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货运破产:特别策划:9.11十年,世界的"变"与"不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1:47:57


“9·11”事件过去10年了,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十年来,美国政府把反恐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采取了许多惊人之举并且促成了全球反恐合作。“基地”组织头号人物本·拉登也在今年5月初被美军击毙。然而,美国更安全了吗?世界变美好了吗?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许多人都觉得美国发起的两场反恐战争,恐怕会滋生出更多的“恐怖细菌”。在不少地方,“恐怖主义”离普通人的生活似乎比以前更近了。那么,十年之后再回顾“9·11”事件,我们能获得多少新的认识和看法?环球网特别邀请10余名国内外专家和记者,他们有的是长期奋战在反恐一线的政治学者,有的是长期追踪地区热点新闻的驻外记者,为大家解读“9·11”之后世界的“变”与“不变”。

美国人的价值观始终没变。他们认为,美国先进的民主价值观念是为落后的极端势力所不容的。无论哪届政府上台,美国长期的核心战略都是推行美式民主价值观念。这种核心战略一直没有改变。而所有围绕这一战略的都属于工具。所以,反恐成了美国在全球继续维护他的霸权的一个新工具。
 


奥巴马决定参加纪念活动

白宫发文向全球恐怖主义受害者致意
白宫发文向全世界受害者致意 警惕各地新的袭击
《纽约时报》8月30日透露,白宫强调,在纪念在“9·11”袭击事件中丧生的来自90多个国家国民的同时,美国向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恐怖主义受害者致意。另一份题为《“9.11”十周年计划》的文件发往联邦政府各机构,强调国家机构的重要性及政府为防止美国再次发生重大恐怖袭击而做出的贡献。在纪念“9.11”事件遇难者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基地”及其他极端组织自那以后在全球各地所发动的袭击。【详细】
白宫态度犹豫保守 奥巴马小布什将出席纪念活动
在如何纪念“9·11”事件十周年一事上,美国白宫最终的定调显得有些犹疑和保留。尽管美国力求“传播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呈现一种积极的、向前看的基调”,但低调的背后有着诸多无奈与难言之隐。在“9·11”事件十周年这样如此敏感的时间点,加之2012年总统大选临近,奥巴马政府的选择是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在“9.11”事件十周年纪念活动当天,奥巴马总统决定前往纽约世贸遗址、宾夕法尼亚州第93次航班坠毁遗址及五角大楼参加相关纪念活动,但不准备发表长篇大论。据透露,届时美国前总统布什也将出席在纽约举行的纪念活动。【详细】
纪念活动成变新的政治角斗场 华盛顿缺乏团结
对于华盛顿政坛中的各种势力而言,充满情感色彩的“9.11”事件十周年纪念活动已悄然变身为一个新的政治角斗场,稍有不慎便将失足。为此,白宫呼吁美国民众重振“9.11”事件发生后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一致精神。这既是基于利害权衡寻求与政治对手“求同存异”,又从反面证明“团结一致”恰恰是目前华盛顿最为缺乏的精神。【详细】


温宪(环球网驻华盛顿记者):“9·11”后十年间160万人迁离纽约州
纽约州官方统计表明,自2000年至2010年,纽约州已有160万人迁离纽约州,其中许多人是因为“9.11”事件的发生使他们付出的巨大情感代价,或是经济不景气失业的打击。
在“9.11”事件发生以前,美国北部佛蒙特州与加拿大交界处人员自由往来,过境极为便利。因为美国一侧汽油较加拿大境内便宜约40%,加拿大人甚至愿意过境加油。但“9.11”事件发生后,一切都变了。原来曾一周跨境数次的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圣阿蒙德市市长佩雷切尔抱怨说,原来只需点个头就入关,现在则需带齐所有证件,还需打开车辆进行检查。在“9.11”事件发生后的一两年,情况糟透了,“过境就如进入战区一样”。【详细】
温宪(环球网驻华盛顿记者):美国反恐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美国官方目前刻意要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前看的基调”,恰恰反衬出它某种不那么积极的现实。“9·11”事件后,美国接连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至今深陷其中,仍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在结束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的努力中,奥巴马终感捉襟见肘,现在已不得不考虑继续将美军留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国在“反恐”大旗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伴随这两场战争的是美国国力的透支与国家信用的降级。连年消耗却落得了越反越恐,其结果是美国国内的恐怖分子已成为新的忧虑增长点。【详细】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反恐已成美国群体意识 内政外交变化深刻
“9·11”事件这十年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从社会上来说,反恐已经成了非常重要的美国群体意识。 第二,从政治角度来讲,布什政府的反恐战略持续从2001年持续到2008年,对美国的对外安全和外交都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反恐已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首要话题。 第三,美国的这两场战争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很大的影响,使美国政府备受批评。第四,促使美国外交策略发生变化。美国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来行使美国的力量去寻求美国的安全目标受到了各方面挫折。所以,奥巴马上台以前,美国国内的战略精英开始讨论的更多问题是“巧实力外交”,意思是即使美国实力太强,也不能简单地依赖。【详细】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人安全意识增强 但核心价值观始终没变
“9·11”确实使美国工作和安全的思维方式及心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人逐渐习惯于无论是外出旅行还是到公共场所参观,或者参加会议,都进行严格的安检,他们认识到安全是所有活动的基础。但美国人的价值观始终没变,他们始终认为,美国先进的民主价值观念是为落后的极端势力所不容的。美国无论哪届政府上台,都保持着这样的核心战略,无论是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还是罗斯福、里根,美国长期的核心战略就是推行美式民主价值观念。这种核心战略是一直没有改变的,而所有围绕这一战略的都属于工具。反恐成了美国在全球继续维护他的霸权的一个新工具。【详细】

9·11后美国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

9·11后,反恐成重要的美国群体意识

反恐已成美国在全球继续霸权新工具

>
“9·11”后十年来,国际社会都在不遗余力地反恐,但整个恐怖主义威胁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产生恐怖主义的深层原因的治理上,并没取得明显的进展,而且还激化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概括来说,就是“治标不治本”。这就是这10年来反恐的主要症结所在。


9·11影响今后十年二十年可能继续

反恐对美军是检验更是实战机会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未来10-20年影响仍会存在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影响,911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冲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而且,这种影响始终难以消退。这10年存在,可能今后十年二十年也会继续存在。我们认为,911是整个国际社会恐怖和反恐斗争的一个重要性的转折点。【详细】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反恐对美军来说是检验,更是实战机会
“9·11”以来这十年的影响很复杂,但不能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说反恐本身出了问题。至少现在来看,“9·11”这十年以来,美国的军事力量美国军事战略都得到了检验和发展,美国的军事实力就变得更加强大。从军事角度来说,反恐对美军的军事能力、训练能力和全球的行动能力是一种检验,也是实战的机会。【详细】
杨恕(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不能说“911”给了中国战略机遇期
恐怖主义已国际化,我们也必须更广泛地开展国际反恐合作,在内外两条战线上开展反恐斗争,对此应有正确认识。拉登死后,不少人以各种语言表示了惋惜,甚至感谢拉登给了中国十年的战略机遇期。但我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其发展机遇必须是全球的,是各种因素和条件综合形成的。要认识到,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而不是恐怖主义的同盟者,更不是其它国家反恐斗争的旁观者。恐怖主义,只会给中国的内政外交带来更多的麻烦而不是机遇。【详细】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恐怖主义具有深刻的宗教、文化背景
“9·11”发生的背景很复杂。首先,9·11事件之前,整个国际社会经历了冷战的结束,由两极世界过度到了单极世界,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随之确立。 第二,全球化的发展,使边缘化国家与主流国家的差距越来越远,原来两极化格局所掩盖的矛盾和冲突就进一步显现,而非传统威胁逐步上升。美国加速在全球推行美式民主价值观念与其他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问题产生冲突。【详细】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9·11”恐怖主义思想中有若干的正当性
恐怖主义既然称为“主义”,必然有其思想,恐怖主义者是具有思想的恐怖者。像本·拉登就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放着好日子不过,跑到山里过苦日子,追求的就是自己的信念。比如,巴勒斯坦人牺牲自己去杀害以色列平民来威胁以色列政府,这种恐怖行为是要反对的,但他们这种行为的本质是要打击以色列政府,他们认为以色列是个非法的国家,这就是一种思想。因为,美国根据1947年的联合国决议帮助成立了一个以色列国,但根据同一个决议,巴勒斯坦国也可以成立,而美国就不愿帮助巴勒斯坦。所以,打击美国的“9·11”恐怖主义思想里有若干的正当性。【详细】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恐怖主义是一种暴力犯罪
恐怖主义是什么?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暴力和对人类的合法、和平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抗拒,就像人类社会永远会存在犯罪一样。没有人可以根治恐怖主义。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暴力,就一定有犯罪,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恐怖势力。【详细】

本·拉登就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恐怖主义“6变”“3不变”
“9·11”之后,从对全球恐怖主义的影响来看,有变的也有不变的。先看“不变”: 第一个“不变”,是恐怖主义追求的政治目标、打击对象,即恐怖主义的战略问题没变。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最主要的打击目标,同时也反对本国政府。 第二个“不变”,是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威胁的多元化的状态没变,对世界各国的恐怖威胁,来自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第三个“不变”,是恐怖主义行为方式的核心特质没有改变。他们对受害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直接危害。
另一方面,在诸多不变因素的同时,国际恐怖势力也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 第一个“变”,是基地组织的领导层变得分散化,但他们通过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发布恐怖性、煽动性、蛊惑性言论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第二个“变”,是恐怖组织领导层再生能力大为增强。比如本·拉登被击毙以后扎瓦希里迅速接任等等; 第三个“变”,是恐怖势力在地域分布上进一步扩展。目前来看,从南亚到中东,再到北非,从整个态势的发展来说,9·11以后以基地为核心的国际恐怖势力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反恐的打击下,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出现了蔓延扩张的态势。 第四个“变”,是9·11以后恐怖势力本土化问题日益突出,基地组织的意识形态在欧美地区的渗透能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第五个“变”,是9·11以后整个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出现了低龄化态势。第六个“变”,也是911以后恐怖主义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把整个因特网作为重要的恐怖活动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各种恐怖组织靠着恐怖主义意识形态而连为一体。通过网络招募人员,进行策划、组织,然后再实施恐怖袭击。【详细】

9·11后国际恐怖主义“6变、3不变”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10年反恐无明显进展 症结是“治标不治本”
“9·11”后十年来,国际社会都在不遗余力地反恐,但整个恐怖主义威胁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概括来说,就是“治标不治本”。虽然国际社会在打击现存的恐怖主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美国今年5月美国派海豹突击队击毙了本·拉登,但在产生恐怖主义的深层原因的治理上,国际社会这十年来并没取得明显的进展。而且还激化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这就是这10年来反恐的主要症结所在。【详细】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恐怖主义难根治 各国须通力合作
这十年美国全球反恐的努力效果是积极的,是很明显的,至少本·拉登被打死,基地组织也完全转移到了地下。这十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激进的恐怖主义组织敢公开地大规模地发动恐怖袭击。其实,这10年不止美国在反恐,全球也在反恐。联合国通过了17个有关的反恐问题的决议,加强全球对恐怖主义势力的打击,世界各国也通力合作。【详细】

十年反恐无进展症结是治标不治本


李伟:10年国际反恐未获实质进展 基本态势是“自扫门前雪”
在国际反恐方面,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发展比较明显:第一,国际社会在反恐问题上存在双重标准,这一现状很难使各国形成真正的合力。第二,美国依然把反恐作为推行美国核心战略的一个工具,这不仅不利于反恐,反而导致更多矛盾的产生,其实是阻碍了国际反恐。
解决恐怖主义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起码国际社会应形成整体的战略,而且必须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联合国曾发表过治理恐怖主义的全球战略,但并未得到大多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认可。所以,现在国际社会根本无从谈起反恐的国际性战略。目前,国际反恐的格局基本态势还是“各扫自家门前雪”,这也是当前在反恐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详细】
沈丁立:美国与恐怖分子都难以让步 未来要靠各文明的悟性
从9·11事件迄今这10年的恐怖主义与美国的行为来看,可以说9·11事件对美国并没产生什么影响,从长远时间来看,它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美国不会检讨自己,它从根子上不愿认同恐怖主义的某种正当性,继续用错误的理论指挥错误的实践。将来的反恐是没任何希望的,反恐的和搞恐的都有自己一套话语,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而对方是错误的。双方都不会静下来想一想,让步就更难。
世界的未来要靠各种文明的悟性。但目前来看,基地组织和美国也没有这个悟性。人类文明的进展是很慢的。美国与基地之间,未来五十年到一百年不会有握手言和的机会。基地可能有低潮,但基地的思想仍会被很多人接受,其中一些人还会变成极端分子,用生命跟美国去赌博。【详细】

世界的未来要靠各文明的悟性


“9·11”既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在全球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9.11”事件十周年作为一个举世瞩目的时间节点,全球公众就此事进行反思成为应有的题中之义。

反恐一隅 人质事件7年后别斯兰仍不乐观
9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别斯兰市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纪念2004年9月1日那场震惊世界的劫持人质事件。7年后,记者走进别斯兰市,仍深深地感受到这场悲剧给这座城市造成的巨大创伤。当年关押人质的学校体育馆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群青年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他们统一身着黑色T恤衫,上面写着“北奥塞梯反对恐怖主义”。
别斯兰市所在的区区长达夫罗夫向记者表示,人质事件后,别斯兰市组建了反恐委员会,协调当地的反恐行动。另外,地方政府还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和经济,以从根源上消除恐怖主义。但别斯兰第一学校副校长卡苏莫娃却向记者表示,她并未感到人质事件后,当地政府在发展教育上有何变化,学校仍然存在教师工资低、经费不足等问题。【详细】
美国的反恐战略取得一系列失败 美国有损反恐战争的声誉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夫谢耶夫接受环球网采访时说,美国过去十年反恐有胜利,但更多的是失败。由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谋求一己私利,反恐战争的声誉严重受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推翻萨达姆政权。
当前世界反恐斗争面临诸多难题。如最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惩治腐败可以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原因。但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并不是社会最贫穷的人。另外,恐怖主义越来越多地与族际冲突、权力斗争、水资源和能源争夺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详细】

人质事件7年后别斯兰仍不乐观


美国反恐十年,巴基斯坦没了安全
自从美国进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以来,这一地区的战事和武装袭击却没有停止过。当下,随着本·拉登被毙,美国在阿富汗撤军的加快,巴基斯坦安全状况依然没有改观,巴基斯坦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特别是巴西北部落地区。巴基斯坦著名资深记者艾哈迈德·拉希德就认为:“美国的反恐战争打了十年,但当下的巴基斯坦安全和经济状况却是10年来最糟的时候”。【详细】
恐怖势力逃入 巴基斯坦成阿巴地区武装策源地
美国在阿富汗与塔利班搏战,缉杀“基地”组织头目,使得阿富汗反美武装力量和“基地”组织纷纷越过阿巴边境,向巴基斯坦境内迁移。现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部落地区已成为整个阿巴地区武装势力的策源地。美国强压巴基斯坦军队打击西北地区的武装势力,还催生出了与阿富汗塔利班相呼应的“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组织”,该组织以巴军队和政府在西北部的军事清剿是在为美国卖力为由,把暴力袭击的目标重点指向了巴国家机器和巴境内的重要设施。在过去的几年中,巴基斯坦陆军总部、海军总部、卡拉奇迈赫兰海军基地以及首都伊斯兰堡万豪饭店等一个个重型恐怖袭击,让巴基斯坦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这场因9·11事件而引发的反恐战争的火线。【详细】
9·11使巴基斯坦度过了痛苦的十年
20多年来一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从事新闻报道的资深记者伊莫提亚兹·古尔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9·11改变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命运和安全形势。层出不穷的暴力活动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过去十年中,平民和军人的死亡人数达38000人之多。由于这些年来国家重心主要放在反恐安全方面,政府在安全上的财政投入达到了9·11之前的10倍,军费财政在过去的十年中至少增长了30%,但在社会发展方面的财政投入却很少。这个国家9·11十年来的历程令人痛心。【详细】

巴基斯坦被称世界“最危险的地方”

9·11使巴基斯坦度过了痛苦的十年


45%的英国人承认“9·11”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英国当地的政论杂志《新政治家》在“9·11”十周年前夕在英国进行了一项民调,结果发现45%的英国人承认,一场“9·11”事件改变他们的人生。 对于西方社会而言,“9·11”确实带来很大改变:首先,民众开始怀疑西方的安全,过去很多人向往“西方乐土”,现在做移民决定时则会考虑安全问题。 其次,西方的政党政策发生了变化。“9·11”之前,欧洲国家对于极右翼势力的关注不多,但现在国内发生极端主义犯罪活动时,也被认为与国际极端主义思潮有关。第三,西方乃至世界的公共政策发生了转变。【详细】
反恐让英国倒退回1908年的“警察王国”
英国前军情五处主管史黛拉·雷明顿曾在离职后对媒体坦露心声说,为了严防恐怖主义袭击,英国已经沦为“警察王国”,回到乔治·奥威尔笔下《1908》的时代。政府为了在反恐斗争中取胜,不惜牺牲公民权益,其中包括在没有掌握证据的情况下,警察有权拘禁嫌犯最高长达42天,以及政府强迫民众办理身份证。她说自从1996年退休以来,自己越发感觉到政府需要考虑民众的民主自由权利,尤其是在敦促国会通过干扰个人隐私权益之前,要慎重考虑再做决定。【详细】
西方遭遇新一轮恐怖袭击的风险仍很高 民间暴力行为会随之而来
伦敦智库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中东及北非事务研究员马哈·阿兹姆认为?,“9·11”事件之后的十年,对于西方来说,遭遇新一轮恐袭的风险仍然很高。英国《卫报》驻南亚地区的记者杰森·伯克在“911”十周年到来之际出版了自己的新书《“911”战争》。在这本书中,伯克认为,基地组织前领导人本·拉登与掀起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一名26岁卖蔬菜水果的当地小贩布瓦吉吉的相似性说明,当社会有向司法制度诉说不公而遭阻挠的时候,民间的暴力行为难免会随之而来。【详细】

反恐已使英国沦为“警察王国”

9·11后西方遭新恐袭的风险仍然很高


西方国家蒙受“9·11”阴影,阿拉伯国家日子也不好过
“9·11”事件纪念日将至,阿拉伯国家的不少媒体开始对事件及其影响进行剖析和反思。埃及《消息报》日前发表文章说,“9·11”这一骇人听闻事件发生以来,当西方国家在“9·11”的阴影中胆战心惊地生活时,阿拉伯国家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虽然恐怖分子多来自中东地区,但这一地区也是不断受到恐怖袭击的重灾区。文章说,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恐怖主义仍然是人类的公敌,铲除和消灭这一公敌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详细】
阿拉伯国家政局不稳导致反恐难度较大
一些阿拉伯媒体认为,中东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反恐,存在比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一些国家的政局不稳,当政的反恐主将地位甚至都岌岌可危,摇摇欲坠。譬如以也门为例,也门总统萨利赫一直都是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的主将,而他的政权现在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萨利赫也生活在异国他乡,连回国的愿意都实现不了。这种权力真空,被基地组织钻了空子,不断加强和壮大自己的力量。【详细】

阿拉伯国家日子也不好过


十年反恐让美国变得安全了吗?这个见仁见智,但十年来国际反恐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则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世界变得更乱是不是说明反恐是错误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学者专家的观察分析中可以发现,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敌,反恐既是各国政府的共识,也是国际社会的不二选择;只不过,轻率使用武力无法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反恐必须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