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置地:寓理于形 高效识记字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8:14

寓理于形   高效识记字形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字形教学又是识字教学的重难点。字形是由一定的笔画部件组合成的。如果字形教学只讲求笔画的分析,部件的构成,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将会学得目光呆滞,兴趣索然。而教学也将是事倍功半。

那么怎样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教学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那就要从汉字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其造字有一定的规律,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字形教学就是要通过汉字构造原理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长久集中,好变化,讲新意,如果采用单一呆板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调动不起来,而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来说,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字形辨认枯燥乏味。字形教学就是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如实物、动作,语言的直观等,这样才会提起他们识字的兴趣。所以笔者觉得:字形教学既要渗透汉字构造原理,又要注意字形的形象生动化。只有寓理于形,才能高效识记字形。

一.            凸显“表意”特点,形象识记字形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具有整个字形“表意”的特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穿插在拼音当中要求识记的“认一认1——认一认5”的生字,笔画简单,大多属于象形字。这也是孩子识字的启使阶段,需特别细心,注意形象,直观。不同的象形字,可选择不同的教法。

有的可根据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的教学。教学“火”。夜晚,造字始祖仓颉来到树林边,很冷,他找了些木块来生火(画木块),瞧,火升起来了,火苗在闪动(画火苗),仓颉就根据木块生火的模样,创造了表示火的这个字。起初是这样写的“ ”,后来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今天的这个“火”字了。然后教学“火”笔顺。就这样,边讲边画,边演示,把对字形和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

 有的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似点,以便牢牢记住这些象形字。如“羊,贝、鸟、鱼、龟、鹿”的教学。教学“鸟”。出示鸟图,提问:鸟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鸟的身体有羽毛,头,脚,身体,眼睛,脚)。显示鸟与“鸟”字的对照图,比比看,这只小鸟和“鸟”字哪儿最像?(撇就像鸟头上的羽毛,横折钩就像鸟的头,点是鸟的眼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横是它的尾巴)

指事字的数量比较少,这类字可引导学生联想。如教学“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画做指示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本”的原意是树根,引指事物的根本。教学“末”,“木”表示树,“—”(长横)表示从这儿往上爬是树的梢部,“末”原意是树梢,引指事物的末端。

会意字如“看、休、闪”等可采用动作演示,如教“闪”,门里有个人,一闪。“休”,人靠在树旁。“鸣、明、灭”等可采用联想,“鸟”张开“口”就是“鸣”,把“火”用“一”盖住就是灭。

    二. 建立“形旁”意象,规律识记字形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它的构字结构虽然复杂,不过有规律可循。根据形旁、声旁所处上下、左右、内外的不同方位,有六种不同的结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这是形声字基本的构字法则。遵循这一法则,突出形旁,规律识记字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部首开始集中出示,这些部首大都是形旁。从识字1始,对一些常见的部首,尽量明确它们表示的意思,以便进行迁移性学习,努力做到“学一点,带一面,知一类”。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中的“木”字旁。出示“柳、梨、杏”,(读准字音后),提问: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木字旁)为什么这三个字都是木字旁呢?(因为它们都是树木)出示柳树,梨树,杏树的实物图,总结:木字旁表示的意思与柳树,梨树,杏树这样的树类有关。那你们还见过哪些木字旁的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等学到“松、梅”等字,学生看其图,读其音,便可知字的形旁。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这样的形旁意象,对其区别形近字是很有用的。比如选量词“颗、棵”。  一()小树苗    一()星星    要求学生先观察两个颗(棵)的偏旁各是什么,想想它们表示的意思与什么有关?学生填起来就不容易错了。这时再问:一颗什么,用“页”的“颗”;一棵什么,用“木”“棵”?根据学生的回答,以简笔画分成两组:

一颗(表示子弹、豆子、星星、心、种子、糖的图画)

一棵(表示小树、白菜、向日葵、小苗、玉米的图画)

然后利用这些图画,向学生揭示规律:颗、白菜、向日葵、小苗、玉米的都表示数量,棵记号“木”,像小树一样,是有生命的,有根有叶,像白菜、向日葵、小苗、玉米,形状高高的,就用“白菜、向日葵、小苗、玉米的; “颗”“果”在左边,还是表示声音,右边的“页”,告诉我们形状像颗粒一样的,圆圆的物体,像子弹、豆子、星星、心、种子、糖等,就用“颗”

这样一教,学生对形旁表意的特点就有了具体的认识。记忆牢固,运用起来不易混淆。

三.根据“笔画”特征,巧设比拟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感知事物细节的能力差,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字,只记大致轮廓,对一些笔画不会体察入微,经常默错。那么在教学当中,哪些笔画学生易写错,教师要课事前诸葛亮,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根据字形的某一部分笔画的特征,将笔画比拟成某种具体事物,使之更加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牢记该字。

      例如教“夏”,原先我给它编了个故事:夏姐姐可爱漂亮了,一到夏天,她总是戴着宽宽的帽子(头上的横),穿着两条花纹的衣服(中间的自字),裙子随风摇摆(底下的折文儿,)。说得是生动形象,孩子们也学得津津有味。可默出来一看,“夏”的中间,有的同学多了一横,有的同学少了一横。为什么孩子记不住两横呢?原因是编的故事中的两条花纹与“夏”怎没有本质上的联系。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夏”的中间是两横呢?又编了个故事:夏姐姐想告诉小朋友,她是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就在身上画了两道横线,找找,两条横线在哪儿?这样一比拟,再也没有同学把“夏”字默错了。

      又如“厅”字,最后一笔学生容易写成竖,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平常爸爸在客厅看电视,他是站着看呢,还是坐着看?(坐着看)瞧,爸爸坐下来了,看,他翘起了二郎腿。这翘起的腿就是“厅”中的?学生马上接下去回答——竖钩。

 

寓理于形,理形相融,理中见文化,形中见趣味,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识字思维,快乐的识字心态,最终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