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北京卖菜皇帝:958亿地量恐非极限 市场等待政策信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48:45

958亿地量恐非极限 市场等待政策信号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1年09月07日07:16
  最近,A股市场延续跌势,呈现加速探底态势。值得关注的是,沪深两市成交地量频现,成为跌势中一大亮点。昨日,沪深两市出现了明显的沪强深弱的走势,深证成指失守11000点,打破前期低点,上证综指表现较强,距离前期低点尚有30点左右。与此同时,沪深两市成交仅958亿元,跌破1000亿元水平,刷新一年多来地量纪录。地量再现,地价究竟还有多远?

  历史表明

  地量当天并非是地价

  从A股的历史走势来看,尽管历次大底出现前均伴随着持续缩量的现象,但是地量当天并非是地价,真正的底部会比地量当天的点位更低,并且确认这个地价的标准是随后大盘要出现明显的一段大幅放量过程。

  从远处来说,上世纪90年代的1994年,1996年和1999年几次大底均有以上这个现象。拿较近的998点来说,2005年6月6日大盘结束了长达5年熊市见底,当日的沪市成交量为53.7亿元,而在此之前的5月30日的成交量仅为42.7亿元。随后的6月8日和6月9日沪市放量达199.4亿元和203.4亿元,出现了低位巨量;2008年10月28日,1664点的大底结束了历时一年的大熊市,当天成交量413.3亿元并非地量,而此前的10月17日沪市成交量仅为270.3亿,成为探明底部前的最低地量水平。在11月中旬大盘出现了一段持续性的放量成交,并由此展开了2009年的翻番行情;2010年7月2日盘见底2319点,结束了近4个月的快速下跌,当天成交量为633亿元,这也不是地量,此前的6月28日,沪市一度缩量只有461.9亿元,在7月9日之后大盘成交量放大到800亿元之上,随后一路反弹至3186点,整体涨幅超过30%。

  值得关注的是,历史上历次地价的形成,都离不开地量背景下的重大政策支持。例如,2008年10月28日诞生的1664点大底,虽然当时的沪市成交也只有400多个亿元,但更多的是因为金融危机后管理层提出4万亿振兴经济规划,政策面向好才形成的底。但从当前情况看,A股市场正在遭受频率空前,力度巨大的利空因素的打压,无论是外围股市几乎崩盘、欧美债务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增长评级的下调,还是央行调存准基础总量相当于提准2—3次、全年控制通胀目标形势艰巨、再度迎来IPO高峰等,无不牵动市场的神经。

  更重要的是,以上背景下,年内紧缩的货币政策预期不会松动,政策面暂时无一重大利好出台的迹象。由此,尽管当前市场地量频现,但真正的地价仍需进一步观察。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现在需要关注的就是成交量,只有当大盘继续创新低,成交量放大,才能够见到真正的底部,同时为了确认为个底部的有效性,大盘还需要有一段成交量在800亿元以上甚至1000亿元以上交易。

  昨天沪市成交只有501亿元,沪深两市成交量不足1000亿元。从现在两市的流通市值来看,这已属于极低的地量了。地量的频现表明了市场观望情绪的浓厚,也说明经过前期持续的下跌,多空双方进入暂时的弱平衡状态。但需要提醒的是,6日欧洲各大股指再度暴跌3%以上,直逼前期低点,而美国股市同日休市,复牌后在欧洲大跌的冲击下,美股会否再度下挫,或许这才是A股昨日缩量观望的原因所在。一旦美股复牌下跌,A股的弱平衡格局将被轻松打破,2437点的前期低点面临严峻考验,并将面临新的方向选择。

  当然,尽管目前还难以判断,市场的底部究竟何在,也不知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见底,但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持续地量的出现,表明大盘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探底过程中,最近接真正底部的阶段。

  美元回流

  全球资金明显趋紧

  尽管美国信用评级被调低,经济增长放缓,失业人数的增加,但种种迹象表明,美元资本却在源源不断地回流,涌入美国短期国债市场。

  8月初,标准普尔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纽约股市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震荡的一周。耐人寻味的是,此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后,美国国债将遭到市场抛售。但事实恰恰相反,美债反而受到追捧。

  由于对市场影响重大的事件在最近集中发生,全球资产市场经历巨幅震荡,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传统功能,本应该在市场恐慌情绪上升时得到体现,但实际上,美元汇率一直呈现弱势震荡格局,并且这种态势在延续。与此相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却节节攀升,新高不断。截至8月29日,在经历了两日短暂回调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反弹,报6.3883元,较前一交易日上行67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即期市场汇价与中间价同步上扬,当日上涨了58个基点,也再创汇改来新高。

  与此同时,在各大新兴经济体为了调控日趋严重的通胀,纷纷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之际,8月10日,美联储却不偏不倚地表态,“承诺至少两年内把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而高盛的解读为,“打开了QE3的大门”。在8月底召开的全球央行年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谈到,目前美国经济仍在复苏轨道上,但复苏步伐明显慢于此前预期。不过,他没有像部分市场人士期待的那样,宣布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如此,投资者更倾向于把伯南克的讲话解读为向市场暗示可能采取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而这将可能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市场诞生了一系列非正常迹象,包括高盛一改前期配合美国政府打压石油,奇怪的空翻多;伦敦期货市场上锌和铝的突然炒作,且在7月底均出现注销仓单的剧增;评级机构突然对欧洲连锁开火,对中国密集唱空。其用意均在引导美元回流。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的前一周内,投资美国和外国股票的共同基金投资者总共撤资约129.8亿美元,这是股票基金连续第15周出现资金净流出。相应的,AMG数据显示,6月份是股票型基金自2008年底以来资金赎回最多的一个月;每周数据显示,过去10周中有8周的资金净流出。这一直伴随着过去几周银行存款的大幅增长,乃至M1和M2等货币供应指标的攀升。同时,向来作为领先指标的美元兑港币近两个月大幅升值,这意味着美元抽离香港;上半年,美国对华投资同比下降22.32%。同时,美国对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投资也在下降。

  当然,美元的逃离已经有了直接反应,如俄罗斯8月12日宣布俄财政部开始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意、西、法、比四国也宣布自8月12日起禁止股票卖空,韩国更是一度停牌,成为最早干预市场的国家。

  场内资金供求不平衡

  导致地量

  从市场资金需求方面看,数据统计显示,8月市场共计融资645亿元,较7月份820亿元的水平有所回落。其中,8月IPO发行规模先降后升,8月共募集资金276亿,较7月份大幅上升了125%;增发规模有所回落,从7月份521亿元的水平下降至368亿元,降幅30%。

  从本周发行的新股数量看,9月市场融资有望超过8月。具体表现在,9月初的本周就有8只新股发行,加之中国水利将于9月中旬在上交所挂牌、融资过百亿的IPO项目陕煤股份也已过会。

  因此,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中国水电等大型IPO过会,未来几月内市场依然面临较大的首发融资压力。市场持续不断的融资行为严重分流了入市资金,在资金供不应求下市场是难以出现反转机会的。

  从资金供给来看,中金公司研究认为,8月份可入市资金规模约为200亿左右,同比下降了43.8%,环比下降了53.2%,下降原因主要来自于各类产品募资规模严重缩水,其中公募基金单位募资从7月的10.49亿元下降到6.08亿元;券商集合理财单位募资从7月份的4.6亿下降到2.6亿。私募基金从1.3亿下降到6千万,降幅均在40%-50%左右,说明资金入市意愿很低。

  其次,8月新增开户数78.71万,与7月份76.57万的水平基本持平,仍在历史中等偏低水平,说明普通投资者的入市热情依然不高。值得注意的是A股账户活跃度重新跌到1.6的支撑线以下,反映目前市场情绪可能已经过于悲观,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种情况下市场往往会出现短期技术性反弹。

  从存量资金方面看,公募基金仓位已经接近2010年5月的低位水平。从中金基金仓位监测模型显示结果来看,8月仓位整体下降较为明显,股票型基金仓位从80.07%下降至75.70%,主动型减仓-3.54%;平衡性基金仓位从68.80%下降至66.37%,主动型减仓-1.32%。因此,已为后市具备了一定的支撑空间。

  由此,中金公司认为,应继续耐心等待流动性转好信号出现。在一些真正有望带动股市出现明显反弹甚至反转的利好信号尚未见到之前,建议投资者仍以防御为主,等待机会。利好信号可能包括:1.全球经济持续恶化倒逼QE3以超预期方式推出。2.中小银行流动性枯竭导致货币政策定向宽松。3.CPI持续回落导致货币政策执行力度逐渐弱化。4.融资节奏得到明显控制。5.直接鼓励资金入市的政策出台。

  多数机构认为

  仍将维持弱势探底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通过对40多家机构研报的整理统计显示,60%的机构认为权重股的护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股指的下跌,但暂时其并不具备拉抬股指摆脱弱势的条件,预期股指仍将维持弱势。40%的机构则表示,后期大盘有可能在抵抗式下探的过程中,迎来逐步的企稳。

  其中,九鼎德盛认为,深圳成指率先跌破前期低点并远离,而上证综指抵抗后收出十字星,从量能指标来看,地量十字星特征明显,而历史轨迹显示的深破后,沪拉锯跟随是否出现,需要密切观察指标股及量能变化,从操作角度来看,大盘股、高价股的运作难度越来越大,且有继续回落风险。从市场表现及可能抗跌角度来看,短线投资者可选择低价超跌且总股本不大、业绩增长类的品种适量运作仍然可为,稳健投资者则宜继续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