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护肤品在哪进货:想起了我的童年时代的中秋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55:25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道出了中秋赏月时的思念与哀愁,也让我回想起了童年时代过中秋节的情景。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河北大平原的一个普通的村子里度过的,中秋赏月并不是多么浪漫,可颇值得怀念。那时的物质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月饼总是要吃的,在吃月饼之外还有故事可听。

  低低的个子,佝偻的身子,慈眉善目,无情岁月雕刻出的满脸皱纹,这是奶奶留给我的永恒印象。中秋的夜晚,奶奶指着圆圆的月亮讲“兔儿爷”,讲那月中的嫦娥,引得我们兄妹几个生出无限遐思,企盼着能有奇迹出现,也好开眼看看“兔儿爷”长得什么样。尽管总免不了失望的结局,“兔儿爷”未曾见到过,可下一年还是盼着中秋节的到来,又可以听奶奶絮叨月中的仙境了。

  真的,那时坐在自家的院子里,不用做什么准备,抬头就能够看到皎洁的月亮(当然是晴天的时候)。不像现在,城市里的灯光背景那么强烈,中秋赏月还要到郊外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否则就分不清天上的月光和地上的灯光。更让人回味无穷的是,村子里的安静,使得月光如水银般倾泻下来,恬淡安逸,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清冷的味道。远离喧嚣,才是中秋赏月的美好氛围,而奶奶讲的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才正是中秋节的“精髓”。

  没有天价的月饼,没有觥筹交错和琼浆玉液,只有几个眼巴巴望着月亮、围拢来听故事的小孩子,中秋过得俭朴而丰满。但那样的记忆是那么牢固,那么温馨,不似现在有电视、有网络、有热闹的晚会和演出,可心里还觉得空落落的。过了不惑之年,我才明白,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不只是写在纸面上的东西,更多的是流淌在老百姓心里的传说和故事,也许口口相传才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特质。可惜,中秋这个传统节日,已经变得文化味越来越淡,俗得有些物欲横流了。

  我真的很怀念童年时代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