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婧祎和林思意h文:定南县生猪主导产业区域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20:41
 (2008年——2015年)

 

定南县地处江西最南端,是京九大动脉、赣粤高速公路由北而下通往粤港两地的咽喉要地,国土面积131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75万亩,现有人口19.5万,其中农业人口15.9万,占全县总人口数的81.5%。

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思路,立足于日益突出的区位、交通、劳力、气候等资源优势,依靠生猪发展的原有基础,及时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策略,坚持把生猪产业作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导产业来抓,现已由过去的无名小县一跃成为全省主要生猪生产基地县之一。为做强、做大、做优我县生猪产业,现制定2008-2015年生猪主导产业区域规划。

一、生猪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产业化发展现状

通过招商引资、内联外引,我县先后引进了江西五丰牧业、江西五丰畜牧科技、江西万丰、江西申丰、江西定丰、江西华丰、江西裕丰等15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养猪企业,4个万头养猪小区,其中江西五丰牧业、江西五丰畜牧科技、江西万丰、江西申丰等4个公司是全县养猪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影响和辐射下,全县养猪业得到了蓬勃发展。2006年,全县生猪出栏34.85万头(其中供港生猪5万头),猪肉总产量27186.1吨,农业人口人平出栏生猪2.2头,养猪业产值34855万元。预计2007年全县出栏生猪38万头,产值49400万元,生猪存栏1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8万头,其中良种母猪1.6万头,占存栏母猪的8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养猪业发展虽然有了很好的起色,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比如农村科学养猪水平较低;无肉类综合加工企业;基层畜牧兽医体系薄弱等。主要表现在:

1、生猪生产防疫基础体系不健全。生猪疫病防疫是生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生猪产业的生存。

(1)防疫检疫体制不健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县在防疫检疫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体制不够完善。

(2)畜牧兽医人员是我县发展养猪业的主力军。上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县畜牧兽医站一直有5—8人,现在只有2人,同时兼管水产工作,化验、诊断、产品质量监测仪器设备一无所有,因此,从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看这种力量根本无法承担我县大力发展养猪业重任。

(3)全县现有7个基层畜牧兽医站,有16名防检员,其中9人是招聘干部,工资由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主要是服从当地政府安排,多数以政府中心工作为主。

2、生猪产品加工业滞后。生猪产品加工业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生猪生产的一大推动剂,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大生猪的内销和提高生猪的综合效益。目前,全县养猪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在肉产品加工等方面还是空白,使得全县的生猪销售问题很难得到保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猪产业的发展。

3、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各养猪企业、农户养猪都是按照各自的技术规程操作,技术标准暂不相同,同时县里还未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机构,难以按照国家、省有关部门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监测。随着消费者对无公害肉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和对生猪及其产品市场准入制的实行,如果不规范生产行为和严格生产标准,将会使全县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导致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4、农村科学性养猪程度不高,创“品牌”意识低。定南县有着传统的养猪习惯,至今仍有很多农户继续沿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生猪品种较差、饲喂方式单一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的饲料市场上有85%是全价料,预混料自配饲料的比重非常低。另外,养猪户对申报无公害产品和注册生猪品牌的意识还不算很高,导致全县生猪虽然规模大、质量好,但卖得乱,卖得贱,难于进入高档次市场。

二、生猪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实现养猪业产业化和实现养猪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我县经济发展为目的。

(二)发展原则

加快我县生猪产业向“四化一园”(即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生态园)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发展养猪业的有利条件,狠抓“两个推进”和“两个提高”(即推进生猪养殖质量转变,提高生产品质;推进一家一户分散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质量检测工作,提高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对接珠三角,建设新定南”的发展战略。

(三)发展目标

1、2015年生猪生产发展的主要目标

全县生猪出栏70万头,养猪业总产值6.3亿元,万头以上养猪场达18个。搞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建立饲料加工厂和屠宰场,把我县建成粤、港、澳等发达地区的优质生猪及其产品供应基地。

2、2015年我县养猪业的主要技术指标

2015年全县生产母猪3.7万头,其中良种母猪3.6万头,每头母猪年产2.2—2.5胎,繁殖仔猪20头,商品猪出栏每头平均胴体重78公斤,瘦内率在58%以上的占出栏猪的85%,商品猪15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料肉比2.6—3.0:1,生猪出栏率180%。

(四)规划布局及发展计划

1、全县以县城方圆5公里范围外为规划区域,向岭北镇、老城镇、天九镇、龙塘镇、历市镇、鹅公镇等6个乡镇119个村退耕区域发展,严格按照防疫和环保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造猪场。

2、为实现2015年生产目标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8年——2010年,为重点发展阶段。重点是扩大规模化养猪,发展生猪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提高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生猪及其产品集散贸易市场建设。

本阶段生猪出栏分别达到45万头、50万头和55万头,其中规模猪场生猪出栏分别达到25万头和32万头,占出栏猪的55.6%、58.18%,优质瘦肉型猪出栏分别38.25万头和49.5万头,占出栏猪的85%、96%,养猪业产值分别达到4.05亿元、4.5亿元和4.95亿元。

第二阶段:2011——2013年,为全面发展阶段。在大型养猪场的带动下,逐步引导农村养殖户适当扩大饲养规模,保证养猪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本阶段生猪出栏分别达到60万头、63万头和66万头,其中规模化猪场生猪出栏分别达到36万头和40万头,分别占生猪出栏总数的60%和60.6%,优质瘦肉型猪出栏分别达到54万头和60万头,分别占生猪出栏总数的90%和90.9%,养猪业产值分别为5.4亿元、5.67亿元和5.94亿元。

第三阶段:2014——2015年,为巩固发展阶段。在养猪业形成产业化之后,政府部门要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确保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本阶段生猪出栏分别达到68万头和70万头,其中规模化猪场生猪出栏分别达到41万头和45万头,分别占生猪出栏总数的60%和64%,优质瘦肉型猪出栏分别达到61.88万头和64.4万头,分别占生猪出栏总数的91%和92%,养猪业产值分别为6.12亿元和6.3亿元。

三、主要发展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标语、函件等,在县内、县外大肆宣传我县发展养猪业的大好形势,吸引广大农民和各地各界有识之士来我县投资发展养猪、生猪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生猪营销等。

2、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把它作为调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农民致富奔小康、推进县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定南县生猪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要继续加强对全县生猪生产的领导工作,县农业局要正确引导县养猪协会开展工作、技术指导及培训等。各镇生猪生产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县属有关单位要协助配合各镇抓好生猪生产。县委、县政府把生猪生产列入乡镇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年底进行统一考评,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3、推广普及科学养猪新技术。一是县农业局要把先进适用的良种、良法、良料和防疫等单项技术组装配套成综合技术予以推广;二是要搞好科学养猪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户的养猪水平,3年内农村参加科学养猪培训人员必须达到农村劳动力的90%;三是要大力普及低成本高效益养猪技术和生猪饲养熟喂改生喂法,充分利用早稻、青饲料、浓缩料等自配饲料,实行精、粗、青结合,降低饲养成本,5年内科学养猪普及率必须达到养猪户的100%;四是实施“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农业工程,发挥养猪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县农业局要主动同养猪户联合,以股份制、协会、学会等形式发展服务性经济组织,为养猪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狠抓猪种改良,建立种猪繁育体系。我县以推广杜长大、杜大长、杜南等杂交瘦肉型猪为主,全面普及长大、大长纯二元杂良种母猪,县农业局要按照国家《种畜管理条例》,对全县种猪加强管理,建立良种猪档案,淘汰劣质种猪,实行统一供种。2015年全县良种母猪达存栏母猪的97%。充分利用江西五丰牧业有限公司种猪场的优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以保证高品质的生猪。县农业局建立人工授精站,以便解决全县广大养殖户的种猪配种问题。认真抓好良种母猪专业村建设,历市镇、老城镇、天九镇、龙塘镇、岭北镇要抓好2个,岿美山镇要抓好1个,鹅公镇抓好一个良种母猪专业村建设。县财政对农户每购买一头良种母猪给予补助100元,10头以上的每头给予补助150元。

5、制订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坚决制止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一切生猪税费行为。二是税务、工商部门对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予以税费优惠,超过20头部分的税费减半征收。三是县土管、林业、环保部门对养猪大户建猪舍所有土地,木材等要减免审批手续及费用。四是对年出栏商品猪200头以上的大户,年饲养良种母猪100头以上的村、分别由县财政奖励300元、1000元;对年出栏生猪4000头以上和5000头以上的村,分别由县财政奖励1000元、2000元(按征收生猪税款考核)。五是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畜牧业的法律、法规、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优化生猪生产的社会环境。

6、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一是要从大专院校引进人才,加强我县畜牧兽医力量。县畜牧兽医站防疫检疫员要达到10-15人,各镇畜牧兽医站防疫检疫员达到5-7人。县劳动人事、财政部门要保证他们的编制、工资。二是要按照国办发[1999]9号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好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三定”工作。三是县财政要确保镇畜牧兽医站在职在岗人员的工资足额到位,镇政府要为他们解决好生活、办公问题,做到专职专用。四是县农业局要加强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管理,建立竞争上岗、按岗定酬、以绩付酬的机制,定期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业务技术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五是严格执行《动物诊疗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制度,县农业局要对从事动物诊疗和兽药、饲料、畜产品经营的人员切实加强管理

7、抓大户上规模,发展加工业,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为了确实抓好养猪业的发展,我县重点推行以下5种发展模式:1、工厂化养猪场;2、公司+基地+农户;3、大户带农户;4、小区养猪;5、果园式养猪。全县上下,要按照上述5种模式,采取招商引资,内引外联,鼓励扶持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养猪业。各镇要按照2008—2015年规划发展计划数,狠抓落实。引进外资创办大型生猪屠宰、饲料加工企业,提高养猪业的附加值及其综合生产能力。

8、增加投入,各镇、各部门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养猪业。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专项资金;二是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生猪生产,尤其要确保畜牧事业费和良种推广,防疫灭病等必要经费足额到位;三是县农行、老建办、农村信用联社、赣中南开发办等要加大对养猪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为其贷款开绿灯,四是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投入。

9、建立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抓好防疫检疫工作。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防治手段,认真抓好防疫检查工作,以确保养猪业的安全生产,人民身体健康及社会稳定。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防疫责任制,各级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县政府把该项工作列入镇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考核内容。县属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责任到人。二是各镇财政要按照国务院[2001]14号文件精神,将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各项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县农业局要具体组织实施对生猪生产危害严重的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等传染病进行强制免疫承包。四是要加强检疫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不法游医和不法猪贩,

10、抓市场、活流通、促发展。各镇及县供销、商业、农业等部门,要解决思想,转变观念,由过去的单纯抓生产或抓流通向抓生产、抓市场、抓流通转变,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积极开拓粤、港、澳生猪销售市场,抓好培育和发展,使其成为我省最大的生猪及其产品供应市场。在生猪生产销售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禁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确保生猪流通渠道的畅通。

11、抓质量,创品牌。一是县农业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畜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禁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兽药、饲料添加剂,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二是要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规范生产,加强检测,确保我县生猪无公害。三是要联合定南所有养猪企业及大户,向上申报注册“定南生猪”。四是对外广泛宣传,创“定南生猪”品牌,使我县成为全国及全世界知名的优质生猪及其产品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