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日光性皮炎图片:中医之“气”与“风水”之“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11:58

中医之“气”与“风水”之“气”

    中医精气学说指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它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气”因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犹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气”还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它们得以交感相应,例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人“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

    其荒谬之处在于,既是组成万物的物质元素,又是万物的中介;人由精气生成。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生成人的“气”,又分成那么多种“气”,而“气”又有那么多作用!真是令人费解。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理上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现代中医认为,“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

    “气”生成人,又由“气”的混合统一体维系人的生命,可惜没有解剖学的依据,谁知道“气”究竟是什么?

    风水的经典定义源于晋郭璞所撰《葬书》,“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一词是在《葬书》出现后,才作为专用名词来使用。这个“风水”,不是指自然界的风和水,“气”是它的核心。“气”也不是科学中的空气、大气,而是一种“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超自然的神秘之气。认为人体是“气之聚”,“凝结者成骨”。因此人死后要是埋在那种能聚集“生气”的地方,这个遗骸便能“反气内骨”,后人就能得到“鬼福”。这就是所谓“阴宅风水”的渊源。

    如象西欧占星术那样,以“阴宅风水”预测其家人祸福,显然是一种迷信。

    现在“风水”之说泛滥,倡导着分为两派,一是学院派,人少而精,主要是大学教授;另一派是江湖派,人多而分布广,是大大小小的风水师或风先生。在两派的矛盾斗争中,一方面使“风水”之说形成气候,又使“风水申遗”形成浪潮;另一方面也暴露出 “风水”难以自圆其说,矛盾百出,滑稽可笑。

    “阳宅风水”理论的基础是气和势,而其中的“气”也是核心。凡是屋宅,左边有流水的叫青龙,右边有长道的叫白虎,前面有池塘的叫朱雀,后面有丘陵的叫玄武。这四种条件齐备便是最好的建宅地点。风水的学院派力主“阳宅风水”,他们低调认为,中国建筑风水学,绝对不是封建迷信,风水选址要“藏风聚气”。

    学院派中以天津大学某教授最为高调,他率先提出,“风水”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其后又有人作了发展,称“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

    还有一些大学教授望文生义,提出有山有水即称为风水;风水是生存环境的科学。“风水”中的“风”和“水”,指的就是气流和水流,泛指居所的地理条件。因此,风水”的核心含义其实就是居住环境的优化与合理性选择或改造。建筑风水,称为“民俗”更为合适,“风”指空气对流畅通,气候适宜等,“水”指河流,可以带来视野开阔心情舒畅。

    显然,学院派的“阳宅风水”与《葬书》的“风水”经典定义大相径庭,江湖派并不买账,说他们是“假风水”。然而,学院派却为“风水”穿上了科学的华丽外衣,并使它登上科学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