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无道在线:建制 强能 立德 倾力打造教育领军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4:51
新桥幼儿园  秦  丽     实验小学   李再萍  武汉小学    王  凌     二十五中   林晓红  实验中学    耿喜玲     武汉中学   杨友生  华师一附中  张敏霞     水果湖高中 张莉波    第四届“武昌名师”提名奖名单  武汉初级中学   伍绪林  水果湖高中     钱国芳  华师一附中     鲁志祥  第四届“武昌名师”名单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队伍。武昌区在打造“绿色教育之区”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才强教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素质。目前,全区共成立名师工作室15个,拥有导师22人,团队成员达到175名;在职省、市名师16人,特级教师54人,获得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称号的有1134人;获得全市优秀校长书记称号的有17人。各级各类教育拔尖人才数稳居全市之首。其人才优势已经成为推动该区教育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着眼一个“活”字,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武昌教育优质发展内驱力。  武昌率先在全市推进以教师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盘活人力资源。他们用三年时间建立新的用人机制,调动了6000余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能上能下、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用人机制和优质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如同围棋中的“活眼”,激活了武昌教育队伍建设全局,全面提升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推行“校长任期制”,使“校长们”更加明确了任期目标和职责,增强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一大批优秀书记校长脱颖而出。干部教师队伍的活力不断激发,武昌教育事业优质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聚焦一个“能”字,构筑“金字塔”型培养体系,提升武昌教育持续发展竞争力。  武昌以干部教师能力提升为核心,积极构建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名优的“金字塔”型培养模式。近年来,以教研培训中心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引导教师聚焦小问题、研究小课题、培训小课程,全力推进校本培训。充分发挥优秀青年教师协作组和名师工作室作用,加强学科研修团队建设,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武昌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借智高校,积极为名师名长搭建成长平台,努力造就专家型校长和教师。干部教师队伍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一个“德”字,持续推进“三风”建设,增强武昌教育绿色发展软实力。  武昌积极推进“三风”建设,以干部作风和教师教风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高能力的干部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比干劲、重服务、谋发展的“干事文化”逐渐形成,主动发展、潜心研究、爱岗敬业的队伍作风日益彰显。干部深入课堂率先垂范、教师深入家庭了解沟通、干部教师共商教学细节……已经成为武昌教育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干部教师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领着每一个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师生和谐发展与共同成长的绿色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近日,第四届“武昌名师”评选活动揭晓,让我们跟随名师成长之路一同去感受、体味……
  语文特级教师杨友生  将语文  演绎为跨时空的对话  幼儿园园长秦丽  送上“隐形的翅膀”  数学特级教师李再萍  数学课是一流情景剧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从事幼教管理工作十载,仍能亲身执教,她就是新桥幼儿园园长秦丽。  2011年是秦丽调入新桥幼儿园担任园长的第六个年头。回首初到这所区教办园中最薄弱的老园,没有一名区级骨干教师,没有一次活动在区级展示,教师赛课总是名落孙山,导致教师不自信、得过且过,教师专业发展严重滞后。如何树立教师“我能行”的自信心?如何让教师体验专业成长的幸福感?  作为“省骨干”、“市学带”、“区青协组导师”,已身为园长的她,竭尽全力地给予教师“三支持”——专业支持、细节支持、心理支持。多年来,她坚持深入课堂,共同与教师备课、议课,通过亲自执教多节教学、游戏活动,掀起了全园乃至省、市、区研讨的高潮,用自己参与教科研的实际行动来调动教师的教研热情。她说:我绝不让老师孤军奋战!  在她的无私带动下,教师们带着这双“隐形的翅膀”展翅高飞,走出园门、区门,多名教师屡次夺得市、区赛课一等奖的桂冠;先后培养了两名区学带、两名区优青、三名区教坛新秀、三名区教学能手。  李再萍是谁?估计你不认识。  可当你看了土豆网上她的“抛硬币”公开课后,或许你对自己打赌时常抛的硬币,有了新的认识。烙饼,你肯定吃过。可当你在百度搜索里找到李再萍的“烙饼问题”讲义后,或许你会吃出烙饼的特殊香味,改变自己统筹时间的生活习气,甚至能改善思维方式。  这就是李再萍,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  1987年,青涩的李再萍走上三尺讲台,四年后她就荣获了武昌区教坛新秀的称号。1996年,小学数学教学发生新变化,李再萍成为我市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李再萍引导着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在玩乐中学、在互动中学。自己既成了场景教学的演员,又成了一堂教学话剧的导演。脚本,自己写;道具,自己做;台词,自己琢磨;噱头,自己抖落。课堂上,数学可爱了,孩子们思路活跃了,欢笑更多了。  在李再萍看来,琢磨数学问题有无穷的乐趣。数字都是有温度的,通过数学教学,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传递出去;数字都是可以触摸的,只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喜欢这个“玩具”,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才更有价值。  2001年,武昌区成为首批国家级课改试验区,李再萍又作为先行军始终领头在课改的最前沿。她深知一颗星与一群星的关系,更感知肩头上薪火相传的重任。她不仅在整体上把握着实验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路,更手把手地带出一个又一个叫得响的年轻人。  《声声慢》里,满是女子的愁肠,如泣如诉,那柔情百结,那肝肠寸断,那满心的感伤寂寞,那满身的孤苦伶仃,穿越时空,扑面而来。然而,立身讲台讲解此文的却是一位七尺男子。  随着课文的节奏,他抽丝剥茧,层层分析,激扬与舒缓,终让每一个听课的人忘却自我,跟着他的步伐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里彷徨,在“满地黄花堆积”里怜惜……满座寂然,下课铃响,100多位学生老师,才如梦方醒:哦!原来这就是语文课,语文课竟然这样有趣和有用。  而这授课人,正是湖北省特级教师杨友生。他的每一堂课都是特定的时空和特定的对象,在精神上的对话。  默耕三尺讲台,心醉芬芳杏坛。杨友生还致力于新课改选修教材的研究,成果颇丰,主编了多本选修教材辅导专著,《语言文字应用完全解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完全解读》《先秦诸子选读学案》《聚焦新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等分别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出版发行,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人们都相信教学相长,但“杨特”更注重教研相长。他的教学与教研能力相得益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经常谦虚地说“杏坛三尺无峰顶”,还要“恒志一生有诗篇”。
  语文教师林晓红  快乐阅读的引领者  她是学生心目中的“气质美女”,学生说,她的气质从书里来,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是快乐阅读的倡导者和引领者——武汉市二十五中语文老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林晓红。  学生说:“林老师总是让我们多读书,她自己肯定也读了很多书,要不上课时也不可能总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那么吸引我们。”  不仅是课堂,林晓红让学生爱上语文的另一法宝是作业,她一贯提倡多读书少做题,她的作业大多都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读书作业,着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和语文实践,她所教班级语文作业总是年级中最少的,成绩效果却是最好的。  二十五中的“读书节”活动常令学生津津乐道,这是作为语文教研组长的林晓红一手倡办的。“读书节”期间,宣传栏里是读书方法的介绍;报告厅里是读书讲座;广播里播的是“我和书的故事”的征文……林老师还主持编写了“快乐阅读”系列校本教材,如今,浓厚的读书风气已在二十五中校园悄然形成。  武昌区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兼同事严容老师说,林老师的快乐阅读,不仅帮助学生亲近阅读、热爱阅读、深入阅读。同时,作为工作室的导师,她每学期都有针对性的指导老师们制定读书计划,督促落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化学特级教师张莉波  激情追寻释放学生  潜能的课堂  语文特级教师王凌  用语文塑造生命  心理健康特级教师耿喜玲  学生心灵的守护神  执着坚守,她是一个奉献者;谋事创业,她是一个先行者;关爱社会,她是一个布道者。她性格“耿”直,常怀“喜”气、娇小“玲”珑,以一个瘦弱的身躯恪守一个普通教师的信念,在一所学校、在一个地区拓展了一片事业,并担着一副责任,带着一份执着,不停奔走在“心灵幸福”的大道上。  她是武昌实验中学心理咨询室“馨心阁”的主人、湖北省首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全国心理辅导之星”——耿喜玲。  1982年,耿喜玲从大学教育心理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学校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凭借“ 以心育心,共同成长”的理念,她执着坚守中学教育舞台,以心理辅导课为主干,以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作为两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每位在校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如今,我每天都会接待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咨询。”耿老师说,当学生们坦然地走进心理辅导室时,她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咨询中用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感染着孩子们,感化着孩子们。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 她挽救了20多名校内外对生活绝望的学生;使50余名长期逃学的学生重新进入课堂;使近百名厌考学生自信进入考场;使千余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疏通。同时,还为学生化解家庭矛盾和家校的矛盾。  “要是你不教我们了,我就要把你的脚粘在教室地板上,不让你走!”这是武汉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写给王凌老师的告别信。王老师教了他们三年,要去任教新的班级了。孩子们伤心极了,每个人写了一封信,想留住亲爱的王老师。  孩子们为什么会对她如此留念不舍呢?  因为她,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中秋时节,她穿上优雅的旗袍和孩子们品茶赏月办诗会;期末复习,她带着孩子们用手指做“标点操”,攻克了孩子们头疼的标点符号难题;课余生活,她开展 “六一讲坛”活动,还鼓励孩子们自创了《星期九时报》。  徒弟杨柯说,没有见过这么爱语文、爱孩子的老师。为了给孩子们品读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她读一遍就哭一遍,眼睛都红肿了。她将整个身心投入到语文教学中,用真情感染着孩子们。  家长说,王老师是个有智慧的人,她不仅仅是在教语文,她更是在用语文培育孩子们鲜活的生命。在一次次故事的讲述中,在一次次即时的写作中,她不但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还改变学生的言谈举止,更塑造学生的人格精神。  她常常告诉青年教师:“我们必须以对待整个人生的态度来敬畏语文,也要用语文的方式塑造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命。”“用语文塑造生命”是一种教学行为,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教育境界。  她所带的班有着强烈的“张氏特色”,学生都管她叫张妈妈,而她说,这一切源于对每一位学生的不放弃。她是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张敏霞,一位资深班主任和化学教师。  张妈妈对学生的爱,不是简单的一个赞扬,而是在爱中体现教育的智慧,从骨子里对学生的一种宽容与尊重。  有一位同学在考试中违纪,张老师了解到这位同学有绘画特长,特意留他办黑板报。黑板报办完后,张老师笑着对他说:“你画画又快又好,不管多少人看着你,一点也不慌,原因是你喜欢绘画,下过一番功夫,是不是?张老师相信你在各方面都会做得很好。”  教师节他给张老师的贺卡上写道:“张老师,最让我难忘的是您的宽容,您宽容的呵护着我的自尊,让我在愧疚以后还能平静而从容地抬起头……”。  她常说,“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片绿叶,天下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 就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老师就是要发现学生的潜力,“让每一片绿色都绽放自己的美丽”。  1998年以来,张敏霞老师送走了4届高中学生,每一届学生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力,很多学生都走向世界名校、走向理想的学府。家长说:“把孩子放在张老师班上,我们有安全感。”张老师用自己的脚踏实地成就了众多学生的理想,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化学特级教师张敏霞  学生口中的“张妈妈”  课堂上,学生边喝酒边吟诗作对,喝完了居然还有“警察”搞酒精测试,把属于醉驾的请出来谈喝酒的感受。这是水果湖高中张莉波老师的《酒文化与乙醇》的公开课。  她和同学们一起品尝自酿的米酒,开始了乙醇化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从乙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到用途,再到生活中交警测试酒后驾车的工作原理,一堂课下来,老师引导得神采飞扬,学生课堂活动得意犹未尽。  你见过音乐贺卡吗?你见过西红柿贺卡吗?你见过脐橙贺卡吗?一次《原电池》的录像课,张老师拿出一张音乐贺卡,悠扬的音乐在教室响起。突然间,张老师取掉了后面的扣子电池,音乐突然停止。最有趣的在后面,稀硫酸、西红柿、脐橙等轮番上场,充当了“音乐贺卡”的道具。张老师略施“魔法”:稀硫酸、西红柿、脐橙都开始像音乐贺卡一样能够唱歌了。同学们在快乐的情景中探究电池工作的原理。  这就是张莉波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基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努力挖掘生活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新鲜内容,总能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激情演绎出令人感动的高效课堂。她是一个不断扬弃,不断追寻,不甘寂寞的思想者、探索者。”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09/06/content_4884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