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李桢航2014:人民网—思考并快乐着——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41:34
思考并快乐着——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乐思蜀发表于读书论坛

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是他最后一部杂文自选集。要了解王小波,要知道王小波在想什么,要从他那里学会自由地思考,读这本书应该是最好的。 

王小波的这些作品并不太像我们通常所指的杂文,因为它更为偏重人文思想方面。几乎在每篇文章中,王小波都只是娓娓而谈。他似乎不在乎别人怎么认为,只是漫不经心地把自己的思想写了出来,这与传统的匕首和投枪式的杂文有很大的不同。也许正是这种漫不经心,才造就了他杂文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吧? 

他的思想是自由奔放,受不得任何约束的。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崇尚的是自由、理智、宽容和有趣,反对愚蠢、教条、虚伪和无趣,所以其妻李银河认为他的思想属于自由人文主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我始终怀疑他并不喜欢人们用某种框架套住他。有人认为,王小波不应被称作思想家,这我不反对。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也不是什么思想家。写杂文只不过是宣扬常识,指出时常被人们忽略或误读误用了的常识而已。如果说写写常识就是思想家,我一定会反对。但在是非被混淆和颠倒的时候,当声音被压制的时候,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你根本不可能搞懂常识,即便搞懂了,你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勇气表达出来。王小波正是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勇气的人。他把他思考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中很多观点都是非常精辟的,直达真理的。所以,至今没有人能否认王小波杂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这个角度上讲,他和鲁迅一样,绝对是一个思想家。 

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人文学者应有的平常心,这或许与他受过多学科的教育有关。他在前言中说过,他写这些文章就是为了明辨是非。“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所以,只要有人跟他讲理,他就乐意与他进行辩论,不必担心他会用任何棍子打你,帽子压你。如果辩不出是非,那就存疑,大家继续思考,并非就要争出个你死我活来。但他仍会用他独特的笔触把他的思想逻辑写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所举的例子大都是他亲身经历或为日常所见所闻,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关于崇高》一文,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讲的是七十年代河里发大水,冲走了公家的一根电线杆,一个知青下水去追,电杆没涝上来,人却淹死了。由此讨论到一个人与一根电杆的价值比较问题,进而一步步否认了虚伪的崇高。《救世情节与白日梦》中由当时风行的中华文明将拯救世界的说法,想到他在云南插队时一些知青想去缅甸拯救那边受苦的人,还打算下一步要去救天下另外三分之二的人。继而又想到了读书时暗恋一位女老师,一会儿想她掉水里他去救他,一会儿又想她困在火里他去救她。“针对一个人的意淫虽然不雅,但像一回事。针对全世界意淫,就不知让人说什么好了。”这样的比喻,普普通通,的确令人服帖。 

幽默是王小波的本性,他的字里行间时常流淌着幽默之泉,妙趣横生,使你忍不住哈哈大笑。杂文的精髓在嘲讽,王小波习惯采用反讽手法,这使他的作品变得非常耐看。我认为他的杂文随笔足以与他的小说相媲美,他的杂文也完全可以当作小说来读。文章中的幽默点很难具体指出来,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太精彩了。当然他写作目的不会是为了逗人笑,读他的杂文,是不能笑笑就了事的,他的幽默全都是为了表达思想。因而有水平的读者很难记住他的表述方式,而往往是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他的思想精髓。《欣赏经典》的开头有一段极其有趣的例子,讲的是一个美国外交官,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工作的十年间,为了应酬看了三百遍的“天鹅湖”。作者猜想:“看到二百遍之后,观感又会有所不同。音乐一响,大幕拉开,他眼前是一片白色的虚空——他被这个戏魇住了。此时他两眼发直,脸上挂着呆滞的傻笑,像一条冬眠的鳄鱼……”用幽默滑稽的描写,说明了再经典的东西也不可以无休止欣赏下去。 

王小波的杂文之所以精妙,更重要的是才智上的卓越。他总是能在看似平常的想法和说法中发现荒谬,进而触及真理的内核。这或许与他一直保持思想的独立性、自由性有关。大家都反对媚俗,他却指出了媚雅的荒谬;在主流大喊崇高的时候,却指出了片面追求崇高的坏处。这些都使得他的思想体系切合常态的生活,避免了人们意识形态上的混乱无序。他的才智还表现为他一直能够避免直接的交锋,而对于别人的攻击,都采取了侧面嘲讽的方式予以回应,所以他必定不太会因为文章中的观点与别人发生大的冲突。他是颇有人文学者气质的,始终保持自尊和谦虚,从来不用棍子和帽子搞打击报复,这在我国的思想领域实属凤毛麟角。如果有人以各种理由与他进行漫骂式的论战,反而是不正常的。对于一个与你讲道理的人,你不太可能拿棍子和帽子跟他斗。当然,还是有几个曾红极一时的说“不”的“大师”对他进行过无理攻讦,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两篇有关迷信和特异功能的文章,《迷信与邪门书》、《生命科学与骗术》。在这两篇文章中王小波非常严肃指出了迷信与特异功能的荒谬,证明了它们只是在颠倒是非黑白,妄图亵渎智慧女神。知识分子的道德准则应以诚信为根本,作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不可为一点稿酬而为祸人间。这对于我们崇尚科学思维,抵制诸如**功邪教等各种迷信,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王小波能在事先就意识到迷信与邪教的危险性,确实是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的。光凭这一点,就令人叹服不已。 

不过,人无完人,文也无完文,他的杂文作品还是有些缺陷的。他过于注重从文革时代去挖掘思想,谈的也大都是知识分子的事,而没有把他的思想涉及到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如果我们以杂文家来要求他,这无疑是一大缺陷。因为杂文家理应以关注当前的民生状态为使命,回避了这些,就只剩下思想的空壳而已。所以我认为王小波写作时并不是以杂文家的态度来写作的,而只是停留在思维的乐趣上。我想,他在这方面的留白,是属于一种智者的无奈吧!他如此喜爱文学,不会希望在一些可能影响他小说创作事上多生是非,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救世情节与白日梦》中他也曾这样嘲讽:“中国的儒士从来就以解天下于倒悬为己任,也不知是真想解放还是瞎浪漫。”看来他并不认为知识分子应担负这样重大的责任。但他又那样热心去明辨是非,并很想把他思考的结果告诉大家,这里头却真正饱含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救世情怀,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和矛盾啊! 

无论如何,这是一本能启发人思维的书,让人真切地体会到思维给一个人带来的快乐。在这个到处流荡着浮躁之气的时代,冷静的思考显得难能可贵。王小波杂文对于当代文坛的意义正在于,它告诉大家应该怎样进行自由的思考,怎样进行正常的思想争论。浅尝辄止是不可能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但如果你很想读懂它,只是还没有习惯像他那样进行思考,可以选读其中的几篇,隔一段时间再拿起来看看,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也许,这样过它三五年,你也能成为一个自由思想者。 

王小波已经成为过去,我想他不会喜欢成为别人盲从的偶像的,他也不会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无法超越。思考并快乐着,希望会有很多人比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