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唯前夫说出隐私:禱告─屬靈爭戰的決定因素戈 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8:26:50


2011年
七月刊 |四月刊|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1986年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1985年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1984年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1983年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1982年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禱告─屬靈爭戰的決定因素
戈 登
一場史前的爭戰
從一個顯而易見的意義來看,禱告必會關乎爭戰。正確的瞭解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中,它決定屬靈的因素。這場在全球的爭戰其目的是為決定地上及其上人民。這爭戰可以追溯到創造天地的起初時期。
耶穌是地上的「公義王子」,是王的兒子。曾經有一位「假王子」,牠原本是合法的王子,牠的原因是違背了神的命令。如同──掃羅因不遵守耶和華的命令而被廢掉王位,大衛被膏取而代之。掃羅為要保住王位,用盡一切力量驅逐大衛這位「真正的王子」,為要保住他的王位。
合法的王子竭力尋求各種方法,受到各種逼迫,為要贏回起初的地位。祂與這位「假王子」展開了一連串激烈的戰爭,終於在復活的早晨,宣告得勝。
這裏有一個爭戰的特點是不同於其他的,也就是「決勝關鍵」──帶頭的將軍為了獲得完全的勝利,絕不輕言停止作戰。為了這個令人驚歎的理由:有一種「雄心壯志的愛」催逼著一定要贏。戰士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敵人,而是人的內心深處,以及他們的自由意識。當奇妙的愛產生力量激發出智慧與勇氣,就啟動了戰爭,為的是要贏得人的「心」。
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在世界的空氣中充斥擺盪,如同身陷在一場屬靈的戰場上。無數正義的靈與邪惡的靈,重踏著腳步踩在地上,屬靈的空氣充滿其中。它們壯觀地分屬於兩個對立的堅實作戰組織。
人是有靈性的,他有身體和心思意念,是極具靈性的。屬神的爭戰也是屬靈的領域,在那屬靈的領域,與其他的屬靈的個體相爭。
撒但也有靈性,卻無具體的形象,所以牠非常狡猾地隱藏在人的裏面,為了要達到牠那邪惡的目的。
在屬靈的境界裏,唯一的影響力就是「道德能力」。它不是單指著良善而言,也不是那種屬肉體的良善,而是更高,甚至超越天然人的力量。「道德能力」所相對應的就是「肉體的能力」。
神不使用武力和肉體上的暴力,但有些情況是例外的。當遇到「正義之戰」,從聖經的記載:在非常緊急狀態,神曾經下令以戰爭的方式來處決。以色列人被告知去發動戰爭消滅敵國,這些違背律法的敵軍,終將因精疲力竭而潰敗。從競賽的觀點切入,顯示在非常危急的狀況下,需要快速動作,才可出奇不意地一舉殲滅敵人。這個例外是祂計畫中的一部分,為了要一個民族得到終極的拯救。除此之外,這位「生命的賦予及掌權者」在祂的法則裏是不會使用武力來征服人心。
而撒但其中一項最主要的武器,就是使用肉體上的力量,但它必須根基於在這兩點上:首先,只有當一個人被視為牠的同盟,牠才能透過這人來使用這項能力。再來,就是牠為了尋求改變人的行為,會非常狡詐地運用這種能力。牠深知在屬靈能力的領域裏,聖潔和單純是牠的致命傷──在神的這一邊,「道德能力」遠遠大過撒但的命令。牠無法敵擋聖潔和公義的能力。耶穌是聖潔和公義的象徵,毫無瑕疵。在「人子」的歲月中,祂經歷了無數的磨難與試煉,最後在屬靈的地位上得勝。
禱告是個人屬靈品格的投射
禱告等同於屬靈的力量,這力量必須完全根據屬靈品格的能力。在這個充滿爭端的世代,一個具有靈性的人,他必須靠著這力量,堅定的宣告「耶穌的大能」超越一切邪惡的權勢,祂的能力可以臨到那些被黑暗勢力捆綁的人身上。禱告端看個人的屬靈特質而定。他是屬靈的,自然就具有屬靈的能力──這能力直接反射到他的屬靈品格,形成他人格特質的一部分。「屬靈的能力」具有不被形體所束縛的特質:不受空間的限制,好像我們被身體所限一樣。它可以隨我們的心思意念敏捷移動。假如我想要去倫敦,至少必須花一星期的時間,讓我的身體實質到那裏。但當我「思想」著我在倫敦,「意念」馬上就把我帶往那裏去。「靈的本體」所引發的行動比我們想像的還快速。
更進一步深入探究「靈的本體」不受任何物質的阻隔。今天,我來這個地方,是經過一扇門進來,每個人都要經過這道門才能進來,這是無庸置疑的。但「靈的本體」並不受這扇門的限制,它任意地穿過牆、屋頂或地板進入,聆聽我們的祈求,關心著我們所禱告的一切。
禱告具有這種不受空間或物質限制的「靈性本體」。禱告真實的將我們的靈──個人的品格,投射到所關心的「點」上面,以便影響別人的靈。舉個例子:有一個人住在亞特蘭大的海濱附近,我每天為他禱告。我的禱告是如此確切,以致能力可以及時穿越空間,沒有任何阻攔,一次又一次來回穿梭在我與他之間,穿透他屋裏的牆壁,深深的影響他周遭的屬靈空氣,最後影響到他個人的意志。【註】
幾年前我才清楚明白到,主不要我親臨到那些有「極大需要」的地方,那時我曾感到很失望。然後,我終於理解到事奉祂國度的智慧,就是真切的禱告,這是為祂贏得世人最正面積極的事奉。如同其他人已經做的,我為日常的禱告列了行事曆。每隔一段時間,我會為某些人提名禱告。這樣的實踐,讓我越發有純真的信心。每次當禱告的氣息一呼出,我心中就充滿極大的喜樂,裏面的靈發射到所禱告的每個地方,它與我一同在上海、加爾各答、東京,為與神站在同一邊的信心戰士們禱告,祈求「基督的大能」覆庇那些地區,戰勝惡者的權勢。
這是一場激烈的爭戰。撒但是訓練有素的謀略家,也是頑強的戰鬥者。牠絕不輕易投降。牠是為牠的生命而戰。如果你明有一點看起來似乎很奇怪和荒謬,因為牠似乎掌握了全局。那就是這世界的表現,表面看起來牠顯然已達到牠期望的,因牠竭盡所能在這世上興風作浪。其實,若我們站在牠的立場和觀點而言,這一點也就不足為奇了。禱告是堅持耶穌的得勝,在特別的點上打退仇敵,可以命中牠的要害。
仇敵只有在不得已的時候才會投降。只有在真正失敗的時候才會降服。所以,我們必須步步為營。禱告一定要明確,不屈不撓的持守著。仇敵不斷地更新作戰策略;因此,我們一定要奉「耶穌基督得勝的名」固守城池。這一點幫助我們了解到「堅持不懈的禱告」的重要性;即便,看到一些立即性的效果,或是一般性的結果,都不應停止禱告,要到得著完全的確據為止。
給予神一個嶄新的立足點
在爭戰中,得勝者主耶穌最佳的同盟就是在地上的人,當他持守在戰場上,將他的生命與他的救世主緊密的連結在一起;然後,不停地、堅定地,奉「得勝者耶穌的名」用信心來宣告得勝。這樣的一個戰士是撒但不能敵擋的。他發射一種無法抵抗的屬靈能力,直接進入屬靈的領域,撒但終究是要降服的。我們總是習慣於過往的歷史記錄,認為打仗非得靠人力才能得勝;這種看法讓我們難以理解「道德力量」其實才是戰勝的關鍵。在近代中國的傳道歷史中,有多處的記載可以見證:諸惡靈儘管頑強的掙扎,最後總是被迫承認敗退,甚至被迫投降,甚至還得向征服者求饒。在基督徒個人的服事中,亦有許多精彩的例證,在「道德力量」的影響,而面對激烈的反抗,至終還是讓許多人的生命徹底的改變。
如果得以親眼看見靈界裏的爭戰,我們就會持續不斷地看到無數的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乃是因為堅定不移的在靈裏與耶穌聯合禱告的結果。當一個人每次如此禱告,他就是在屬靈的地界,在撒但頭上揮舞著紅色勝利的旗幟。當一個人願意將心意獻給神,並且付上禱告的代價,他就等同於為神在戰場上取得一個嶄新的地位,可以讓神勝利的旗幟豎立在此。
當日本人為了要得到亞瑟半島的主權,日本海軍部隊獲得勝利後,使得蘇聯失去海上的優勢,仍然奮戰了好幾個星期才完全佔領。那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景況──即便獲得勝利,還要歷經艱辛才能真正的取得這塊土地。日本以鬥牛犬般的意志,終於在這塊土地得到她應有的地位。
禱告乃是世人在爭奪的領土上,給予神一個穩固的地位。當一個人與神的心意完全結合,堅決不移的禱告──這人就代表「神的立足點」踩在敵人的土地上。他全心奉獻給神,成為戰場的第二指揮中心。在這塊嶄新的領域,聖靈與他同在,以「耶穌基督得勝的名」宣示敵人的全然潰敗。這就是禱告的真諦!但願每一個人都起來效力,為主在地上贏得更多的立足點!
【註】:例如保羅為哥林多信徒禱告,改變了遠方的信徒。(林前五4-5、林後二1-4)
譯自:實用禱告的講論(Quiet Talks on Prayer-S.D. Gor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