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医学团队全集:苦难灵魂的深处——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27:57
苦难灵魂的深处——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耶子 于 2011-9-2 17:15:49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音乐之声

耶子按:

 

1869年柴可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庄园旅居时从一位泥水匠处听到一首非常具有风格的曲子,经过再创作就是这首著名的《如歌的行板》。

 

这首曲子曾经让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一边听一边老泪纵横,并感叹:我已接触到苦难灵魂的深处了。

 

如果你试一试欣赏这首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就会知道,它的深邃,沉静,舒缓和余音的飘渺和意犹未尽,那音符织体伸展出的怎么不是苦难灵魂深处的沉思和啜泣?

 

曲子简介: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作《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  
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段旋律构成。这两段旋律,前者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后者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它们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那种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了出来。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最终,好像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宗教上。因为作者在乐曲的结尾处使用了宗教歌曲惯用的变格终。


 


 

 

 

 

 

 

 


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亞托諾拉斯(Arto Noras)演奏

 

亞托諾拉斯(Arto Noras)

著名芬蘭大提琴演奏家亞托諾拉斯(Arto Noras,1942~),被國際譽為他這一代最傑出的大提琴家之一,也是頗負盛名的提琴教育家,在獨奏與室內樂演奏有高度表現力,是西貝柳斯音樂學院的弦樂四重奏創始成員之一,同時也是國際Paulo大提琴比賽的評審會主席。亞托拉斯還曾於2007赴上海音樂學院指導過大師班。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马友友演奏

 

第一次聽到"如歌的行板",我寫下了下面一小段文字:

熄了夜燈緩緩

 

星光微弱地沉落心靈

海底一小撮驚擾的沙末

飛揚了寂寥

放蕩如琴弦

細長的尾音

存在

又彷彿早已消失

 

 

打算送給柴可夫斯基。不過對柴可夫斯基來說,为這首曲子再多的錦上添花都抵不過1877年的一個晚上他所受到的肯定。

 


大文豪給年輕的音樂家最極致的讚美,莫過於那年50歲的托爾斯泰為37歲的柴可夫斯基的這首曲子所展露的真性情,那是在一場才華與知音交遇的音樂會上。


當托爾斯泰在演奏廳席上為正在演出的"如歌的行板"激動得老淚縱橫的时候,使比鄰而坐的柴可夫斯基因為自己困頓作曲大半生第一次遇到了知音而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安慰與滿足。


托爾斯泰在寫給柴可夫斯基的信中說道:我永遠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後一天。我的文學著作還從沒有得到過像那樣奇妙的晚會一樣巨大的報酬。

——荒何

如歌的行板

作者 席慕蓉


一定有些什麼是我所不能瞭解的

不然草木怎麼都會循序生長

而候鳥都能飛回故鄉


一定有些什麼是我所無能為力的

不然日與夜怎麼交替得那樣快

所有的時刻都已錯過

憂傷蝕我心懷


一定有些什麼 在葉落之後

是我所必須放棄的

是十六歲時的那本日記 還是

我藏了一生的

那些美麗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

 

耶子注:如果无法听,可到别人的博客共享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75f4230100wnxh.html

http://yezijxp.blog.163.com/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11/9/2 17:23:42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