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地震恐怖图片:雍正皇帝上諭節要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7:26

然而世人未到七日便又行房,導致經氣不能復元,一傷再傷,

因而百病叢生;故此特別立下限制,以作為節慾保身的基礎。二十歲

時,以七日一次為準。三十歲時,以十四日一次為準。四十歲時,宜

八九五

二十八日一次。五十歲時,應四十五日一次。到了六十歲時,精髓血

脈已經不再生發,此時應及早斷除色慾,禁絕房事以固精髓,千萬不

可再走洩。

以上限制的日期是專指春秋二季。若冬夏二季,則因夏季火氣極

熱,發洩無餘,冬季水氣極寒,閉藏極密,即使是在年少時,也要以

斷慾為主;否則二十歲時,或可十四日一次,三十歲時,或可二十八

日一次,四十歲時,或可四十五日一次,至五十歲時,血氣已經大衰

,在夏天或可六十日一次,在冬天最好謹守不洩。因為天地與人體血

氣,在冬天時要使閉藏極密,就是專為來春生發的根本,尤其要比夏

天更重十倍;因此冬夏二季,最好還是斷慾。若能遵照以上限制,必

定可以卻病延年;若是違背不加節制,必然就會多病減壽。

至於夫妻間的保身立命戒期,以及天忌地忌人忌,在﹁壽康寶鑑

﹂中,則有更詳細的列舉說明。倘若不戒不知忌諱,則生子不育,形

體難全,必有凶災;況且人身的氣血流行,原和天地間的節氣相應,

若在不當時日走洩,則易使氣血不合度,所以精氣損傷遠較其他時日

卷四 淫慾過度

八九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走洩還要嚴重百倍。至於神明降察或佛菩薩的聖誕日,如果夫婦不守

禁戒而淫污褻瀆,將會暗中遭受譴責,而且自己不能覺察。因此世上

有人雖然循規蹈矩、忠厚老實,卻常明顯遭到多病、不長壽的傷害,

以及暗中受到功名被削、年壽被減的災禍,這些往往都是由於在夫婦

閨房之禮上,不遵守禁戒的緣故。所以世人與其事後追悔而莫挽,何

不如遵守禁戒以自新呢?

心毒貌慈。

︻解釋︼心意惡毒表面卻裝作慈祥。

︻分析︼心意狠毒已讓人難以承受,卻又裝出面貌慈祥的樣子,更是讓

人難以臆測。人沒有不避開虎狼而畏懼蛇蠍的,就是因為牠們都很毒

。如果一個人心毒貌慈,讓人覺得和藹可親,令人覺得可以親近,而

趁此時肆虐其毒害,讓人不及提防,可見他的陰險狠毒,比虎狼蛇蠍

更為厲害。這種人死後必會墮入三途︵即畜生、餓鬼、地獄

,速度

就如箭一般地快速,而且他生生世世感召惡報,必定受苦無窮,可不

八九七

戒慎嗎?

故 事:蔡元度對待客人,經常滿面笑容,雖是他所討厭的客人,也表

現得非常親近厚愛,實在令人難以猜測,大家都視他為笑面夜叉。後

來他被貶官,流竄到遠方而死。

︻再析︼像蔡元度這種人,在社會上到處都有,我們應當以義自處、以

禮相待,而且要一視同仁地以平等態度來對待他,那麼他雖陰險毒害

,對我也是沒有辦法。

于鐵樵先生說:﹁凡是人的眼光常向下看,沈默不語,而且在眉

宇之間,沒有一絲毫道德凝靜慈祥之氣的,必是心地狠毒之人;在選

擇交朋友時,應要遠遠避開這種人。從前有一僧人,白天睡覺時,神

識從鼻孔出來,化為一條黑色毒蛇在地上來回爬行,很多人都看到了

;後來他死時,全身都裂開,而且皮膚就像蛇皮一樣,就是這種人啊

!若能自知心地惡毒,痛加剔除洗滌,就像良醫醫治毒瘡一樣,必須

將其瘡毒拔盡然後才停止;這種人未嘗不可以入道,然而他一定不肯

這樣做,那又有什麼辦法呢?實在是可悲啊!﹂

卷四 心毒貌慈

八九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穢食餧人。

︻解釋︼用污穢的食物給人吃。

︻分析︼污穢的食物,有的是製造時就不清潔,有的可能是經過蠅蟲爬

行老鼠咬過,有的是隔夜放得太久,顏色味道都變了,吃後足以致病

傷人;若用這種食物給人吃,別人必會瞋恨他,神明也會討厭他。至

於當人家的奴婢僕人,浪費水漿,做了過多的飯菜,吃不完就將餘留

的穢食拋棄倒滿廁坑,更是屬於大罪孽!這種罪過大部分要歸咎於家

中主人,沒有好好地督促所致,怎麼可以不相互勸導警惕呢?

故事一:從前在杭州市,曾經有位在私塾教書的蒙師,看到酒店中,有

一隻燒鵝被毒蛇纏繞過;他心想這若是賣給人吃,吃的人必會中毒,

於是想拿錢將燒鵝買下來。店家說價錢是二百文,但他身上只有一百

文,只好再去向熟識的鄰居借錢,將此燒鵝買下後,一同前往埋葬。

等到挖開泥土時,撿到紫金一大錠,鄰居說:﹁這是我埋藏的。﹂酒

店的人說:﹁這是我所遺失的。﹂剛好縣令經過,問明詳情之後,感

嘆地說:﹁這一大錠紫金,分明是善念所感召的,你們想爭奪為己有

八九九

,這都是逆天的行為。﹂於是將兩人各處以杖責,而將紫金判歸蒙師

所有。

故事二:從前淮安︵今江蘇境內

地方,有某一個人,奸險欺詐成性,

而且喜歡戲弄人。他從屋中抓到幼小無毛的老鼠,將牠打碎放在酒糟

中醃漬,來給親近不拘禮節的客人吃,說:﹁這是海味。﹂像這類的

事情,所做不只一件。後來被仇家挾持,把他綁在樹上,命令他啖食

人獸鳥類的糞便,如果不吃,就用鞭子痛打,都吃過了才放他走。作

惡所得惡報,各如其類,就像這個案例。

故事三:虔州︵今江西贛縣

有位官吏李基,廣收放債的利息。他有一

個僕人,去逼索欠租的錢,沒有拿到,就將欠租人綁在樹上,用糞水

灌他,於是才勉強收得一千錢。忽然這位僕人在普安寺前被雷震擊,

他放在腰間的錢,嵌入他的肉裡,皮則包在錢上面。

︻再析︼這個案例不但警告那些以穢物灌食人的人,而且也警告那些惡

僕。因為有些富豪家的僕人,倚仗主人權勢去催索債務,有的甚至直

接進入他人內室,不顧他人體面,因而往往造成大禍,怎樣才能讓雷

卷四 穢食餧人

九〇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斧常在他們頭上加以警告呢?

左道惑眾。

︻解釋︼用旁門左道來蠱惑眾人。

︻分析︼于玉陛先生說:﹁這個道,是世人所共同遵循的正路。儒、道

、佛三教聖人所說的道,雖然他們的跡象有所不同,然而其最高目的

,是要讓人明心見性,其次是要讓人遷善改惡,他們的說法都是一樣

,從來不喜歡用詭異的方法來迷惑世人。那些會用不正當方法來蠱惑

世人的,都是旁門左道;如漢朝的黃巾賊張角,晉朝的孫恩、盧循,

元朝末年的紅巾軍,劉福通等人,近代的無為皇天、白蓮教︵元、明

、清時代的秘密宗教

等都是。他們存心不正,蠱惑無知百姓,違叛

君王、背離親人,造作禍害、種下惡因,這種亂臣賊子的行為,按國

法一定要將他們誅滅,陰間的果報尤其會讓他們無法超脫。至於那些

學習巫術邪法,假託神道,妄談禍福,煽動眾人誣陷百姓,這種罪過

也和左道惑眾者類似。﹂

九〇一

︻說明︼紅巾:元順帝因揮霍無度,造成天下大亂,時白蓮教首領韓山

童、劉福通等人,見時機成熟,就糾眾起義,因起義以頭裹紅巾為標

誌,所以稱

紅巾起義

故事一:隋朝的宋子賢,精通幻化邪術,他常在樓上放光,變化成佛的

形狀,自稱是彌勒出世。又在大堂中懸掛一面鏡子,有人前來拜訪,

就叫他站在鏡前照一下來生,都會現出蛇獸的形狀;教他入教禮拜後

,就現出人的形狀,因而聚集信徒數千人。後來帶頭作亂,官兵要逮

捕他時,他住處的周圍都有火坑圍繞,官兵不敢前進,主帥說:﹁這

地方本來就沒有坑,只是妖術幻化而已。﹂等到官兵前進時,果然沒

有火,於是將他逮捕並且碎屍萬段。

故事二:從前青城山有位道士,會幻化妖術,吸引許多富家子弟,和他

一起到郊外偏僻庭院中,搭設帳蓬,在內焚香作法;招來巫山神女及

諸仙姑下凡到帷帳中,當喝酒飲食睡臥時,與常人沒有兩樣,等到歡

樂之後,就踏雲而去。他還讓一些讀書人從門縫觀看,蜀國少主知道

後,前往逮捕,但沒捉到;於是帶著豬狗之血一同前往,破了邪法後

卷四 左道惑眾

九〇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將他逮住,並將他下獄嚴刑拷問。道士說:﹁每年都到民間搶來處女

,恣意和她們淫慾,因而死了不少人。﹂於是將他凌遲處死。

︻說明︼青城山:在今四川灌縣西南,為岷山第一峰,中國道教的發祥

地之一。因為青山四合,形狀像城廓,故稱青城山。道教稱第五洞天

︻再析︼明朝顏茂猷先生說:﹁學得妖術可以欺世卻不傳的人,這種福

報會很大。﹂古人說:﹁學得隱形術,三年都不去試的人,必定可以

成仙。﹂又說:﹁你學會燒煉丹藥的方術而不用,一定可入仙道。﹂

因為修道的人,以韜光養晦,度人救世為主;如果仗恃著自己學會一

些小伎倆,就去迷誘他人,就是自己的名利根尚未脫除,離開真道還

很遠,何況還做出為非作歹欺詐冒犯的事情呢?在青天白日之下,怎

能讓妖魔鬼怪現形害人呢?

佛教的三歸依是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而最重要的是

,其中的歸依佛法。﹂佛陀在世時,就是以佛法來教育救度眾生,佛

陀滅度後,就是垂留此法來度化眾生。佛陀說法,僧眾傳法,若不歸

九〇三

依僧,那要從何處聽聞佛法呢?若是得不到佛法,那要依靠什麼修行

呢?然而能依靠佛法來自修,依照佛法來教人,以了脫生死修證菩提

為本懷的人,就是僧。

若自己不依照佛法修行,卻假藉佛法名義來求取名聞利養,壞亂

佛法,誤導眾生;雖然身穿袈裟現出家相,表面很像出家人,實際上

則是魔子魔孫。須知人身很難得到,佛法也難以聽聞,既然得此人身

,就必須歸依佛。然而古時候,是跟隨僧人求學佛法,現在則須先以

佛法來驗證僧人;既然遇到高僧,就要死心塌地受教修行。而佛法到

底在哪裡?佛法在經典中,請諸位先從明朝蓮池大師所著的

雲棲法

彙︾入門。

︻說明︼雲棲法彙:凡三十四卷。明代王宇春等編,乃明代高僧雲棲祩

宏之全集。祩宏示寂之年,鄒匡明、王宇春費十晝夜蒐集大師遺著,

得三十一部。歷經十年,於天啟四年︵一六二四

,由大賢、大雯、

大霖等十七名僧,及居士王宇春等十六人共加校訂印刻。

卷四 左道惑眾

九〇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短尺狹度,輕秤小升。

︻解釋︼使用短尺、狹度、輕秤、小升等欺詐手段,來佔人便宜。

︻分析︼這四句話,都是指小人貪圖利益的事。尺、度、升、秤之類,

是用來平定物價、統一人情的。世間人用兩樣標準,以大量入,以小

量出;以重秤入,以輕秤出。這種居心,只是想佔便宜而已!他哪知

佔了別人半分便宜,卻損傷自己一分福德;何況損人利己,必會招致

天降災殃、雷火焚燬的惡報。雖然未必不都是為此原因,或許有的主

人並不知情,而是負責貨品出入的子弟奴婢,暗中私自為之;但其罪

最後還是歸於主人,所以主人不可不明察。

故事一:元朝的費榮敏公,為人節儉正直,樂善好施,家中的稱量工具

,都是一樣標準,他曾在所有稱量工具上刻著:﹁出是如此,入也如

此,子孫永遠都如此。﹂果然他的後代子孫,都能誠敬遵守世間法律

,而且代代都富貴顯達。

故事二:廣陵︵今江蘇江都

有位王老姥,用短尺量布帛來賣人,她死

後託夢告訴兒子說:﹁我平生都用短尺騙人,冥司罰我投生到西溪浩

九〇五

氏家裡當牛,在腹下有一﹃王﹄字。﹂她的兒子依夢中指示,找到浩

家,果然他家剛生一頭牛,腹部有白毛長成的

字,兒子就將牠

買回家去。家人給牠好食料牠不吃,給牠草料就吃;載重耕田時很安

定,閒著沒事時卻會百般跳撞,好像很不安的樣子。那些昧著良心圖

謀利益的人,是否知道這種業報的可怕呢?

故事三:明神宗萬曆年間,江蘇揚州有一家大型南貨店,主人在臨終時

,囑咐兒子說:﹁我一生起家,就在這支秤裡,此秤乃用烏木合成,

中間是空的,內藏有水銀。當要秤出時,就將水銀倒入秤頭;當要秤

入時,就將水銀倒入秤尾。所以秤入時重秤出時輕,因此而致富。﹂

他的兒子心中埋怨父親不公,但又不敢說。等到父親死後,就將此秤

燒燬,當時煙中化成一條龍飛昇到天上。過了沒多久,他兩個兒子都

死了,因而怨恨說:﹁父親用心不公平,反而獲得平安,現在我出入

公平,不敢欺瞞他人,反而死了二子,天道難道是這樣的嗎?﹂

忽然間,他恍惚到一處官府,有一主官告訴他說:﹁你父親一生

以輕秤出重秤入,欺人自肥,所得到的雖多,也是他命中本有;但是

卷四 短尺狹度 輕秤小升

九〇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因為欺昧良心造了惡業,已獲罪於天。所以上天派遣破耗、消散二星

,出生為你的兒子,長大後花費你的財產,仍然繼承你的香火,最後

耗盡你的家產而絕子絕孫,以顯示上天的報應。現在你能改過遷善以

補罪孽,而且事事能公平和善,所以上帝將此二星召回,不久將換給

你兩個好兒子,來光耀你的家門。你應要更努力行善,不要妄出怨言

。﹂當他醒來後,將此事一一記錄,並且愈加努力去行善。後來三年

中,生了兩個兒子,都考中進士,子孫都很繁盛。

︻結語︼張拱辰先生說:﹁我在邗關︵今屬江蘇省

時,和此公後人熟

識,所以知道得很詳細,而不將他姓名說出,是避諱說出長輩過去所

犯的過失。﹂

故事四:從前鬱林︵今廣西東南

謝秀林,對於量出的尺度斗秤,都以

輕少蠻橫獲利,有一天被雷震死,多次下葬又多次暴露,屍肉潰爛,

最後將他屍體燒化,在他腹中找到一個雷楔。

︻說明︼雷楔:傳說中雷神用以發霹靂的工具,其形如斧楔,故稱。

故事五:宋朝王良孺,死後又復活,自己說他到陰府去,見到牆壁上懸

九〇七

掛著斗斛秤尺,就問是作什麼用的?一位冥吏說:﹁平常使用高低輕

重不等的量器,欺昧良心以圖利的人,就會到此來受罪。﹂王良孺復

活後十天,凡是他生意場中所用的斗秤等東西,不合規格標準的,都

被火燒燬。

故事六:宋朝時,在廣陵︵今江蘇江都

地方,有位李珏,以經營貿易

為生,看到同業都出輕入重、小放大收,心中非常厭惡,還經常勸阻

他們。李珏平時買賣出入所用的量器規格都一樣,只賺取微薄的利益

餬口,日積月累,家中也還富裕。後來有位江淮制置使,姓名和他完

全一樣,晚上夢見自己進入洞府,看到仙籍中有李珏的名字,非常高

興,以為自己將來可以登上仙籍。忽然有兩位童子說:﹁這位李珏不

是相公您,乃是住在廣陵的百姓。﹂醒來後就前往找這位同姓名的人

,問他如何修行?他說:﹁沒什麼特別方法,只是以平常心待人處世

而已。﹂後來這位李珏活到一百歲,羽化成仙。

︻再析︼朱貞說:﹁世人說不欺瞞神明,而我所說的神明,不是指天地

間的百神,只是不欺瞞自己心中的神明,就是不欺神明。﹂唉!能知

卷四 短尺狹度 輕秤小升

九〇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道這道理的,能有幾個人呢?

︻說明︼制置使:古代的官名,唐朝時設置,執掌經畫邊境軍隊的事情

。宋朝因襲之,多兼轄數路軍務,與明清時代的總督相類似。

故事七:四川人黎永政,善於製造斗秤,要求輕重或增減,只要有人叫

他做,給他加倍的錢,他沒有不做的。那些不顧天理道義的小人,往

往請求他製造。這事被司察的神明糾察並上奏天庭,使得永政和他兩

個兒子眼睛都瞎了,五根指頭都傷殘,手關節斷落而死。

︻結語︼唉!替人製造不合規格的量器,而受到如此報應,這實在是懲

罰根本的方法。凡是一切營生的人,誰不想養自身養家庭,而卻往往

去觸犯天怒,為何要這樣做呢?若能完全了解此案例,而猛然悔改,

那就萬幸了。

以偽雜真。

︻解釋︼把假的東西攙雜在真的裏面。

︻分析︼近來市面上買賣的東西,幾乎是仿冒多於真品,這也是世道人

九〇九

心的變化。凡是飲食的需求、藥品的使用、金屬布帛器物之類,稍有

欺騙誤差,那麼喪失良心傷害他人,就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至於使

用假銀,他的罪惡更深重,所以上天的誅罰更為快速!

故事一:清朝康熙庚戌年,有位姓顧的福建人,住在江陰︵今江蘇無錫

市之北

,暗中販賣假銀,帶到市場,沒人能辨認出來,但是不可超

過十天,超過就會回復本質。某甲用六兩金子換取二十兩假銀,到閶

門買紗緞,在乘船回家,晚上經過華蕩時,突然狂風大作而翻船,一

點東西都沒留下來,某甲幸好很會游泳而免於滅頂,赤裸著身體回家

。顧某也在當天被雷擊斃,用來造假銀兩的火爐和鐵錘,都被雷擊得

粉碎。

︻再析︼唉!真是傻呀!顧某因使用奸術而被上天誅滅,在道理上是罪

有應得;某甲卻因一念之貪,突然失去本有的六兩金子,而且衣服、

行李更不知還值多少錢呢!生意做到這種地步,可說是虧本虧到家了

,雖然他沒喪命在波浪中,但也是非常危險。這不知道理的小人,竟

可憐到這種地步!我有一句話提醒大家:﹁我做生意,是為了求生存

卷四 以偽雜真

九一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而我要生存,難道他人就不用生存嗎?我想要養家活口,難道他人

就不想要養家活口嗎?﹂況且那些欺騙良心違逆天意的人,報應都很

明顯,最後沒有不身死而又害家滅口的,這大概不是做生意人的本意

吧!

故事二:孫蜃川尚書的祖父,有一天賣東西,得到二兩銀子,孫公拿去

給人鑑定,證實確是假銀。他想:假銀既然不能用,怎可留下來誤人

?於是就拿到東河的河邊,在水中走了數十步,將假銀投到河水最深

處。後來他的兒子考試上榜,當了副使的官職。孫子,就是孫蜃川。

孫公把得到的假銀丟到湖中深處,他的存心和呂洞賓祖師一樣,他的

子孫獲得顯貴的善報,還算是小的呢!

故事三:宋朝時,廬山︵今江西九江南

有位盧常,以賣油燭為業,他

將魚膏攙雜在其中來賣。建隆觀︵在今江蘇揚州西

的黃禹,以牛脂

攙入油中做火燭來賣,兩人都被天雷震死。唉!現在有賣鹽的人將鹽

攙沙,賣酒的人將酒攙水,這些人希望也都能在旁邊好好地看看這兩

個案例。

九一一

故事四:從前海鹽︵今杭州市東北

有位倪某,用雜木剉磨成粉末,做

成香來賣。有天晚上,香末內忽然燒起來,倪某想要衝出戶外,因煙

霧瀰漫而無法逃出,最後人屋都被燒成灰燼。

故事五:明朝的張安國

,在撫州︵今江西臨江

當知縣時,因市面上

很多人販賣假藥,於是出示榜文告誡說:﹁南朝的陶隱居

弘景先生

,唐朝的孫真人思邈先生,因為著作︽本草集註︾、

千金要方︾…

…等書籍,救助了很多人,積了很多陰德,所以後來名列仙班;從此

以後,行醫賣藥、誠心救人而獲得福報的人很多。姑且不論過去方冊

上面所記載的,就如今時,這種應驗的事實也很多。有些人只賣真藥

而已,便可積蓄鉅萬的家產,有的人本身過著安樂的日子,享有高壽

;有些則是子孫中榜當官,光耀門戶。這種報應,如影隨形,一點差

錯都沒有。

又曾親眼看到賣假藥的人,最初可能積蓄一些家產,自己以為得

計,但不知冥冥之中,自家應得的財祿,都被削除了。有的自身多遭

橫禍,有的是子孫為非作歹而傾家蕩產,以致遭天火焚燒,或被天雷

卷四 以偽雜真

九一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震死。這是因為要買藥的人,大多是遇到急病,所以拿錢到處去求藥

;孝順的子孫,不顧花錢多少,只是希望能一服見效,卻沒想到被賣

假藥的人賺了錢,又給耽誤了,不但對病情沒有幫助,反而導致身體

損傷。平時殺一隻飛禽走獸,都還有因果,何況是萬物之中,人命最

為重大,無辜受害,他那痛苦是無窮的,怎麼可以不警惕呢?

︻說明︼

張安國:明朝定海︵今浙江省舟山島

人,建文朝為工部郎。靖難

之役,乘舟進入太湖,聽到南京淪陷,與妻鑿舟自沉。

陶隱居:即南朝的陶弘景,秣陵︵今屬南京市︶人,工草隸,好道

術,讀書萬卷,為人圓通謙謹。齊高帝時,為諸王侍讀,梁時隱於

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武帝時,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無不諮

詢,時稱山中宰相。卒年八十五,顏色不變,屈伸如恆,諡貞白先

生。著述甚多,其

本草集註︾一書,是將

本草經︾依藥性與種

屬重新整理而成。

採取姦利。

九一三

︻解釋︼採用奸詐的方法來獲取利益。

︻分析︼取得是用

這個字來形容的,利益是用奸詐手段而得到,

那他用心的殘忍苛刻,就無所不用其極了。現在社會上所有壓搾船主

、假借官勢欺人、從中關說以賺取中間利益之類的事情都是,不是單

指那些私鑄銀錢、販賣私鹽,才叫做採取奸利。所以在仕紳之中,也

有做這類壞事的,怎可只責罵那些市井小民呢?

︻嘉言︼古人的詩句說:﹁越奸越巧越貧窮,奸巧原來天不容;富貴若

從奸巧得,世間呆漢吸西風。﹂

意思是說:越是奸詐越是耍巧越會

貧窮,奸巧本來就是上天所不容許的;富貴若能用奸巧的方法得到,

那麼,世上的呆漢不就要喝西北風了嗎?)

故 事:從前有位張奉,通曉法律訴訟,對於轄內的田賦和戶口瞭若指

掌。他能使田地很多的人,變得一無所有而無立錐之地,將其田地籍

沒為己有,因而擁有很多田地。在他轄區內的百姓,對他的狠毒深以

為苦,但卻沒人敢說;如果早上對他有怨言的話,晚上稅賦就到了。

他尤其精於剝削百姓的方法,凡是縣府長官到任,往往都會召見他,

卷四 採取姦利

九一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過不多久,兩人就握手言歡,最後就都看他的臉色行事。他每天都教

長官如何盡取民財,長官得到其中的三分,七分都歸張奉所有。

巡撫唐公糾察他的罪狀,知道這種情形後,就派武功高強的人前

往逮捕他;在押解途中,張奉以重金來賄賂逮捕他的人,但不被接受

,於是想辦法逃走了,逮捕他的人追捕不到他。當時的天氣四處無雲

,忽然一聲很恐怖的雷聲,震響於東方,張奉卻在西邊被擊斃,肚子

好像被割開,五臟有如被挖空;大家都很厭惡他,不願意為他收屍,

連狗跟豬也都不願吃他的肉。

壓良為賤。

︻解釋︼壓迫良家婦女做卑賤的工作。

︻分析︼現在做人家奴婢的人,都是前世造業積惡,過惡積滿一千八百

項的人。其中有的實在不是奴婢,原本是良家婦女,而我卻以勢力強

制壓迫,使她們去做奴婢,這就是壓良為賤。至於販賣良家婦女做娼

妓,這是在十惡不赦的罪條之中,那就更不必說了。

九一五

︻說明︼十惡不赦:舊刑律以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

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為十惡,犯這些罪者,不能赦免。

故事一:漳州︵今福建境內

的周祥,和薛純是朋友,薛純貧窮,只有

一個兒子。薛純死後,兒子就送到周祥家中寄養,周祥竟然把他當成

奴僕使用,稍有不順心,就痛加鞭打。有一天,周祥在路上遇見薛純

,他很害怕地說:﹁老兄你不是已經死了嗎?為何還來人間呢?﹂薛

純說:﹁我來看我兒子,並催促你一起上路。﹂周祥嚇得汗如雨下,

回到家就暴斃了。

︻再析︼曾經看到富貴人家,有困苦無依的親族寄養在他家中,仰賴他

供給衣食,但是每每使喚他們去做僮僕的工作,甚至還呵罵斥責,這

也是太上所要勸誡的一類。然而這種人,最初用憐憫周濟的心來待人

,後來卻做出欺侮壓迫的事情,不但沒有功德,而且還會損德,這不

是很可惜嗎?

故事二:浙江省府的廣濟庫,每年都差遣杭州城內的大戶人家,充當庫

役工作,專門掌理出納事情。有一個人因侵佔官錢太多,無法償還,

卷四 壓良為賤

九一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當時的府判大人王某,就拘捕他的妻妾子女到官府收押,最後他還是

還不出錢。王某於是命人用小船把他的妻妾子女載到西湖,去侍候旅

遊的客人,所得的錢全都納入官府。後來王某的子孫,有的竟然淪落

為娼妓。

︻再析︼有一種為人父母的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喪心無恥的事

情,竟把子女賣去當奴僕,然而我能忍心看到這種情況嗎?好義勇為

而有財力的人,應當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以保住良家子女,這是盛德

之事。即使不能做到,也不要去侮辱他們,雖然最後不免賣給他人,

但仍不失我已盡了一份心意。

良與賤本來就沒有一定的界限,只不過是窮人家的兒女賣給富人

,於是就名之為賤罷了!其實都是良家兒女。現在人對待自己的兒女

,珍惜得就像掌上明珠一樣,給他吃精緻美味的食物,穿精美的絲綢

織品;而對認養來的男女,卻看得很卑賤,經常加以鞭打,以粗惡的

飲食給他吃,甚至讓他忍受饑餓,穿著破衣挨寒受凍。他也是父母所

生,為何如此不公平呢?卻唯獨沒有想到,富人也許也會變窮,窮人

九一七

也許也會變富,天道很難猜測,能永遠保住良者不轉變為賤者,或賤

者不轉變為良者嗎?

︻嘉言︼在待人接下方面,必須是處在富貴的境遇,要能完全理解貧賤

人的痛癢處;正當年青少壯時,要能去思念衰老者的辛酸;居住在安

樂的場所,要能體恤身處患難的情況;處在旁觀的境地,要能原諒局

內人的苦心。

謾驀愚人。

︻解釋︼使用詭計來欺騙愚人。

︻分析︼所謂﹁謾﹂,就是欺詐人於不知不覺之中;所謂﹁驀﹂,就是

敏捷聰明的樣子。凡是使用詭計設局騙人,令人墮入他的計謀之中,

就叫做﹁謾驀﹂。謾驀都不可用於他人,尤其加在愚人身上,則更是

可憐;即使愚人無法報復,但在冥冥中自然會有代為報復的人。這在

愚人本身根本沒有損害,但我已經先受損害了。

︻再析︼

袁氏世範︾說:﹁貧富沒有一定的情勢,田宅沒有固定的主

人,有錢就買下田宅,沒錢就變賣田宅,購買田宅的人家,應知這個

卷四 謾驀愚人

九一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道理。況且人要出賣產業,或是因為缺錢吃飯,或是為了欠債還錢,

或是因為疾病死亡、婚嫁爭訟,因有百千的花費,就要賣掉值百千的

產業。所以有錢購買產業的人,務必要以寬厚之心去處置,即使在討

價還價時,也要考慮他在轉賣之後,已經一無所有,所以也要讓他足

以圓滿處理一件事情。然而那些為富不仁的人,專門用謾驀詐騙的方

法,明知人家急用錢,而故意表面上拒絕他,卻在暗中使人勾引他,

以便大殺其價。

既然已經立契成交,又故意延緩不肯即時全部付清;有的用米穀

或其他東西,以高價來抵除價款,有的約定其它時間,再分期零星給

付。賣出產業的人,很快將錢花盡,又不能完整解決他的一件事情,

而且往還索取費用,再加上人事費用,如此就已經扣除一半。這些買

產的富人,正私下心中暗喜,以為自己用了好計謀,卻不知天道是善

於回報的,有時很快就報應在他身上,有的是報應在他的子孫。世人

卻多執迷不悟,這又是為什麼呢?﹂

貪婪無厭。

九一九

︻解釋︼貪得無厭,難以知足。

︻分析︼用口來食取東西叫做﹁婪﹂,這是說人的貪心,就像口吃東西

一樣,永遠沒有滿足,沒有窮極之時。老子在

道德經.知足章︾說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意即:罪惡沒有比多欲還大的

,災禍發生的原因,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懂得知足的人,雖

然貧賤,但心中卻很快樂;不知足的人,雖然富貴,但心中還是憂愁

。世人貪求太多,到最後還是一無所有,這本來就不用再說,如因此

又惹上一場禍害,那就更是難以了結了。

故事一:梁朝時的甄彬,品行道德很高尚,曾經以一束苧麻,到當鋪典

押借錢,後來拿錢贖回苧麻,在苧麻中發現五兩黃金,甄彬將黃金送

還店主,店主就分一半給他,甄彬不肯接受,並說:﹁我就像那五月

夏天披裘衣負柴薪的古德,雖然貧窮尚能如此清高,我哪裡是接受贈

金的人呢?﹂

故事二:唐代宗時,中書侍郎

元載,縱容幾個兒子收受賄賂替人關說

,因而在京師及地方上,掀起一股排擠忠良、進用貪贓枉法小人的風

卷四 貪婪無厭

九二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潮。元載家中非常富有而奢侈,夜夜笙歌歡樂無窮,連皇宮都比不上

,皇帝曾經勸誡他,但他仍然不悔改。後來皇帝發怒,將他收押下詔

賜死,其妻也被賜死,並且還抄他的家,沒收他的家產;其中有鐘乳

石五百兩,皇帝下詔分給中書門下臺省

等各部門的官員,還有胡椒

八百石,以及其它相當數量的物品。

︻說明︼

中書侍郎:中書省次官,參議朝政,宣傳皇帝旨意,列位宰相。

中書門下臺省:即是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的總稱。尚書省乃統

六部,分理國政。門下省掌獻納諫正及司進卸之職。中書省總國內

機要政事。

︻嘉言︼鄭瑄說:﹁自古以來,位居宰相之人,何曾死於饑寒?但常都

死於貪圖財貨,也真是可笑!﹂

故事三:明英宗天順年間,嘉興︵在今浙江省

的李銘,獲得一個寶壺

,富人曹瑗要以二十石米和他交換寶壺,李銘沒有答應。他又把寶壺

拿到懷悅那裡,懷悅要用加倍的價錢和他交換,他也不賣。又拿到吳

九二一

汝輝家,吳汝輝要以一百石米和他交換,條件都已經談妥了。這時卻

有一位劉祝,對李銘說:﹁我有一個計策,可以使你獲得大利,如果

將寶壺拿去獻給鎮守︵管理防守當地軍政事務的官

張太監,向他謀

求嘉興全郡鹽鈔

賣鹽的執照)的經營權,利益定超出百倍。﹂李銘

答應了,劉祝居中牽線,果然獲得所要圖謀的利益,一共得到三千多

兩,劉祝分到其中的三分之一,其餘由李銘領回。當李銘過江時,船

隻突然翻覆,所有的鹽鈔都浸濕毀損了。當時的嘉興太守楊繼宗,很

急迫地追捕前鹽鈔的擁有者,李銘因而被捕,死於獄中,劉祝則變賣

所有家產來償還毀損的鹽鈔。

︻再析︼古人說:﹁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計

意即:世上沒有百歲的

人,卻枉費心機作千年的打算)。﹂如此貪求無厭,到底為了什麼?

是想為後代子孫打算嗎?難道不知俗語說:﹁如果子孫不如我,要錢

給他做什麼?如果子孫強於我,要錢給他做什麼?﹂

漢朝的疏廣︵蘭陵人,明

春秋︾,徵為博士,官至太傅︶說:

﹁我難道是年老糊塗了,不懂得為子孫著想嗎?我有以前留下來的田

卷四 貪婪無厭

九二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地房屋,子孫只要努力耕作,就足以供給衣食;若是增多他們的財產

,正是在教導兒孫怠惰而已。如果兒孫賢能卻多財富,就會損其志氣

;若是兒孫愚笨而多財富,就會增其過失。而且富貴人家是眾人怨恨

的對象;我既然沒有什麼可以教導子孫,只是不想增加他們的過失而

導致別人生出怨恨罷了!﹂由此可見,宋朝的溫國公司馬光所說﹁積

金不如積德﹂的銘訓,我們怎可不熟讀而力行呢?

咒詛求直。

︻解釋︼在神前詛咒,來證明他的理直。

︻分析︼咒詛,是向神明發誓。求直,是請求天神趕快報應。這些都不

必等到以奏章的形式來呈奏上天,凡是忿恨、鬥爭時,口中隨意呼喚

或召請的都是。按照

咒誓章︾上所說:﹁凡有詛咒時,那麼四面八

方接收人的詛咒,一切凶惡的鬼,都會乘虛而入來行其禍害。如果不

是誠心懺悔,請求天神降臨化解,就不容易斷除禍根。﹂既然如此,

那麼,咒詛他人這種事可以去做嗎?

故 事:明神宗萬曆初年,西華︵今河南境內

的里役王著,和繳納賦

九二三

稅的人,為了積欠的稅金起爭執,王著就向當地的城隍廟發誓。當天

晚上他住在揚善寺,忽然聽到喝叫聲,就起牀前往探視,看到一位官

員,站立在火炬下,戴著似帽的頭巾身穿紅衣,有很多侍衛護擁著。

官員大聲命令兩位壯士,持刀走向王著,王著拿起桌上的墨硯朝壯士

打去,但最後竟被刺中,嘴巴面頰都流血。寺裡僧人被驚醒,卻看不

到一個人,才知道是城隍爺。隔天早上,王著穿著囚服前往城隍廟謝

罪,看到廟中神像儼然像夢中官員,而右邊侍衛則是夢中操刀的壯士

,身上還有墨汁的痕跡。王著口頰上的瘡口超過一個月才平復,但刀

的疤痕依然存在。

︻再析︼要知道事理原本就有是非曲直,如果本來就是正直的,社會的

輿論也很難將它泯滅,日子久了自然就會分明,何必自尋煩惱去跟別

人計較呢?若是邪曲的,自己反省起來,內心將感到歉疚,怎敢對著

神明來怨尤他人呢?況且凡事都應依循道理安分守己,如果一經咒詛

,則被鬼神厭惡,必會遭受天譴,怎能不戒慎警惕呢?

卷四 咒詛求直

九二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嗜酒悖亂。

︻解釋︼喜愛飲酒而背理亂性。

︻分析︼飲酒容易使人亂性,如果有人酷愛喝酒,他的損害就太大了。

觀看古人對勸誡飲酒所作的

酒誥︾,就知道古人的顧慮非常深遠;

看到古人所作的

酒頌︾,就知道古人對飲酒的寄情意境之高深。就

如古禮上所說的互敬一爵酒,主人和賓客要相互交拜,目的是為預防

酒後失禮。世人喜好飲酒而無節制,致使身體顛顛倒倒,禮法喪亂,

咒罵同座客人,醉臥街道,違法犯上。久而久之,就會喪心敗德,能

使讀書人身敗名裂,當官者丟掉官職,農人荒廢田地,商人喪失財產

,更嚴重的甚至喪命亡家,這豈不令人痛心嗎?

宋朝魯國公范質,告誡兒子說:﹁告誡你們不要太喜歡喝酒,酒

是讓人發狂的藥而非美味,能使平時謹慎憨厚的人,變成凶頑不化的

人。﹂曹月川先生說:﹁養性勿貪昏性水,成家宜戒破家湯。﹂

即:要修身養性,就不要貪喝這種讓本性昏昧的魔水;要想成家立業

,就應戒除這種令人破家的毒湯。)而且世間一切淫亂的根源,多起

九二五

因於喝酒,所以﹁酒色財氣﹂人生四戒中,以戒酒為第一優先。

酒醉的人善念會完全喪失,惡念會盛發,人在清醒時所不敢做的

事,所不敢講的話,酒醉時就會放肆地做、放肆地說。所以對飲酒能

節制的人,就稱酒為﹁太和湯﹂,或稱它為﹁忘情友﹂;對飲酒不能

節制的人,就稱酒為﹁柔魔﹂,或稱它為﹁甘毒﹂。

酒是助燃淫火的柴薪,放縱飲酒而不淫亂的人,還真少有!要知

道內在的心火正熾盛時,淫慾暴發,就已經很難預防,何況縱情喝酒

來加強心火呢?而在醉飽之後行房,使得五臟氣血紊亂,容易得到大

病,尤應痛加懲戒。更有人因喝醉酒後,宣說他人淫穢之事,因而受

辱甚至喪命,此時後悔都來不及!

世間最可笑的事情,莫過於在酒筵上爭勝負。待人處世本來就是

事事應要懂得退讓,況且親友之間偶爾相聚歡敘,行行酒令比較划拳

,也只不過是讓大家得到短暫的歡樂罷了!勝了不足以為光榮,敗了

也不足以為恥辱;輸了沒有損失,贏了也沒多得。就像下棋的人所說

:﹁勝利了固然高興,失敗了也很歡喜啊!﹂那些昏頭昏腦的人不知

卷四 嗜酒悖亂

九二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箇中道理,一定要獲勝才肯罷休,所以導致不喝醉就不停止,真是太

愚笨了!

又有些人自誇酒量很大,認為無人能及而引以自豪。不知道自己

道德文章、科第功名,正有多處遠不及人,而偏以酒量大來自誇,這

不也是很荒謬嗎?更有一種人,自誇執行酒令嚴明而甚為得意,沒去

深入思考,喝酒是為讓大家高興,應隨各人酒量,何苦強令別人多喝

,以致傷害身體呢?俗語說:﹁苛政猛於虎

嚴苛的政令比猛虎還厲

害)。﹂我則說:﹁嚴苛的酒令也是如此!﹂若在酒席上有這種人,

就應藉故趕快迴避。

大智度論︾中,列出飲酒有卅五種過失。就是:﹁一、現

世的財物耗盡,為什麼呢?因為酒醉之後,心無節制而花費無度。

二、產生眾病的根源。三、打鬥諍訟的根本。四、全身赤裸,沒有羞

恥心。五、惡名昭彰,令人討厭嫌棄,不被尊敬。六、蒙蔽了智慧。

七、應該得到的東西不能得到,已經得到的東西卻又遺失。八、隱匿

的事全都對人說出來。九、種種事業因而荒廢。十、醉酒為憂愁的根

九二七

本。為什麼呢?因為醉中造了許多過失,醒來則又慚愧憂愁。十一、

體力減少。十二、身體、氣色都變得很差。十三、不知道尊敬父親。

十四、不知道尊敬母親。十五、不知道尊敬沙門。十六、不知道尊敬

婆羅門。十七、不知道尊敬伯叔及尊長。為何如此呢?因為酒醉精神

恍惚,無法清楚辨認。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尊敬法。二十、不

尊敬僧。二十一、與惡人結黨鬧事。二十二、疏遠賢明、善良的人

。二十三、變成破戒的人。二十四、沒有慚愧心。二十五、喜怒哀

樂愛惡等六種感情,沒有辦法控制。二十六、放縱色慾而無節制。

二十七、為眾人所惱恨厭惡,大家都不喜歡見到他。二十八、被家族

中的重要親屬和世間的善知識所共擯棄。二十九、做不善的事情。

三十、捨棄善法。三十一、不為有智慧的人所信任,為什麼?因為

飲酒沒有節制。三十二、遠離涅槃。三十三、種下了癡狂的惡因。

三十四、身壞命終後,墮入惡道地獄中。三十五、若是得而為人,所

生之處,精神時常癡狂。﹂酒醉之後,就會有像上面所說的種種過失

發生,所以不能飲酒!

卷四 嗜酒悖亂

九二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說明︼

智度論︾:即是

大智度論︾的簡稱,凡一百卷。為印度龍

樹菩薩所著,姚秦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係詮釋

大品般若經︾之論註

,亦稱

大論︾。

故事一:福建有位讀書人劉某,一向品行端正嚴謹,他的學生很多,經

常教導學生要戒色慾。有一天偶而喝醉酒,和朋友因為一位妓女而爭

吵;酒醒之後非常悔恨,羞於見到自己的學生,因此閉門三天,蒐集

許多古今受到酒害的實例,用來自我警惕,書名叫

百悔經︾。

又江蘇有位讀書人葉某,生性就很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有一天

喝醉酒後,和弟弟起爭執,而叫罵不停,父親出來調解,葉某竟然口

出一兩句不恭敬的話。等到五更時分酒醒之後,妻子告訴他昨天醉酒

的情狀,葉某悔恨欲絕,趕快前往父親房前叩頭痛哭,跪下等候向父

親請罪,父親的怒氣才得以消除。

︻再析︼唉!劉葉兩位讀書人平時為人淳厚嚴謹,都難免醉後放肆,何

況那些放蕩邪僻的人,酒醉後就更不知道會放肆到什麼程度了!因而

酒被稱為﹁禍泉﹂,實在很有道理。

九二九

故事二:宋朝的吳育,在擔任樞密使︵為樞密院的長官,權同宰相

,當時陳執中被罷除宰相職務,就推舉吳育接替自己。吳育因陪侍皇

帝飲宴,喝醉酒睡著了,忽然拍著床舖呼叫隨從,皇上非常生氣,將

他降職為西京

留臺

。又宋朝的郭贄在當參知政事時,皇帝召見他

,當和皇帝對話時,由於滿口酒氣薰到皇帝,因而將他貶至南京。

︻說明︼

西京:北宋共有四京,以開封府為東京,河南府

今河南洛陽東)

為西京。

留臺:是指古代帝王因故離京,奉命留守京師的官及其機構

故事三:酒後失言,常會招來大禍。江蘇無錫有位名士,年紀很輕頗多

才華,酒醉後當面揭發他人的閨房醜聞,這個被揭發的人卻坦然地笑

說:﹁他只是在說醉話罷了!﹂一副毫不計較的樣子,在座的人都很

佩服他的雅量。有一位老成練達的人,等他離去後,就向同桌吃飯的

人說:﹁被人羞辱而生氣是正常現象,如果還滿臉笑容,心中就很難

猜透了。﹂半年以後,這位年少名士竟然被人謀害,大家都懷疑殺他

卷四 嗜酒悖亂

九三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的人,就是以前被他羞辱的人。

︻再析︼唉呀!喝醉酒造禍竟會到如此地步!若因喝醉酒跌到河中或坑

洞裡,致使頭面損傷,遺失財物,或洩漏機密,觸犯鬼神,這種種災

殃罪過,都因酒醉而起,為何不戒除呢?

故事四:宋朝的蘇易簡,在當翰林大學士時,因為大量喝酒,導致鼻孔

出血,後來感染疾病而死。又有一位王全,官當到殿中丞,因為喝酒

大醉,肚臍裂開而死。

︻再析︼須知酒如狂藥,浸淫其中的人,很少不發病的;若是病發得早

,病就淺,如果發得晚,病就深,到最後沒有不因而病死的。所以遍

觀古今能享有高壽的人,都不嗜好喝酒,為何有人竟然把祖先遺留給

他有用的身體,付諸於醉生夢死中呢?

故事五:明朝的陳鎬︵浙江會稽人,官至右副都御史,後為湖廣巡撫

,很喜歡喝酒,在當山東提學︵相當今日的教育廳長

時,父親寫信

給他要他戒酒,陳鎬於是命工人特製一只小酒杯,並在杯上刻字說:

﹁父命戒酒,只飲十杯。﹂

九三一

︻嘉言一︼浦江︵今杭州市西南

的﹁鄭氏家規﹂規定:﹁子孫年齡未

滿三十歲的,酒不許沾唇。到壯年雖准飲一些酒,但因而沉溺其中和

酒後喧鬧的,一定要鞭打處罰。招待客人,只要盡到誠意,不可勉強

客人喝酒。家中婦女不許與客人同飲,但年過五十歲,就可隨她方便

。﹂這些規定,可以作為治家的法則。

︻嘉言二︼古人說:﹁所謂﹃酒﹄,就是﹃就﹄

親近)的意思。親近

,就是

;親近於

,就是

了。

若人常親

近有德之人,則能存心正直做正當的事,如接近邪僻之人,則存心邪

惡做非法之事)所謂﹃酒﹄,就是﹃造﹄

到)的意思。如果向善處

去就是善,若是向惡處去就是惡。﹂所以酒不能左右人的是非善惡,

而是人自己在造就是非善惡;因此﹁節省﹂這兩字,對愛喝酒的人來

說,本來就是不能缺少的!

骨肉忿爭。

︻解釋︼骨肉至親在忿怒爭吵。

︻分析︼唐朝的張公藝九代同堂,靠的只是一個﹁忍﹂字,通常會發生

卷四 骨肉忿爭

九三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忿怒爭吵,都是因為不能忍的緣故。在骨肉至親之間,如果太爭執道

理,就會傷害感情;既然傷到感情,就不合乎道理。所以,怎可隨便

生氣爭吵呢?

然而忿怒爭吵的起源,多是出於婦人居間挑撥。由於婦人心存不

平,常懷著嫉妒心,而她所謂的公公、婆婆、小叔、大伯,以及妯娌

同輩之間,都是姻緣關係的假合,勉強在人事上的稱呼,原本就不是

屬於自然天倫的親屬,因此不太能真正付出愛心,而容易發生怒氣爭

吵。

只要彼此言語往還爭執就會造成積怨,致使在同一家庭中,乖戾

變故經常發生,所滋生的事端更是不勝枚舉。只有那些篤厚天倫親情

、高明而有遠見的人,能夠洞明事理,不聽信婦人的讒言,自然家中

能和氣滿堂,相處融洽,怎麼可能會有忿恨爭吵的事情發生呢?

故 事:明朝浦江︵在今浙江

的鄭濂,他的家族有兩百多年沒有遷移

,大家都號稱他住的鄉里為﹁義門﹂,當地的太守頒發一塊匾額稱讚

他為﹁天下第一家﹂。明太祖即位後,召他入京晉見,並問他說:﹁

九三三

你家中有多少人在一起吃飯呢?﹂他回答說:﹁有一千多人。﹂皇上

說:﹁真的是天下第一家!﹂

當時馬皇后正好在屏壁後聽見了,就對太祖說:﹁陛下之有天下

,是一個人舉事成功的,現在鄭濂一家有一千多人,要舉事不就更容

易成功嗎?﹂太祖聽後,大吃一驚,又問鄭濂說:﹁你能使家族的人

聚合在一起,也一定有什麼辦法吧?﹂鄭濂很巧妙地回答皇上說:﹁

這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只要不聽信老婆的話就可以了。﹂

皇上聽後,不覺地哈哈大笑。當時正好河南進貢香梨,太祖就賜

給他兩枚。鄭濂雙手捧著香梨高舉在頭上,快步走出了皇宮。皇上命

人暗中跟蹤他,他到家之後,就召集全族所有的人,向著皇宮跪拜叩

頭謝恩;並放置兩大缸的水,將兩個香梨打碎,放入缸水中,大家一

起分飲。

太祖聽到後非常高興,後來有人揭發他家人和權臣私通,明太祖

說:﹁鄭家沒有這樣的人,是被人誣陷的。﹂接著又下令從他家族中

,揀選三十歲以上的子弟到京城,並授與官職。他的宗長鄭渶,前往

卷四 骨肉忿爭

九三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皇宮謝恩時,皇上還親自到奉天門︵明代南京紫禁城諸門之一

,親

筆寫下﹁孝義家﹂三個大字賜給他,而且還蓋上玉璽。

男不忠良。

︻解釋︼男的不忠厚善良。

︻分析︼所謂﹁忠﹂,就是竭盡己力的意思。所謂﹁良﹂,就是方方正

正的意思。萬物中唯有人類最具靈性,而人類又以男子最為尊貴。既

然得到這靈貴的身體,卻是奸佞而不盡忠職守,險僻而不方正為人,

這不只是辜負自己的靈性,而且更辜負了上天的美意。

故 事:宋朝的文正公范仲淹,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年齡稍長後就能

挺身自立,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靜坐默思。經過六年,就精通詩、

書、易、禮、樂、春秋等六經。到二十歲時考上進士,在河中︵今山

西永濟

當通判︵宋代所設官位,地位次於知府

,他忠貞愛國勤政

愛民甚得民心,歷任侍郎的官職,無論在朝任官或居家治事,都能恩

威並濟。范公忠於君王愛護國家,善政功績非常顯著,教子又有義方

九三五

,且能周濟貧窮的人,所以名聲響震當時,而且百世受人景仰,這﹁

男子﹂二字,實在是當之無愧!

女不柔順。

︻解釋︼女的不溫柔和順。

︻分析︼

禮記︾說:﹁男帥女,女從男

意即:男子率先女子,女子

隨從男子)。﹂又說:﹁幼從父兄,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意即:女

人年幼時附從父兄,出嫁之後附從丈夫,丈夫死後附從兒子)。﹂

顏氏家訓︾說:﹁婦人的職責,主要在於家中饋食供祭而已,

只是在從事酒食衣服方面的禮節,如果具有聰明才智,只應輔佐丈夫

,補助他的不足之處。若是凌駕她的丈夫,干預酒食衣服之外的事務

,就像是早上啼叫的母雞,長舌的惡鳥,家道不能振興,就是從這裡

開始的。﹂

故事一:漢朝袁隗︵獻帝初年為太傅

,娶馬季長︵即後漢學者馬融

的女兒為妻,嫁妝非常豐盛,袁隗說:﹁你只是為人婦而已,何必要

卷四 男不忠良 女不柔順

九三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太過於重視華麗呢?﹂太太對他說:﹁這是慈愛的雙親照顧的一番心

意,我不敢違逆他們的命令,如果夫君您仰慕鮑宣︵漢朝人,好學通

曉儒家經典

及梁鴻的高風亮節,我也能學少君︵尊稱他人之妻

光︵梁鴻之妻

的節義。﹂

故事二:宋朝程珦的夫人侯氏,為人謙順柔和親切,雖是很小的事情,

必向丈夫稟告後才做。她治理家務很有條理,從不鞭打奴婢,兒子們

有時訶責奴婢,她一定會告誡說:﹁身份雖有貴賤之分,但一樣都是

人。﹂程珦有時發脾氣,她一定好言相勸,讓他釋懷。只是兒子有過

失時,就不幫他們掩飾,常說:﹁兒子不肖,大多出於母親掩飾他的

過失,使得父親不知情而造成的。﹂後來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都成

了當代的大學問家,地位非常顯貴,而且死後還享有附祭孔廟的尊榮

故事三:從前和州︵今安徽境內

有位居民,養了一百多隻鵝,有一天

吃掉鄰居所種的稻子,鄰居將他的鵝打死。當打到五十多隻時,婦人

看了非常生氣,接著又想:﹁如果和他打官司,也得花費很多錢,而

九三七

且我丈夫喝醉酒在睡覺,如果讓他知道了,去毆打鄰居,更是不好。

﹂於是收拾被打死的鵝,將牠們醃漬了。隔天早上,鄰居忽然暴斃了

,當丈夫知道昨天的一切事情時,乃深深地感嘆說:﹁假使昨天太太

對我說這事情,我一定趁醉去毆打他,這不就幾乎釀成殺人的命案嗎?

︻嘉言︼

紫霞造福訣︾說:﹁凡是女子修善,和男子並無不同。但女

人沒有其他的事,只要把三從

未嫁從父、已嫁從夫、夫死從子)四

婦德、婦容、婦言、婦功)做好就可以了。如果要行善事,不如

勸父母或丈夫去做較好。所以父母有三件善事,女兒就佔其一;丈夫

有兩件善事,太太就佔其一。如果經過婦女預先思量而去做的善事,

其功德和丈夫做的是一樣。若能勸婦人為善,比婦女自己行善更加困

難,因此功德也更大。姊妹妯娌間若有善行,就要彼此互相讚美,其

功德也是相等。最可貴的是要以歡喜心共同做善事,不可互相妒忌。

婦女若能孝敬和順,相夫教子,以盡自己本分,再加上深信因果

,吃素念佛;那麼現生自然能夠身心安樂,子孫昌盛,將來臨終時,

卷四 女不柔順

九三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必會蒙佛慈悲前來接引,往生西方淨土。但婦女只適合在家潛修,不

應該在外拋頭露面;這樣一方面不耽誤寶貴的時光,另一方面也可免

除招惹眾議。又例如子孫生病時,祈求神明保佑,動輒花費數兩黃金

,不如平時就多行善放生,自然能獲得神明保佑,所以閨門之內自然

就能修善培福,希望婦女同胞大家努力去行!﹂

不和其室。

︻解釋︼夫妻不和。

︻分析︼夫婦和睦,然後家道才會昌盛。婦女未曾讀書明理,如果有不

對的地方,丈夫便應明白開導,本來就不能放任她,也不可因而立即

產生瞋恨嫌棄之心。但是一般世人遇到強悍的潑婦時,就會受她欺負

凌辱;如果遇到柔弱樸實的憨婦,就加以凌辱虐待。這種欺善怕惡的

行為,哪裡是大丈夫所應有的!更有一些愚癡的人,寵愛小妾而欺侮

正室,愛戀妓女而欺負妻子,甚至加以毆打辱罵、瞋恨責備,這種人

尤其不得善終!

九三九

顏光衷先生說:﹁人生不要出生為婦女,百般苦樂都由他人支配

。自從離開雙親和親愛的家人,生死等一切事情就隨附他人,所歸屬

的,只有丈夫一人而已。肚子餓了不能只顧自己吃飽,天氣冷了不能

只顧自己穿暖。要先犧牲自己照顧別人,最後才能想到自己;要先拋

下自己父母照顧別人父母,最後才能想到自己父母。如果一旦嫁給到

遠處經商或到別處求學的丈夫,自己就要獨守在孤寂的房裡,每當寒

冷的冬夜,獨自蓋著如鐵一般硬冷的大被子,這豈是容易忍受的呢?

如果我自己命薄,嫁給負心漢,他就會在外另結新歡,鍾情於尋花問

柳,瘋狂地迷戀娼妓;而一旦顯貴了,身邊侍妾環繞,就不再顧念結

髮妻子,恐懼時只有妳自己承擔,安樂時卻無法共享。

唉!為何要對人這麼不忠厚呢?若她是位長舌婦,平時放肆仗勢

凌人,且是喪德的女人,忘了檢點自己,撒野又潑辣,那也就算了!

如果她能盡心事奉公婆,跟妯娌和睦相處,和氣對待姑姑舅媽,又處

在前後正偏室之間,每人都有不同的私心,個個都想在家中獨攬大權

,自己處在這種輾轉憂煩的環境中,忍氣吞聲,其慘狀恐怕已經難以

卷四 不和其室

九四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言喻。若遇到窮困顛覆的家庭,早晚都有斷炊之虞,還要以縫紉刺繡

工作來賺取家用,自己才能活下去,也還有很多無法詳細盡述的地方

。怎麼自己希望託付仰賴一輩子,半途卻被丈夫拋棄,這到底是何情

理?

此卷是古時東征的詩句,以柔和委婉的情韻描繪出來,這是國家

化導人民最重要的教育。而好好照顧妻子,使家庭和樂,孝順父母親

,這真正是吉祥的好事。﹂

故事一:顧愷對待妻子十分有禮,他經常早出晚歸,很少看到妻子。有

一次顧愷病得很嚴重躺在床上,妻子出來探視問候,顧愷就命左右的

人將他扶起,並且戴好帽子加上外衣,慰勞勉勵妻子後,就請妻子回

去。

︻再析︼由此可見,夫妻之間怎可一刻無禮,而導致過於親暱的缺失呢

!然而禮節哪裡有其他的用意?只不過是要能﹁和而有節,愛而相敬

﹂罷了!

故事二:從前洛陽城的王八郎,個性凶殘,喜歡毆打妻子,親暱一個妓

九四一

女,家產都被他花盡了。他的妻子既被饑寒所迫,又被丈夫愈打愈凶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委託親友鄰居主持公道。八郎就讓妻子到

別處居住,自己和妓女住在一起,過沒多久,身染疾病,財產也花光

了,妓女就迅速逕自離去。於是他又想回到妻子身邊,妻子卻避開他

。後來王八郎暴斃,妻子也死了,親鄰就將他們的屍體放在一起;到

了晚上,忽然聽到鬥毆爭吵的聲音,大家將門打開一看,兩具屍體相

背而立。

不敬其夫。

︻解釋︼妻子不尊敬丈夫。

︻分析︼丈夫是婦女的天,是妻子終身依靠的人,怎可不尊敬呢?那些

不尊敬丈夫的女人,不是悍婦,就是蕩婦。或以惡言相向,或用咒術

巫術來詛咒丈夫。不知道凡是出生為女身,大多因為宿世造業所受的

責罰,如果還要欺侮丈夫,更會墮入惡道。甚至丈夫過世屍骨未寒,

就想改嫁,視所生子女如陌生的路人;丈夫死時不能哀傷,在生時怎

卷四 不敬其夫

九四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會尊敬呢?

故事一:杜企為人懦弱,他的妻子張氏,向來就輕視他,晚年更是多病

,張氏連看都不看一眼。不知何故,張氏卻比杜企先死,停靈期間,

棺木突然破裂,張氏化成一條大蟒蛇,逕自奔向樹林中。

︻再析︼唉!丈夫是妻子的天,所以侮慢丈夫,就等於是侮慢上天,難

道上天可以侮慢嗎?請為人妻子的人,好好的想想。

故事二:後漢梁鴻,娶孟氏女孟光為妻。孟光剛入梁鴻家門時,珠光寶

氣裝扮入時,過了七天,梁鴻都不答理她。於是孟光梳起椎髻換穿布

衣,如以前一樣做事。梁鴻高興地說:﹁這才真正是梁鴻的妻子。﹂

於是夫妻一同隱居在霸陵山︵今陜西長安東

中。後來為了避難到吳

地︵今屬蘇州市

,寄居在皐伯通︵東漢吳人有賢行

府上的廂房,

梁鴻受雇替人做舂米工作。每次回到家中,妻子為他準備飯菜,端去

給他時,都不敢在梁鴻面前仰視,並將餐盤恭敬地端上,與眉相齊。

皐伯通先生說:﹁這個當傭工的人,能使妻子尊敬到這種地步,

他一定不是等閒之輩。﹂於是請梁鴻夫妻搬到家中住下。

九四三

故事三:從前杜珪眼睛瞎了,他的妻子日夜向北極星禱告,每次一定拜

七七四十九拜,後來竟然感動真武大帝化身,下降凡間來為她丈夫治

療,使杜珪眼睛回復原來明徹的視力。

故事四:宇文邦彥的妻子黎氏,平時能以刻苦持家,喜歡看書,能通曉

書中大意,並親手編錄些資料,以幫助丈夫;而且嚴格督促兒子讀書

,她的兒子率中兄弟,果然都中榜及第,都上翰林院當翰林大學士,

做到右轄︵舊時中書省、尚書省右丞的別稱

的官位。鄉里的人都很

稱讚尊敬她,到今天還有黎氏親手編的

制誥綸言集︾傳世。

故事五:明朝黃觀,貴池︵今安徽銅陵西南

人,在明太祖洪武年間,

參加鄉試、會試、廷試時,連中三元,官當到學士承旨

。靖難之役

時,為國捐軀︵聽到局勢已變,投江而死

。他的太太翁氏和兩個

女兒都被拘捕,皇上降旨,改配給牧象的人;翁氏假稱在避難時,有

若干黃金,寄放在城外至親家中,要母女一起前去才可拿到,否則會

被他吞沒。牧象人為了取得黃金,不疑有他,就跟著一起到城外去。

翁氏說:﹁兩個女兒和我應把衣襬綁在一起,以免在人多的地方走失

卷四 不敬其夫

九四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了。﹂牧象人答應了,兩個女兒也不知母親用意。等走到江邊時,翁

氏隨即抓著兩個女兒跳入江中,結果都溺斃了。到如今秦淮河岸,有

人建廟來祭祀她們。

︻說明︼

學士承旨:自唐代至明朝,為翰林院之長,執掌撰寫詔誥文翰。

靖難:明朝時,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他以﹁清

君側﹂為名,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責罵他們變亂祖宗法制,必

須加以誅討,自稱舉兵為﹁靖難﹂。

故事六:宋朝的崇國公︵即歐陽觀,吉州盧陵人

夫人鄭氏,是歐陽修

的母親。當崇國公考上進士,在任推官職務過世時,歐陽修才四歲,

家中非常貧窮;母親為了衣食自力更生,供給歐陽修上學,教他讀書

。她曾經在下大雪的夜晚,撥平冷卻的灰燼,在上面寫字,教導歐陽

修。

她經常哭泣著告訴歐陽修說:﹁你父親在世時,為官廉潔又喜歡

布施,我來不及事奉公公婆婆,然而我知道你父親能奉養他們;我不

九四五

知道你將來會不會有成就,然而我知道你父親將會有好後代。當我嫁

給你父親時,他已經免除喪服超過一年了,但每到祭祀時,一定痛哭

流涕。有時遇到吃酒肉時,也一定痛哭流涕,因他無法親身奉養雙親

而引以為憾。起初,我以為親人剛死不久,如此悲傷很正常;但到後

來,仍然如此,以後終身都是如此,因此我知道你父親能夠奉養雙親

你父親在當判官時,曾經在晚上批閱刑事判決書,屢屢感嘆地說

:﹃我想要替他找一條生路,但還是找不到,真是悲哀啊!﹄回頭看

看乳母抱你站在旁邊,指著你說:﹃我的生命注定早死,恐怕來不及

看到兒子成家立業,將來要把我的話告訴他。﹄他教導學生也大都是

如此,因此我知道你父親一定會有好後代。﹂於是歐陽修感動得當場

流淚,發憤讀書。當他考上進士,官位顯貴時,依然生活非常節儉。

不久,因事直諫皇上而被貶官,鄭夫人還談笑自如地說:﹁我家本來

就過著貧賤的生活,你一定能安心。﹂歐陽修最後以他的忠直個性當

上宰相,母親累封為越國太夫人。

卷四 不敬其夫

九四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結語︼要知道尊敬丈夫的方法,沒有比﹁嚴守貞節、善教子女﹂這兩

件事更偉大的了,所以敘述這兩個案例,以作為﹁敬夫﹂的最高原則

。凡是身為人婦,應要以此自勉。

每好矜誇。

︻解釋︼每每喜歡驕傲自誇。

︻分析︼老子在

道德經︾說:﹁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故長。

」(

意即:不自以為是的人,他的思想作為才會彰顯;不自我

誇耀的人,他的功勞才會受到肯定;不自我驕矜的人,他的事業才能

持續發展。)

易經.謙卦︾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

害盈而福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

意即:天的

法則是減損盈滿者而增益謙虛者,地的法則是改變盈滿者而充實謙虛

者,鬼神的法則是危害盈滿者而福佑謙虛者。謙虛的人,若位居尊貴

,他的道德更顯光明,即使位居卑下,他的道德也不可超越,所以君

九四七

子能始終保持謙虛的美德。)

大禹不驕矜不自誇,常說:﹁縱然是愚夫愚婦,都有一樣長處勝

過我。﹂而他開鑿龍門,排除伊闕障礙,夷平山地使成為自然的水道

,功德澤潤萬世。周公不驕傲不吝才,治國勤勞謙和且能禮賢下士,

為平亂而東征,受到世世代代的讚美,終能安定周朝的基業。

所以說:﹁真正的大聖大賢,都是從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

冰的精神中成就出來的。就像大禹、周公都是聖人,何曾向人驕矜誇

大自己的道德呢?然而現在的人卻隨意地妄自尊大、誇耀自己,這又

有什麼意義?只是更加暴露他的不自量力而已!﹂

三國時吳國的顧雍,封侯已經三天了,家人都還不知道。晉朝的

謝安,和客人正在下棋,淝水之戰的捷報傳來,客人都未發覺。宋朝

的大將曹武惠︵曹彬

攻克江南,入宮晉見皇上,閤門所呈上的奏摺

,只說是奉旨到江南料理公事回來。宋朝的賢相文潞公︵文彥博

仁宗至和年間,首先建議冊立英宗為皇太子︵英宗在位四年

;等到

神宗即位,文公只說是韓琦的功勞,皇上因而知道,他不自誇功勞。

卷四 每好矜誇

九四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以上所說諸公都是具有極高尚的人品,功業都非常偉大,尚且如

此謙虛退讓而不驕傲,世人為何不知道要效法他們呢?

心胸氣度寬大的人,福澤必定豐厚;氣度心量狹小的人,福澤一

定淺薄。居心謙虛或盈滿,常是招致禍福的分界點,怎可不謹慎呢?

而且富貴才能之類的事,有什麼值得仗恃的呢?以此來向人驕傲,姑

不論會有禍事來臨,就已先自喪心了,這實在是不知恥!

故 事:晉朝的石崇,和王愷較量誰富有。王愷曾經造了紫絲步障︵古

代顯貴出遊時,所設遮蔽風寒塵土的帳幕

四十里長,石崇就造錦步

障五十里長來勝過他。王愷又曾拿出皇帝所賜直徑一尺的珊瑚,來向

石崇誇耀,石崇竟以鐵如意將珊瑚擊碎;王愷勃然大怒,石崇於是出

示家中所珍藏的珊瑚,直徑都是兩三尺長,拿了一株賠償他。

其他的珍奇寶物,沒有不互相爭勝的。後來,石崇因犯罪被判死

刑,將行刑時,就感嘆地說:﹁你們這些人要殺我,就是為了貪圖我

的財產罷了!﹂

︻再析︼唉!石崇臨死前說的這句話,說得多麼明白啊!然而他若能早

九四九

些知道會有今天的結果,必然不會再誇耀了。驕矜誇耀所導致的禍害

,就是如此殘酷,所以現今的人在一言一行之間,怎可不謹慎小心呢

常行妒忌。

︻解釋︼經常爭寵妒忌。

︻分析︼妒忌之心,男女都有。男人看到他人擁有功名,就會妒忌;看

到他人擁有富貴,就會妒忌;他人地位逼近自己,就會妒忌;才能勝

過自己,就會妒忌。這些都是心胸狹隘所造成的。至於婦人因為爭寵

而結怨,往往會禍及全家,甚至絕子絕孫,這種罪過更是難以說盡。

在世時,人人都會對她切齒痛恨;死了之後,永遠墮入地獄餓鬼畜生

等三惡道,如此才能抵銷她所造的惡業。因而要端正身心,以為世人

的表率,難道一定只要求男人做到嗎?

︻再析︼戰國時,魏國將軍龐涓︵曾與齊人孫臏同學兵法於鬼谷子

因為妒忌孫臏的才能,藉機砍斷他的腳。後來在齊魏交戰時,被孫臏

逼困於馬陵而自殺。

卷四 常行妒忌

九五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唐朝時,宦官魚朝恩、程元振等人,妒忌郭子儀功勳顯赫,地位

崇高,時常都想設法謀害,進讒言毀謗他;最後兩人都獲罪,魚朝恩

被誅殺,程元振流竄而死。

宋朝時,韓侂冑妒忌文公朱熹當煥章閣待制,於是結黨來排斥朱

熹,稱他為﹁偽學﹂,當時正人君子都被排斥壓抑,後來韓侂冑被史

彌遠所誅殺。

北齊時,釋明琛平時看到別人能力超越他,都非常妒忌;後來在

樹林中變成大蟒蛇,向山谷奔去。

據說梁武帝得到﹁止妒方﹂時,左右群臣建議說:﹁希望陛下能

將此方廣賜群臣,這樣可使沒有才華的人,不會妒忌有才華的人;有

私心的人,不會妒忌沒私心的人;同流合污的人,不會妒忌清高的人

;貪婪的人,不會妒忌廉潔的人。這也是一種勸化的方法。﹂梁武帝

欣然同意。由此可見,妒忌豈只是婦女才會這樣呢?

故事一:周朝時宋國的蘇鮑,娶妻女宗︵可為模範的婦女

,事奉婆婆

非常孝順;蘇鮑到衛國當三年官,在那裡又娶了一位妻子,蘇鮑的嫂

九五一

子就將此事告訴她。女宗說:﹁當人家的太太要以專一為貞節,以善

從為順,怎可專私丈夫之愛為善呢?按照禮制,大夫可娶三位太太,

士可娶兩位太太,我的丈夫是士,所以他有兩位太太,不也是很恰當

嗎?而且婦人有七出之條︵古時候男子休妻的七個條件

,妒忌正是

第一條;大嫂你不以為人妻室的道理告訴我,反而要使我做出可以被

丈夫遺棄的行為嗎?﹂宋國國君聽到此事後,就表彰她所住的地方,

號稱為﹁女宗﹂。

故事二:從前有位盧弁,他的伯父當湖城︵今屬河南省

縣令,盧弁前

往探望他。晚上夢見到一處場所,那裡放置十枚大磨,大磨旁有無數

的婦女,大磨不停地自轉,有牛頭鬼卒以大簸箕抄起婦女丟入大磨孔

中,隨即被大磨磨出,變成粉碎的骨肉,哀痛之聲讓人難以聽聞。盧

弁在眾婦女當中,看到他的伯母,也就是湖城縣令的夫人,相見時悲

喜交集,盧弁問她:﹁為何要受這種罪罰?﹂她說:﹁這是犯妒忌之

罪的人,要到此地受懲罰。﹂唉!地獄中對犯妒忌罪的人,要施予如

此嚴厲的惡報,真是可怕啊!

卷四 常行妒忌

九五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故事三:從前有位梁仁裕,寵幸家中一個婢女,他的妻子李氏很妒忌,

就虐待此婢女,將她綁起來,痛擊她的腦部,婢女痛得大聲哀號說:

﹁在下只是個低賤的婢女,受制於人而不自由,娘子妳為何要鎖住我

的頸部,那麼狠毒!﹂婢女死後一個多月,李氏就生病了,常為婢女

的陰魂所苦,頭上到處都生毒瘡,痛得大聲號哭哀叫,最後頭部潰爛

而死。

故事四:晉朝賈充的妻子郭氏,生性善妒,曾經生了一個兒子;有一天

,當乳母抱著小孩時,賈充趁機撫摸她,郭氏就將她鞭殺了。兒子因

為思念乳母,竟然痛哭而死,賈充就這樣絕後了。

︻再析︼賈充是個誤國的大奸臣,所以上天就讓他娶了一位妒婦,來滅

絕他的後代,這是天道所使然。然而世上因妒忌而絕後的人,還真不

少呢!那些妒婦,縱使沒有想到她的罪惡深重,將來的地獄惡報難逃

;難道也不想想眼前這些沒有後代來掃墓的荒塚,屍骨到處流散,風

雨都為墓中的魂魄感到淒涼,墓地成為牛羊踐踏放牧的場所。每當寒

食、清明時節,誰來祭祀一杯清水?在這野外荒草叢生沒有人煙之處

九五三

,只能聽到厲鬼啾啾地悲泣!這到底是什麼緣故呢?

真是悲哀啊!我說到此地,也禁不住替這些人感到憐憫悲痛,而

哭泣長嘆啊!凡是為人妻子的,應該及早想想。然而我再詳細說明賈

充此一案例,他的絕後本是天道使然,而妒婦出現在他家中,這也是

屬於惡報的巧妙。所以身為丈夫的男人,豈可不想想多積些陰德,以

挽回天心,而只是一味地責怪婦人的妒忌使然呢?

故事五:後魏杜昌的妻子柳氏非常善妒。家裡有位婢女叫金荊,有一天

杜昌洗頭後,命令她理髮,柳氏就將她的雙指切斷。過沒多久,柳氏

被狐狸咬到,兩指都脫落了。又有一位婢女名叫玉蓮,很會唱歌,杜

昌很喜歡她,柳氏就將她的舌頭割斷,後來柳氏的舌頭也生瘡爛掉了

。等到事情很緊急時,柳氏就到稠禪師處請求懺悔。禪師說:﹁夫人

妳截斷婢女的雙指,妳的雙指也已脫落;又割斷婢女的舌頭,妳自己

也斷舌了。現在唯有真心悔過,才可以免於報應。﹂

柳氏向上天頂禮哀求,經過了七天,稠禪師令她把口張大,念以

咒術,此時有兩條蛇從柳氏的口中爬出,有一尺多長;禪師急忙念咒

卷四 常行妒忌

九五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於是蛇落地上,柳氏的舌頭回復原狀,從此她就不再妒忌了。

︻再析︼須知悔過改惡向善,神人都會歡喜,就算你曾經造過無邊的罪

惡,只要從此懺悔改過而永不再犯,以前所犯的罪業就會消除,這個

案例就是最好的明證。世人能看到此案例而懺悔,實在是非常幸運。

︻說明︼稠禪師:北齊僧,昌黎︵今河北唐山市

人,俗姓孫,博通經

史,二十八歲投僧寔法師出家。乾元元年四月示寂,世壽八十一歲,

遺有《止觀法︾二卷行世。

︻結語︼唉!婦人的怨恨沒完沒了,婦女的性情容易與人結怨,所以慘

毒陰賊的事情,在她身上不知不覺就做出來,而她卻不會有絲毫猶疑

。因此只有婦女在自己父母兄弟家中,還未出嫁時,就要事先教導她

;已經出嫁了,就要婉轉地抑制她而不可助長她的氣焰。或許這樣她

的妒忌之心,才能稍微減少一些。但要從中盡到調停感化的責任,則

又落在丈夫身上;如果丈夫貪愛女色,導致悍妻發飆,君子則認為只

以淫夫的罪名加在他的身上,未免太輕了吧!

無行於妻子。

九五五

︻解釋︼丈夫對待妻子兒女不義不慈。

︻分析︼對待妻子應要和氣而敬愛,對待子女應要嚴格而端正。不以禮

來對待妻子,就會失去夫唱婦隨的真義;不以正道來教導子女,就會

傷害生育的恩情,這種不義不慈的行為,都叫做﹁無行﹂。現在的人

對待太太,不是刻薄寡恩,就是過於親暱;對待子女,不是過於姑息

,必是過於苛責。自己實在沒有德行,怎能責備妻子兒女呢?

故事一:後漢的張湛,為人莊重嚴謹很有禮貌,待人處世一定非常恭敬

;和妻兒在一起,必定講些有關禮節的訓示,以及嘉言美行來教誨他

們,有如莊嚴的君王在領導群臣一樣,所以他的妻兒也能互相勉勵督

促,在鄉里中頗有聲望。這個案例很可以當做教導妻子及子女的方法

故事二:從前有位史堂,在他微賤時就已娶有妻室,等到中榜當官後,

自恨不能娶得富家女為妻,非常懊悔,於是天天疏遠妻子,不再和她

同床睡覺。他的妻子心中鬱悶成疾,好幾年,史堂不曾去探望她,妻

子也懷恨在心。在她臨終時,隔著一道牆呼叫史堂說:﹁我現在快死

卷四 無行於妻子

九五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了,你忍心不來看我一眼嗎?﹂史堂最後還是沒去看她。等到妻子死

後一年,陰府怪罪史堂的惡行薄情,沒有良心,於是削減他的壽命和

官祿,結果忽然生病而死。

故事三:涿州︵今河北涿縣

的王瑤,非常溺愛他的兩個兒子,結果養

成孩子的惡習,在無法管束他們的情況下,只好告到官府,後來兩個

兒子都死了,於是沒有後嗣。等到王瑤死了,到第二年的二月十五日

晚上,本地的城隍廟司祝︵祭祀中致禱詞的人

劉進,看到有一個人

手持狀紙,請求清明祭祀,城隍非常生氣地說:﹁你有兒子卻不好好

管教,自己斷絕後嗣,叫誰來祭祀你啊?﹂於是命令鬼卒將他趕出去

,那人就大哭離去。城隍廟的主持隔天到他家去訪問,才知道王瑤已

經死了一年多了。

︻再析︼古語說:﹁孔子家兒不識罵,曾子家兒不識鬥,習以成性也。

意即:孔子家的小孩不知道什麼是罵,曾子家的小孩不知道什麼

叫鬥;這都是長期薰陶,而養成了這種性情。)

又說:﹁養子弟如養芝蘭,既積學以培之,又積善以潤之。

」(

九五七

意即:養育子弟就像培養芝蘭一樣,既要積習學養來培育他,又要積

存善德來滋潤他。)

父親不可過分地溺愛小孩,自小就要嚴格約束他,以法理來糾正

他,那麼長大後,就不會因為他的不肖而後悔。又說:﹁一家如果生

有幾個小孩,對於他們飲食衣服的照顧,不可不公平;長幼尊卑的輩

分,不可不嚴格;賢愚是非的區別,不可不分辨。小時候教導他平均

,那麼長大後就不會有爭財的憂患;小時候能以禮嚴格的要求他,那

麼長大後就不會有悖逆傲慢的憂患;小時候能教他分別善惡,那麼長

大後就不會有當盜匪的憂患。﹂綜合前面所說,世人也就知道要如何

去做了。

失禮於舅姑。

︻解釋︼媳婦對待公婆沒有禮節。

︻分析︼媳婦事奉公婆,就和兒子事奉父母一樣,要能低聲下氣怡色柔

聲,天冷天熱時都能細心體恤,疾病痛癢時也能真誠關心,進出時更

卷四 失禮於舅姑

九五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要小心扶持,若是稍有失禮之處,就是不孝;這種通天的罪惡,雷火

會立即誅滅她。

唉!然而我有更進一步的說明,媳婦對於公婆的關係,是人事上

的結合;兒子和父母的關係,乃是天性的結合。自古以來,兒子不孝

順父母,而媳婦還能獨自孝順公婆的,我怕沒有這種道理吧!所以凡

是媳婦對於公婆失禮,都是因為兒子不孝所引起的,鬼神要誅罰責備

,怎能專門責怪媳婦呢?普願為人兒子的,要好好深思啊!

故事一:明思宗崇禎五年三月廿二日,在淮安山陽縣︵今屬江蘇省

有一位毛繼宗的妻子馮氏,天性至孝。她的婆婆年事已高而且病危,

毛繼宗又運糧食到京城去,馮婦就沐浴更衣,於夜晚向上天呼籲,願

替婆婆一死,於是拿出刀子刺進脅下,肝臟的尖處躍出體外。這時忽

然聽到小兒叫她,她怕驚醒婆婆,就先用手帕掩住傷口,進入屋內安

撫小孩;隨即又考慮到一點點的肝臟,恐怕治不好婆婆的病,就虔誠

祈禱再挖一次。當時月亮還沒出來,天上忽然大放光明,星星都燦爛

發光,照在馮婦身上,光亮有如白天;馮婦又再割去一葉肝片,隨即

九五九

煮成羹湯拿給婆婆吃。

婆婆才剛嚐一口,便覺得味道非常甘美,問她是什麼東西?馮婦

假託說是鄰居捕獲野鹿,這是鹿肝;於是婆婆將它全部吃完,病隨即

就好了。那時是因馮婦至誠感動上天,所以傷口不覺得疼痛,但是血

跡難以掩飾,被小姑察覺此事,全家都驚動而傳開了;婆婆才知道是

媳婦救了自己,當場痛哭,感謝媳婦的體恤。一時之間,鄉里中的士

大夫都聚集在一起,上書要給皇上知道,但為官吏索求費用所苦,不

能將文書傳達給皇上。所幸有徽州︵今安徽歙縣

的秀才江天一,將

她的故事寫成

奇孝驚天集︾流傳於世。

故事二:唐朝的賈耽,擔任滑州︵今河南滑縣

節度使時,有位民婦,

事奉婆婆很不孝順,婆婆年老又瞎眼,婦人就用污穢的食物給她吃,

婆婆覺得有怪味;剛好兒子從外地回來,婆婆就拿食物問兒子,兒子

看到後,仰天大哭。忽然間雷聲大作,將婦人的頭部截斷而接上狗頭

。賈耽知道此事後,令人牽著她繞行境內,以警惕不孝順的人。

︻再析︼唉!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說,婦人像水一樣輕浮善變,不可樹立

卷四 失禮於舅姑

九六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教化,這種說法太不合理了!現今女兒還在家未出嫁時,父母就已經

沒有把握機會好好教養她,當她嫁作別人媳婦時,愚昧的丈夫又不能

當她學習的典範;於是就覺得她忤逆淫蕩妒忌的惡習,已經無法抑制

了。實在是如果她的父母,在她從小到她出嫁時,就以孝順恭敬柔順

來開導她的心智,那雖然將她嫁給一個沒有才能的丈夫,也可以知道

自己要如何幫助丈夫成家立業;何況她所嫁的丈夫,又是能盡孝悌之

道的善良君子呢!所以教育女兒和教育兒子是同等重要,這個道理應

當要為全天下的人說清楚!

輕慢先靈。

︻解釋︼輕視怠慢祖先的靈魂。

︻分析︼所謂﹁先靈﹂,就是指祖先的靈魂。凡是出殯入殮不照禮儀,

居喪期間不按體制,安葬靈柩不迅速,齋戒祭祀不誠心,拜祭掃墓不

勤勞,放置祖先靈位的祠廟不整潔,香火有所間斷,這些都是﹁輕慢

﹂。要知道水有源頭,木有根本,怎敢忘記祖先呢?若在此處有所失

九六一

誤,我不知道他要怎麼為人?

故事一: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天性仁慈孝順,他的生母丁貴嬪死時,

他悲傷得連水漿都不喝,每次哭泣常至昏倒。梁武帝告訴他說:﹁人

死了肉體毀壞,但本性仍在。現在還有我在,你怎可哭得如此傷心呢

?﹂昭明太子才勉強吃些東西,往後到埋葬時,每天只吃一升的麥粥

。太子的身體本來很健壯,腰圍有五十寸,到母親下葬時,腰圍削減

超過一半。每次上朝時,官員和百姓看到了,沒有不落淚的。

故事二:陳杲以貢生的身分到京師參加考試,他到廟裡祈禱,希望神明

能在夢中指示。他夢見神明說:﹁你父親的靈柩沒有下葬,科名就不

必問了。﹂陳杲不相信,隔年參加禮部考試未被錄取。於是回家鄉,

趕快完成父親的喪葬事宜,再去參加考試,才中式登第。

︻再析︼

功過格︾說:﹁父母親去世,三年內不下葬者,延遲一個月

,為十過。雖下葬卻不盡心力,或者遺體遭到破壞的,為一百過。知

道後,不立即改正的,延遲一天,為十過。﹂又說:﹁祭祀祖先,不

按時間就是不敬,為一過;如果因遊樂而延誤祭祀時間,為五過。﹂

卷四 輕慢先靈

九六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故事三:鄧左名每年在掃墓時,一定都會在墓地流連,直到第二天才回

家。他說:﹁一年裡面,到此墓地才幾天,所以我不忍心隨便看看就

離開。﹂

︻再析︼這真是至性之言啊!現在世上的風俗,每年要在清明節時,才

到墓地一次,其餘的時間都置親人於荒郊野外而不聞不問。在祭祀時

,大多與兄弟親友一大群人,縱情遊覽,盡興而歸。在這清明時節,

不是到墳地去掃松葉,只是去賞梅;不是去省墓,而是去踏青。唉!

供養無法及於父母,卻讓妻兒飽食,這有何益呢?父母在世時,供養

若是有欠缺,那麼死後,再用豐盛的供品去祭祀,又有何用呢?

違逆上命。

︻解釋︼違背長上的命令。

︻分析︼臣屬接受君王的命令,兒女接受父母的命令,學生接受老師的

命令;凡是一切居下位的人,接受在上位者的命令,這都屬於﹁上命

﹂。如果上命在義理上是行不通的,也應要婉轉感動,事先勸諫,不

九六三

敢隨便接受命令;但在義理上是可行的,那麼不努力奉行,尚且有罪

過,更何況是違逆呢?這種﹁違逆﹂的人,就是亂臣賊子的起源。

故 事:明朝的陶安,是當塗︵今屬安徽省

人,太祖任命他為黃州︵

今湖北黃岡

知縣,並告訴他說:﹁你要善於撫育百姓。﹂陶安就恭

敬地稟承皇上的指示,到黃州時,免除賦稅,省除繁雜的工役,勤於

官員的教育,減輕刑罰,百姓對他都心悅誠服。皇上又召他為學士,

升調到江西行省,擔任參知政事,在職期間,他對於政事無不盡心盡

力,以配合皇上的命令。陶安死時,皇上親自撰文致祭,並贈諡封號

以庇蔭子孫。後來,子孫都考上科第的榜首,為輔佐君王的執政大臣

︻再析︼要知道今日能為百姓的父母官,都是仰賴皇上任命的恩德;但

卻做出酷虐生靈殘害百姓的事,一點也不體念皇上希望他好好教養百

姓的苦心,而違逆的罪過,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這種行為,在百姓

來講,固然是對他莫可奈何,但可知上天的鑒察就在眼前,百姓不可

虐待,上天更不可欺瞞嗎?

卷四 違逆上命

九六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作為無益。

︻解釋︼所作所為毫無益處。

︻分析︼世間的萬事萬物,轉眼成空,只有積德行善,興利除害等事,

才能生生世世隨身受用,沒有窮盡。其他像宅第及池上臺榭,衣食、

車馬,以及一切詩畫珍寶古玩之類的事,都足以讓人喪失志氣拖累身

心,有什麼益處呢?至於張燈結彩、演戲作樂、喝酒唱歌、賭博下棋

等事,豈只沒有益處,而且還有大害,一定要深以為戒!

故事一:宋朝的張詠,在鎮守成都時,考慮到百姓生活艱困時會當盜賊

,就在各縣所收的賦稅中,每年從中拿出一部分錢去買六萬斛米。到

了春天,將境內百姓造冊,按口數發給糧券,百姓可依照原價買米糧

,因此雖然遇到荒年歉收,也沒有很多百姓受饑的情形。

故事二:宋朝的陳堯佐︵世稱穎川先生

,在當廣南︵今屬雲南省

運使時,當地的風俗,人生病了不吃藥,卻去求神問卜,向鬼神禱告

,很多人因而病死。陳公於是蒐集許多家藏驗方,刻在驛站館舍的石

碑上,當地的人,依照藥方服用,因而救活了很多人。

九六五

故事三:宋朝的王覿︵讀敵

,在當成都知府時,當地百姓死後大多火

葬,王公極力禁止;並以官方的土地設立義塚,埋葬還未下葬的屍骨

,於是當地就沒有火葬的習慣了。

故事四:宋朝的蘇軾,擔任杭州知府時,疏通兩條河流,修好六口大井

;並且修築長隄種植柳樹,使隄防發揮最大的功效,當地百姓因而把

它稱為﹁蘇公隄﹂。

故事五:喻仲寬,在順昌︵今屬福建省

當知縣時,當地風俗在生下女

嬰後,大多放入水中溺死。喻公撰寫

勸戒文︾,將地方父老召至府

中,殷勤地慰勞他們,並出示

勸戒文︾來勸說,當地溺女的風俗因

而改變。

︻再析︼以上這些作為都是對地方有益的,由此可知君子立身處世,貴

在能有益於人與物而已,哪裡只是高談闊論而沒有實際行動呢?至於

我們自己對於修身正己,反省過失改掉毛病這些事,正有怕時間不夠

用的憂慮在,而竟然還有時間去妄做各種無益的行為!不知道我身是

幻身,所處是幻境,很快就會消失無蹤;惟有我們這一圓明的本性,

卷四 作為無益

九六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縱然經過萬劫沈淪,還是恆常存在,本來就沒有生滅。現在的人,與

其閒著沒事幹,打發時間混日子,何不向自己的心性稍微下一點功夫

呢?

懷挾外心。

︻解釋︼暗中懷藏著偏愛外人的心。

︻分析︼臣屬欺騙君王,兒子違逆父母,妻子背叛丈夫,兄弟彼此傷害

,朋友互相陷害,都是﹁外心﹂造成的。然而不必等到表現在事相上

,只要心中開始稍微動念,人們雖然還不知道,但鬼神已經在誅罰他

的心了。

故事一:宋朝的秦檜,和金人私謀通敵,在朝廷力主議和。諸將在戰場

稍有捷報,就馬上催促他班師回來,因此所攻下的城邑,隨即就失陷

了,又害死岳飛在牢獄中。後來有人到陰府,看到秦檜在無間地獄受

苦;現今杭州岳王墳前,鑄有秦檜夫婦的鐵像跪在那裡,遊客經過此

地,常會批打他,或在他身上撒尿,以發洩心中對他的怨恨。

九六七

故事二:明朝時,越中︵今浙江中部

有位百姓,對待他的妻子,情意

深厚,但妻子卻愛慕鄰家的少年,經常眉來眼去,雖然和丈夫相處在

一起,但心中卻只對那少年念念不忘。後來丈夫病死了,服喪尚未期

滿就嫁給那位少年。當天晚上即夢見前夫來說:﹁我死後妳嫁給別人

,我姑且不責備妳;我還活著時,妳就懷有外心,這實在太可恨了!

﹂於是就拿一把鐵槌,向她背部打去,隨即吐血而死。

自咒咒他。

︻解釋︼詛咒自己,又詛咒他人。

︻分析︼這句是說詛咒而沒有正當理由可以訴求的人,凡是生氣而自我

詛咒,又兼詛咒他人的都是;這都是小人與女子招致災禍的先兆,往

往會在還不到該死的時候,就立刻應驗了自己所詛咒的話,所以能不

警惕嗎?

故 事:從前有位堰典,他的妻子曾經與人私通,又偷鄰居一條手巾,

鄰居怒罵他,堰典卻自咒又咒他說:﹁我的妻子如果真的與人私通,

卷四 懷挾外心 自咒咒他

九六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以及偷竊你的手巾,我當受天打雷劈,否則你必定被雷打死。﹂過沒

多久,堰典真的死於雷劈,脅下有四個字說:﹁癡人保妻﹂。他的妻

子也被雷打死,脅下也有四個字說:﹁行姦為盜﹂。

︻再析︼周朝時,鄭國的子罕曾說:﹁使用詛咒,就是動亂的根本!﹂

要知道人的生死都有定數,並不是愛他就能讓他活,那難道恨他就會

讓他死嗎?現在卻有人自我詛咒又詛咒他人,實在是迷惑至極,愚笨

到了極點!

偏憎偏愛。

︻解釋︼偏差的憎惡,偏差的喜愛。

︻分析︼此句偏憎偏愛,所指的範圍很廣,凡是君王對待臣屬,父親對

待兒子,丈夫對待妻妾,主人對待奴僕,都有這種情形;唯獨婦人對

於前妻及後妻,正室與偏室所生的兒女,其間愛憎的差別更大。所以

從前曾子喪妻之後,就乾脆終身不再娶,他說:﹁殷高宗武丁︵為殷

代的中興皇帝

為了後妻,殺掉親生兒子孝己;周朝賢臣尹吉甫為了

九六九

後妻,想殺死親生兒子尹伯奇。我上既比不上殷高宗,中又比不上尹

吉甫,豈能獨免於罪過呢?﹂

曾子這句話說得很好,這是為了怕產生﹁偏憎偏愛﹂,而要保全

父親對兒女親恩的典範。然而妻子過世後不再娶,這在人情上很難做

到;只是希望再娶之後,能夠經常體會曾子所說這些話的用意,或許

就不至於因偏憎偏愛而犯下大錯了。

故事一:東海︵今江蘇灌雲西北

的徐甲,他的前妻許氏生了一個兒子

,名叫鐵臼。許氏死後,徐甲又改娶陳氏為妻,陳氏個性凶惡妒忌,

想殺前妻的兒子;後來陳氏生了一個兒子,因而取名為鐵杵,就是想

要搗毀鐵臼的意思。

鐵臼受盡各種鞭打的痛苦,最後受凍挨餓而死,當時才十六歲。

死後十幾天,鐵臼的鬼魂忽然回家說:﹁我是鐵臼,我母親已向上天

投訴我的冤情,得到上天所准的符令,回來洗雪仇恨,要讓鐵杵病死

,跟我遭受同樣的痛苦。﹂陳氏用盡各種方法祈求鬼神消災,仍是沒

用,當時鐵杵才六歲,忽然肚子腫脹身體疼痛,全身青紫而死。

卷四 偏憎偏愛

九七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故事二:周朝時,魏國有位慈母,是孟陽的女兒,芒卯︵戰國時齊人,

當魏國宰相

的後妻,她生了三個兒子,而芒卯的前妻生有五個兒子

,都不喜歡這位後母。慈母對他們都很寬厚,前妻的五子還是不喜歡

她。慈母於是命令自己的三子,不可以和前妻的五子享有同等待遇,

無論是衣服飲食、起居進退,都遠不如前妻的兒子。雖然如此,前妻

的五子還是不喜歡她。

不久,前妻的第三子違犯魏王的命令,依法要判死刑。慈母非常

憂傷,從早到晚都很勤苦地為營救他而奔走。有人對她說:﹁前妻的

兒子是如此的不喜歡妳,妳為何還要那麼辛勤又憂懼地去奔走營救呢

?﹂

慈母說:﹁我的親生兒子,雖然不喜歡我,我也一定會想辦法解

救他的災禍,除去他的罪刑。現在我對前妻所生的兒子,就不這樣做

的話,那他們跟沒有母親有何不同呢?他們的父親就是怕他們成為孤

兒,所以娶我來當繼母,繼母也是人母,而不愛護她的兒子,可以稱

為﹃慈﹄嗎?只愛自己親生的兒子而忽視前妻的兒子,可以稱為﹃義

九七一

﹄嗎?不慈不義,憑什麼立足於世間呢?他們雖然不喜歡我,但我可

以忘記義理嗎?﹂

於是前去遊說魏王,魏王敬仰她的義行,就赦免她兒子的罪,讓

他回家;從此前妻的五子,親近慈母就像親生母親一樣的和諧。由於

慈母能以禮義教導八個兒子,所以他們都成為魏國的大夫、卿或士。

越井越竈。

︻解釋︼跨越井竈。

︻分析︼所謂﹁越﹂,就是跨的意思,井對於人類的利益非常大,且有

泉神負責管理,祂的名字叫觀,形狀就像美女。而且井中的水,既可

用來灌溉萬物利益群生,更可用來祭祀神明、供奉佛祖,怎可褻瀆怠

慢?

竈是居於五祀︵即是戶、竈、中霤、門、行

之一,是為太乙火

神所掌理,俗姓張,名卓,字子郭,乃掌管一戶家庭成員命運的好壞

,專門視察人間的善惡是非長短,預知吉凶禍福;如果跨越祂,就是

怠慢侮辱神明,這種罪過非常大!這裡不單是只指跨越,就如坐在井

卷四 越井越

九七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欄邊、踐踏竈門、烘燒穢物等類的事,都是觸犯污穢神明啊!

故事一:張孝先每次喝醉酒,喜歡和人玩跳井遊戲。有一天,井中的一

位金甲神,拿矛刺他,孝先的腹部頓時覺得非常疼痛,好像是被鎗戳

到一樣,經過虔誠祈禱後才痊癒。

故事二:清朝的吳湛,在當縣府官吏時,他的居處靠近荊溪︵今江蘇宜

興南

。荊溪有一口泉,泉水非常清澈,眾人都仰賴此泉水飲用;吳

湛將泉四周築起籬笆來遮掩保護,不使污穢的東西掉入水中。

一天,他忽然在泉水旁邊,撿到一只白螺,就拿回家放在甕中。

從此以後,每次外出回家時,廚房都已備好飲食,吳湛心中覺得很奇

怪。有一天他就暗中觀察,原來是一位女子,從白螺出來,親手操作

飲食。吳湛急忙走向前去,這位女子很不好意思,來不及回到白螺殼

中,於是將實情告訴吳湛說:﹁我是泉神,上帝因你恭敬保護泉水,

而且知道你妻子已死,獨自生活,所以命我為你準備飲食;你吃了我

所煮的飯菜,應該就會得道了。﹂說完就不見了。

故事三:漢朝的陰子方,為人非常孝順,又很仁慈厚道。有一年在臘日

九七三

︵陰曆十二月初八

當天早晨起來煮飯時,忽然看到竈神出現在他面

前,陰子方趕緊朝祂禮拜。以後每年到了臘日那天,就祭祀竈神,從

此以後,就成了大富人家,富可敵國。到了他的孫子陰識時,有一位

女兒當了皇后︵陰麗華,漢光武帝皇后

,於是得以封侯。因此,陰

氏的子孫,世世代代都祭祀竈神。

故事四:從前有位向廩,個性好像瘋狂一樣。有一天,他坐在竈北的木

造房屋上,當晚就夢見竈君責備他,他的家庭立即就破散了。

跳食跳人。

︻解釋︼跳過食物或人身。

︻分析︼食物是養活生命的資糧,人是天地人三才之一,可以隨便輕視

忽略嗎?如果跳越食物或人身,都是在造罪過,可以不警惕嗎?

故事一:唐朝有一位官員,進入山中人煙絕跡的地方,看到一家酒店,

就進去買酒來喝。有一婦人先收他的錢後,再進入屋內,過了很久才

提著酒出來,酒色像血一樣,喝起來非常甘美。他喝完後想再喝,婦

卷四 跳食跳人

九七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人卻哭著告訴他說:﹁我不是陽間的人,因為在世時,生活奢侈花費

無度,喝酒也沒節制,每次都將剩餘的菜肉用腳踐踏後,再拿給別人

吃,所以才受此報應。每當有人來買酒時,就要抽取我身上的血供應

他。﹂這位官員聽後大為驚駭,就急忙返家。

︻再析︼要知道高山之中,哪裡會有酒店?想必是這位官員平時輕棄飲

食,陰府藉此機會來警化他罷了!

故事二:宋朝的翟林,曾經送正叔先生

程頤,字正叔)遷官西移,在

途中借宿僧舍,翟林所坐的位置,剛好背對聖像。正叔先生說:﹁把

椅子轉過來,不可背向聖像。﹂翟林說:﹁難道因為祂的徒眾尊敬祂

,我們也應當尊敬祂嗎?﹂正叔先生說:﹁只要是具有人的形貌,都

不應當怠慢。﹂龜山先生聽到這話後,非常欣賞正叔先生所說的話,

很高興地說:﹁看到好像是人的形像,都還不敢輕忽,那麼對於真人

的恭敬,由此便可想見一斑了。﹂

︻再析︼由此可知,背向人像都不可以,何況是跳過人的身體呢?

︻說明︼龜山先生:即楊時,程頤的高徒之一,為南宋的《洛學︾大家

九七五

。隱於龜山,世稱龜山先生。龜山,在今福建省將樂縣東北。

損子墮胎。

︻解釋︼害死孩子,墮掉胎兒。

︻分析︼人身至為尊貴,要得到人身非常困難。佛陀說:﹁人剛要出生

時,有九天司馬在場,九天神靈都稱賀,太乙執掌符命,帝君評量命

運,將一切善惡資料登記在名冊上,司命竈神來計定壽命,五帝監督

生命,聖母衛護產房,天地神明在三界防備守護;經過這些程序後,

才能到人道出生,吸取太陽的精華而成長,真是驚天動地的事,其尊

貴難以言喻。﹂

小生命對你有什麼虧欠,你竟敢殺他?與人私奔的淫女,懷胎之

後隨即打墮,這種行為連禽獸都不如,令人無法理解。至於有人因家

貧而討厭小孩太多,有的在出生後將其害死,有的在未出生時將他墮

掉,這種殺人的罪業,是無法懺悔贖罪的。動物的生命非常微小,人

們尚且要放生戒殺,何況是自己的子女呢?現今那些一輩子都沒小孩

,或生了小孩卻夭折,或年老而子女卻先死亡的人,都是宿世造下這

卷四 損子墮胎

九七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種惡業所招的惡報呀!

故事一:貴溪︵今江西弋陽︶縣令錢邦偉,因為當地的風俗,生了女兒

大多不養而溺死,他就教導他們正確的道理,並嚴格加以獎賞和懲罰

;如果殺害女孩的人家,五家都要連帶受罰,因而所存活的女嬰無數

。錢邦偉後來擔任汀州︵今福建長汀︶太守,享有高壽,子孫都很繁

盛。

︻再析︼要知道禁止百姓損子墮胎,就能獲得這種福報,現在的人應當

隨時以此來勸導他人,這種功德也是不小呀!

故事二:郭印︵宋朝成都人,政和進士,性嗜山水,累任縣令,善於作

有位女兒名叫郭引鳳,被兩個鬼卒追攝魂魄,徧歷十八層地獄;

到最後一處地獄,有一位冥王坐在大殿上,下面站列數百名婦人,各

有小孩抱著她們的腳,哭叫著向她們索命。

有些是因生太多女孩,就將她們溺死的;有些是因家中貧窮,生

下後無法養育的;有些是妻子妒忌妾有身孕,而將胎兒墮掉的;有些

是暗結珠胎,私自將胎兒毒害的;有些是因為爭吵鬥毆,碰觸到而害

九七七

死胎兒的;有些是因孩子啼哭生氣,而毆打丟摔致死的;有些是因看

顧不小心,使嬰孩死於非命的。

冥王一一審問清楚,沒有一位婦人不是手銬腳鐐,身體枯瘦得可

憐。當郭引鳳回到陽間後,就將全部情形告訴她父親,她父親因而以

大字書寫在天寧寺的牆壁上,來警誡世人。

故事三:有一婦人叫楊阿剩,從小就貧窮又多病,晚年更加狼狽。在臨

終時自言自語地說:﹁我前生本來是一位醫生,因為疏於詳細診察病

情,有一位婦人自稱患了蠱疾,我沒有辨明她是懷孕,就馬上以芫花

︵有毒

酒讓她喝下,致使婦人和腹中的兩個孩子都死了,這樣我一

次就害死三條人命。所以陰府的官吏處罰我,讓我下地獄受苦期滿後

,又罰我受女身之報,今世已經是第三次了;而且世世都當低賤的奴

隸,長年受到饑渴的困苦,身體多病少安康。可以告訴世間當醫生的

人,要以我為戒。﹂說完就死了。

︻再析︼文昌帝君說:﹁兒女不孝順父母,自然會有天律來誅戮處罰;

兒女無罪,而父母卻把他們殺死,這等於是殺天下的百姓。而且父母

卷四 損子墮胎

九七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想要殺兒女,為何自己不肯節慾,而竟敢殺人不顧天理?今天像這樣

的人,怎能保證沒有呢?我看在酆都冥府受罰的人,很多是犯這種罪

業的,大家應要急速省悟過來,不要加速遭致天譴。﹂

何龍圖先生的

戒溺女歌︾說:﹁虎狼的性情最為凶惡,卻還知

道有父子關係,人類為萬物之靈,為何還不如牠們?生下男孩或女孩

,在懷抱中都是一樣的;我聽到殺女孩時,那種苦狀真是難以比擬。

胞胎剛生出時血跡淋漓,雖然有口也不能說話;被溺時在盆水中嚶嚶

哀叫,過了許久才能斷氣。

唉!父母的心竟然殘忍到如此地步!我因而勸誡百姓,不要殺自

己的女兒。只是戴荊釵穿布裙,未必會讓你更窮苦;女孩最柔順慈悲

,愛顧雙親更甚男孩。男兒大多外出謀生,女兒則常守在父母身邊;

男兒大多不順從,女兒則常順從父母。男子大多遠遊在外,女兒則常

接近父母;男子少為父母傷心,女兒則常為父母哭泣。女兒有孝順父

母之心,每每盡心地救助父母;女兒可嫁好丈夫,每每能光顯父母。

沒看到緹縈

是個女孩,卻免除了父親肉刑之苦嗎?沒看到楊香

九七九

這個女孩,為了救父親英勇扼殺老虎,使父親逃過一劫嗎?覃氏

女年紀才十八歲,就能為丈夫舉辦喪事;東漢孝女曹娥年紀才十四歲

,自沉江中尋覓父親的屍體。東漢女子叔先雄

因為父親溺死而痛哭

,後來投江抱父屍浮於水面。

袁女的母親全身癱瘓,遇到火災不能起床,袁女哭泣不忍心逃避

,甘願與母親一同燒死。宋朝有位女孩名叫陳三,父母窮困一貧如洗

,三位姊妹共喝稀飯,全靠採菱角維持生活,父母親死後還不肯嫁,

終身築一小屋陪伴在墓旁。唐朝有位女孩名叫玉和子,父親和哥哥都

戰死了,和子當年才十七歲,赤腳披麻走到邊遠的戰場,當乞丐扶著

父兄的靈骨歸來,靠織縷埋葬父兄,剪掉頭髮,容顏憔悴哀傷不已,

然後搭建廬舍守在墓旁;這種大節皇帝知道後,隨即下詔書表揚其閭

里。

真是孝順的蕭氏姬,父母死在他鄉異土,當時她才十六歲,想要

扶持棺木回鄉里,船主欺負她年小又孤單,半途丟下棺木而離去;蕭

姬獨自與一婢女,以手挖土成墓穴,暫時將父母埋葬。她備極哀傷,

卷四 損子墮胎

九八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形容枯瘦,早晚悲嘆,在河水邊搭建草廬,喪服期滿都不肯脫下,有

人向她求婚也不肯嫁。只是有人能將父母棺木運還鄉里下葬,才肯委

身於他,後來果然嫁給能幫她運回棺木的人,就是楊家一位老尉官。

屠氏女住在東邊污濁處,父親眼睛瞎了且又四肢蜷曲,家中窮得

沒有隔日的糧食,親友鄰居們都拋棄她。屠女就跟父母遷移到遠處一

家織機房,她白天砍柴換取粟米,晚上織麻換取綿絮。等到雙親安享

天年去世後,她就親手搬土堆建墳墓,終身守墳不嫁,只因為家中沒

有兄弟。

自古以來賢孝的女兒,多得難以盡記,有些受到相關單位贈金,

有些受到朝廷皇上欽賜;也有女兒被選為嬪妃,也有女兒嫁官家當夫

人。如果能保存她的性命,她的回報應不致違背情理。奉勸世間的人

,天道好還絲毫不爽,不要光說女兒癡笨,怨恨她不知回報;女兒的

命雙親若不愛憐,怎能擔保她能愛憐雙親的晚命?絕斷了後嗣削減了

壽命,才知陰府的法律是這樣的光明無私。等到要索命時,真是後悔

都來不及了,為何不保全她的生命,讓骨肉至親都能獲得吉祥呢?﹂

九八一

︻說明︼

緹縈:西漢文帝時的孝女,其父淳于意有罪當刑,被關在長安監獄

,緹縈上書於文帝,願為奴婢以贖父罪,結果父親免除其刑。

楊香:為東晉時楊豐之女,年紀才十四歲,隨父親到田間割稻,突

然遇到一隻老虎要吃她父親。當時楊香手無寸鐵,心中只想救父親

而忘掉自身安危,立即衝向前去,扼住老虎頸子,老虎大驚,就丟

下楊豐而奔逃,父親才得免被虎害。太守孟肇聽聞此事,即奏報朝

廷,皇帝下詔旌其門閭。

 覃氏:按《隋書.烈女傳︾記載:

孝婦覃氏者,上郡鍾氏婦也。

與其夫相見未幾而夫死,時年十八,事奉姑以孝聞。數年間,姑及

伯叔皆相繼死。覃氏家貧無以葬,於是躬自節儉,晝夜紡績,蓄財

十年而葬八喪,為州里所敬。文帝聞而賜米百石,表其門閭。

叔先雄:漢朝犍為︵今四川西南

人,父親因乘船墮水溺死,她晝

夜號泣,到父親落水處,自投水死。後六日,與父相持浮於江上。

郡縣向朝廷奏明此事,並為雄立碑,將整個情景畫刻在上面。

卷四 損子墮胎 

九八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行多隱僻。

︻解釋︼行為大多不光明正大。

︻分析︼所謂﹁隱僻﹂,不是只指一件事而已。例如奸詐偷盜邪淫等類

,凡是不敢讓上天知道,不可對人說的都是。然而其中比較大的,必

定是有關淫穢的事,所以太上老君把它寫在﹁損子墮胎﹂的後面,實

在是有道理的。

故 事:明朝的冒起宗先生說:﹁在浮梁邑︵今江西鄱陽東北

北方有

位張明三,隨父親到瓊崖︵今廣東西南

上任,所住的官舍和李指揮

使的住宅相鄰。李氏有兩個女兒都很漂亮,張明三就和她們私通,等

到明三要回家時,暗中拉著二女到船上,將要渡過海時,李指揮使追

趕甚急,張明三無計可施,急忙將二女推落水中。經過十年後,明三

罹患腰痛,迎請孫醫生來醫治,服了藥後稍有好轉。

當天晚上,孫醫生夢見到里之梅的地方捕魚,海水中有兩個女子

裸體走過來,抓住孫醫生的衣服說:﹃我是瓊崖人,是來替張明三治

病的,你難道想要搶奪我們的功勞嗎?﹄因而將孫醫生拽入水中。孫

九八三

醫生驚醒時汗流浹背,隔天早晨就將此事告訴明三。明三搥胸歎說:

﹃業報已經到了,我恐怕就要死了。﹄果然過了一個多月就死了。﹂

︻再析︼這是男女間的﹁行多隱僻﹂,而交相受到報應的事例。這張明

三和兩個女人,最初暗中私通,而後又暗中相偕逃亡;二女竟然死在

張明三的手中,而明三又死於二女的鬼魂索命,可說是報應得非常巧

妙而不疏漏。大概姦淫他人的妻女,陷害他人的功名,這兩件事情最

多隱僻,也最傷害天理良心。所以姦淫他人妻女的人,其妻女必為他

人所姦淫;破壞他人功名的人,其功名也必為他人所破壞。俗語說:

﹁在暗室中做虧心事,神明的眼睛就像雷電一般照察得一清二楚。﹂

可不引以為戒嗎?

晦臘歌舞。

︻解釋︼在晦臘之日,唱歌跳舞。

︻分析︼所謂

,是指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乃是司命竈君,向上

帝奏明世人功過的日子。所謂

,是指五臘,乃是五炁天君聚會

卷四 行多隱僻 晦臘歌舞

九八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審查世人善惡的日子。這些日子是五炁天君在玄都

神仙居地)舉行

朝會,率領人間、地府、五岳等三萬六千陰陽諸神,校定世人的善惡

罪福、榮祿壽命、吉凶生死等事情,一一都記錄在簿冊上。

正月初一日,名叫

天臘

。五月初五日,名叫

地臘

。七月

初七日,名叫

道德臘

。十月初一日,名叫

民歲臘

。十二月初

八日,名叫

王侯臘

。凡是遇到這些日子,萬一有了過失,被登記

在黑簿上,就很難贖罪了!

何況酆都北帝

即酆都大帝)及太陰天君(道教月神,亦稱太陰

皇君或太陰元君),也在這些日子,牽引出陽世的人已經過世久遠的

祖宗、父母及眷屬,乃至幽禁在地獄的鬼魂,詢問他們住在陰府年代

的遠近,以及問他們為何造罪結怨來陰府受罰的原因,墳墓現在何處

?子孫的名字是誰?已經取得子孫、兄弟、親姻、九族的姓名,隨即

將他們聚集在一起校定,以作為審定陽世人罪狀的依據。

如果經過累劫,陽世子孫都沒替祖先懺悔贖罪,必定會延禍連累

陽世的人。何況在這一天,祖先的靈魂和死去的眷屬,都能獲得釋放

九八五

,各自回到家中,接受子孫祭祀,所以作為子孫的人,自然應當依憑

道法,來為祖先祭祀、懺悔、贖罪。如果此時任意唱歌跳舞,就會得

罪天地神明及祖宗,這麼說來,那麼在晦臘的日子,是應當追念薦拔

祖先呢?還是應當任意歌舞呢?

于玉陛先生說:

所謂

,就是一個月的盡頭。所謂﹃臘﹄

,就是一年的盡頭。世人在此時應當要考核自己的功德,勵志去進修

所以祖師勸誡世人說:

事先如果不做好準備,恐怕臘月三十日

到來時,保證你只會落得一場熱鬧

臨終時手忙腳亂)。

又說:

你們所有的人,試著自我檢點一下,看看自己從小到老

,從生到死,自己的心與五欲六塵、煩惱業識都打成一片、混亂作一

團,到最後要怎麼辦呢?哪個才是回頭的方法呢?就在忽然之間,你

的呼吸停止了,眼睛緊閉,只剩一箇遊魂,就要隨著平生所造的善惡

業去受報了,這豈不是虛受生死嗎?

雲棲蓮池大師在警老的儀式中,每次都在月晦日提醒眾人說:

「 人命是無常的,非常短促只在呼吸之間。譬如魚在熱鍋中游走,很快

卷四 晦臘歌舞

九八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就被煮得焦爛;又像燈火在風前,剎那間就被吹滅。何況這個身體不

久之後,必會走向死亡,而前面的道路則是一片茫茫,不知何去何從

!怎可不猛然省悟人命無常,戰戰兢兢警惕勉勵,放下萬緣,一心念

佛呢?

祖師如此苦口婆心地勸誡世人,我們哪裡還會有在晦臘之日

唱歌跳舞的事呢?

故 事:從前淮陰

今屬江蘇省)有位強富,平時謹慎持身,待人接物

都很謙和,每到初一、十五,或臘日的早晨,讀誦佛經,禮拜神明,

始終都沒停止。有一年,剛好在元旦天臘日的早晨,有一小人仗著酒

醉來辱罵他,強富閉門不予理會,家人和左鄰右舍都看不下去,強富

說:

在這元旦佳節,誰不會喝酒?酒醉後發狂是人之常情,如果和

他計較,多沒度量!

就這麼一句話,已經感動上天的神明,當晚他小睡時,夢見來到

一處場所,看到一位戴金冠穿紫袍的人,對他說:

你能於天臘日的

早晨,忍耐別人所不能忍耐的事,上帝嘉勉你,賜給你福祿及壽命,

你的子孫世世代代都當官。

這時,忽然被家人叫醒。後來,果然活

九八七

到八十幾歲,有二子一孫,都被推薦為明經

唐朝時以經義所取之士

,清朝時則稱貢生為明經),至今子孫都飛黃騰達沒有斷絕。

︻再析︼這是在晦臘日能夠反省自己所得的福報。那些在晦臘之日狂叫

唱歌跳舞、縱酒放蕩的人,已經冒犯上天的禁戒,必會失去修身反省

的心意,這實在是足以消減自己的福祿,折除壽命罷了!要警惕!要

警惕啊!

朔旦號怒。

︻解釋︼在每月初一的早晨呼號叫罵。

︻分析︼一個月的作為奠基於初一,一天的作為奠基於早晨,這時正應

澄淨心思,才能上合天道真理;假使一有號叫發怒,那麼濁氣就會隨

肝火上升,真氣就會隨怒聲散失,於是神昏氣濁,善念就消失了。

古詩說:

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臨機如對鏡,妙處在光明

。佛語求無諍,儒書貴不爭,好條快活路,世上少人行。

」(

意即:

世間一切的煩惱,都是因為不能忍耐而產生,面對境界時就像照鏡子

卷四 朔旦號怒

九八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一樣,最妙的地方就是要能心存光明。佛告訴我們希望不要爭鬥,儒

書也教我們﹃貴在不爭﹄,這是一條很快活的路,但世間很少人去走

。)

佛經說:

瞋恨是失去諸善法的根本,也是墮入諸惡道的因緣。

應當趕快將它捨棄,不可使它增長。」因此,

號怒

實在是太牽累

人了!平時也應當謹慎,何況是在初一和清晨呢?

故事一:陳英的妻子趙氏,個性凶悍喜歡和人爭吵,每逢初一就更加嚴

重,在她家進出的人,只聽到呼喊怒罵的聲音不斷。忽然有一位道士

來到家裡,趙氏問他說:

有什麼事?

道士說:

我是來賣靈丹的

,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趙氏非常高興,買來後將靈丹吞下,於是變

成啞巴。

故事二:漢朝的司空

古代掌理水土之事的官)第五倫,因為母親年老

,不能到官邸同住,每到晦臘日或初一、十五,經常悲傷想念而流下

眼淚,並向上天禮拜,祈求母親長壽。

︻再析︼唉!古時君子如此感傷時節懷念親人,那些在晦臘日唱歌跳舞

九八九

號怒的人,又獨獨是何原因呢?況且前面所說,慎終追遠超度祖先的

事情,都非常詳細,難道不稍微反省一下嗎?

對北涕唾及溺。

︻解釋︼對著北方擤鼻涕、吐口水、小便。

︻分析︼北方,是北斗星君所在的方位。北極是天上的樞紐,三界十方

所有萬靈仙真,都是屬於祂的管轄,因此中天斗極,號稱為

至尊

。而在住宅至尊的方位,怎麼可以去觸犯污穢呢?按照古禮,兒子媳

婦不可在父母公婆身旁乾嘔、打噴嚏、吐口水、擤鼻涕,因為那是不

恭敬的行為;何況是對著北方神明所在的方位,擤鼻涕、吐口水尚且

不可,還可以小便嗎?

故事一:從前吳國地方有一個人,半夜起床,裸露身體向著北方小便,

忽然看到玄黑旗遮天,真武大帝顯像,他嚇得爬進房門,臥病在床好

幾個月,經過懺悔才痊癒。

︻再析︼

長生經︾說:

春天在東方,夏天在南方,秋天在西方,冬

天在北方,這是月令所指的方位,都是沖犯北斗之柄,削減壽命最快

卷四 對北涕唾及溺

九九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再深入看到這裡,可知各方位都有禁戒,不只是正北方而已。

故事二:從前常熟

今屬江蘇省)有戶錢姓人家,是一個大宗族。在明

武宗正德年間,大火延燒三天三夜才熄滅,在灰燼中,只有三間小樓

房倖存,這乃是錢氏的小四房間,婆媳兩人寡居在此,一同住在上面

。當大火四面燒得正熾盛時,兩人被火困住無法逃離,她們平日敬奉

北斗神,此時只知向神明叩頭求助。忽然看到有七個身穿紅衣的人,

站在屋簷下面,舉起衣袖向火揮動,火就隨著手勢散開,於是婆媳兩

人都平安無事,而四面的房屋卻連一根木條都沒有留下。因此當地受

到感化,家家都供奉北斗星君。

︻再析︼凡是崇敬北斗星君,因而獲得延長生命,免除疾病,保住性命

度過災難,賜與福報綿延子孫等種種福報;以及水火盜賊、妖魔鬼怪

、瘟疫疽病等種種災害不侵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此處只是舉一個

案例來比照說明其他的情形罷了!然而最重要的,又是在行善才能感

動上天,世人如果能知道這個道理,豈會有對著北方擤鼻涕、吐口水

及小便的事情呢?

九九一

對 吟 及哭。

︻解釋︼對著竈前歌唱和哭泣。

︻分析︼

黃帝竈經︾說:﹁竈門之前不可以歌唱、吟咏、哭泣、詛咒

、詈罵、叫喊。要知道歌唱及哭泣,雖有高興和悲傷的不同,但都是

怠慢神明,必定會招致削減福祿及壽命。﹂而且現今世人在官府面前

,尚且不敢大聲亂說話,為何獨獨對神明卻肆無忌憚呢?這是我們一

般人一定要警惕的。至於尊敬神明得福,褻瀆神明遭禍,前面已經說

得很明白了。

又以 火燒香。

︻解釋︼又用竈火來點香。

︻分析︼按照

天師門下科令︾說:﹁竈下的灰火,叫做伏龍屎。﹂因

此不可用來點香。我私下曾經看過教典中提到香火的避諱,還不只這

一件事情,例如有油漬的紙撚不可用來點燃金紙,所燒的金紙,就稱

枉積蠟錢

。在東嶽那裡這種蠟錢堆積如山,天地間的陰陽諸司

卷四 對 吟 及哭 又以 火燒香

九九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都不接受。

又如要供養真武大帝時,夏季不可用李子,冬季不可用石榴。要

延請上真

道教稱第一等的仙人)降臨,不可燒乳頭香。檀香又稱為

浴香,月季又稱為不時花,金桐又稱為鬼花,凡是這些東西都要避忌

,與其不避忌而自取冒犯的罪過,倒不如恭敬地遵守教義的規定較好

諸經集要︾

說:

談到因事而悟入真理,必須藉由事相的引

導來彰顯真性。要瞻仰聖容,必須依賴花香來表達供奉的誠意。

說:

如來滅度之後,如果還有人能以一華一香,用來供養佛,或用

一掬水,洗除不乾淨的供品;然後秉持著恭敬的心,來到佛前,稱念

一聲﹃南無佛﹄,這種人如果還會墮入三惡道,那是不可能的事。

淨名疏︾說:

香是離除污穢的名稱,而且有宣發芬芳,散佈

馥郁,騰昇馨香的作用。

」︽

感通傳︾

說:

人間的臭氣,上薰於

天空,達四十萬里,諸天

是清淨的地方,沒有不厭惡人間的臭氣。

但因受到佛的交代,命令祂們護持佛法,佛尚且和人間同處,所以諸

九九三

天神不敢不來。因此佛法中,香在佛事裡,堪稱為第一。

華嚴經︾說:

在善法天

中,有一種香名為淨莊嚴,如果點

燃一丸來薰,就可以普薰諸天,並讓諸天神心能念佛。

這麼說來,

那麼用竈火來點香,怎可不警惕呢?

︻說明︼

諸經集要︾:應為

諸經要集︾,凡二十卷,又稱

善惡業報論

︾,唐代顯慶四年道世著,本書係根據大小乘諸經律論,取其中各

種佛教要目,集錄要義,加以分類纂輯而成。

感通錄︾:凡三卷。全名為

集神州塔寺三寶感通錄︾,又名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東夏三寶感通錄︾、

三寶感通錄︾,簡

感通錄︾,唐代道宣撰,乃集錄佛舍利、佛寺、經典及僧俗靈

異之事蹟。

諸天:依諸經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禪有十八天,無色界之四

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為諸天。

善法天:位於須彌山頂善見城外之西南角,為忉利天諸天眾之集會

卷四 又以 火燒香

九九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所,名為善法堂。每逢三齋日,天眾集於此堂,詳論人天之善惡,

並制服阿修羅。

故 事:宋朝的周開山,常誦

華嚴經︾,又有一位僧人能誦

金剛經

︾,兩人同時暴斃。冥王先請周開山誦

華嚴經︾,對他非常禮敬,

接著請僧人誦

金剛經︾,心中卻不太尊敬他。誦完經後,冥王說:

你們兩人因誦經的功德,都能延長壽命二十四年。持誦

華嚴經︾

的人,更應當受到敬重,將來不必到我這裡來了。

當時誦

金剛經

︾的僧人,心中感到十分慚愧,因而請問周開山的住處,希望能前往

拜訪。

兩人醒來之後,這位僧人直接前往潞州

今山西長治),找到周

開山,問他原因。周開山說:

我每次誦經前,必定換穿乾淨的衣服

,用香水來灑掃佛堂淨室,然後再取石中火,或鑽木取火來點香,以

莊嚴肅穆的心來祈祝心願,開口時就像面對佛一樣,從來不敢怠慢疏

忽。如果沒有這種淨火,絕對不敢隨便用其他的火來點香。

金剛經︾的僧人向他道謝說:

我真是有罪過啊!我每次誦

九九五

經,往往用竈火來點香,就這一點,我的不敬之心已經夠多了。

︻再析︼要知道燒香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恭敬心,所以必須要清潔要乾淨

,才可以焚燒。萬一竈中燒有穢柴,再用竈火來點香,那麼恭敬心反

而變成褻瀆心了,所以太上才會告誡我們。

穢柴作食。

︻解釋︼用污穢的木柴來炊煮食物。

︻分析︼柴薪雖在竈下燒煮食物,但它所產生的氣體實在是往上蒸發,

污穢的柴薪不乾淨,惡濁的臭氣會觸犯竈神,這是第一種不可以的原

因。既然拿它來燒煮食物,難免會拿來作祭祀之用,這是第二種不可

以的原因。它的污濁煙氣上升到虛空,神明聞到容易發怒,這是第三

種不可以的原因。所以燒煮食物的人,應該切實警惕。

故 事:宋徽宗政和七年,李八罹患嚴重的痲瘋病已經三年,服用各種

藥方都無效。當初李八還未生病時,經常讀誦

大悲觀世音菩薩經︾

滿三藏之多。一天,忽然有一僧人前來,給他一顆藥丸,叫他服下,

卷四 穢柴作食

九九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李八漫不經心地將藥丸留下,不肯立即服用。

當天晚上夢見施藥的僧人說:

我乃觀世音菩薩,因你平時以穢

柴蒸煮食物,觸犯了鬼神,所以才罹患痲瘋病。又因你曾經誦經三藏

,所以特別賜給你一丸救苦丹,為何你不服用呢?

李八醒過來後,

隨即取來服用。經過七天,全身的癩皮都脫去了,鬍鬚和眉毛重新再

長出來。

︻再析︼使用穢柴燒煮食物會觸犯神明,固然應當戒除,至於用桃柳樹

的枝幹,當作柴火來燒煮食物,也是一樣觸犯竈神,這是道教經典所

垂示告誡的,大家也應當一併知道。

︻說明︼三藏:今時僧俗持誦經咒,動稱

一藏

。問其數,則云

五千四十八也。嘗考歷代藏經目錄,惟《開元釋教錄︾有五千四十八

卷之數,餘則增減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餘卷矣。世俗執著

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遊記之說耳。夫持誦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數

。或以一百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為藏,應五位進修,有

五百波羅密也。或以一千為藏,顯百界千如也。或以三千為藏,闡

九九七

三千性相也。或以五千為藏,以五百波羅密,一一具十也。或以一萬

為藏,乃萬德齊彰也。或以八萬四千為藏,轉八萬四千塵勞,成八萬

四千法門也。上來廣略多般,行之均合教意,又何必專依丹書黃道之

數為定法耶?見等不等觀雜錄。|《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編)︾

夜起裸露。

︻解釋︼夜間起床時,裸露著身體。

︻分析︼身為正人君子,在明顯處懂得敬畏人,在幽暗處知道敬畏神。

所以雖然處在暗處無人的地方,要儼然如面對神明一樣。而且神明是

處在幽暗的地方,本來就是無處不到;而夜晚則數於陰暗,更是百神

交會監視的時候,怎能不謹慎,而自取凶禍罪過呢?

故 事:彭城

今江蘇銅山)有一位官宦人家的女兒,出嫁未滿一個月

,就無緣無故發狂,裸體狂奔,完全不知羞恥,看醫生和禱告都沒辦

法治好。剛好張真人回到京城,官家主人就致函請求幫助。張真人先

派遣弟子前往以符咒治她,弟子卻踉蹌地敗陣而退,官家女兒仍狂裸

如故。於是張真人親自前往作法,召請神將在壇下現形,玄天上帝一

卷四 夜起裸露

九九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到,這位女子才改變容色說:

妳這個小民婦,竟敢半夜裸體,冒犯

我天神,本來就該殺頭,還煩請上真親自前來,現已赦免她的罪過了

婦女說畢,突然倒在地上,狂病就痊癒了。

八節行刑。

︻解釋︼在八節的期間,執行刑罰。

︻分析︼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合稱為

八節。這些日子是諸天神祇,分別進行普施教化,來救度眾生的時間

,並且逐條記錄眾生的罪過與福祚。世人應心存清淨和平,好好的思

量省察自己,行善去惡,進入正道,去除邪道,才能欽仰符合太上諸

仙真,開導度化眾生的心懷。那些在八節中執行刑罰的人,怎麼毫無

忌憚,竟然敢這麼做呢!傷害天地的和氣,折損自家的福德,這是最

嚴重的,不可不加以防範!

在唐高祖武德三年,下詔書明訂正月、五月、九月,以及每月的

十齋日,不可執行刑罰。又前朝朝廷規定,每月初一,禁止刑罰及屠

九九九

宰牲禽。要知道節日省除刑罰,乃是皇上的仁政之一,現今擔任百姓

父母官的人,可曾體會過這種措施所含的深意?

︻說明︼十齋日:即農曆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

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日,要持齋戒。根據

地藏菩

薩本願經.如來讚歎品︾中說:

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南

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

、邪淫、妄語,百千罪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

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

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故 事:唐朝的竇軌,是唐高祖

李淵)太穆皇后的堂兄,擔任洛州

今洛陽)都督時,個性剛毅嚴厲,喜好殺戮,許多讀書人及百姓都被

他刑罰過。他遇到案子審決時,即使在朝廷明令收屍減刑期間,都不

稍微停止,又害死尚書韋雲起

唐朝萬年人)。

唐太宗貞觀二年,竇軌病得很嚴重,忽然自言自語,說有人送瓜

給他吃,左右的人卻報稱沒有。竇軌說:

一盤好吃的瓜,怎麼說沒

卷四  八節行刑

一〇〇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有呢?

接著又驚愕地看著說:

不是瓜,都是人頭,前來向我索命

又說:

快扶我起來,我要面見韋尚書。

說完就死了。

︻再析︼這八節行刑,並非專指殺戮而已,即使是鞭打,也不可以。要

知道心存寬仁或殘忍,也只在一念的轉移而已,但所招致的災禍與吉

祥,卻有天壤之別。所以無論是居官或治家,都應當謹慎防範。

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

︻解釋︼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常用手指著太陽、月亮、星星,

用眼睛久看著日月。

︻分析︼星辰在天上,隨著時節運轉,對人類沒有什麼干預,為何要向

它吐口水呢?愚癡的人還妄指為妖怪,向它吐口水來壓制,這種說法

,實在是出自於

齊東野語

的無稽之談。如果百姓失去德行,天象

就會示現祂的變化,慧星的飛流,實在是由自己所招感的;這時正應

戒慎恐懼地修身省察,建立德行來解除災難,怎可向它吐口水呢?宋

景公

由於三句善語,使得熒惑

災星退散,修德的感應,可說是明

顯而不欺人啊!

一〇〇一

︻說明︼

宋景公:是春秋時代的諸侯。當周敬王四十年時,熒惑星侵入了心

星的範圍,正看守住心星。依當時星象,心星正屬於宋國的分野

古時天子按天上所列星宿的地位而分封諸侯,列宿所當的區域叫分

野),所以這是主刀兵災禍的凶事,要臨宋國的徵兆。宋景公為這

件事非常憂慮。

朝中專管占星相的官子韋說:

我有法子將這禍患轉移給宰相

承受。

景公說:

宰相是輔佐國家的大臣,好比我的股肱,支持

整個身體的行動一樣,怎可使他遭受禍患呢?

子韋說:

那就轉

移給百姓承受。

景公說:

一個人君,應以仁愛來安撫百姓,怎

可反而讓百姓承受災患呢?

子韋又說:

可以轉移到年歲五穀收

成上。

景公答說:

時令饑荒,人民困苦,我怎夠得上為人國君

呢?

子韋讚嘆地說:

至高在上的天,聽順謙卑養德的人君,現

在主公至心發出為人君的三種仁愛、寬厚的言論,必然感應天心,

熒惑星必會有所移動。

於是再占候星象,果然移動了三度,離開

卷四 唾流星 指虹霓 輒指三光 久視日月

一〇〇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了心星的範圍。宋國在這一年裡,果然沒有刀兵災難。

熒惑星:火星的別名,主刀兵的凶星,行止不定,休止在某位置,

就象徵某國家有災禍。

︻再析︼赤白色的叫虹,青白色的叫霓,這乃是陰陽二氣交接所形成。

詩經︾上說:

彩虹出現在東邊,沒有人敢用手去指它。

」︽

春秋

運斗樞︾說:

星氣散為虹。

應知所謂的虹霓,其實就是斗星的餘

氣,顯著地表現在形色上。所以,以前孔子在完成

春秋︾、

孝經

︾等著作時,向北斗禱告,感得赤虹下降而呈現黃玉刻文的異象,誰

說虹霓不是北斗星的餘氣呢?如果有人以手指它,怎會沒有罪過呢?

太陽、月亮、星星稱為三光,又叫做三辰,是上天所分布來照明

、監察天下萬事萬物,並垂示一切法則的!太上說:

如果看到太陽

、月亮、北斗星、南斗星,就要鄭重地叩頭謝恩,請求保佑,赦免罪

過,不可以輕慢,以免招致禍殃。

在道教的經典中,教人祭祀日月

,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祭祀太陽,八月十五祭祀月亮,應當準備香花

和素食供品,向太陽月亮禮拜祈禱,以報答其恩德,這樣可以讓人增

一〇〇三

福延壽。既然如此,那麼,太陽月亮星星,怎可動輒用手指、用眼久

視呢?

故事一:周洪說在他的家鄉,有一次許多鄉人聚集在一起共飲時,看到

天上太陽的外表出現異光,大家一同用手指它。忽然間暴風雨到來,

從天上降下一物,像似猴子,兩眼炯炯有神,眾人都被嚇得拜伏在地

上。過了不久它就離去了,但眾人的耳朵都被泥土塞滿,後來全罹患

了驚悸的疾病。

故事二:宋朝的蔡京,能久視太陽,而不會眼花,有人說這是顯貴的象

徵。然而他仗著眼力,膽敢和太陽光相抗,明理的人知道,他心中已

經沒有君王存在,後來竟因擅權誤國被貶而死。

故事三:元朝的孫瑾,父親過世時,他非常哀傷,在嚴冬赤腳步行。父

親的棺木還未下葬,他忙得衣不解帶;運送棺木過江時,江上風浪洶

湧,一時天昏地暗,孫瑾隨即向三光禱告,風浪因此停息,太陽出現

光明。

孫瑾事奉繼母唐氏尤為孝順,繼母曾患毒瘡,孫瑾親自以口吸瘡

卷四 唾流星 指虹霓 輒指三光 久視日月

一〇〇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膿;又曾眼睛瞎了,孫瑾向三光禱告,以舌頭舔她的眼睛,終於使她

眼睛復明。唐氏死後十天,將下葬時,恰遇春天的霪雨不停,孫瑾晚

上急得哭了,於是天停止下雨,隔天雲散日出。到了墓地,已經天黑

,昏暗無光,根本看不見,孫瑾又急得哀傷大哭,頓時星光燦爛,雖

不是月圓時節,卻忽然明亮如同白天一般。

︻再析︼由此可見,太陽、月亮、星星在天上,不但對世間有照明的恩

德,而且還隨時祈禱隨時就能感應。所以,人們怎可隨便用手去指、

用眼久視,而使自己犯下嚴重的過失呢?

春月燎獵。

︻解釋︼春天時焚燒山林而打獵。

︻分析︼焚燒山林而打獵,叫做

燎獵

。有關

射飛逐走」的事,太

上尚且明白告誡,何況

燎獵

所殺害的生命無窮無盡呢?但是卻以

春天來說明,實在是因為春天是萬物生長發育的時期,如果在此時竟

然做這種事,上則違逆天道,下則殺害物命,這是更不慈悲的事,並

不是說其他月份就不禁止。

一〇〇五

故 事:唐朝的劉摩兒,有一天,父子都死了,他的鄰居祈某,病死以

後又復活。因而說起他到了陰間,看到劉摩兒父子,在滾熱的湯鍋中

,皮肉都被煮爛,只看到白骨而已;過了很久又回復本形,接著皮肉

又被煮得消失,很久才又復原。這樣反覆不停地進行,沒有停止的時

候。冥王說:

這兩人專門喜歡放火燒山來打獵,所以才受此種報應

︻再析︼要知道眾生都有佛性,怎可隨便加以殺害呢?打獵尚且都已不

可,何況更再加以火燒呢?如此萬物將被燒得枯死焦黑,蟄伏地下的

百蟲都會被燒成灰燼,其所殺害之慘真是不忍卒言。這在

禮記.月

令篇︾中,將禁止的項目說得很詳細,而且太上又再加以告誡,因為

這是關係到眾生的生命,所以才一再地三令五申。

對北惡罵。

︻解釋︼對著北方惡罵。

︻分析︼吐口水、擤鼻涕,本來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但是對著北方吐口

水、擤鼻涕,尚且還有罪過,何況是惡罵呢?愚癡的人被忿怒的心所

卷四 春月燎獵 對北惡罵

一〇〇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驅使,沒有時間顧忌這麼多;卻不想想看,我生氣時想發洩,但觸怒

神明要怎麼辦呢?

世人的口業有四種,以惡口罵人最為嚴重。佛經說:

凡夫的貪

瞋癡三毒非常熾盛,恚怒之火常被燃起,一旦接觸境界就會生起瞋心

,遇到因緣就會引起障礙。所以說話時,一旦發怒,惡語就會衝口而

出,恚火中燒;損害面前的人,使人心痛如刀割,造成很大的傷害,

讓人產生無量的苦惱。假使眾生身體雖然沒有犯過,但對口業不謹慎

,也會墮入惡道!

故 事:新安

今洛陽之西)有一位婦人,個性凶悍,自己沒生兒子,

就嫉妒小妾所生的兒子,每天到了黃昏,就對著北方惡口詛咒叫罵。

有一天黃昏時,又向北方詛咒,忽然看到一顆流星墜地,體積像斗一

般大,聲音響得像雷一樣。婦人被驚嚇得生病了,肚子漸漸大得像懷

孕,等到生產時,卻七天都生不出來,其實腹中什麼都沒有,經過懺

悔後才痊癒。

︻再析︼要知道威德顯赫的神明是無所不在的,為什麼只舉出北方,就

一〇〇七

是特別強調它更為重要。既然如此,那麼世人可以不時常體念鬼神森

然羅布,而心存畏懼加強自己修行反省的功夫嗎?

無故殺龜打蛇。

︻解釋︼無緣無故地殺害烏龜打死蛇。

︻分析︼應世真人說:﹁一切的物命,都不可殺害,然而龜蛇陰精,和

北方的真武星宿相呼應,尤其不可殺害。如果無故殺害牠們,必會慘

遭報應,所以仁慈的人,常極力救護牠們。﹂

︻說明︼真武:即玄武。本為北方七宿的總稱,因以為北方神名。

故事一:岳州

今湖南岳陽)有一村民,放乾池水再捉魚,因而捕獲很

多烏龜,他把龜肉全部剔除,然後載著龜殼到江陵(在湖北長湖)販

賣,賺到很多錢。等到回家時,全身都長瘡,疼痛得不停叫號,令人

不忍聽聞,必須置身大盆的水中,別人用手在水中幫他揉搓,才稍覺

不痛;最後搓得皮肉脫落骨頭露出,變成烏龜的形狀,全身龜裂潰爛

而死。

故事二:從前有位富翁,住宅旁有一棵枯木,將要把它砍掉。結果夢見

卷四 無故殺龜打蛇

一〇〇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一個人,牽領著眾人,請求他寬延砍伐的期限,等到遷移完畢,就任

由他砍伐。富翁醒來後,命人爬到樹上觀看,看到樹上有很多蛇盤據

在那裡,他隨即命人放火燒蛇。過了不久,他家中到了半夜,常看到

有火飛進內室,當起來要救火時,卻一點動靜也沒有;像這種情形,

連續發生好幾次,後來大家就見怪不怪了。一天晚上,有一婢女不小

心遺落火種在柴薪上,於是燃燒起來,他的家人以為和從前一樣,就

依然熟睡不起床,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已經來不及逃生,全家都被火

燒得精光。

故事三:劉彥回的父親擔任湖州

今浙江吳興)刺史時,有人從白銀坑

來,獻上一隻大烏龜,並且說:﹁吃了這隻烏龜的肉,可以活到一千

歲。﹂劉父暗中叫人把烏龜送回原地。父親過世後,彥回擔任房州

今湖北房縣)司士

掌理爵錄)時,突然山洪暴發,平地積水數尺之

深,全家無路可逃。忽然間有一隻大龜引路,所走的地方都是淺處,

才得以脫險。當晚夢見一位白衣人說:

我就是你父親送回白銀坑的

烏龜,所以特別前來報恩。

一〇〇九

故事四:唐朝的孫真人(孫思邈),有一次上山時,看到村民正在打一

條青蛇,他就將蛇買下放生。過了不久,有一位少年人前來迎接孫真

人,前往一處王宮,有位穿紅衣的人出來迎接說:

昨天小兒遭遇災

難,幸好先生您救了他,所以就派長子去迎接您來此地,略表心中至

誠的謝意。

接著引至深宮,這時有一貴妃帶著一位青衣小孩,前來叩頭拜謝

,再三感恩。於是邀請孫真人在宮中停留三天,所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等美食,而絲絹珠寶玉石等物,無所不有;但孫真人都推卻不接受,

只取上帝頒給龍宮的三十仙方回家。他用此仙方救活了許多人,現在

傳世的

千金要方︾,原來就是孫真人從這三十仙方裡面得到啟示的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解釋︼以上這些罪過,司命之神會隨著所犯的輕重,來奪除他的壽命

重的十二年,輕的一百天),壽命奪盡就死了;如果死後還有未完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一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的罪責,就會殃及子孫。

︻分析︼

如是等罪

是總結上文之詞。

就是從

非義而動

下的種種罪行。

司命

以下的文句,正是說明隨著所造罪業而受到

惡報的事實。

佛經上說:

造業是從起心動念而來,心又由業力而顯現作用,

因此業力牽引著心識投胎而招感形體,心是隨著業力的果報而現出境

界。就像影子隨著形體,而顯現的曲直有所分別;猶如響會應聲,但

回應的大小各不相同。一絲毫的報應都不會差錯。

至於說到

殃及子孫

,也是貫通三世來論斷。總而言之,報應

之事遠在兒孫身上,近在本身,這是非常明顯而不會差錯的。因為自

從世人積累惡行,行為詭詐,傷了上帝好生的慈心,違背祖宗保護的

善意,於是導致子孫生活艱難,宗嗣斷絕的果報。有些人把它歸咎於

命數,有的人將它推託給氣稟

先天秉賦的體質)。

唉!天地的大德叫做

,草木禽鳥魚類,上天都不忍心牠們

受到滅絕,何況人是萬物之靈,怎麼忍心戕害他的子孫呢?所以人如

一〇一一

果不是極惡,子嗣是不會滅絕的;而惡報還沒受完,就會連累到子孫

,這也是一般正常的事理啊!

故 事:隋朝的楊素,勸立煬帝

,因此危害到隋朝皇室,他的兒子楊

元感,竟然被煬帝誅殺,

改其姓為梟氏)。唐朝的李勣

本名徐

懋公),勸立武則天為皇后,因而革除了唐朝命脈,他的孫子徐敬業

,也被武后所滅。

武后並削去他祖父的官爵,毀壞他先人的墳墓

,除去他的屬籍。)

︻說明︼

隋煬帝:隋文帝次子,名廣,荒淫奢侈,急功業,好興作,征高麗

,開運河,賦役繁苛,激亂敗國,為宇文化及弒於江都,諡煬。

李勣:為唐朝名將,離狐

今河北東明)人,本姓徐名懋功,唐太

宗賜姓李。貞觀初拜并州都督,打敗突厥,後封英國公,而後追贈

太尉,諡號貞武。

徐敬業:為徐懋功之孫,有勇名,屢從懋公征伐,龔英國公爵,因

坐事貶柳州司馬。後與駱賓王等討伐武后,兵敗為其部屬所殺。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一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再析︼這是殃及子孫的實例。這應該說:

君以此開始,也因此而終

了。

出乎爾反乎爾的報應,本來就不可扭曲。然而現在的人大都只

看眼前,見到某人作惡多端居然沒事,於是就說:

老天沒長眼睛。

見到某人作惡卻家道興旺,於是就說:

作惡也可得福。

要知道

易經︾所說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

的道理,這個

字的意思,所包括的範圍很廣。從我們自己

的身後推算,所指的就是子孫,哪裡只是指現世的報應而已!

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所謂餘殃禍及子孫,也是懲惡勸善的用意

罷了!如果孝子慈孫能夠修心養性、立命安身,多累積善功,來追贖

前人的罪愆,以寬免自己本身的責罰,這又是太上所深切盼望的吧!

︻分析︼依據佛經,因緣果報輪迴受生的說法,有下列七種:第一是天

,第二是仙道

,第三是阿修羅道

,第四是人道

,第五是畜生

,第六是餓鬼道

,第七是地獄道

。要知道天道、仙道、阿修

羅道,固然是屬於積感眾因而來,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

四道,更是業力因緣

的定報。

一〇一三

所以我曾經就此加以仔細考察,佛經所說的人道,所謂

就是

的意思,不論在違順的情境中,都能夠安心忍耐;這是由

於過去在因地時,心中常存欣樂,能夠修習五常之德

仁義禮智信)

,守五戒之行

戒殺盜淫妄酒),行中品十善

,才能感召此人道之

身。

佛經說:

今生能為豪貴的人,或生為國王,或生為長者,是從

前世能依禮供事佛法僧三寶中得來。今世能生為容貌端正,顏色潔白

,最上等姿容的人,是從前生能行忍辱中得來。今世為人能夠精進,

沒有懈怠,喜歡行福德之事,是從前世能行精進中得來。今世為人能

安詳,言行舉止能謹慎,是從前生能修禪定中得來。

今世為人有才華、明理,能了達深奧的佛法,宣講微妙的義理,

去開悟迷蒙的眾生,聽他說法的人,都能信以為珍寶,這是從前世修

智慧行中得來。今世的聲音能清徹嘹亮,是從前世能歌詠三寶中得來

。今世為人愛乾淨,沒有疾病,是從前世能行慈悲中得來。

今世為人多恐懼,聲音嘶啞如破竹聲,乃是從地獄道中來出生。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一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今世為人愚闇魯鈍,懈怠好吃,說話不清楚,又個性懦弱,喜歡交愚

癡的朋友,偏愛黑暗的地方,乃是從畜生道中來出生。今世為人不愛

清潔,乃是從豬身來出生。今世為人凶惡,乃是從蛇蝮身來出生。今

世沒有廉潔心,是從狗身來出生。今世為人狠毒暴戾、自以為是,是

從羊身來出生。今世為人喜歡美食,任意殺害物命,沒有慈悲心,是

從豺狼狐狸老鷹身來出生。今世為人不能安詳,對事不能忍耐,是從

獼猴身來出生。

又說:

今世為人長得高 ,是前世能恭敬他人的緣故。今世為

人身體短小,是前世輕慢他人的緣故。今世為人醜陋,是前世喜好瞋

恚他人的緣故。今世為人一無所知,是前世不勤於學問的緣故。今世

為人癡呆,是前世不教導他人的緣故。今世為人短命多病,是前世喜

好殺生的緣故。

今世為人沒有生活資產,常受貧困痛苦,是前世喜好偷盜的緣故

。今世為人沒有子女,是前世淫亂他人妻子的緣故。今世為人子女淫

亂,是前世姦淫他人未出嫁女兒的緣故。今世為人遭受鰥寡孤獨之苦

一〇一五

,是前世虐待子女的緣故。今世為人遭受饑餓,是前世喜歡獨食的緣

故。

今世為人奴婢,是前世欠債不還,不禮敬三寶的緣故。今世為人

面貌醜陋,是前世遮掩佛燈的緣故。今世出生為水牛,是前世當官時

,暴虐無道,刻薄子民的緣故。今世出生為麞鹿,是前世驚怖他人的

緣故。今生出生諸龍類中,是前世喜歡調戲婦女的緣故。今世為人身

生惡瘡,治療無效,是前世鞭打他人的緣故。

︻說明︼

天道:亦稱天趣。欲界有六重天,並色界、無色界之諸天是也。其

依處在諸趣之頂,故謂之天;身有光明,故謂之天;果報最勝,故

謂之天。為有情輪迴之道途,故謂之道。趣者所趣向也。

仙道:有地行仙、飛行仙、遊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

行仙、照行仙、精行仙、絕行仙諸仙。

阿修羅道:阿修羅譯義為無端,言其容貌醜陋也。又譯非天,言其

福報似天,而無天之德。約略言之,其前生不破戒,能修布施,但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一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不能斷除瞋心、我慢、惡念,故福似天而德不如。

人道:苦樂相間,在因之時,行五常五戒。五常者,仁義禮智信。

五戒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行中品十善

招感此道。

畜生道:有畜生業因者,死後所趣之道途。依

辯意經︾云:

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竊。二、負債不還。三、殺生。四、不喜

聽受經法。五、常以因緣艱難齋會。

鬼道:又作鬼趣,鬼有福德者,作山林塚廟神。無福德者,居不淨

處,不得飲食,常受饑渴,受苦無量。諂狂心意,作中品五逆十惡

,招感此道。

地獄道:梵語泥犂,此翻苦趣。而言地獄者,此處在地之下,故言

地獄。其中受苦者,隨其業力,各有輕重。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招

感此道。

業緣:善業為招樂果之因緣,惡業為招苦果之因緣。一切有情,盡

由業緣而生。

一〇一七

十善:離十惡即是十善。十惡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

、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再析︼今世為人,他人見到就生歡喜,是前世對人心生歡喜的緣故。

今世為人,他人見到就不歡喜,是前世對人不歡喜的緣故。今世為人

官司纏身,經常身繫牢獄,受鐐銬之苦,是前世以牢籠關鎖眾生的緣

故。今世為人缺唇,是前世喜好釣魚的緣故。今世出生在裸形國,是

前世穿著薄衣褻瀆佛教精舍的緣故。今世為人生在馬蹄國,是前世穿

鞋踐踏佛地的緣故。今世為人生在穿胸國,是前世布施作福後,又心

生後悔的緣故。

以上這些都是因為宿世之債,已經酬償完畢,才能恢復人道本形

。這都是從無始劫以來,眾生惡業妄計,種種顛倒,為債所牽,相生

相殺,因而輪迴不息。沒有機緣遇到如來出世,不能聽聞正法,在煩

惱塵勞中,自然而然隨順業力而流轉不停,這些人就是佛所說的最可

憐憫的眾生。

那些被稱為畜生道的,其稟性愚癡,由於不能自立,必須為人類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一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所畜養,所以名叫畜生。這是由於過去在因地時,愚癡迷昧又貪戀嗜

慾,造作下品五逆十惡的罪業,才感召這畜生道的身體。

佛經說:﹃餓鬼道的業報已經消除了,才可出生到世間,和原來

你所欠債的人,怨親債主相遇,身為畜生,來償還所欠的債務。﹄這

些都是從虛妄業力所感召來的,如果能證悟菩提本性,那麼就了知這

虛妄的業緣,本來是沒有的。

這裡把它說是餓鬼道,就是說這些鬼類眾生,身體瘦弱又面貌醜

惡,時時為了貪得一飽,經常受到鞭打,甚至被捉去填河塞海,遭受

無量的痛苦。這是由於當初在因地時,慳貪成性,存心諂媚誑騙,造

作中品五逆十惡的罪業,才感召這餓鬼道的身形。佛經說:﹃這些眾

生都是執著於情感而墮落地獄的,等到地獄罪業消盡了,才從地獄出

來,入於鬼道,這都是從妄想業力所招引的。若能體悟無上菩提正覺

之路,那麼就能妙證圓明的真心理體中,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鬼道

也是虛妄不實的。﹄

這裡把它說是地獄道,就是說它是在大地的底下。然而這個地獄

一〇一九

,其數量大小各有不同,其壽命長短也各有差異,在當中受苦的人,

隨著各人所造業因,所受的果報輕重劫數也有所不同。其中最嚴重的

,在一天當中,要經歷一萬次生死,經過無量的劫數;這是由於過去

在因地時,其心念念都是貪瞋癡,造下極惡的罪業,造作上品五逆十

惡的罪,才感召這地獄道的身形。佛經說:﹃這些都是眾生自己造作

的業力所感召,造下十習因

,遭受六交報

。﹄

︻說明︼

十習因:一、婬習因。二、貪習因。三、慢習因。四、瞋習因。

五、詐習因。六、誑習因。七、冤習因。八、見習因。九、枉習因

。十、訟習因。

六交報:一、見報。二、聞報。三、嗅報。四、味報。五、觸報。

六、思報。

︻再析︼什麼叫做

十習因

呢?一者,淫欲的習氣,因交接而有了業

,發為現行,即是互相摩擦;摩擦不停,必會發出大猛火光於自心中

發動出來,比如人以手自相摩擦,立刻就有煖相。淫欲的種子尚存,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二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現行出來,又增加了種子,新舊種子熾盛到極點,故此就感有鐵床地

獄以及銅柱地獄。亡者的神識,看見一根銅柱,形狀猶如很高的火山

,銅柱之下,有大猛火,火上有鐵床,床上有刀輪,又有鐵嘴蟲、鐵

嘴鳥。如有滅倫常、傷風化、不合時、不合地、而犯了淫戒的人,死

後就到了銅柱的頂上,被猛火燒他的身體;在驚惶恐怖之下,看見鐵

床上有美男子或美婦人,於是心生愛欲,從銅柱上滑下來,滾到鐵床

上面。即時他們的男根或女根,發出火燄,那些鐵嘴蟲、鐵嘴鳥,

鑽進男根或女根,走出走入;如是一日一夜之間,死九百億次,生

九百億次,可見淫欲之報,雖然是由心所現,但亦痛苦之極了。所以

十方的如來,形容行淫的情況,叫做欲火。菩薩知道淫報的厲害,見

欲如見火坑,就遠遠地避開了。

二者,貪婪的習氣,因計算而有了業,發為現行,即是盡量吸收

;吸收不厭,積聚寒氣成為堅冰,冷風凜冽,比如以口吸入風氣,立

刻有冷觸生起。貪婪的種子尚存,現行出來,又增加了種子,新舊種

子互相凌奪,故此就感有吒吒、波波、羅羅、青、赤、白蓮等六寒地

一〇二一

獄。亡者的神識,在這六寒地獄之中,受盡寒冷的痛苦,發出吒吒、

波波、羅羅的呼聲。還有一處叫阿浮他地獄,可以凍裂身體,變成凍

瘡;還有一處叫泥羅浮他地獄,可以令肢節脫落,六加二,合起來就

是八寒地獄。所以十方的如來,形容貪求的情況,叫做貪水。菩薩知

道貪報的厲害,見貪如見瘴海,就遠遠地避開了。

三者,驕慢的習氣,因自恃而有了業,發為現行,即是欺凌;欺

凌不止,就有飛騰奔逸的波浪,比如以舌自舐,舐得津液源源而出。

驕慢的種子尚存,現行出來,又增加了種子,新舊種子互相鼓動,故

此就感有血河、灰河、熱沙、毒海、熔銅灌吞等等地獄。獄中有兩大

山,罪人走入兩山之間,兩山相夾,血流成河,男女罪人數萬出沒於

其間,是為血河。灰河甚深甚大,灰湯沸騰,罪人入河,有鐵刺刺身

,膿血流出,痛苦萬狀。熱沙即是黑沙,熱風忽然吹起,把黑沙吹熱

了,隨即吹到罪人的身上,燒皮烤骨,痛苦難言。毒海也是熱沙,如

流沙河的沙,忽增忽減,可把罪人埋藏在熱沙裡面。有些地獄,把熔

了的銅汁灌入罪人之口;有些地獄,把熔了的鐵汁澆上罪人之身。所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二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以十方的如來,形容驕慢的情況,叫做癡水,飲了癡水就癡迷顛倒。

印度之有癡泉,即如嶺表之有貪泉,滇黔之有啞泉。菩薩知道驕報的

厲害,見驕慢猶如看見山洪暴發,就遠遠地避開了。

四者,瞋恚的習氣,因為得罪於人而有了業,發為現行,即為結

怨;結怨不止,心熱發出怒火,怒氣結為五金所成的利器。所謂刀山

,是聚刀所成的山;所謂鐵橛,即是鐵棍;所謂劍樹,即是豎劍如樹

;所謂劍輪,即是列劍如輪。還有鐵鑄的斧頭、金鑄的鉞,以及鐵鎗

、鐵鋸等等。這些東西都是殺氣騰騰,好像要找人報復的樣子。瞋恚

的種子尚存,現行出來,又增加了種子,種子越來越多,念念在殺,

故此亡者的神識,感受到宮閹腎囊、割去男根、斬頭、斫骨、剉折身

體、刺穿胸部、搥打其背、杖擊其臀等等痛苦。所以十方的如來,形

容瞋恚的情況,叫做利刀劍。菩薩知道瞋報的厲害,見瞋恚猶如看見

有人要殺自己的頭,就遠遠地避開了。

五者,奸詐的習氣,因為誘騙而有了業,發為現行,即為愚弄欺

瞞;欺瞞不止,可使他人於不知不覺之間入了圈套。因此就感有以繩

一〇二三

絞之,令不得解,以匣藏之,令不得脫;猶如以水浸田,能令草木於

不知不覺之間生長起來。欺詐的種子尚存,現行出來,又增加了種子

,新舊種子蔓延漸多,故此就有杻手、械足、枷項、鎖頸、鞭打、杖

擊、 箠、棍棒等等痛苦。所以十方的如來,形容奸詐的情形,叫做

讒賊。菩薩知道詐報的厲害,猶如遇著豺狼,就遠遠地避開了。

六者,謊誑的習氣,因為誣罔而有了業,發為現行,即為矯誑虛

偽、飛心造奸;誣罔不止,令人墮其術中。因此就感有風捲沙塵、昏

天黑地、對面看不見人,以及屎尿等等污穢不淨的地獄。謊誑的種子

尚存,現行出來,又增加了種子,新舊種子增加得愈來愈多,故此就

有沸屎地獄,罪人沈溺於屎尿之中。又有飛沙地獄,罪人被捲上虛空

,隨風上下又跌下來,總是被沙、塵、屎、尿等污穢的東西,或吹高

、或跌下、或飄浮、或沈溺。所以十方的如來,形容謊誑的情況,叫

做劫財害命。菩薩知道誑報的厲害,見謊誑猶如踩著毒蛇,就遠遠地

避開了。

七者,怨恨的習氣,因為憎嫌而有了業,發為現行,即為銜恨入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二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骨、尋仇報復。因此就有飛石地獄,瓦礫如雨擲下;或被匣床所貯、

或被車檻所禁。或盛於甕裡,外以火燒;或裝入囊內,舉囊撲地。正

如陰謀毒計之人,懷抱奸謀心蓄惡計。冤恨的種子尚存,現行出來,

又增加了種子,恨不得把仇人生吞活噉;故此就有飛沙走石、生擒活

捉、入匣入檻、入甕入囊、舉高而撲擊之、礫擊其頭、石射其身、拋

撲其體、撮折其腰等等地獄。所以十方的如來,形容冤家路窄的情況

,叫做違害鬼。菩薩知道怨報的厲害,猶如要他飲毒酒、就遠遠地避

開了。

八者,惡見的習氣:一是身見,執有我以及我所。二是邊見,執

斷執常。三是邪見,撥無因果。四是見取見,非果計果,如以無想天

計為涅槃。五是戒取見,非因計因,如持牛戒狗戒,說是生天之因。

以此五種惡見,互相辯論而有了業,發為現行,就與世間相違、自語

相違、自教相違;致有琰魔羅王之使者,主管簿冊之官吏,證明其所

執之文籍。如人行路往來相遇,所謂覿面相逢無可逃避。惡見的種子

尚存,現行出來,又增加了種子,新舊的種子相交,辯論是非,由此

一〇二五

就有勘校、審問、權稱、詐答、逼考、訊問、推論、鞫查、省察、訪

問、披究其理、照明其事,便有善惡童子手執文簿,措辭辯護,種種

官司之事。所以十方的如來,形容惡見的情況,叫做見坑。菩薩知道

妄執妄見等報的厲害,猶如看見毒蛇所聚之丘壑,就遠遠地避開了。

九者,冤枉的習氣,因為把高帽子戴在別人的頭上而有了業,發

為現行,即為誣告。因此就有兩山相對,罪人入於其中,兩山相夾,

骨肉糜爛。或有大石頭,罪人臥於其上,以大石壓之,如榨蔗糖相似

;或有大熱輪輾礫罪人,令其身體破碎;或有大磨小磨,把罪人當作

黃豆而磨之。或以耕犂,與犂田相似,犂罪人之舌。此等刑具,猶如

讒謗別人、壓逼無辜、枉害善良、嫁禍於人一樣情況。冤枉的種子尚

存,現行又增加了種子,新舊種子互相排擠,枉害不止;由此命終之

後,神識感受到被押、抑、揉、捺的痛苦。若不認罪,則有蹙其身於

囊袋,壓之而漉其血;或掛其身於權衡之上、稱其輕重;或以尺度其

長短等等刑事。所以十方的如來,形容冤枉的情況,叫做讒虎。菩薩

知道枉報的厲害,如聞雷轟,就遠遠地避開了。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二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十者,諍訟的習氣,因為跟人打官司而有了業,發為現行,即為

隱藏自己的罪過,攻訐他人的短處。因此就有業鏡臺照其宿業,有業

火珠燭其心曲,使之不得隱藏;猶如於太陽之下,不能自藏其影。打

官司之種子尚存、現行又增加了種子,新舊種子相陳列,故有前世同

時造惡的人為之作證,業鏡照事,火珠照心,使其不得不披露宿業、

對質公庭等事。所以十方的如來,形容覆藏之訴訟,叫做陰賊。菩薩

知道訟報的厲害,比之頂戴高山而赴大海,就遠遠地避開了。

怎樣叫做

六交報

呢?一切眾生,六種識所造下的惡業,將來

所招得的惡報,還是從六根出來的。怎樣從六根出來呢?

一者,見報所招引的惡果:在自業報方面,臨死之時,首先看見

十方虛空都是猛火,亡者的神識,乘著火煙之氣衝上虛空,又墜下來

,一直墜到無間地獄去。入了無間地獄之後,就有兩種情形:一是明

見,能盡見種種惡相,如火蛇、火狗、牛頭、馬面之類,就生起無限

的恐怖。二是暗見,除了昏天黑地以外,寂然一無所見,又生起無限

的恐怖。

一〇二七

在交業報方面,見報之火,燒眼根就變成鐵的火床、銅的火柱;

燒耳根就變成滿鑊開水、火的銅汁;燒鼻根就變成烏煙瘴氣、紅燄滿

天;燒舌根就變成火的鐵丸、火的鐵汁;燒身根就變成熱爐的灰、紅

爐的炭;燒意根就變成火星四射、火滿虛空界。

二者,聞報所招引的惡果:在自業報方面,臨死之時,首先看見

波濤浸溺天地,亡者的神識滾入波浪裡面,越沈越下,沈到無間地獄

去。入了無間地獄之後,有兩種情形:一是聽到種種聲音干擾,使亡

者精神昏亂。二是聽不到什麼聲音,寂然無聞,好像自己的幽魂不知

沈到那裡去了。

在交業報方面,聞報之水,浸耳根就變成指責罪狀、質問罪情;

浸眼根就變成雷鳴風吼、以及惡毒氣;浸鼻根就變成大雨大霧,灑下

滿身都是毒蟲;浸舌根就變成膿血,以及種種穢物;浸身根就變成畜

生鬼怪可畏之狀,或者四處都是屎尿;浸意根就變成閃電冰雹,摧碎

心肝魂魄。

三者,嗅報所招引的惡果:在自業報方面,臨死之時,首先看見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二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的神識入地避之,但毒氣也是充塞滿地,故此又

從地踊出,無路可走,便墮入了無間地獄。入了無間地獄之後,有兩

種情形:一是鼻通,通則嗅到毒氣所熏,熏極難忍,心神擾亂。二是

鼻塞,塞則氣壅難忍,悶極氣絕,昏倒於地。

在交業報方面,嗅報之氣,衝鼻根就變成質證於公堂、履踐其刑

具;衝眼根就變成火氣以及火把;衝耳根就變成沒溺於烊湯沸屎之中

;衝舌根就變成爛魚臭湯的不好飲食;衝身根就變成綻裂破爛的大肉

山,有百千隻眼睛、無量蛆蟲、噉食爛肉;衝意根就變成揚湯潑瘴、

飛沙走石、擊碎身體。

四者,味報所招引的惡果:在自業報方面,臨死之時,首先看見

鐵網,猛火燒紅蓋滿世界,亡者的神識找路逃避,竟被鐵網網住,透

不過去,倒掛其頭於網眼,便墮入了無間地獄。入了無間地獄之後,

有兩種情形:一是吸氣,所吸之氣結成寒冰,凍透全身。二是吐氣,

所吐之氣飛出猛火,猛火燒身,骨髓被燒爛。

在交業報方面,經舌根就要承當其罪忍受其苦;經眼根就看見燒

一〇二九

五金以及燒石頭之色;經耳根就聽聞利刀劍之聲;經鼻根就看見大鐵

籠蓋滿虛空;經身根就被弓箭弩矢所射擊;經意根就看見飛熱鐵從虛

空中如雨下降。

五者,觸報所招引的惡果:在自業報方面,臨死之時,首先看見

大合山從四面夾來,找不到出路。亡者的神識又看見大鐵城,鐵城裡

面有火蛇、火狗、火虎、火狼、火獅子,又有牛頭獄卒、馬頭羅剎,

手中執取鎗矛,把罪人趕入城門,入了城門,原來就是無間地獄。入

了無間地獄有兩種情形。一是合觸,有大合山來逼身體,使骨、肉、

血全部潰爛。二是離觸,刀劍觸著身體心肝碎裂,拔出刀劍之時痛苦

更甚。

在交業報方面,合觸經身根,就被杵撞、被杖擊、被刀插、被箭

射。經眼根,就被火逼、被火燒。經耳根,就看見地獄之路,看見典

獄長之屋,聽聞廳中審問之聲,又看見判罪的案件。經鼻根,就看見

以布纏的括、以囊藏的袋,布纏之後再拷問,袋藏之後再纏縛,總使

罪人透不過氣來。經舌根,就以耕犂犂舌,以鉗拔舌,以刀斬斷舌根

卷四 如是等罪 司命隨其輕重 奪其紀算 算盡則死

   死有餘責 乃殃及子孫

一〇三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或斫斷半截舌根。經意根,就是跌下來、又飛高、忽上忽下,或被

火煎與煎魚相似,或被火炙與炙雞炙鴨相似。

六者,思報所招引的惡果:在自業報方面,臨死之時,首先看見

惡風把山河大地都吹壞了,亡者的神識,被惡風吹上虛空,又吹下來

,乘著惡風之力吹到無間地獄去。入了無間地獄以後,有兩種情形:

一是迷糊,迷迷糊糊之極、心神慌亂、拚命地奔走。二是不迷,什麼

都曉得,但所曉得的都是痛苦,心如火燒百苦交煎,難以忍受。

在交業報方面,邪思結縛於意根,就看見受罪的方隅處所;結縛

於眼根,就看見業鏡和惡友作證;結縛於耳根,就看見大合石、或看

見遍地冰霜、或看見塵霧飛揚;結縛於鼻根,就看見猛火的車、猛火

的船、以及猛火的檻;結縛於舌根,就聽到大叫喚的聲音,以及痛悔

號哭的聲音;結縛於身根,就被惡風吹脹了,又吹到縮小,或吹仆、

或吹翻,吹死了又吹活,一日之間萬死萬生。

以上就是地獄道的十種習因,六交果報,都是因為眾生不知道原

是自心所現,而迷於妄見、發起妄情、妄作妄受。

若於臨命終時,

一〇三一

地獄相現,急急念佛,有因無緣,則不致墮落地獄,仰仗佛力,必有

轉機。平日固當精進修持,以斷絕其因,臨終更要念佛,勿領其緣;

雖然陰境現前,不隨他去,念佛往生,萬無一失,這是生死關頭,切

勿輕視。若不如是,則一切眾生,六根對於十種因,所有惡業,無不

圓造。)

由於其種種因果,很難一一完全敘述,現在只取其中和三世報應

有關的部分,附錄於此,以說明造惡業輕重,被減少或奪除壽命的道

理,這樣或可明白此戒律而引以為鑒,使人人知道有所警惕。

︻說明︼此篇

十種習因,六交果報

的譯文,摘錄自莫正熹老居士所

譯述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譯本︾卷八。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

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

︻解釋︼又有許多蠻橫霸取他人財物的人,司命之神就會估計他的妻子

和家人的情況,來讓他遭受相等的報應,漸漸至於死喪;如果罪不及

卷四 又諸橫取人財者 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 漸至死喪 若不死喪 

   

則有水火盜賊 遺亡器物 疾病口舌諸事 以當妄取之直

一〇三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於死喪,也會有水災、火災、盜賊、遺失器物、疾病、口舌等事情發

生,以作為妄取的相當報應。

︻分析︼上文已經說明隨事受報的因果,而本節又再說明強橫奪取,這

是對於有勢力的人來說的。這一樣

橫取

,是不仁不義的行為中最

嚴重的,但又是人們最不能避免的,所以特別再提出來警示大家。

所謂

,就是暴力強橫,倚仗勢力欺凌威脅的意思。所謂

,就是原數的意思。所謂

當直

,就是恰好符合原來所取得的

數目。而橫取他人錢財的人,大多是為了妻子和家人的生活打算,卻

不知道司命之神也正在算計他的妻子和家人,來報應他的貪惡,那麼

想要利益他們,卻剛好足以害他們。用有情的親骨肉,來換取無情的

金錢,也真是太可惜了!

而且罪惡積滿壽命奪盡時,我的肉身也不免會死亡,那要這些金

錢有何用呢?如果想在陰府中用金錢賄賂打通關節,只怕陰府不領情

。到這個時候,還有誰不肯看空呢?但只是嫌遲了一些!為何不在還

沒受到報應時,早點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呢?幸好他的罪惡還算輕微,

一〇三三

尚不至於死喪,只是受到水災、火災、盜賊、遺失器物、疾病、口舌

、不肖子孫等報應,凡是能夠折損耗散我的財產的都有可能,它的途

徑非常廣泛。

要知道橫取人財的人,在冥冥之中掌理大算盤的司命之神,也會

橫取他的財物,錢財到最後還是空無所有;然而遭受水災、火災、盜

賊時的驚恐、遺失器物的悔恨、生病時的痛苦、口舌爭吵的忿怒侮辱

、子孫不肖的羞辱,總是自己白白吃虧,卻沒有求償的辦法。而且還

積欠了許多罪孽,無法安心自在,怎麼填補都還不完,真是無可奈何

!那些倚勢橫取的人,一想到此,不但會寒心,也應感到灰心吧!

故 事:唐朝的邢璹奉命出使新羅

今韓國),回程時暫住在炭山

遼寧張北),看到有一百多位商人,運載幾艘船的貨物,價值數十萬

緡錢;邢璹就襲擊他們,將他們全部殺掉而奪取財貨。到了他的兒子

邢縡,和王鉷

共同圖謀造反而被朝廷處死,妻子家人,沒有一個存

活的。

韋公幹在當瓊州

今海南瓊山)州牧

時,橫取了許多民財,等

卷四 又諸橫取人財者 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 漸至死喪 若不死喪 

   

則有水火盜賊 遺亡器物 疾病口舌諸事 以當妄取之直

一〇三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到任滿返鄉途中,所乘船隻在水上翻覆,財貨全部流失,只有身體倖

免一死。

呂師造在當池州

今安徽貴池)刺史時,侵奪百姓的財產,滿載

而歸,忽然間大火焚燬他的財貨,只剩下船隻和人一點也沒受到傷害

宋朝的丁謂,當官被貶到珠崖

今海南省東北)時,財貨被盜賊

所劫,全部都失掉了,過了不久就死了。

馬襄的個性貪婪,在當西川

今四川西部)漕司

時,正遇到劉

盱叛亂,馬襄就將府庫的金子沉入井中,等到叛亂平定後,再到井中

取金,已經找不到了,所有的金子都沒有了。

胡應桂和陸一奇,二人串通引誘官家的子弟去賭博,從中騙取他

們家中的錢財,忽然胡應桂瞎了一隻眼睛,陸一奇跛了一條腿,兩人

變成殘廢,一生貧困。

強懷仁貪婪橫取而致富,兒子不肖,喜好賭博嫖妓遊蕩,沒有一

天沒有口舌爭吵及訴訟牢獄等事纏身,不到十年家產就耗盡了,變得

一〇三五

窮極潦倒而生活困苦,子孫都沒落了。

︻再析︼以上都是橫取他人錢財,隨著事情而顯示報應,以適當的得到

相當報應的案例。其中最嚴重的,就是邢璹的一家大小都死喪的案例

。要知道世上的確有不易明白的事理,但上天絕對沒有不回報的條律

。世人縱然能巧妙地運用機謀,但上天卻更巧妙地給予報應。唉!真

是可怕啊!

︻說明︼

王鉷:唐朝祁

今陜西澄城)人,初為鄠縣尉,歷戶部郎中,數按

獄深文,玄宗以為才,拜御史中丞。厚誅斂,嚮天子意,進御史大

夫,聲焰薰灼,毒流朝野。然事嫡母孝,與弟銲友愛,而弟銲與邢

縡交往密切,共謀引軍燒都門、誅執政,事情被發覺,王銲決杖死

於朝堂,王鉷則被皇上賜死。

州牧:古代的官名,統領一州,權力猶如清代的督撫,後來沿為知

州的別稱。

漕司:宋代以運轉使掌漕運,稱漕司。

卷四 又諸橫取人財者 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 漸至死喪 若不死喪 

   

則有水火盜賊 遺亡器物 疾病口舌諸事 以當妄取之直

一〇三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解釋︼又冤枉殺人的,正像換取刀兵相殺一樣。

︻分析︼前面說到橫取人財,而這裡接著又說冤枉殺人,是因為冤枉殺

人這件事,經常是由貪愛財貨吝惜錢財而引起的,這和孟子所說,雖

然不是親自殺害他,但其殺人的結果則是一樣,所說的語氣相同,最

為直捷了當。

枉殺這件事,大略說明其緣故,約有七種:

第一是判決訟案。法官接受賄賂,冤枉誣陷他人,這種任性的作

為非常悲慘而殘酷。

第二是帶兵打仗。藉機屠殺、擄人、掠奪財貨,假稱理由殺人首

級,來冒領戰功。

第三是醫生用藥。為了圖謀財物,不懂醫理任用假藥或開錯藥方

,以致醫死病人,還昧著天理不認錯,並攻擊他人。

第四是破壞身孕。為了節省費用不養女嬰而將她溺死,放縱淫慾

懷有身孕而墮胎。

一〇三七

第五是衙門惡吏。利用職權詐騙財物陷害百姓,欺蒙上級,橫取

虐待百姓。

第六是風水害人。收買風水專家,遷移破壞他人墳墓的風水,害

他置於絕地而遭禍。

第七是庸師誤人。不學無術而誤人一生,傷害他人的子弟。

這些殺人的方法雖然不同,但冤枉折殺人的情況則相同。

以上這些罪過是天律所不能赦免的,如果沒有遭受人為的禍害,

必會遭到上天的刑罰,雖然說是殺人,其實就是自殺啊!

故 事:宋朝時,有某一位禪師,年少時喝醉酒,與人爭奪財物,奮力

重擊對方,那人立即死亡。他非常害怕,就逃到很遠的地方躲藏,並

剃髮出家,勤苦修行;於是得以徹悟禪理,成為大禪師,開堂宣講佛

法,跟隨他學法的弟子有數百人。當他七十多歲時,忽然有一天沐浴

陞座,對著眾人說:

你們不要動,也不要說話,且看老僧了結四十

年前的一樁公案。

大家坐到中午時,有一位武官突然到來,搭起弓

箭想要射殺大禪師。

卷四 又枉殺人者 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一〇三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禪師合掌向他說:「老僧等您已經很久了。

武官很驚訝地說:

我與和尚素不相識,一見面就想殺你,我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禪師說:

欠債還錢,這本是很公平的交易,只請您快些下手,

不必再遲疑了!

禪師回頭看著大眾說:

我死後,你們要延請這位

居士吃飯,飯後送他回家;如果有半句瞋恨責怪的話,就是違背天理

、背師叛道,不是我的弟子。

武官更加疑惑,堅持叩問禪師所說的話。禪師說:

您已經是第

二世的人,所以忘記前世的事情,我還是同一世的人,所以沒有忘記

因而把從前所發生的事情告訴他,這位武官向來就不認識字,忽

然大聲吟唱說:

怨怨相報何時了,劫劫相纏豈偶然!不若與師俱解

釋,如今立地往西天。

」(

意即:冤冤相報何時才能了結呢?歷劫以

來相互糾纏並非偶然的事,不如和大禪師互相將冤怨消解釋懷,如今

我就要立刻往生西方了。)

說完,手中拿著弓箭,站著不動就往生了。禪師也離開講座下來

,替他剃度並取法名,幫他更換衣服後入塔;然後自己也盤坐,道別

一〇三九

眾人而坐化了。

︻再析︼要知道,殺人於四十年之前,而償命在四十年之後,索償生命

雖然遲了一些,但還債的事實則是不變。幸好兩人都是具有大根基的

人,所以能在冤家路上正面相逢時,本來是要惡報相向的,反而成了

好的因緣。這位武官以死來逼迫欠他命債的人,卻能因此而修行證道

;而禪師這般等待催促他的債主,能夠圓滿地解冤釋結而生天,實在

是千古難逢的勝緣奇事啊!如果不是真的證得真理大道,或者是這位

武官沒有根基,必然不肯放棄命債而不取禪師的命;那麼,殺人和自

殺沒有兩樣的道理,也就很明白了。

︻結語︼上述所陳列的七種枉殺的原因,世人可隨著所遇到的事情而警

惕自己,千萬不可任意枉殺而欠下狠債呀!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

之。

︻解釋︼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像是吃毒肉來解饑餓,喝毒酒來止渴一

樣,不但不能暫時填飽肚子,死亡也隨即到來。

卷四 取非義之財者 譬如漏脯救飢 鴆酒止渴 非不暫飽

   死亦及之

一〇四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說明︼漏脯救饑:中醫稱隔夜的肉類被屋漏水所浸染,因而生漏脯毒

,吃了讓人胸膈滿漲、上吐下瀉、腸如刀割。今稱漏脯救饑,比喻只

顧目前欲望而不顧後患。

︻分析︼這一節又申明貪利的害處,由於世人好利心很重,所以不怕用

詞過重,言語重複,可見太上的苦口婆心,反覆叮嚀,已經到了極處

了。其實人世間的姦淫殘殺凶惡叛逆等罪惡,這種事不容易做得出來

,這種人也不多見。只有取財的方法,千變萬化,無法究竟了解。只

要天下沒有不用錢財的日子,那麼天下就沒有不貪取錢財的人;天下

沒有不貪取錢財的人,那麼他取得錢財的方法,合乎義理的少,而不

合義理的多,這不用問就可以知道了。

什麼叫做

?就是說:

合乎情理而已。

如果取得時,他

人樂意給我,這就是所謂的

近情

,也就是所謂的

義」;如果人

家不樂意給我,這就是不近情而非義了。如果取得時,我可以告人,

這就叫做

合理

,也就是所謂的

;若是不可告人,那就是不

合理而非義了。

一〇四一

不論所取得的錢財多或少,如果所取得的手段不合乎義理,卻可

以心安理得的受用,那麼不妨順人心的方便,而聽其自然去做。但太

上卻是如此諄諄地加以訓誡,那是因為知道世上有不以義理取財的人

,就會有不合義理失財的人。一個人取得錢財而高興,就會造成另一

人失去錢財而傷心;或者是一人高興,卻使十人傷心,百人傷心,甚

至於千萬人傷心。然而天道是很快就會有報應的,怎可能獨厚待那些

高興的人,而薄待傷心的人呢?

既然如此,那麼在冥冥之中有人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想讓這些

事情公平的神明,必定都會積極奮起去處理。太上知道其中的道理,

所以才用正直的言詞告誡人說:

不要貪取。

但世人卻不聽從,於

是又再以委婉的言詞告知世人說:

不可貪得。

世人還是不相信,

於是就趕緊用警惕的言詞勸人說:

貪得的人會不吉祥。」

世人還只是貪圖眼前的利益,無暇往遠處思考,不如喚醒他說:

得與不得的結果都是一樣。

那麼世人的貪念或許會稍微減少,所

以就用毒肉毒酒來作比喻。毒肉毒酒一入口裡,人立刻就會死亡;人

卷四 取非義之財者 譬如漏脯救飢 鴆酒止渴 非不暫飽

   死亦及之

一〇四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雖然再瘋狂愚昧,也不會明知它是毒肉毒酒,卻還貪圖飲食,舉起筷

子去夾毒肉吃,拿著杯子去裝毒酒喝!

知道非義之財,就是毒肉毒酒,那麼雖然有萬千的錢財到手,也

會將它看成無用之物而堅持不用,這不就是得與不得都一樣了嗎?至

於得到的東西不用,那就像天下沒有用的廢棄物一樣;如果使盡壞心

術、用盡機謀,來求取天下沒有用的廢棄物,這何苦來哉?

然而毒肉的香味,同等於燒烤的細肉;毒酒的甘美,不亞於醍醐

指由牛奶精製而成最精純之酥酪)。世人看到毒肉毒酒的馨香甘美

,又將會生起一種僥倖的心理說:

這未必一定有毒吧!

於是不斟

滿毒酒大吃毒肉的就沒幾個人了!等到吃下去後,吐也吐不出來,嚥

也嚥不下去時,已經腸斷膚裂,很快就要死亡,而後才感嘆:為何不

能早些見到這個結果呢?現在已經沒辦法了!

唉!菜羹麥飯,村酒山蔬,吃在嘴裡雖然沒有什麼味道;然而卻

能高興地喝個半醉,安然地吃得一飽,摸摸肚子怡然自得,這其間的

苦樂差距太遠了!這些證案分散記述在上文裡,非常明白而且詳盡,

一〇四三

在此就不再附證案了。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

為,而凶神已隨之。

︻解釋︼心中起了善念,善事雖然還沒做,但吉神已經跟隨他;如果心

中起了惡念,惡事雖然還沒做,但凶神已經跟隨他了。

︻分析︼這裡點出

字,意在告訴世人善惡的先兆,是想讓世人知

道在心的源頭處必須謹慎。我們仔細推敲這個

字與

字,

其中有出離善念,立即就會進入惡念的意思,這應當和

孟子.盡心

篇︾的

雞鳴而起章

一同參看。

佛經說:

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

意即:三界內任何一法,

都是這一念心變現的)。

又說:

能隨緣染淨,徧造十法界

意即

:這一念心性能隨著染緣淨緣

,而造作不同的十法界

)。世間法

和出世間法,總不出四聖六凡的法界,這十種法界,本來就沒有自性

,都是由這個心念所造作而形成的。原來這心,雖然說是不變,然而

卷四 夫心起於善 善雖未為 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

   惡雖未為 而凶神已隨之

一〇四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實在是隨著外緣而變,由於心能隨緣,所以稱為﹃能造﹄。因此,心

能作佛,也能作眾生;心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獄。

所謂

心起

,就是一個念頭的萌生。一念雖然微細,卻能感動

天地,關通鬼神。人若能夠心起一個善念,只這一個善念,就是破除

地獄的靈符,斬除群邪的慧劍,超渡苦海的慈航,照亮黑暗的明燈。

如果心起一個惡念,那麼三惡道就會現前,將沉淪其中而不得停息。

所以吉神和凶神,都是隨著我們的心念隨時到來,不需要一絲毫的等

待。

︻嘉言︼明朝憨山大師

說:

念從起處須看破,事未至時莫妄生。

意即:念頭一有生起,就要覺察觀照,事情尚未發生時,不要妄生

念頭。)如果能在惡念生起時,將它一刀斬斷,那麼造業的根源當下

就能盡除,妄念就無處可生,超凡入聖的關鍵全都在此處。

︻說明︼

染淨:指染淨二法,又稱淨法不淨法。染,即煩惱污穢之義,是無

明之法。淨,即遠離煩惱,清淨之義,是法性之法。

一〇四五

十法界:顯教依

法華經︾,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

天之六凡,與聲聞、緣覺、菩薩、佛之四聖為十法界。

憨山大師:明代僧人,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號

憨山。十二歲從金陵報恩寺永寧誦習經教,十九歲出家受具足戒,

並至棲霞山從法會受禪法,與蓮池、紫柏、蕅益為明代四大高僧。

故 事:以前有一位元自實,非常痛恨一位姓繆的人忘恩負義,在五更

時分,想前往繆家殺掉他。當路過一處庵堂時,庵堂主人軒轅翁早上

起來誦經,看到有數百個奇形怪狀的鬼,跟著元自實前往,各自手持

刀斧,樣子非常凶惡。

過了不久,又再返回,則相隨的人,都是戴金佩玉,百十成群,

香花旛幢簇擁著,非常溫和愉悅的樣子。軒轅翁就召問他,元自實回

答說:

繆某負我恩情,本想前往殺他。到他家門口時,想到繆某雖

然負恩於我,但他的妻子是無辜的,而且上有老母在,殺他一個人,

實在等於殺他一家人,於心何忍呢?於是轉念回來了。

軒轅翁把他所看到的情形告訴元自實,並且恭賀他說:

您的所

卷四 夫心起於善 善雖未為 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

   惡雖未為 而凶神已隨之

一〇四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作所為,神明都已經知道了,將來必定會有優厚的官祿。

元自實於

是勇猛向善,只有增進而不停止,後來果然登第當官,官位升至卿相。

︻再析︼老子說:﹁善與惡,到底相差多遠呢?﹂我曾經再三反覆地思

考這句話。大概善惡這兩條路,起初相差並不遠,只是在每天的生活

起居起心動念處,有的對,有的不對而已。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常

常認真地修持反省,心地自然就會全體是善,福德因而不斷增長,禍

患也就全部退除了。我們看到元自實因為一念之善,就能夠轉禍為福

,而且速度是如此之快,因此對於所謂

心起善惡,吉凶之神就立即

跟隨

的道理,在此得到證明,不就更加深信了嗎?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

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解釋︼有人曾經做過壞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各種壞事都不做,一

切善事都奉行,久而久之,必定獲得吉祥,這就是所謂的

轉禍為福

啊!

一〇四七

︻分析︼這一節提出

改悔

二字,告訴世人改過遷善的方法,是轉禍

為福的契機。所謂

,就是改過的意思。所謂

,就是懺悔

的意思。天下純善的人較少,而曾經做過壞事的人較多。然而不善的

人,都可以因改過遷善再變成至善的人,所以太上不厭其煩苦口婆心

地說明,在

感應篇︾的篇尾歸結出

改悔

的本旨,是要喚醒世人

的迷情,使人能回頭是岸罷了。

但是又恐怕世人誤解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二語的真意,妄想

以一小杯的水,卻要撲救一車薪柴的大火,所以說:

諸惡莫作

是希望我們的惡業能夠滅除淨盡。又說:

眾善奉行

,是希望我們

的善行能夠積累圓滿。在長久的修持中,能讓前罪消除,餘禍才能盡

消,後繼的善行日趨圓滿,新的福報自然就會到來。

現在有些愚癡的人,自知所做的行為不善,有時良心發現,希望

仗著僧道替他宣讀懺文、禮拜懺悔的方式,來圖謀消除他的罪業,這

真的是想以杯水來救車薪,豈不是太迷惑了嗎?何況又有些人剛剛將

往過懺悔,後過又接著增加,於是就沈淪在苦海中,失去人身又泯滅

卷四 其有曾行惡事 後自改悔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久久

   必獲吉慶 所謂轉禍為福也

一〇四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本性,真是可悲啊!人若是像這樣的改過懺悔,豈不是大大辜負了太

上諄諄教誨的本意嗎?

︻再析︼嗚呼!太上教人改過懺悔的方法,這幾句話非常要緊,對人的

罪過可說針針見血!所謂神丹一粒,可以點鐵成金;一句至理名言,

就能轉凡為聖。所以世人應要發誓力行,如此才能符合太上弘大慈悲

的心願。

現在先說明懺悔的方法,然後再說明改過的方法。談到

懺悔

,就是所說的改過自新,那是生善滅惡的重要方法。所以善根應多培

養,則眾善就會生發;罪根

應當發露,則眾罪都會消滅。

第一是正信因果:不迷信也不能誤信。行善可以獲得福報,作惡

必將得到禍報。雖然沒有主宰者在掌控,但果報絲毫不爽;雖然念念

都一直在生滅,但形成的業力不會消失。信是入道的本源,唯有智慧

能夠契入真理,這是眾善的根本,用這正信的力量,可以翻轉破除一

闡提

這種不信佛法的心。

第二是懺悔罪惡:以慚愧心為根本。慚我所犯的這些罪,實在不

一〇四九

配做人;愧我所犯的這些罪,必會遭受天譴。這就叫白法

翻轉破除

沒有慚愧心的黑法

第三是怖畏無常:人的氣息一下回不來,生命就隨著消滅,而神

識即隨著業力遭受果報,在六道中輾轉輪迴無有止息,既然體悟了無

常的道理,這就是翻轉破除不畏墮入惡道的心。

第四是發露

:向他人說出所犯罪業的輕重。因為將罪業發露的

緣故,罪業的種子即時枯萎,就像砍伐樹根,枝葉隨即凋落。這叫做

翻轉破除覆藏罪業的心。

第五是斷相續心:要勇猛果決地把罪惡徹底捨棄,就像用鋼刀來

斬斷東西,一刀下去要全斷。這就是翻轉破除造惡的相續心。

第六是發菩提心:要普願拔除眾生一切的苦厄,普願施與眾生一

切的安樂;以此廣大的心量,來翻轉破除普徧攀緣造作一切惡業的心

第七是修功補過:要勤於鞭策自己,使身口意三業清淨,精進不

停地修持。這就是要修功立德,翻轉破除不修三業、無辜起惡的心。

卷四 其有曾行惡事 後自改悔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久久

   必獲吉慶 所謂轉禍為福也

一〇五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第八是守護正法:不要接近外道

邪師而去破壞佛法。這是要翻

轉破除消滅一切善事的心。

第九是念十方佛:要念十方諸佛的無量功德與神通智慧,祈求諸

佛哀愍加護,使我能夠滅除罪業。這種清涼妙藥,就是要翻轉破除我

念惡知識的心。

第十是觀罪性

空:罪業從心而生,還得從心滅除。所以說

若滅時罪亦亡

意即:心念如果能滅,罪業也就消失了)。

若能知

道罪福原本沒有自性,心的本體本來就是空寂的,只要返本還源,就

能究竟圓滿地清淨。這就是翻轉破除無明顛倒執著的心。

佛經說: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

意即:一切有如大海深廣的業障,

都是由一念妄想而產生。若想要真誠懺悔,獲得真實利益的話,必須

正襟危坐,觀照諸法實相

宇宙人生的真相)。體悟罪性本空,罪業

由因緣生,亦可由因緣滅的道理。因此眾罪就有如春霜曉露,智慧的

觀照有如杲日一出,定能蒸發霜露,消除業障。)

一〇五一

所以我們應以真心來懺悔。就像一百年沒洗過的髒衣物,可以在

一天之內洗滌得讓它鮮明光潔;又如千年的古鏡,可以在一時之間將

它擦拭得光明照人。因此懺悔能解除千生萬劫所造的罪愆,能滅除四

五逆

的罪業;這樣真誠的懺悔,有哪一種罪惡不能滅除,哪一

種善業不能生發呢?

︻說明︼

罪根:謂深植罪惡而不可拔者。或謂罪惡之行為,乃招致罪報之根

本,故稱罪根。

一闡提:譯言

不信

,是不信佛法之義。一闡提者,不信因果,

無有慚愧,不信業報,不見現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隨諸佛所說

教戒,如是之人名

一闡提

,諸佛世尊所不能治。

白法:指清淨的善法。

黑法:指邪惡雜染之法。

發露:謂顯露表白所犯的過失,而無所隱覆。

外道: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

卷四 其有曾行惡事 後自改悔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久久

   必獲吉慶 所謂轉禍為福也

一〇五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罪性:罪業的本性。罪業之本性者,空而不可得也。

四重罪:戒律所禁之四種根本重罪。一、殺生。二、偷盜。三、邪

淫。四、妄語。

五逆罪:指罪大惡極,極逆於理者。以其行為將成為墮無間地獄之

因,故亦稱五無間業。一、弒父。二、弒母。三、弒阿羅漢。四、

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

故事一:阿那律尊者,在過去世中原本是一個盜賊。有一天夜晚到佛寺

,看到佛燈快要熄滅,就拔箭挑起燈心,燈火忽然大放光明,燈光耀

眼奪目;阿那律非常恐懼,立刻捨惡從善,各種惡業逐漸消除,最後

萬種善行齊備圓滿,於是證得果位。

︻說明︼阿那律: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古代印度迦毗羅衛城之釋氏,佛

陀之從弟。出家後的阿那律,修道精進,堪稱模範。彼嘗於佛說法中

酣睡,為佛所呵責,遂立誓不眠,而罹眼疾,至於失明。然以修行益

進,心眼漸開,終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見天上地下六道眾生。

故事二:宋朝的楊仲和,本來擔任許州

今河南許昌)的推官。在宋仁

一〇五三

宗天聖年間,被派往蔡州

今河南汝南)審理案件,因為判案錯誤,

被北極

紫微大帝向上天參奏,將施予重罰。楊仲和很後悔又害怕,

立即辭官,發誓要修一百件善事來贖過。每次遇到往來的僧侶、道士

及貧窮的人,以及鰥寡孤獨、死喪急病的人,沒有不拯救幫助的,幾

年後家產都花光了。

他早晚只供奉真武真君的香火,後來因勇於改過,為真武真君所

憐憫,化身成一位道士,授予他

十二真君

靈籤︾,以幫助他修道

;繼而承蒙東嶽大帝招收錄用他,補為

麻溪注錄主簿

的官職,朝

廷追封他為

悟本真人

︻說明︼

北極:即是北極紫微大帝,統御萬星。

十二真君:即是指晉朝的道士吳猛、許遜及其弟子彭伉、時荷、周

廣、甘戰、施岑、曾亨、陳勳、盱烈、黃仁覽、鍾離家等十二位真

君。

︻再析︼明朝的冒起宗先生說:﹁易經乾卦有六爻,最後結語歸於吉祥

卷四 其有曾行惡事 後自改悔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久久

   必獲吉慶 所謂轉禍為福也

一〇五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先在前面說到,若能警惕戒懼,可以避免災禍;若做了悔恨惋惜的

事而能改悔,就可以彌補過錯達於吉祥。改悔的義理實在深遠啊!﹂

又明朝的陳良謨先生說:﹁人的貧富貴賤,長壽短命,乃至一飲

一食,一舉一動,都有定數,不能違抗;但是轉移禍福的關鍵,則又

決定於個人,而命數卻無法拘束他。因為定數原是天命,而感應則是

天心。上天以化育萬物為本懷,其心至誠平等而沒有虛妄分別。世人

如果有濟人利物之心念,由衷生起,起初不是因為有所為而為;那麼

雖然只是一剎那一件事情,然而精誠所至,自然可以感動天心,有如

響之應聲,這又是必然的道理。

所謂﹃數﹄,是指天數。天心既然被感動,天數當然也就隨著轉

變了,怎能拘束呢?譬如國家的刑罰獎賞制度,是有明確的規定而不

能任意更改;如果為人臣屬,真能以忠誠來感動君心,則雖已被貶謫

流放,卻又能被召回,面臨行刑時,還可頒布赦免令。在一瞬間,喜

怒立刻有天淵之別,又有什麼不能變更的呢?由此可知,天理和天數

互為勝負。而且從古至今,很多陰德感應的事例,是很明顯而不會騙

一〇五五

人的。﹂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

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解釋︼所以吉祥的人,因為他的語善、視善、行善,一天有三種善事

,積滿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福於他。凶惡的人,因為他語惡、視惡、

行惡,一天有三種惡事,積滿了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由此可

見禍福之道,為何不勉力去行善去惡呢?

︻分析︼這一節是總結全篇,實實在在地教導世人要如何﹁從善去惡﹂

的方法。這裡的﹁故﹂字,是貫通承接上文而說的。吉人,因其行善

就能得福;凶人,因其為惡就會遭禍。

所說的﹁諸惡﹂、﹁眾善﹂,都是不勝枚舉,歸納起來,可以分

為﹁語、視、行﹂三方面,這正是要切實去下功夫的地方。所謂﹁語

善﹂,像不合禮的就不說,喜歡宣揚他人的善行,啟發他人的善心等

都是。所謂﹁視善﹂,像不合禮的就不看,樂於看到善人,喜歡看善

卷四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一〇五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書,常見自己的過錯,不見他人的過失等都是。所謂﹁行善﹂,像不

合禮的事、不合法的事不做,行善要勇猛,時時做方便他人的行為,

作種種的陰功,倡導指引一方行善,乃至推及到四方,感化志同道合

的人,都有同樣的善等都是。

至於﹁語惡﹂、﹁視惡﹂、﹁行惡﹂,那就恰好相反。所謂﹁三

年﹂,就是千日,這是唐堯虞舜時考核成績的方法,可說是適當圓滿

的期限,善行足以積滿,而惡行也足以滿盈。人心至為靈活,而且變

化無常,如果經過三年長久的時間,心意都沒有改變,那麼他所積的

善或惡,也都已經很精純了。

此處又指出﹁天﹂字,這是掌理賞善罰惡,賜福降禍的大主宰,

且是整篇的重點所在。然而所謂的﹁天﹂,是指自己的心。孟子說:

﹁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意即:保存靈明的本心,善養天賦

的本性,這就是事奉上天的方法)。﹂

這裡的兩個﹁必﹂字,不是指蒼蒼冥冥無聲無臭的上天必會如此

,而是指我在這三年之中,自己心中所發出的﹁語視行﹂必會如此;

一〇五七

所謂無不是自己所求得的,就是這個道理。聖人樂於行道,原本不是

為了求福,若為求福才行善,心中已經涉及私欲了。所以只應當盡自

己的心力,順受於上天,不可以有一點絲毫期望希求的心。

然而一切都是自心所感召的,天道是很快就會回報的。禍福的道

理,本來就遍佈於天地之間,一點都不會差錯。世人能夠認為行善去

惡是本份內的事,這固然是屬於上上等人;然而世上大多是平常人,

哪能全都是上等根器的人呢?所以害怕災禍、希求福報而去惡行善的

人,這也是太上所希望的,正是只怕世人不肯求福而已。

所謂求福要合乎道理,得福也是命中註定,這種求福就有益於得

福;能夠這樣去求,當然就對求福不會有所損害了。所謂的﹁降福﹂

,像是自身享有福祿,子孫都很善良,地位榮耀顯赫,繁衍昌盛,壽

命延長,家道興隆,萬事和順;甚至作聖作賢,成仙成佛,徹悟本性

,直證無生,度眾生度萬物,為萬世立下最高的準則等都是。

所謂的﹁降禍﹂,像是自身遭受明顯的災禍,子孫心性險惡,常

遭凋零敗亡的命運,壽命短促,家道淪落,凡事遭受挫折;甚至死後

卷四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一〇五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墮入無間地獄,輪迴轉生異類,在長劫中受罪,惡名流傳後代,萬年

受人唾罵等都是。

嗚呼!從此處來論,禍福受報的途徑,是非常廣泛的,實在是不

可思議。最後一句揭示﹁勉行﹂,只是就﹁眾善奉行﹂上來說,是全

篇的總關鍵。﹁勉﹂這一個字,是﹁改過遷善﹂最重要的訣竅。﹁胡

不﹂是奇怪感嘆的反問用詞。所謂﹁行﹂,是身體力行。所謂的﹁勉

行﹂,是勉強力行,到死都不退縮的意思。

書經︾上說:﹁非知之艱,惟行之艱︵意即:知道並非很困難

,只有能行才是真正的困難

。﹂俗語說:﹁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

寸。﹂如果只是知道而不去做,絕對得不到受用;既然無法受用,就

不免會向生死苦海中去自作自受了。

所以世人若欲求生路,必須要下死功夫。朱子說:﹁陽氣發時,

金石亦透;精神到處,何事不成︵意即:在陽氣生發時,金石也會被

穿透;精神所到之處,何事不會成功

?﹂人若能夠如此去做,那麼

功圓果滿,成真證聖,豈非必成之事呢?

一〇五九

要知道,沒有行善就不會有福報,沒有造惡就不會受禍報,這是

天道永恆不變的真理。然而善惡的報應,有的是報在他本身,有的是

報在他的子孫。有的現世是惡人,但因他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報成熟,

這一生本應受禍,卻轉而受福;有的現世是善人,但因他過去生中所

造的罪業成熟,這一生本應受福,卻轉而受禍。等到前世的福禍都受

過後,那麼今世所造善惡的報應,才會完全一一受報,這只是遲早與

先後的問題而已,並不是說善惡的報應有了差錯。

所以說:﹁陽間法律的懲罰迅速,但是可以設法逃避;陰間法律

的懲罰緩慢,卻一點也不遺漏。陽間的法網稀疏而容易遺漏;陰間的

法網細密而不易逃脫。﹂現在的人偶而做了一件善事,就想獲得福報

,稍微有點不如他意,就說:﹁天道難知。﹂

他哪知道人只要不受饑寒,沒有災害,讀書人能有書可讀,農夫

能有田可耕,工人能有工作做,商人能有生意做,時常笑口常開,每

天少皺眉頭,這哪一件不是平安的福報呢?

要不然,世人的願望沒有窮盡,世界本來就有很多缺陷,怎可能

卷四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一〇六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人人都是富貴發達呢?世人惟有尊崇信仰

感應篇︾,能夠隨事奉行

,自然就可得到無量的福祿,子孫也能榮耀昌盛。

能依照

感應篇︾遵行一年,萬罪就能消滅;遵行四年,百福

都能聚集;遵行七年,子孫能考取功名;遵行十年,壽命就能延長;

遵行十五年,可使萬事如意;遵行二、三十年,可以登錄仙籍;遵行

五十年,天神對你很恭敬,且能位列上界的仙真。這些都是太上所說

真實不欺的話,只怕世人不能認真去實踐而已!

大概有志於修大道的人,在開始發願時,就要發願自度度人;而

自度度人,在於能夠福慧雙修。修慧必定要明瞭修行的宗旨而見到本

性,修福一定要在仁義禮智信五常及各種行為上歷事練心,二者要互

相協調,才能相輔相成。如此上帝必會以天詔來等待你,諸佛一定以

淨土來攝受你。

這不只是超生上界而已,實際上能夠立即證得無生法忍,達到不

生不滅的涅槃境界;到此地步,然後可以入世救度眾生,圓滿完成這

樁了脫生死,度化眾生的大事因緣。若只是區區冀望得到長生,來修

一〇六一

持性命,未能修證正定

來了脫生死,等福報享盡了,還是要繼續輪

迴。

即使是生到天界最高的非非想天

,壽命活到八萬四千大劫︵一

大劫相當於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

,最後還是會墮落下來,淪落在六

道之中,依舊不能超出三界。而在六道輪迴中的眾生,都因不能了悟

自己的妙明真心,導致積聚的妄念現行,而虛妄地感召三界︵欲界、

色界、無色界

,在三界中又妄隨著七趣︵六道加上仙界叫七趣

淪。

因為虛妄業力的牽引,各隨其類而感召不同的果報,所以只要能

夠徹底覺悟本具的覺性,那麼就會明瞭這些虛妄的因緣,本來就是一

無所有;而他普遍利益一切眾生的善行力量

,又能夠支持幫助他,

所以能夠了卻此一大事因緣

的原因,必然要歸功於福慧雙修,才能

圓滿達成

︻說明︼

三昧:梵語,又叫三摩地,又叫三摩提,即將心安住於一處︵或一

卷四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一〇六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的一種安定狀態。達到三昧之狀態時,即起正智慧而開悟真理

。義譯為等持、正定。

非非想天:全名為非想非非想處天,乃無色界之第四天,此天位於

三界九地之頂上,故又稱有頂天。此天的壽量,依

長阿含經︾卷

二十所載為八萬四千劫。

普門:又作無量門,意指普及一切之門。天台宗認為,

法華經︾

所說的中道、實相之理,即遍通於一切,無所壅塞;故諸佛菩薩乘

此理,能開無量之門,示現種種身,以拔眾生苦,成就菩提。

大事因緣:即是一大事因緣,謂佛陀出現於世間之唯一大目的,是

為開顯人生之真實相,此即所謂一大事。

兩足尊:為佛的尊號,以兩足比喻為權實、戒定、福慧、解行等;

佛即具足此兩足,而遊行法界,無所障礙。

︻嘉言︼棲雲真人王志︵為金末元初全真道士

盤山語錄︾︵書言

全真道煉心修性的真功真行

說:﹁有人問:﹃如何才能出離罪福因

果的束縛呢?﹄師父說:﹃罪福因果,附屬在陰陽二理的殼內,如果

一〇六三

你能夠出離陰陽的外殼,就不會受罪福因果的影響。那什麼叫做陰陽

殼呢?凡是心上只要有私毫私欲自利的念頭,就屬於陰殼;有絲毫喜

歡行善事的念頭,便屬於陽殼。執著在陰殼,就會有惡報;執著在陽

殼,就會有善報。若是能夠鍛鍊到心體虛空,不執著善也不執著惡,

沒有絲毫掛礙,自己作得了主;那麼禍福就牽連不了他,因果也纏縛

不了他,這樣便是一個出離陰陽殼的真人了。﹄﹂

︻分析︼宋朝的朱子晦菴先生︵即朱熹

,致力嚴格遵守規矩,造成後

來學者的不方便。但誰知道當理學尚未明朗,大家正在仿效學習,尚

未成熟的時候,如果就任意厭棄脫離重要的軌範,那麼理學將會因此

而沈寂,無法發揚光大。如果當時不是朱子挺身支撐一番,恐怕早已

崩潰流失了。

當時提倡禁止道學,歸納為偽學,指責為邪氣,群起爭鬧的,有

韓侂冑︵南宋寧宗時,韓侂冑設偽學之目,請皇帝下詔嚴禁,一時善

類悉罹黨禍

的戲弄人,有林栗︵紹興進士,累官兵部侍郎,謂朱熹

本無學術,妄自尊大

的攻伐異己,有王淮︵官至左丞相,因不喜歡

卷四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一〇六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朱熹,遂攻擊道學

、陳賈的報宿怨。使得古代六經及孔孟學說,成

為當代的大禁忌;正心誠意的事情,成為上位者所討厭聽聞。那些中

規中矩的儒士都不敢吭聲;然而趨炎附勢沒有骨氣的小人,卻充當左

道旁門的老師。

只有朱熹獨自承擔道統大任,不憂不懼,向皇上表達的奏章毫不

保留,對人才的提拔引薦毫不鬆懈。對於皇上的奏章,無不挖盡心思

,坦誠表白;對於里社義倉救饑荒的政策,無不積極參與,盡心救助

。進退之間,則一點都不敢隨便;而受到讒言毀謗的煩擾,都能在百

般折磨之後,依舊保持安然自在的風度。善於教導後學,所以賢才輩

出;嚴謹約束自身,不敢違犯四勿

的禁戒。所以孔孟的儒學以及濂

的理學,當時得以蓬勃發展,盛極一時,就是因為朱子力行的教

誨啊!

︻說明︼

四勿:孔子教顏回的

四戒

。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

言、非禮勿動。

一〇六五

濂洛:稱宋代理學家

濂溪

的周敦頤,

洛陽

的程頤、程顥。

故 事:宋朝的范儼,是仁和︵今杭州

人,壯年時高中進士,當過郡

縣的地方官,最後擔任國家的執政大臣。在作官的二十多年中,范公

每天一定用心去思考如何忠於君王、福澤百姓的方法;對於自己的視

聽言動,一點也不敢馬虎,雖然在沒人看到的地方,也常保持戰戰兢

兢、戒慎恐懼的狀態。

等到兒子成家立業,范公就辭官歸隱山林,過平凡百姓的生活,

不涉世事,清心寡慾地修道,每天念誦

法華經︾、

金剛經︾等各

種經典。有空時就修習禪定觀想,一切世俗的雜思絲毫都不染著,對

於道德性命的修為,也歸於自然。

到了宋徽宗大觀年間,年紀九十多歲,忽然了悟,囑咐服侍的人

說:﹁人生在世,就像一場戲,在鑼鼓喧天時,生旦丑末等角色,各

顯其技,等到蠟燭燒盡燈火將熄的晚年,又有何樂趣呢?就像我來到

這人間已經九十幾年了,一生的過程,如夢幻、朝露、閃電一樣。很

幸運地我能悟到這個佛性,這個佛性沒有界限,也沒有方圓大小的特

卷四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一〇六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別形狀,也不是赤白青黃的特定顏色,也沒有長短上下的特別體形,

沒有瞋恨或喜歡的特別情緒,沒有是非善惡的特別分別;所謂性體雖

然湛然常寂,沒有一物可言,但是卻含藏宇宙萬法,能隨緣變現萬象

。性體是不生不滅沒有來去的,這是真實不虛至高無上的微妙真理;

這只有世人以至誠去精進,讓善念相續不斷,才能得到。三世諸佛,

都是從這裡修成的,這就是世尊在《金剛經︾中所說的:

如來是真

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

意即:如來所說的

言語是真而不妄,實而不虛,如來是如其所親證的境界而說,如來是

不說欺騙眾生的話,如來是按照真實道理而說,不會前後變動差異,

自相矛盾)的真諦。你們應該各自努力去實踐。﹂

話一說完,隨即靜坐雙掌合十而坐化,一時之間異香滿室,祥雲

遍佈天空,種種光明照耀世界,好幾天都沒有散去,很多人都同時看

到。

︻再析︼以上所列勉力的三個案例,都是在三教中力行修道,由基本的

學養下手,而達到高深的造詣,共同歸於窮理盡性,生命最高境界的

一〇六七

人。在此登錄以作為三教修行人的最高學習典範,有志學習的人要認

真思考體會。

︻說明︼

法華經︾:全稱為

妙法蓮華經︾,或稱為

妙法華經︾,姚秦

時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今收在︽大正藏︾第九冊,為大乘佛教要

典之一,共有二十八品。妙法,意為所說的法微妙無上。蓮華經,

比喻經典之潔白完美。

禪定:禪為禪那之略稱,譯為靜慮。靜慮者,心體寂靜,能審慮之

義。定者,為梵語三昧之義譯。心定止於一境,而離散亂之義。

觀想:集中心念於某一對象,以對治貪欲等妄念。

世諦:世間種種事相的真理。

︻再析︼張拱辰先生說:﹁一切的作為,沒有不是從小開始而漸漸到大

的。﹂所以凡是有血氣有靈性的眾生,都可以親自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的最高境界。然而這種無上菩提的最高境界,也只是從謹慎自己細微

的心念及獨處的功夫下手,再把它擴展開來直到圓滿而已。

卷四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一〇六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袁了凡先生不是說過:﹁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

如今日生。﹂︵意即:從前做過的種種,就像昨日一樣,已經消逝了

;從今以後的種種,就像今天一樣,重新開始

怎可甘於自暴自棄,

而將一切的禍福都推諉給天命,因循茍且、流浪虛度來了結這一生呢

我已將心安住佛門修行,現在本篇的結尾,不怕再三地反覆說明

,就是希望世間凡是具有善根的人,都能夠藉此篇來使自己擴充德行

︻結語︼天下至為廣大,萬世至為長遠,雖然以萬手萬目來救助整個世

界,還是感到不夠;所以當務之急,就只有教化人心。然而,難道一

定要成為聖賢之後,才能教化人嗎?不是的!世人如果能聽到善事就

高興,看到善事就快樂,時時能傳述善言,談善事,說善報,廣佈善

書,那麼其中的教化就已經很多了。

至於在教化的過程中,諸多轉移靈巧的變化,機關妙活的運用,

自然會愈來愈進步,愈來愈精細,最後達到變化神妙契合的境界,連

一〇六九

我們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然而教化平常的人,又不如教化豪傑之士,如果得到一位豪傑之

士而教化他,就能夠產生旋轉乾坤承先啟後的效果,這樣輾轉教化,

那麼這種教化就會變得非常普及而廣大了。以前的聖賢,以經書流傳

於世,都是為此一大事因緣啊!

而本篇就是太上度化世人的玄妙真理,諸佛救護眾生的深密真諦

;這樣慈悲奧妙的著作,勢必流傳千古無有窮盡。凡是誦讀本篇、遵

奉本篇、刊印本篇、流傳本篇的人,也都有一大事因緣存在啊!而能

夠覺醒世人,開通民智,培育元氣,創造福祉,與人共同行善,使天

地清寧,自己的心量,在億劫中常能圓滿,這實在是不可思議啊!

太上感應篇註講證案彙編白話 卷四終

卷四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 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

   一日有三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胡不勉而行之

一〇七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印光大師嘉言節錄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之實義;以都攝六根,淨念相

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願,常不離心

,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生即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庶不負

此生矣。

三)復康寄遙書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道以脫凡

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則如無根之木,期其盛茂。無翼之鳥,冀

其高飛也。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博地凡夫

,欲于現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則成無因而欲得果,未種而

思收穫,萬無得理。果能將此八句,通身荷擔。決定可以生入聖賢

之域,沒登極樂之邦。

三)復蔡契誠書

︹附錄一︺廣勸流通文

︹附錄一︺廣勸流通文

   勸讀是獲福之本

︽感應篇︾起初是在道藏中,自從宋真宗賜錢百萬,命令工匠刊刻

,而後才大行於世,當時的賢人君子都極尊崇此經且能依教奉行,明世

宗也曾經作序頒行天下。清順治十三年,皇帝諭令刊刻︽感應篇︾,頒

賜群臣,並且都能夠普遍以此作為薦舉貢生入學國子監的標準。歷朝對

於本篇之奉行,興盛到這種程度。雖然如此,但豈只人間寶貴此書,上

蒼對於︽感應篇︾更是尊重。

例如王巽病遊東嶽府,看見殿上大書金字的︽感應篇︾,稱為﹁金

章﹂。石中璞刻印了此經八千本,儲存在閣樓上,感召每晚都有紅雲層

層圍繞、祥瑞的光芒照耀天空。楊道機因病入冥府,冥司吩咐他廣勸世

人修學讀誦。

一〇七一

附錄一

一〇七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周箎也被冥司告誡說:﹁你還陽之後更要將此書廣布流通,能夠受

持的人,不但可以脫離水火、盜賊、病厄的痛苦,而且求子嗣、求長壽

、求福祿、求成仙的秘訣,都在這部經上。﹂由此可見本經對於世人有

很大的助益。無奈塵緣苦海中,大家如醉如夢;年輕豪放的人執迷不信

,到年老習性已經養成時,更難冀望他能改悔,就這樣在醉夢中輕易地

浪費一生。

嗚呼!讀了︽感應篇︾以後,如醉忽醒,如夢忽覺,不但能夠轉禍

為福,實在是起死回生。現在勸勉世人,第一要發信心。陸稼書先生說

:﹁禍福對於善惡,真像影子對於形體;兩者關係,相隨不離。﹂

第二要發虛心。袁了凡先生說:﹁我們平凡人,過失罪惡,就像刺

蝟身上的刺聚集滿身。回想過去的事,常常像看不到自己有什麼過失,

這實在都是由於粗心不知反省,又像眼睛有病,造成障蔽,看不到自己

天天在犯過呀!﹂具備了這兩種心,才可以讀誦︽感應篇︾。

每日焚香虔誠念誦一遍,念熟之後便有樂趣;更要念一句學一句,

念一句改一句,每天空閒時反覆細看兩、三張。如果能夠時時心中默念

一〇七三

,字字回轉過來反省自己,那就更加微妙!每天都這樣做,終身都能謹

守,那麼一切的祈求,自然能夠感應。前賢說:﹁下根人應該讀,上根

人也應該讀,天下沒有人不應該讀。﹂至於乾乾淨淨地整治這顆心,更

是第一關。

   勸行是獲福之寶

讀了︽感應篇︾後,務必要做積德累功之事或許才不致辜負此經。

從前夔州推官楊旬讀誦︽感應篇︾,常行十種利益社會的善行:

一、收留街道棄嬰,僱人代理撫養,等到年滿十五,願意認領回去

的,則將小孩歸還父母。

二、每年冬天十一月初一,收留六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窮人與

乞丐,住進本宅養濟院,每日給一升米,十五文錢。等到隔年春天二月

初三,再請他們回去,各自謀生。

三、普徧救濟病人,贈送有效湯藥。

︹附錄一︺廣勸流通文

一〇七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四、布施棺木,救濟無力喪葬家庭,津貼送達喪家門口。

五、若有女子長大,酌量給予錢財、添購嫁妝,任憑父母替她許配

夫婿。

六、專心一意,戒殺放生,遇有飛禽走獸,就買來放生。

七、遇到荒年,則以高價買進穀物,再以低價賣出,以減輕災民負

擔,並以財物救濟窮民。

八、修造橋樑,開河補路,修理佛寺道廟。

九、若有離鄉背井,窮途末路的人,則提供旅費,讓他得以返回故

鄉。

十、排除困難,調解紛爭,為官時能夠查明冤情,念念能設身處地

為人著想,事事能遏止強權扶助弱小。

後來生了一個兒子楊椿,二十歲就考中狀元。

又如明朝江蘇如皋的冒起宗,替︽感應篇︾加註,他的朋友夢到一

個老翁在朗誦,仔細聆聽,乃是﹁見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整部註

解讀完,老翁說﹁該中﹂,那一年科第,他果然考中進士。這是用筆來

一〇七五

行善的例子。

成都人王雲芝有很好的口才,通源大師教他要積口德,從此之後凡

是利益他人的事情,無論大小,他都極口方便,不肯當面錯過。做了廿

年,鄉試、會試連傳捷報,兩個兒子也都先後登第。這是用舌頭來行善

的例子。

順天人曹世美,家境貧窮,卻喜歡行善,以真誠心勸導人、幫助人

,廣邀他人組成慈善會,布施茶水以解人渴、布施粥食以飽人飢、布施

薑湯免人致病、布施棉襖免人受凍等等,別人出錢,自己出力。這樣經

過很多年,會裡的人看他可以託付,就推薦他替一位財主賣油,共同分

享利潤,逐漸地賺得五千餘金,兒孫都能安享厚福。這是以力行善的例

子。

由此可知,楊旬的十善,現在富足的人應該要學習;冒起宗的筆、

王雲芝的舌、曹世美的力,現在那些貧窮的人也應該要學習。讀誦︽感

應篇︾,不外乎體察上天施行教養眾生之事;至於一舉一動,常常心存

敬畏,來修養自己身心,這就不論貧賤或富貴都一樣要實踐啊!

︹附錄一︺廣勸流通文

一〇七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勸刻是獲福之廣

太微仙君︽功過格︾說:﹁把善書傳給一個人,可以當作十善;傳

給十個人,可以當作百善;傳給大豪傑、大富貴的人,可以當作千善;

廣為流布無量無邊、重新刻印永垂不朽的,可以當作萬善。﹂何況︽感

應篇︾更是天上人間所並重,是救世的寶訓呢?

自古以來刻印這部經的人,必定會獲得奇妙的果報,這是筆墨難以

說得完的。例如,瑞安的黃鳳刻印此經,命終後獲得放還,又增加了壽

命;太谷的程嘉猷刻印此經,本來陽壽已盡,菩薩卻讓他重生;龍山的

姚文然刻印此經,而瘧疾立即痊癒;錢塘于玉陛的妻子梁氏刻印此經,

而三年的危病一天竟忽然痊癒。這些都是延壽去病的靈驗事例。

真大奎刻印此經,因而生了兒子來繼承宗嗣;徽州的吳大祚刻印此

經,而連續生了三個兒子;仙居的王竺刻印此經,而死去的兒子再來投

生母胎;歸大賓刻印此經,而生了顯貴的兒子。這些都是難有子嗣而得

一〇七七

子的靈驗事蹟。

華亭的沈業刻印此經而登第,黃巖的楊琛刻印此經而考取進士。吳

郡的陳嘉謨刻印此經,而高中北榜的狀元,生有六子,不論長幼,全都

登第。青浦的曹一士刻印此經,而連連登第,官當到御史。江西的石中

璞刻印此經而家境立刻好轉,增加了數萬,兩個兒子都很顯貴。休寧的

方時可刻印此經而所有的疾病都立刻痊癒,家財漸漸豐裕,生了兩個兒

子都很顯貴,並且享有高壽。這些都是得到富貴福澤的靈驗事蹟。

至於刻印此經而免除水難的,則有徽州的許允卿;免除火災的,則

有武林的楊振之和江干的徐天行。夢到關聖帝君命他刻印的,則有寧波

的李燧升;夢到文昌帝君命他刻印的,則有呂律仲。更有為父祈福、為

母祈壽而如願的,則有錢塘的孝子汪源。

現在奉勸世上讀誦︽感應篇︾的人,務必在佛菩薩或神前立願刻印

布施此經,讓世人都能夠讀得到;或是小卷、或是大部,或是獨捐、或

是向眾人募款。製版以後,最好能印送上萬本,就差不多可以滿願了。

可以在適當場所廣為放置,以利流通,功德不可限量。

︹附錄一︺廣勸流通文

一〇七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勸講是獲福之深

太上老君作︽感應篇︾,普遍度脫萬世生靈,就像是苦海中的慈航

,如危疾時的良藥。世人講解此經已經很久了!從前遂寧府的周箎,每

天都看︽感應篇︾,最喜歡為眾人演說,聽到的人都能向善。有一天忽

然暴斃,見到陰官向他說:﹁你的命本來是在飢餓簿中,因為你常常演

講︽感應篇︾,因此改列在福壽簿中。﹂又說:﹁這部經如果一個地方

的人都能受持,那麼這一個地方就能免除災難;天下人都能受持,那麼

天下就能豐足太平。﹂周箎醒來之後,就記錄這些話來勸化世人。

現在世間讀誦︽感應篇︾的善男信女,各居一方,不管在城市,或

在鄉村,都應當撥空講解這部經,使鄰里的人常常聽到,因而轉化為仁

德之里,這種陰德不可思議。

延安府的畢芳茂,沒有能力行善,心想,若能夠勸化世人都做好人

、行好事,這是最大的好事;所以他遇到人就講述善惡的報應,應病與

一〇七九

藥,人們也大多能夠悔悟。後來他參加鄉試,太守事先夢到神明說:﹁

今年這個考試應當錄取畢芳茂,他的文章雖然不太好,但平日教人行善

,功德非常大。﹂當榜單發佈後,他果然考中第十名。

現在世上的好人,應當發心勸人為善,千萬不要獨善其身。碰到子

姪輩的,便應提出孝道來勸勉;看到弟妹輩的,要提出悌道來說明;遇

到刻薄吝嗇的人,就拿濟急救危的道理來勸說;對於奢侈浮華的人,便

以自奉節儉、救災救貧來對他說明。以此類推,必須委婉開導使人感悟

,任勞任怨地做去,自然功德無量無邊。

奉勸世間當老師的人,不論在城鎮或鄉村,最好能在課餘抽出一點

時間,對這一班的學生講述做善人的根本道理;四書五經,廣大精微,

也要從最切實之處做起。凡是八、九歲到十七、八歲的學生,都應該講

述,並且要勸他們每天早晨讀誦︽感應篇︾一遍,終身奉行,作為修身

立業的助緣,這便是做老師的陰功積德,以後的福報無窮無盡。

順治年間,李正芳等,集合成立﹁講感應篇會﹂。每月初一、十五

輪流宣講,時間一到,聚集在一家,設香案、拜過天,按照年齡依次而

︹附錄一︺廣勸流通文

一〇八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坐。邀請會內通達道理的人,主持講解,大家一起安靜聆聽。儀軌只求

簡單樸實,實質則注重恭敬莊重。

慈谿縣的秦三,家中存有︽感應篇︾,已歷經好幾代了,常常為子

孫們講解,所以宿世都有善根,子孫代代也都很昌盛,生活平安快樂。

現在做父兄的人,想要子弟賢明、保護身家、得到富貴,都應時常講解

︽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以及其它善書給他們聽,使子

子孫孫個個好善積德,這樣就能造源遠流長的福報。講解的時候,或是

同族的人,或是鄰居,來聽的人多了,那麼一發起良善之氣來流通,這

樣善的力量就會更為廣大。

︽感應篇︾自己在讀誦之後,更要勸別人也讀誦;自己講述,更要

勸別人也講述。在講解時,務必反覆推求,痛痛快快,不厭其詳,至誠

懇切,使人聽了以後,能夠踴躍改正品行,以收實際的效果。

一〇八一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覺悟現在的環境及將來的去路

 一、人生逆境多

那一個人能免了患病、衰老、親眷生別死離、財物失散、怨讐加害

?還有:貧人希望得財、無兒的希望得兒、無職業的希望得職業,但是

求得到的究竟有幾人?這些不如意的事,請問有甚麼辦法解決?

 二、此世災難多

颱風吹來了,地震發生了,牆倒屋塌,這就得死傷許多人口。久不

落雨,太旱了;雨落得太久,澇了;五穀不收成,又要餓死人;大水發

了,淹沒了村莊;大火起了,燒燬了街市,又要損傷人口。差不多這些

事是年年有的,這等於年年有一個死來降臨。還有這年頭的不太平,世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附錄二

一〇八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界不講人道的國家,時常製造戰禍。又發明了一些新的殺人武器,甚麼

原子彈、氫彈,惟恐殺人不絕種。說甚麼進化世界,簡直是個大屠場!

請問這些災難,誰有方法避免?

 三、身後輪迴苦

可憐得很!人死卻完不了。因著身死,神識不滅。有六個所在,就

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神識總鑽不出這六個範圍去

。這六道中,天與人比較好一點,但是皆有生死,來來往往轉圈子,你

想忽然變天人,忽然又變畜生、地獄,千死萬生,這樣的輪轉,堆的屍

骨如山,流的別淚似海,真苦極了!請問誰有方法跳出這個輪迴圈去,

得到安安靜靜的長生?

 乙、逆境、災難、輪迴的解救法

 一、逆境得轉變,災難能消除

人的苦樂,原是一種果報,這卻得合三世來觀,若不懂這個道理

一〇八三

,是很難講通的。現在我們遭受逆境,遭遇災難,當然是因果關係;要

最快地把它轉變消除,就是﹁念佛﹂。經上說過:至心念佛一句,能消

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若能消了罪,還遭甚麼逆境災難呢?經上又說:能

念﹁阿彌陀佛﹂的人,就有四方上下無量無邊的佛來護念他。佛是萬德

萬能、法力無邊的,只要佛來加被,還怕甚麼災難?

 二、跳出輪迴永遠長生

六道以外,還有甚麼所在?真是奇聞,哈哈!六道是凡境,那知還

有聖境,聖境就是佛國。在這個世界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是阿

彌陀佛的國土,全是七寶聚成的,莊嚴清淨,比甚麼樣的天宮︵天不只

一層,天帝也是無量無邊︶都好幾千萬萬倍,第一的好處就是壽命無量

,不像天、人六道那樣地生死不停。經上說過:若是生到那裡去,皆是

金身,光明照耀,神通具足,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壽命無量,一直成

佛。究竟怎麼去法?經上說過: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命終的

時候,阿彌陀佛一定就來接你去。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一〇八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三、再舉一個古訓作證明

前兩條說的好處,皆是經上有的,本來千真萬真,用不至再舉證明

。但是證明多了,相信的心更堅固。那就不妨多說幾句,這叫作﹁念佛

十大利益﹂。就是說明念佛的人,定能得到這十種利益:

晝夜常得一切諸天大力神將,隱身守護。

常得觀音等二十五大菩薩,而為保佑。

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一切惡鬼、夜叉、羅剎,皆不能害;毒蛇、毒藥,悉不能中。

水火冤賊、刀兵槍砲、杻械牢獄橫死,悉不能受。

先作罪業,悉皆消滅。

夜夢吉祥,或見阿彌陀佛勝妙金身。

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常為世間一切人民恭敬禮拜,猶如敬佛。

臨命終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西方三聖,金臺接引,往生淨土,

一〇八五

蓮華化生,受勝妙樂。

請大家注意,這種十種利益,前九種皆是說的現在轉逆境消災難的

利益,末一種便是說後來免輪迴的利益。

 丙、念佛怎麼個念法

 一、最簡單的早晚兩個課程

那摩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稱一拜

或只合掌︶

那摩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前拜稱︶

那摩阿彌陀佛︵不必禮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聲。千

聲、萬聲,以個人功夫忙閒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那摩觀世音菩薩︵一稱一拜︶

那摩大勢至菩薩︵一稱一拜。觀音、勢至,為彌陀左右脇士,

統稱西方三聖。念完了佛,理當要拜的。 ︶

那摩清淨大海眾菩薩︵一稱一拜。極樂世界有很多的菩薩,

將來皆是我的師友,也應當要拜的。︶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一〇八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這是回向文,也就是說明我念

佛的願力。願是必要發的。 ︶

禮拜而退

︵附註︶以上功課,每天早晚兩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頂禮

,照法念誦。如無佛像,或所住之處,不甚方便,不焚香頂禮

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樣。再者,凡括弧

以內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氣的方法

盡一口氣,念﹁那摩阿彌陀佛﹂三五聲,或六七聲,共念十口氣,

仍念回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附註︶這是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個法子,費時不過五分鐘。最要緊

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萬不可間斷。有佛像對著佛像去作,

沒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兩個念佛式子,皆是為忙人訂的。若有閑工夫,可在第一個式

子第二項以後,念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讚佛偈一遍,︵課誦本

一〇八七

內全有記載︶那是更好。這是最簡單、最合實際、決定成功的佛法。

 丁、念佛成功的助緣

 一、善惡簡單的標準

念佛是正因,作善是助緣,這好比鳥有兩翅,纔能高飛。但是善惡

的界線,普通人還弄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分明惡事不知是惡。

現在根據著

十善業道經︾,舉出一個標準來。能戒住不犯就是善,若

是犯了就是惡。為著一目了然,列個表在下面。

               妄語

     殺生                  貪

               綺語

身三業  偷盜   口四業       意三業  瞋

               惡口

     邪婬                  癡

               兩舌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一〇八八 感應篇彙編白話

凡是有生命的動物,不論大小,只要傷害他,就是殺生。凡是財物

,或是名譽,不論多少大小,不是本分應得的,不經對方許可,明奪、

暗竊、強佔、騙取,皆是偷盜。正式夫婦以外,凡與一切眾生行婬,不

論什麼理由,總是邪婬。意存欺騙,說虛假的話,叫作妄語。不論言詞

、文字,寫出來、說出來,自是提倡著縱慾,或是影響到傷風敗俗,叫

作綺語。粗暴的話、罵人的話,叫作惡口。挑撥兩方是非,離間他人感

情,叫作兩舌。種種的物欲,戀念不捨,得了還想得,就叫貪。有不如

意的事,生恨心、發怒氣,就叫瞋。沒有理智,遇事迷惑,佛說的道理

,聖賢的經書,皆不聽從,更不相信因果,就叫癡。

 二、往生極樂三大要訣|信、願、行

念佛往生極樂,是佛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一個特別方法,叫做﹁門

餘大道﹂。事雖簡單,理實深奧,不是三言五句,就能講明白的。要知

佛的道德,比任何的人都高,說的話絕不會騙人。只要相﹁信﹂極樂實

有,念佛就可以去,便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再肯看破這個五濁惡世,發

一〇八九

出真心來,﹁願﹂意生到極樂世界去,便是成功的第二要訣。也信了,

也願意去了,那就得依著方法,每天按時去實﹁行﹂作功課,便是成功

的第三要訣。

 戊、模範前輩及參考經典

 一、古今中外的幾位師表

念佛法門,原是釋迦世尊度眾的徹底悲心,這個法門最簡便、最穩

當、最高超;若是這個法門再不能修,別的方法,那就更談不到了。這

個法門的好處,大學問的越去研究越覺高深;一個字不認識的也能辦得

到。可惜不明白的人,只把它看作老太婆的事,未免太錯誤了。請看華

嚴會上文殊、普賢二位大聖,都在經中勸修;印度馬鳴、龍樹二位大菩

薩,皆著論弘揚;中土古德,自慧遠大師一直到印光大師,這歷代祖師

,多是先修他宗後來歸的淨土;曇鸞大師有肉身菩薩的名稱,智者大師

是佛傳燈的人,全弘淨土;近代天台宗諦閑大師,唯識宗太虛大師,律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一〇九〇 感應篇彙編白話

宗弘一大師,禪宗虛雲、圓瑛二大師,各有著作,也是弘揚淨土。居士

們如晉朝廬山的劉雷諸賢,唐朝的白樂天,宋朝的蘇東坡、文彥博,明

朝的袁宏道,清朝的彭尺木、楊仁山等,皆是大學問家,他們都是息心

淨土,這是人人曉得的。還有許多人,一時數不清,也就不去再說了。

我輩自問:智慧德能比以上這些聖賢,誰高誰低?他們都去修淨弘淨,

我輩反輕看了,這樣知見,豈能說是正確?

 二、參考的經典

說到淨土法門,三藏經典,處處指歸,但是誰有這些時間去研究?

只可先檢專門的去看。經有

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

經︾,這三部在最低限度

阿彌陀經︾是要多看幾遍。精力若還來得及

淨土十要︾可細看三兩遍,看了就能了解淨土法門的大概。如辦不

到的話,

歧路指歸︾、

初機淨業指南︾、

佛法導論︾等,這都是

接引初機的白話小冊子,

淨土三要述義︾、

龍舒淨土文︾等,這都

是文言小冊子;隨便檢兩種看,也能得到幾分要略。

印光大師文鈔︾

一〇九一

等於淨土語錄,

安士全書︾有些小故事,頗有興趣;這兩種書很能幫

助人開智慧、正知見。果能看完了這些書,再看別的經,也就容易了。

 己、普通的兩種錯誤心理

 一、糾正﹁心好強似念佛﹂的流行語

人人心存貪瞋癡,時時身做殺盜淫,強調的偏說自己心好,這不是

迷惑到極處了?就讓你的心真的是好,也無非是按著本書丁項第一條,

作到十種善業罷了。這樣只叫做

修福

,後來可得人天小果,還是出

不了輪迴;極樂佛國卻不能去,因著路子走得不對。要想往生極樂,必

須修慧,修慧就是念佛。如是因、如是果,福是福、慧是慧;要弄清楚

,不可混作一堆,誤了大事。

 二、糾正﹁太忙了沒時間念佛﹂的流行語

念佛能以轉逆境、消災難、生極樂,這是何等的大事,偏看得很輕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一〇九二 感應篇彙編白話

。多用

太忙了

沒時間

幾句話,把萬劫難逢的大便宜拒絕了,

真是可惜!其實真忙嗎?那並不見得。這件事行住坐臥都可辦,士農工

商的業務都誤不了。如不相信,下面有一首短歌,把人日常生活的時間

,分析得很清楚。我想大家看了以後,一定會自己失笑的。

一〇九三

附:不 忙 歌

知君本不忙 偏說不得閑 二十四小時 八時床上眠

三餐費三時 又用茶和煙 梳洗大小便 總費一時間

出門去吃酒 回家對妻談 至少兩個時 還怕有糾纏

身困思午睡 二時睡不完 共去十六時 空過大半天

所剩八時內 未必事真繁 念佛半小時 反說多耽延

且看古來人 幾個七十年 莫把生死苦 撇在腦後邊

真正自己事 要緊萬萬千 勸君發猛省 速種九品蓮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一〇九四 感應篇彙編白話

附錄一:念 佛 法 要

  

念佛的時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

不可胡思亂想。單把六字洪名,從心裏生起來,從

口裏念出來,再從耳裏聽進去,印入心中。必須想

清楚、念清楚、聽清楚,這樣纔能得到感應。

一〇九五

附錄二:解答幾個誤會問題

一、有人說:我們公教人員,住的公共宿舍,供佛拜佛,固然不方便,

念佛也是擾亂他人不安,我是辦不到的。

答:公共地方,諸多不便,確實不錯。但凡事皆有通融之法,若知念佛

是大事,只要誠心默念,便有大效,因著心念比口念更要緊,可不

必供佛、拜佛、出聲。

二、有人說:念佛雖好,但是跑寺廟、跑蓮社、跑菜堂,我沒有這些時

間。

答:這些地方,並不一定要你去,沒有出外的時間,難道沒有在家的時

間嗎?你就是在家裏念佛,還有甚麼妨礙呢?

三、有人說:念佛是有錢人做的事,我那有這些閑錢?

答:這又誤會了!念佛實在用不著花錢。三支香能值幾何?就是一支香

不燒,也沒關係,只要心存恭敬就好。

︹附錄二︺改

訂當生成就之佛法

一〇九六 感應篇彙編白話

  印光大師嘉言節錄

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

,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

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

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

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

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

西方極樂世界。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聲 明啟 事

發財致富的秘訣

了凡四訓白話篇

》(

均為

36

,已於二○○九年元月重新排版完竣流通;另

集福消災之道

原名: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

,已於二○○九年十月

完成最新

白話全本版

約近一一三六頁,另將有中小二種版

均為

25

開,內容繁簡不同

發行;均以較大字體排版印刷

有繁體字及簡體字版

,並備妥免費下載印刷檔案格式PDF。

☉歡迎索取檔案翻印流通,請勿擅改內容,功德無量☉

E-mail:smen5409@yahoo.com.tw將儘速為您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