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异闻录全集txt下载:911十年特别策划之二:反恐战争越反越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21:42

911十年特别策划之二:反恐战争越反越恐?

2011-09-08 17:09:39 来源: 中国网 导语: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人们才发现基地组织在伊斯兰世界的民意支持率早已今非昔比,以至于在拉登死前数年就已无所作为。

戴维·伊戈纳休斯:本拉登至死都在筹划新一轮攻击,但从未成行

戴维·伊戈纳休斯(David Ignatius),前《华尔街日报》记者,美国《华盛顿邮报》海外事务资深评论员

本拉登被击毙后,美国官员收集的材料分析了本拉登的真实情况,认为利比亚出生的阿提亚·阿拉哈曼比本拉登的继任者扎瓦希利更重要,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本拉登直到死前依然计划发动对美国的大规模恐怖袭击,可能和911十周年有所关联,阿提亚和本拉登的通信提到了这场策划中的袭击,扎瓦希里则只赞成发动小规模袭击。

2:本拉登是行动计划和决策的实际执行者,而不是美国认为高高在上的领导人,扎瓦希里实际上遭到孤立,基地组织和其他人对他并不信任。

3: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遭受了无人机轰炸,训练和通讯被迫中断,他计划把基地转移到其他地区,但也一直没有行动。

迈·亚玛尼:“瓦哈比”极端宗教土壤仍在

迈·亚玛尼(Mai Yamani)  伦敦国际事务皇家学会研究员,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贝鲁特卡耐基中东中心的访问学者。著有《伊斯兰教的摇篮》

伊斯兰世界的萨拉菲/瓦哈比教派长期以来滋养本•拉登和他的家族,它们是极端分子的温床,也依然自称是受保护的沙特阿拉伯意识形态。美国反恐只是通过外科手术去除了基地组织代表的部分肿瘤,而对恶性的沙特阿拉伯瓦哈比主义和萨拉菲主义肿瘤未加触及。实际上,尽管西方反恐战争历经十年,沙特阿拉伯与美国长期联盟,这一王国的瓦哈比宗教机构却持续不断地为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提供资金。本·拉登在沙特阿拉伯出生、成长、接受教育,他是这种普遍意识形态的产物。他不是宗教革新者,他是瓦哈比主义的产物,后来被瓦哈比政权当做伊斯兰战士出口。

上世纪80年代,沙特为传播瓦哈比主义花费750亿美元的巨资。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建立学校、清真寺和慈善团体。911之后,甚至在沙特人发现由于互联网传播,“圣招”已经无法控制之时,他们依然延续了这些计划。成千上万的地下伊斯兰武装分子网站上,大肆鼓吹的跨国伊斯兰政治运动之风又吹回了这个王国。“911”事件中的劫机者是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意识形态的出口产品,执行恐怖袭击的19人中,有15人是本·拉登挑选的,因为他们有像他一样的沙特阿拉伯血统和教育背景。像这些劫机者一样,沙特阿拉伯的潜在恐怖分子后备军依然存在,因为制造狂热理念的瓦哈比工厂依然毫发无损。所以,真正的战争对手不是本·拉登,而是沙特阿拉伯国家支持的意识形态工厂。本·拉登只不过是这个王国官方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的暴力的一个映照。

理查德·哈斯:恐怖主义仍是边缘角色

理查德·N·哈斯:老布什的特别助理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近东和南亚事务高级主管。布鲁金斯学会副主席和外交政策研究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教授,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2001年9月11日虽然怎么看都是一场悲剧,但它并非一个历史转折点——它并未开启一个由全球恐怖主义主导国际关系的新时代,而类似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也没有在全球蔓延。虽然“全球反恐战争”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过去10年最重要的仍然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全球化、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以及中东的政治动荡这些变化和发展。

如果把反对恐怖主义当成负责任的政府在世界上的核心要务,这是错误的。恐怖主义仍是边缘角色,它们的吸引力终归是有限的。它们只破坏,不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走上开罗和大马士革街头,呼喊的并不是基地组织的口号,也没有对它的纲领表示支持。而种种措施已经成功地令恐怖分子陷入被动:情报资源被重新配置,国境线被巩固,社会变得更有弹性,国际间的反恐合作显著增强——各国政府都觉得需要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虽然它们在其他领域存在巨大分歧。军事力量也不容小视,基地组织丧失了阿富汗的巢穴,向它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被推翻。本·拉登最终被美国特种部队找到并击毙。军事无人机已经在击毙恐怖组织头目的行动中大显身手。

约瑟夫·奈:恐怖袭击只是利用了两大不对称状况 

约瑟夫·奈,曾于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任国防部长国际安全政策助理,哈佛大学教授,著有《权力的未来》一书

以冷战为例,当时美国抵御苏联核袭击的能力显然比今天更为脆弱,但“确保相互毁灭”战使得双方都变得同样脆弱,从而避免了灾难发生。苏联人虽然武力强大,但却无法利用手中的军火库从美国人处讨到半点便宜。

然而,有两种不对称状况却在2001年9月帮了基地组织一把。第一是信息不对称:恐怖分子对自己的袭击目标了如指掌,但911之前的美国却对恐怖网络特征和地点知之甚少。第二是注意力不对称:美国作为一个大型参与者拥有众多利益目标,并因此稀释了在恐怖分子这种小型参与者身上的注意力,而恐怖分子则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注意力和意愿。美国情报目标早就收集了基地组织的信息,却始终没有把来自多个情报部门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但这两种不对称无法赋予那些非正式暴力行使者们永恒的优势。基地组织首脑人物的陆续覆灭,美国情报部门的不断强化,更加严格的边境管制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与中央情报局的更紧密合作也令美国及其盟友变得更加安全。

罗斯·杜塔特:本拉登失去了泛伊斯兰世界的支持

罗斯·杜塔特(Ross Douthat):纽约时报评论版专栏作家、《大西洋月刊》高级编辑

拉登赢了吗?才没有。美国在穆斯林世界的军事干预只是为了防止全球圣战运动的蔓延。而圣战运动是以牺牲一些温和伊斯兰运动为代价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泛伊斯兰政教合一国。比起发动911那时,本·拉登离建国目标更近了吗?不,相反,更远了。还有人说方兴未艾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对伊斯兰极端分子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很难得到诱敌深入跟阿拉伯之春有什么必然的关联。

也不能认为他的终极目标过于不切实际所以无从实现。不切实际的革命者有过成功的先例,1917年发生在东欧的共产革命正是如此,1970年代后伊朗的霍梅尼也是。如果拉登追随者把巴基斯坦变成了圣战国,或者伊拉克战争让基地三号人物扎卡维统治了美索不达米亚,那么后911时代的拉登确实是成功的。但事实却是,随着外国军队进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拉登在穆斯林世界的欢迎程度每况愈下。

彼得·伯根:拉登和布什都犯了战略错误

彼得·伯根(Peter Bergen):CNN记者、国家安全分析员,曾采访过拉登,畅销书《最长的战争》(The Longest War)作者

911事件的问题不在于美国政府缺乏有关基地组织意图和能力的信息,而在于布什政府无法理解基地组织可能对美国发动实质性袭击,一方面是因为白宫局限于冷战思维,一方面是美国把伊拉克看做头号敌人,认为本拉登和基地组织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不符合这种世界观。本拉登和布什都犯了重大的战略错误,本拉登误判了911袭击的后果,认为西方国家和苏联一样容易击败,发动911袭击将让西方势力从中东撤出,但是西方对中东展开了行动,导致他领导的恐怖组织失去了阿富汗的安全基地。布什决定发动伊拉克战争打击恐怖主义,结果反而为为本拉登的圣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布什政府没有完成反恐战争的目标,根据五角大楼的调查分析,萨达姆和基地组织之间根本没有关联,中东地区也没有出现民主的多米诺效应,相反的是,各国政府更加坚定地捍卫政权。布什政府的错误,为基地组织在阿拉伯国家找到了避风港,伊斯兰国家成千上万的失业者将继续赞同本拉登反对西方的教条。

(本文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NN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