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爆云 摩的:在中国地质学会“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8:05
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孙枢院士
      在中国地质学会“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
      开幕式上的讲话
     
     孙文盛部长、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各位专家:
     
      今天来出席这个会议,我感到很荣幸,也非常高兴。据我的记忆,我们每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之后,中国地质学会都会会同有关部门举办重要地质科技成果和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这已经成为中国地质学会长期以来的一个传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通过这种交流促进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了解,促进了各个部门专家之间的了解,相互切磋,有利于推动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们地质工作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值得庆贺的事情。最近若干年来,对于如何评价研究与发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常常有不同的声音,不光是地质学,甚至有些争论,特别是有些强调论文、强调SCI论文,在这些问题上有很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种争论的关键点,就是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不应当采取同一种成果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研究工作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我们经常讲,科技活动、科技工作,在国际上对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状况,采用研究与发展(简称研发即R&D)的概念,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志。研究与发展通常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每一种类型的研究工作都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如说,基础研究主要是获得新知识的工作,不考虑任何应用的目的和目标,这是很关键的。而应用研究也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但基本上已经瞄准实用的目的和用途;试验发展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生产或改进新材料、新产品,或者新设计。地质科学的特点,常常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密切的交织在一起的,不象物理化学。比如说,我们地质科学有一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但化学联合会,它是叫做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它把基础理论和应?
     貌糠址值煤芮宄?,再把二者联合起来;所以,地质科学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交织的很密切。尽管如此,我个人考虑可以按照地质研发的特点对地质工作的不同类型做一些划分,比如试验发展研究,我们指的是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生产或者改进新材料、新产品和新科技,我们勘探一个矿床,勘探一个油气田,这就是这类的工作,你找到了一个小矿,一个中型矿或一个大型矿,这就是成果,矿越大成果越重要。
     
     几年以前,我担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有一个勘探气田的成果申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会上我看了申请书后,申请书中有一栏是创新点,这个成果本来是气田的发现有2000亿方左右,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应该获得科技进步奖;但是它的技术创新点里列了两条,一条是在地震地层学方面有一点改进,另一条是在地球物理方法方面有一点改进,就这两条,它没有写发现气田,我赶紧对奖励办公室说,让他们与申请单位联系进行修改,这个项目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气田,至于地震地层学方面的改进、地球物理方法方面的改进,根据他们的描写,根本得不了这么大的奖,这就是我对这类工作的看法。我们从工程上讲,我们完成一个水库坝址的勘查工作提供建设,也是这一类的研究成果。所以我想,勘探出矿床和油气的储量,就是一个最好成果,不需要用论文评价它。
     
     再一类就是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也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但基本上已经瞄准实用的目的和目标。我也想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对一个区域、一个矿带进行含矿性研究,这种实用的目标目的非常清楚,通过研究,给出了对这个区域、这个矿带的结论和建议,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了矿,勘探出了矿床,那就证实了它原来研究的这一项工作的成效,根据这个结果可以肯定它的工作成绩,这个成绩就应该同时记在应用研究的项目上。当然这类研究也可产生对这个地区的基本地质和成矿规律的认识,也可以完成相应的论文,这些论文就可以按后面我将要谈到的基础研究的方式来对它进行评价。所以我想,试验发展研究工作、应用研究工作最近十年来我们国家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我们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几大石油勘查公司系统、几大地质勘查局系统、中国科学院系统和大学,大量的地质工作者作出了突出贡献,有一部分刚才孙部长都谈到了。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1996年开展的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里,就谈到中国如何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当时我们对中国地质界和地质科学状况是这样描述的,中国是一个地学大国,主要表现在地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高等教育体系比较完备,有一支相当规模的科研队伍,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可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地学科学问题。同时,我们强调中国目前还不是地学强国,主要表现在各学科的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少数领域处在国际先进和领先的水平,学术创新不够,相当多的论文在国际上缺乏影响,所谓地学强国就是指不但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重大科学问题,而且在科学理论创新、技术方法创新、研究思路创新等方面,都应对世界地球科学有所贡献。
     
     基础研究工作主要是获取新知识的工作,不考虑应用的目的和用途,现在的科学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基础研究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尽管我们是研究中国的某一条山脉、某一地区,但它应该与地球的普遍规律有共同性,当然有其地区的特点,因此提出的模式、假说、理论,要在全球的科学界进行检验评价,这就关系到在我们国内争议比较多的SCI论文的问题。我个人看法,SCI论文只适用于基础研究,它是评价基础研究的有用工具,它不是评价所有类型研究工作的万能的工具。10年来,中国的SCI文章在国际上发表的,包括我们自己出版的、在国际上得到引用的大幅度增加。1996年,中国地学的SCI文章137篇,但最近十年来(199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SCI文章总数是10404篇,即在这十年当中,每年1000篇左右,实际增幅越靠后越大,总引用次数达到42897次,SCI论文比十年前增加了7倍以上。我们国家的所有SCI科技论文已经占全球的6.9%,已经排到第四位,在美国、英国、日本之后就是中国;地学SCI文章占全球的5.3%,排到第五位,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之后就是中国。地学文章有多少地质的文章,根据中国科学院兰州信息中心的统计,占到33.12%,地球化学占到5.47%,我们通常所讲地质科学应该是地质加上地球化
     学,地球物理是独立的一级学科,也就是说地学里的SCI文章地质科学的文章占到38.59%,整个SCI文章的增长显然地质的文章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是第一点,我讲的SCI文章数量这十年来我们有了大幅增加。
     
     第二,我们有了一批SCI文章引用数是比较多的研究单位,这里头包括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所,还应大学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这个是动态的,有的单位有的年份在里面,有的年份又出来了,不管怎么说,我们有了一批SCI文章比较多的研究单位。在国际上来讲,它也把1996年1月1日到2006年10月30日,十年零四个月的论文引用的情况,在引用论文2000篇以上的单位列出来,一共列出345个单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基本上都在里头,我在这稍微说明一下,有些没有进来的并不代表这个单位就是弱,因为也有个科技人员数量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的人员就比其他单位多,中国地质科学院比起大学来它的科研力量就大。
     
     第三,有了一批被引用率高的地质学家。国际上也把最近十年来作了一个统计,把全球发表SCI文章的地学家筛选出2000名来,这次给出了1975名,引用论文次数超过500篇次的,我们有一批中国地质学家进入这个行列,中国地质学家可以占到0.7%,加上台湾和香港地质学家我们可以占到0.9%,如果加上我们国外的华裔地质学家大约我们可以占到1.2%,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实际比例可能比我这儿讲的要高,因为有一些地质学家我们可能不熟悉他的英文名而遗漏。这里讲的是在地学家中的比例,如按地质学家来算,比例可能要高不少。这些高引用率的地质学家,篇引都在10以上,也就是他们的论文平均下来引用都在10次以上。
     
     第四个方面,我们有若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现,这些领域也发表了很多的SCI文章,但是它不是最高引用率的,这些领域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引人瞩目的,大家都公认的,很出色的。
     
     第五个方面,我们有一批地质学家担国际科技项目的领导,比如IGCP的项目;获得了国际上的奖项,如刘东生先生的美国Tyler奖,今天在坐的陈梦熊院士的德国Leopold-von-Buch奖,我今天就不一一例举了;我们有一批科学家担任国际学术组织的领导或者成员,如张宏仁副部长等。
     
     根据这几个方面汇总起来看,我认为我当初在基金委员会工作的时候,1999年底从基金委员会的岗位退下来的那段时间,我们来规划中国的基础研究的时候,总是把目标瞄准争取中国的基础研究能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现在看来,我国地质科学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了,我们这十年来,中国地质科学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看法对不对,大家可以批评。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也有我们的弱点,就是我们的引用率比较低。我们进入高引用率的单位有好几个,我们的一般的引用率,以科学院为例,只是比苏联科学院、莫斯科大学高一点,篇均引用率很低,当然科学院的科学家有些是很高引用率的,这里讲的是平均的,就是我们的引用率还不够高。另外就是我们基础研究的文章提出的重要的、重大的创新观点还比较少,特别是外国科学家跟踪中国科学家的工作还很少,再一个就是我们的SCI的刊物还比较少,上世纪80、90年代,几种刊物在SCI收录中进进出出,到1996年只剩下《中国科学》B辑(含地学),就剩了这一种刊物,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全国大约有70多种刊物进入SCI,地质方面有几种,除了《中国科学》B辑(地球科学)以外,就是我们《地质学报》英文版、《岩石学报》、《科学通报》、《Episodes》等,《Episodes》实际是国际地科联的刊物,也不完全是中国科学家的文章。另外,还有《自然科学进展》多少有一些地质的文章。我们的刊物进入SCI检索的还是比较少,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形势十分清楚,我们讲经济全球化,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是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里进行,我们注意到《Nature》的网站已经试验公开的同行评议,你投的稿、文章在网上公布出来,它
     有几位评审员,其他的人也都可以对这稿子发表意见。另外,象Google Scholar(学术搜索)大家稍微点一下这个网,你随便找到国际上哪位科学家,查找他的哪篇文章在被引用,网上马上就显示出来,你就可以知道国际上哪些科学家在跟踪他,在按他的学术思想做工作。如在国际上搞臭氧层和大气化学很著名的科学家Crutzen,PJ。在地学范围内他的文章排到最前面的,他的论文引用4800多次,跟踪的人非常多。所以说,现代科学研究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里进行。
     
     我认为,无论是从试验发展、从应用研究或者从基础研究来讲,在“十五”期间,有些可追溯到十年以来,我们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中国地质科学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通常在研发经费的分配上头,世界上来讲,基础研究经费从来不会超过20%,中国到目前为止大概低于10%,90%经费都是用在应用和试验发展方面的,试验发展和应用研究比较,试验发展经费又多于应用研究的经费,我想这是很合理的。应用和试验发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应用和试验发展的研究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应用研究架起了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之间的桥梁。我们要重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刚才,孙文盛部长谈到我们当前的形势很好,我们资源这一块的任务非常重,我想结合我们这次会议,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大力发展我国地质科学,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我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与会的领导和全体专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在中国地质学会“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 王宝才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时期催生地质找矿新机制—中国地质找矿透视 在集团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1 在乡镇人大工作经验交流暨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 县域经济论坛 中国地质学会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 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应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十大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揭晓 mmm在反腐倡廉经验交流暨廉洁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_反腐倡廉_范文大全网 “双子星”照亮地质找矿之路——中国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全方位透视(三) 杨国爱书记在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交流推进会上的讲话... 南湖清风--冯志礼同志在全市反腐倡廉改革创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邵宁在央企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的讲话 连云港市总工会李强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迎接中国地质找矿进入新的黄金时期 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交流会上的讲话 :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1 刘晓滨: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实录:国土部地质勘查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张道纶在党风廉政建设会上的讲话2 在一次同学会上的讲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