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梦里人电影播放:一个学生带给我的“厄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3:14
一个学生带给我的“厄运”

          想飞的鸵鸟

 

周五语文课,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自己认为备课已很详细,便满怀信心地走进班级。

开始上课,按照备课的流程,我在黑板上板书了课题,先让学生读两遍,然后要求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以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学生提问:“谁遭到了厄运?”有学生说:“他遭到了什么样的厄运?”还有学生说:“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学生的这些疑问都是正确合理的,也在我的预设中,而且也形成了阅读课文的兴趣点,下面的自由阅读环节就有了目的性。

我正要水到渠成地引入,一个叫马汇祥的学生举起了手,疑惑写在脸上。我便让他站起来,他有点紧张地说:“老师,题目为什么用这个‘厄运’,而不用那个‘噩运’?”下面有些学生也附和着把这个问题抛给我。这个问题让我一震,心在怦怦跳,课前备课是没有想到这个知识点的。怎么办?把问题纳入第二个环节中,对学生说:“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这样做,显然不科学,因为马汇祥同学提的问题在课文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它是能抛开课本解决的同义词辨析的知识点。那么,这样说:“马汇祥同学的问题等到课后再讨论,我们先来读课文。”这样做,肯定不行,因为马汇祥同学提的问题属于课堂生成,对生成的问题不去解决,虽说能蒙混一下学生,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却暴露出来。当时,我的心里像过山车一样,备课没想到,对于两个词语的区别我也不能解释清楚合理,一时无语停了半分多种。最后,我表扬了马汇祥同学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我把问题又抛给学生:“同学们,怎么区分这两个词语呢?”有几个语文功底好的学生倒是积极,有说“噩运”比“厄运”厉害,有说“噩运”都指坏的方面,还有一个学生说“噩运”的“噩”比“厄运”的“厄”难写。这几个学生给我圆了场,本来紧张尴尬的心理缓和了许多,大部分同学也认同几个学生的说法,我也就顺水推舟,再次表扬了马汇祥和无意帮我圆场的学生。到此为止吧,我赶紧要求学生读书,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课是上完了,但我的思绪依然停留在那个问题上——“老师,题目为什么用这个‘厄运’,而不用那个‘噩运’?”一回到办公室,马上查资料,教参上没有,上网百度:厄运与噩运的区别。一种说法是:厄运,比较官方的语言;噩运  侧重不幸(凄惨)的命运,一般伴随着人的伤亡和疾病;恶运,不常用,指坏的运气,不一定是不幸的。(你看,还有课堂上没有提到的“恶运”这个词)另一种说法是:“厄运”、“噩运”意思一样,都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遭遇。例如“厄运最终还是降到了他头上”中的“厄运”也可以换成“噩运”而意思不变。“厄运”、“噩运”都是书面语词,相对来讲,“厄运”要比“噩运”常用一些。

再后来,我利用自习课向学生们认真仔细地讲解了三者的区别。

这是我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次“厄运”,我很庆幸当时没有专家、领导、老师听课,就在这一个环节的处理上,我的这节课是失败的;我更庆幸我有马汇祥这样的学生,虽然他的语文成绩并不好,但他的提问让我认识到课前的预设详尽与课堂的生成解决是同等重要,是相辅相成的,他带给我的“厄运”让我认识到学生不是学习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也有丰富的知识,老师也有不能解释清楚的知识,学生要学习,老师更要学习。

感谢马汇祥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