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范中分短发发型男:三座大山压制A股 短期恐难摆脱低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29:52

三座大山压制A股 短期恐难摆脱低迷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13日 14:22曹阳中国证券报

现价:2471.31 涨跌:-26.45 涨幅:-1.06% 总手:55417022 金额(万):5247558 换手率:1.78%

 

  欧债危机的突然发酵,令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港股昨日暴跌4.21%,欧洲开盘也多数未能逃脱暴跌命运。短期来看,2500点关口的A股将再次遭受重创,在恐慌情绪的释放下,上证综指跌破2437点的概率较大;事实上,在流动性持续偏紧、海外市场波动加剧及A股信心缺失三座大山的压制下,A股短期摆脱低迷也是小概率事件。

  欧债再起波澜 A股或创年内新低

  上周,A股惯性下跌,市场中枢继续下移。与此同时,沪深两市的成交量持续萎缩,上周沪市最低单日成交额仅为501亿元,市场谨慎心态可见一斑。从量能的角度来看,A股或接近方向选择的时点。一般而言,在市场连续缩量调整之后,要么出现久盘必跌的格局,要么出现放量拉升的格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A股仍处于空头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中。

  本周一,恒生指数突然暴跌836.06点,跌幅高达4.21%,有分析人士指出,港股周一的暴跌主要源于欧债危机可能深化的预期,投资者避险情绪持续升温。上周欧洲央行理事斯坦克提出辞职,据传与希腊债务问题有关。全球投资者对希腊可能违约的担忧使得投资者避险情绪持续升温,在此背景下,全球风险资产惨遭抛售,全球各主要股市首当其跌。尽管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9月11日在北部城市萨洛尼卡驳斥了希腊将退出欧元区及出现债务违约的传言,并表示希腊将偿还所有债务;但周一全球股市的暴跌,无疑令欧洲危机进一步发酵。在外围市场暴跌的背景下,中秋节的A股难免也会遭遇“中秋劫”的考验,预计上证综指将考验前期低点2437点,跌破2437点并创出年内新低的可能性较大。短期来看,A股能否企稳还需看外围股市的“脸色”。

  三瓶颈压制A股难翻身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不考虑外围市场的波动,处于历史估值低位的A股迟迟不能发起反攻,也受三方面瓶颈的制约。

  其一,流动性瓶颈持续存在。6月底A股发起的一波反弹主要源于市场对政策可能放松的预期。事实证明,CPI持续高位徘徊,再加上管理层多次表态严控通胀,当前央行放松紧缩政策的概率几乎为零。8月底央行扩大准备金率的缴存范围,更加剧了投资者对未来资金面持续紧张的担忧。此次央行对各大银行保证金补缴存准金采取了分阶段进行的方式,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此举相当于在未来半年内上调2-3次存款准备金率,且此项措施相较以往更具有持续性,对A股资金面的影响或将持续存在。因此,市场对流动性瓶颈的担忧无疑制约了每次A股超跌反弹的高度。

  其二,海外经济变数依然大。在经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投资者对A股的“熊市”始终记忆犹新,当前欧美经济的疲软让投资者再次嗅到了“危机”的味道。8月8日全球股市的大跌主要源于标普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A股于8月9日也一度下探至2437点的年内低位。不过,其后欧美股市的迥异表现似乎表明,相较于欧债危机,美国遭遇的经济放缓问题仅仅是危机的前奏。上周,奥巴马提出了新的经济刺激方案,总额高达4470亿美元,超过此前的市场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五美股并未因此受到提振,反而再次出现大跌。显然,有了上次美国两党就提限减赤方案扯皮的前车之鉴,美国投资者对奥巴马此项刺激方案的可操作性也产生了质疑。此外,G7会议于上周末闭幕,但与会各国除了继续表现出对欧债问题以及全球经济放缓问题的担忧,并未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欧洲股市周一开盘的大幅下挫也是对G7的“无为而治”所做出的反应。至少就目前来看,希腊债务问题的再度发酵表明欧美形势尚未稳定,而各国除了继续放宽货币政策外并无较具针对性的政策出台。显然,海外经济的不确定性还将继续成为A股转变预期的变数之一。

  其三,信心瓶颈恐难克服。201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资金绕着股市走,各种理财产品以及投资品种在上半年都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唯独股市不受“待见”。即使银行股的分红率一度高于一年期存款利息,权重蓝筹股的估值处于历史低值,投资者对股市的价值依然视而不见。近期央行针对通胀所采取的严厉调控措施也增加了投资者对经济下滑加速的担忧。经过各种超预期的调控打击,投资者对政策的转向已越来越不抱希望,目前“死气沉沉”的市场表现或许表明,真正制约A股翻身的恐怕还是投资者自身信心的缺失。

 A股5大影响因素:高通胀慢增长 外围乌云密布

  9月份的首周,沪市以2500点收盘,较去年11月11日的高点已跌去680点,跌幅近20%。11个月,A股如何走出如此弱势的形态?其中的多次反弹又有哪些利好支撑?其中的逻辑是否可以用来解释目前的市场,甚至预测未来的走势?

  国内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国际债务问题、政治动荡,国内外金融市场等等因素纵横交织,虽复杂,但依然可以理清一些大的思路。理财周报记者从11个月的K线图中寻找30多个节点抽丝剥茧,试图解析背后的逻辑。

  笼罩在高通胀和流动性紧缩的乌云下

  在2010年11月12日未来临前,投资者在10月行情中如鱼得水,似乎并未预知一场持久的下跌即将到来。

  11月11日,10月份经济数据公布,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新高,而环比也增0.7%。当日,央行同时宣布将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实,20多天前,央行刚刚完成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加息;8天前,其也提醒须高度关注潜在的通胀压力。

  这一信号似乎表明之前4万亿及相关刺激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开始出现,反应到资本市场则预示着股市的10月行情也将遭遇重大障碍。按照以往的规律,CPI上涨幅度到了4%—5%之间,国家便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压倒A股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突然变脸,本报去年168期的报道《揭秘A股160点暴跌事件全球策划传导内幕》曾做过详细分析。

  11月12日,大盘暴跌160点,同时也打开了流动性紧缩预期下的下跌通道,17日,大盘跌破3000点直至近4个月后才重返。11月份剩下的时间里,控物价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温家宝、商务部、国务院、发改委等在13天内先后发表和公布控制物价的言论和政策。一系列动作暂时止住了下跌趋势,大盘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箱体运动。

  但仅隔2个多月后,12月26日央行宣布再次加息,通胀压力之大可见一斑,股市应声突破箱体再次下探,直至2011年1月25日,跌到之前10月8日正式启动10月行情的点位获得支撑反弹。

  按下1月26日至4月18日的反弹过程后面再表。4月15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CPI同比上涨5%。在“十二五”规划和年报季报行情逐渐沉寂后,通胀再次成为主导市场情绪的因素,4月18日,央行年内第四次提高准备金率。从事后来看,从去年10月至今年7月,每个月都有加息或提准动作,甚至一个月提准两次。在缺乏新的利好政策出台下,不断攀升的CPI数据和不断加码的流动性收紧力度压得大盘毫无还手之力。4月19日到6月20日,大盘再次经历2个月的下跌。

  流动性收紧并发症和国际传导再加两根稻草

  伴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一些其它问题也衍生出来。比如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萎缩、地方债务问题等。从去年开始,从银行利率,到信托产品,再到限购政策,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日益增加;同时,流动性的不断收紧也大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不仅是房企的贷款,还有地方融资平台的10万亿债务都让市场对银行股望而却步。对股指有重大影响的权重股一旦上攻乏力,大盘便徘徊不前。

  在利空逐步聚集的情况下,创业板中小板扮演了火上浇油的角色。从去年年底开始,市场重要选择抛弃“三高”的两板,大半年时间,创业板下跌36%,中小板也下跌26%。

  从近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通胀似乎并没有按照去年设定的上涨4%标准执行,反而带来了并发症——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去年10月份的54.7降至今年8月份的50.9。从今年4月份开始,经济增长放缓成为市场除通胀外的又一大心病。而从国家的政策走向来看,治理通胀依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国内的准“滞涨”已是绵绵细雨,但祸不单行,国际经济环境以及金融市场再为A股加上一根致命的稻草。去年11月12日的暴跌有着国际市场对当周周末G20峰会的担忧,从而引发连锁反应波及A股。

  而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今年7、8月份的美国债务危机,美国两党为债务上限问题纠缠不清,道琼斯工业指数自7月22日至8月10日狂跌不止,而A股在四连阴后于7月22日收出十字阳,市场似乎受影响不大。熟料,7月23日的一场温州动车突发事故成了导火线,点燃了外盘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大盘在短暂的反弹后再次下跌。突发事故对A股的影响一直存在,包括今年2、3月份的利比亚动荡和日本地震.

  翻盘的力量

  外盘自然是影响A股的一大因素,但从近期大盘跟跌不跟涨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因素则来自内部,利空来自这里,利好同样来自这里。

  去年11月12日大跌以来的第一波反弹始自今年1月26日,止于4月18日。这段时间出现了近3个月的市场回暖期,一个是“十二五”规划和“两会”的刺激,另一个则是2010年年报和2011年一季报预告发布的传统行情期。同时,技术上也获得了10月行情启动时点位的支撑。利好的密集出现暂时冲散了通胀带来的乌云,也是在这波反弹中,大盘3次冲上3000点。

  另一个反弹期则出现在6月21日至7月18日,这波反弹更多的被市场认为是技术上的超跌反弹。但应该注意的是,在经历了连续的加息和提准后,市场开始出现通胀见顶和流动性放松的声音,预期开始转向乐观。并且经历了长时间调整的小板股和新股重现生机,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市场氛围。但这波短暂的反弹被证明缺乏动力,因为市场依然被缺乏主线和低成交量困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内高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双重压制下,在国际环境不稳定的包围中,在市场内部缺乏支撑下,大盘上攻乏力。同时,在这样的弱势中,上涨的动力更多的是利好政策的密集刺激。但归根结底,整体环境的向好才能为大盘上升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7、8月份的经济数据依然不容乐观,同时之前被认为可能出现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也被7月7日的加息和8月底的存款保证金上缴准备金政策浇灭。未来可能还要等待。(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