.SH),就是我国国防军工产业配套材料最重要的生产科研试制基地,为我国国防工程提供大批关键的新型钢材料,在模具钢、汽车用齿轮钢、高温合金轴承钢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35%、40%。

而宝钢集团也在宝钢股份(600019.SH)旗下成立了特钢事业部,主要生产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造船的特钢和结构钢。中信泰富目前的特钢总产能则达到900万吨,弹簧钢、轴承钢、齿轮钢的市场占有率均在40%左右。

不过,初学良指出,目前国内的特钢生产比例还仅占钢材总产量的5%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15%~20%的水平,且中低端产品比重达到80%,工模具钢、高速钢等毛利率高的高端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

因此,此次起草的《规划》,也进一步要求建设高品质特殊钢基地:包括以宝钢、兴澄特钢为核心,建设华东高品质特殊钢综合生产基地。依托鞍钢、东北特钢等企业,打造东北高品质特殊钢基地。发挥武钢、太钢、天津钢管等企业优势,建设若干专业化生产基地。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指出,目前,中国的高性能钢材与国外的差距除了体现在技术上,还有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成本的竞争性,以及后期的服务体系的整体差距,“一些高端产品还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了也不一定能批量生产,能批量生产的性能也不稳定,还无法帮助客户更好地推广应用”。

替代进口

高强轻型合金快马加鞭

陈姗姗 何乔

今年年底前,中铝公司有两条新的生产线有望陆续投产,两条生产线分别位于中铝公司旗下的西南铝业和东北轻合金公司,投资总计数十亿。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令中铝一些氧化铝、电解铝生产线暂时减产时,这两条生产线都在快马加鞭地建设。

这两条生产线要生产的铝合金材料,与中铝此前生产的材料也不一样,需要超长、超宽、超厚,以满足大型飞机的供应需要。此外,部分产品也可以替代进口,供应机械、造船等领域所需的铝合金中厚板和板带材。

中铝即将投产的这种新型铝合金材料,正是属于已经起草完毕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所重点扶持发展的材料之一。

在建设这两条新的生产线的同时,中铝的研发人员还启动了7项铝合金材料的研制工作,涵盖了大飞机研制的全部铝加工项目。目前,西南铝业和东北轻合金公司生产的机身框架锻件材料、厚板等产品已经交付使用。西南铝业还为大飞机项目提供了100多种规格、总重量约700吨的大飞机铝合金配套材料。

事实上,国内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一些新型合金材料的支撑,比如我国正在推进的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都离不开一系列核心合金材料技术的突破。

因此,《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重点支持新型轻合金材料的研发。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为发展方向,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重点满足大飞机、高速铁路等交通运输装备需求。积极开发高性能铝合金品种及大型铝合金材加工工艺,加快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技术开发,开发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轨道列车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多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所需要的合金材料,还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中铝公司科技部新材料处处长范云强透露,“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新材料的规划主要会在铝合金、钛合金以及稀土等方面发力。

事实上,目前在合金材料市场发力的,不仅仅只有像中铝这样的国有企业,还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

比如宝钛股份(600456.SH)就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钛生产和科研基地,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的新型钛合金的科研工作及工业转化工作,并已经向波音等国外公司供应材料。而云海金属(002182.SZ)则是镁合金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的镁合金产品主要用于汽车、3C产品等方面,新型节能环保汽车的应用首先要求降低车身重量,也使得镁合金产品在汽车上的用量逐步增加。

在《规划》中,也对建设新型轻合金材料基地的拓展进行了大致的区域划分: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宝鸡钛业为核心,重点建设陕西关中钛合金材料基地。依托中铝、南山铝业、丛林铝业、吉林麦达斯,在重庆、山东和东北地区建设新型铝合金材料基地。以银光镁业、东方有色等为中心,在山西、宁夏建设新型镁合金材料基地。

价格高涨抑制创新

稀土功能材料企业五强争霸

曹开虎

作为新材料之一,稀土功能材料被国家提升到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权威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国家计划以五矿集团、包钢稀土(600111.SH)、江铜集团、广晟有色(600259.SH)、有研稀土等5家企业为主,逐步形成以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为中心的轻稀土和以江西赣州为中心的中重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的目的是推广使用这些材料,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稀土价格的高涨,企业在稀土功能材料方面的创新积极性正在被打压。

上游企业向下游拓展

在稀土矿开发、稀土冶炼和稀土功能材料开发和生产环节,原本很少有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都有所涉及,但是最近几年也逐渐向稀土应用环节拓展。

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此前告诉本报,未来几年,包钢稀土将大力发展稀土应用产业,在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方面逐步提升。

五矿集团和中国铝业公司原本都希望通过稀土分离环节,逐渐向上下游进行拓展,不过两家公司都遇到困境,即稀土矿山企业并不愿意将矿山资源拱手让与央企。

尤其是南方中重稀土市场,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准备以自身的稀土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吸引一批下游稀土深加工企业在赣州投资。而下游企业只能被迫与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合作,参股或者控股,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从赣州稀土矿业公司那里获得稳定的稀土资源。

另一个问题同样制约着稀土深加工企业——技术革新。为此,国际计划“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积极开发高比容量、低自放电、长寿命的新型储氢材料,提高研磨抛光材料产品档次,提升现有催化材料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稀土价格高企之弊

受国家对稀土产业调控影响,从今年开始,稀土价格大幅上涨,稀土矿业公司利润大幅上升。

“稀土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稀土本身的收益,远远低于稀土应用环节的损失。中国多年发展起来的稀土应用产业将蒙受巨大损失。”南京稀土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仲山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以稀土储氢材料为例。内蒙古稀奥科贮氢合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朱惜林告诉本报,以前镍氢系储氢合金的成本主要取决于镍和钴的价格,尤其是钴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从今年3月份开始,稀土也在成本中扮演起了重要角色。这种变化对储氢合金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也存在风险:有利在于它的资源优势更加明显;不利在于由于稀土价格上涨,导致对锂离子电池市场扩大更有利。

据厦门钨业(600549.SH)副总裁黄长庚介绍,2011年前,中国应用于制备储氢合金的混合稀土金属长期处于5万~8万元/吨的价格。今年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推动及游资的疯狂炒作之下,混合稀土金属价格连续大幅上涨,8月份左右上涨至60万元/吨。随着稀土价格的高涨,大大削减了储氢电池行业的整体利润,相当部分厂家在2011年上半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给还在发展之中的镍氢电池行业以及储氢合金粉行业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黄长庚看来,稀土价格的上涨,还将进一步抑制镍氢电池行业的技术革新。近日,三洋公司推出了全新的Eneloop镍氢电池,具备低自放电和2000次反复充电功能,大大提升了镍氢电池使用能力。但是由于Eneloop镍氢电池将较大比例使用到金属钕,这不仅将影响Eneloop镍氢电池对一次电池的取代,还将抑制相关厂家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关心。

稀有金属材料技术亟待提高

竞争格局雏形已现

曹开虎

“国外企业从我们手中将钨粉买回去,再加工成硬质合金卖给我们,产值将增加几百倍。以前国内做钨的公司主要都是依靠卖原料赚钱,现在都在加大深加工环节的投入。”章源钨业(002378.SZ)一位高层日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纯粹卖原料赚钱在稀有金属行业越来越少。包括章源钨业、厦门钨业(600549.SH)、东方钽业(000962.SZ)、金钼股份(601958.SH)等在内的稀有金属上市公司都在大力投资深加工产业。

稀有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权威人士向本报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大力发展稀有金属材料产业,具体而言,将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贵研铂业(600459.SH),加快在陕西西安、云南昆明建设稀有金属材料综合产业基地;依托厦门钨业、五矿集团在福建厦门、湖南株洲建设硬质合金材料基地;依托金钼股份、宁夏东方钽业、国核宝钛等骨干企业,建设钼、钽、铌、铍、锆等特色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在国家提出此次计划前,主要稀有金属企业已经开始在深加工领域进行布局,且竞争格局雏形已现。

据章源钨业上述高层介绍,以钨为原料制成的刀片,可以用在机床上,但是由于国内生产工艺不行,导致每一个刀片看上去是一模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细小的差别,进而导致机床使用的时候,无法生产出同样精致的产品。

为此,章源钨业计划投资一个高性能、高精度涂层刀片项目,这个项目生产的是硬质合金刀具的高端产品,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充分利用其高性价比一方面替代进口产品,另一方面替代传统硬质合金刀片。

贵研铂业同样如此。2010年以来,这家公司开始调整经营战略,剥离镍业务,专注于贵金属业务,立足贵金属产品、贸易、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以打造一条从贵金属资源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在硬质合金材料方面,厦门钨业拟以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九江金鹭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的方式,共同开发九江硬质合金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拟投资8亿元,年产能3000吨钨粉、2000吨硬质合金。

中信证券分析师薛峰认为,厦门钨业生产的硬质合金等钨深加工产品过去几年技术进步较快,质量水平快速提升,市场空间快速扩大,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通过利用九江潜在的钨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的钨深加工产业,未来公司硬质合金的产能有望增长超过100%。

在特色稀有金属新材料方面,目前生产靶材的关键技术和市场一直被国外所垄断,东方钽业虽然拥有钽粉产能约550吨、钽丝产能约80吨,是我国最大的钽、铌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但只是生产靶材所用的坯料。

为此,东方钽业计划投资建设一条以钽靶材为主兼顾钛、铜等靶材加工的年产80 吨钽金属系列靶材生产线。

中邮证券分析师何阳阳认为,东方钽业投资的靶材生产线可以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材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带动高纯钽锭、溅射用钽环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发展,还能打破中国半导体制造企业溅射靶材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使我国钽材加工科学领域处于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