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防火卷帘门:《薄熙来“分蛋糕”的逻辑与责任》—— 尹鸿伟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3:35:49

《薄熙来“分蛋糕”的逻辑与责任》(2011年)   

2011-09-02 16:07:06|  分类: 中国国内报道 |  标签:分蛋糕  薄熙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赞扬和疑虑同时出现。一方面,推崇者将薄熙来的工作统称为“重庆模式”大加褒奖;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质疑者认为薄熙来的个人色彩浓重、“做秀”居多。

                                                         薄熙来“分蛋糕”的逻辑与责任

                                                                                              尹鸿伟  


        “打黑”和“唱红”已经让重庆市为世人所知。自2010年末起,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又掀起关于“蛋糕”的“热点话题”,让这座西部大开发的代表城市一直不落寞于公众舆论。
        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的GDP从1500多亿到7890亿,人均GDP迈上4000美元;财政收入从118亿增至1991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5300元增至1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90元增至5270元;另外进出口、利用外资、工业产值都有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3200多万重庆人中仍有2080万农村人口,其中贫富、城乡、区域三者也存在着巨大差距。
        “重庆经济、民生的发展变化显而易见,既有历任领导持续努力的原因,更有重庆人积极配合的因素。”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的学者王秀
模说,“重庆的决策者现在需要有新的工作目标,尤其是要让广大民众一起分享开放发展带来的成果。当然,这些本来是政府应该做的,不必要特别宣扬。”
        重庆直辖后,“贫困落后”、“环境污染”、“腐败黑恶”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更加突显。但经过10多年的努力,漂亮、繁荣和现代正
在成为这座西部城市的新形象。
        不可否认,重庆已经成为一座有相当活力和代表性的西部城市,时刻能够让人感受到它吸引外来资本和发展城市经济的强烈渴望。而随
着2007年仲秋,原国家商务部长薄熙来赴任重庆市委书记后,这座城市的变化更加引人注目。

                                                                                     引导上演“大戏”


        身份同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薄熙来一向举动非凡:“招商引资”、“打黑唱红”……其引导着重庆上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精彩“新政”,重庆的政治、经济、社会、司法、教育、文化、卫生、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及百姓衣食住行等全涉及。其工作思路也随着个人的阐述和媒体的报道而为公众所熟悉:实施“五大重庆”(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重庆)战略,倡导“民生才是硬道理,公正也是生产力”的执政理念。
        2010年底,薄熙来在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公开表态:“蛋糕做大了才能分蛋糕,这看似有理,其实行不通。因为蛋糕分得不公平
,做蛋糕的人就没有积极性,这蛋糕就总也做不大”。接下来的半年中,薄熙来又多次以这简明扼要的“蛋糕论”阐释其“共同富裕”的理论。
         随后,薄熙来又陆续表示“重庆不必等到发展的高级阶段再去研究合理分配与共同富裕的问题”、“如果贫富、城乡、区域三个差距不
解决,特别是出现两极分化,那就仅仅能体现‘一个代表’,即仅‘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代表不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不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两极分化可不是先进文化。”  
        赞扬和疑虑同时出现。一方面,推崇者将薄熙来的工作统称为“重庆模式”大加褒奖;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质疑者认为薄熙来的个人色
彩浓重、“做秀”居多。
        “任何行为都可能招致不同的评价,这与当事人的立场、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可贵的是薄熙来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轻易改变
。”王秀模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虽然收获巨大,但同期暴露出来的贫富悬殊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一向敏锐的薄熙来注意到了,而且非常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执政理念。”
        他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既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甚至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及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薄熙来实际上是不断向公众表明着这些观念”。
        按照重庆市的设想,2015年要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由当前的0.42降低至0.35,同时
让全市30%左右的中低收入城市居民置于保障性住房的覆盖之下。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异最通行的一个指标,其最小数值为“0”,最大为“1”,前者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后者表示绝对不平均。目前,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

                                                                                              (薄熙来)

        薄熙来还说:“如果对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只顾发展经济,想快也快不了,路子会越走越窄。”
        的确,从把降低“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再到公租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重庆接二连三上演着民生大戏。重庆官方媒体报
道说:城乡学生娃免了学杂费,上学无忧;城乡有了合作医疗,看病不愁;低保无房户搬新房,住得舒心;农民腰包鼓起来,生活开心;农民数着手里的退休养老金,脸上乐开了花:“这比养个亲儿子还好,每个月都能按时领钱——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财政资金投入民生方面,重庆从“十五”末的2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50亿元,翻了近两番,并建立健全了一套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
预算支出50%以上的投入机制。外界好奇的是,重庆的市和区县两级财政50%以上用于民生,政府不仅没有破产,“钱袋子”反而越来越鼓,尤其2010年财政收入增加了53%。
        这实际上是回答了“做蛋糕”与“分蛋糕”之间关系的问题。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表示,不管是做蛋糕,还是
分蛋糕,最终目的都是要让民众吃到蛋糕,而且能吃得舒心。
       “‘分蛋糕’实际上是落实邓小平的第二步改革‘共同富裕’,不过现在是第一步还是第二步阶段,商界、学界及社会各界是有不同的看
法,高层也需要有统一认识的过程。”他说,“做蛋糕和分蛋糕是相互促进,不能对立起来的,不能只做蛋糕不分,也不能只分不做。重庆如果解决好了分蛋糕的问题,其做大蛋糕的速度会在全国领先。”
   

                                                                                        国家发展的必然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由“先富”到“共富”的愿景,极大地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活力,使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薄熙来表示,“30多年过去了,‘前半句’已基本做到了,今后还必须坚持,同时要在‘后半句’多下功夫”。他认为“缩小三大差距
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根本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到了要做好促进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的时候了”。
        “不可否认,薄熙来是重庆发展的一股动力。”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蒲勇健说,“重庆前面的10年主要是在打基础,未来
10年将要起飞,其发展任务很重,所以需要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些需要中央高层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他在这方面的努力很关键。”  
        他表示,重庆能否顺利“起飞”,能否“越飞越高”,显然与“地面基础建设成效”有关,这个“基础”正是广大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而非政府和官员的孤独行舟。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都在扮演着经济发展的主导角色,即一直把“做蛋糕”当成自己的主要业务,因此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分蛋糕”的
权利。而后来人们渐渐发现“政府直接做蛋糕,必然严重影响蛋糕分配的公平性”。与此同时,“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将蛋糕分好”,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国家问题”。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则是政府的良知。“
蛋糕问题”随即引发全国热议,一些海外媒体更将之上升到中国执政理念之争的高度。在其后,一些地方领导的执政表现为“以尽良知为先”,也有一些为“以尽责任为先”。
        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中国问题观察员徐达内说:“这其中少不了政治领导人对局势的判断和用意,更多应该和当地领导人的作风
、意图有关。”
        不过,对于“蛋糕”的问题,国内很少再有其他地方领导人公开表态。李昌平认为,不少地方政府怕讨论“分蛋糕”,是怕得罪资本,
却不怕得罪老百姓,“全世界所有的市场国家的政府,不讨论如何做大蛋糕的事情,因为做大蛋糕是市场主体的事情,分好蛋糕才是政府的事情。公民社会充分发育的国家,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是做大蛋糕,而是分好蛋糕”。
        如何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0年初,重庆市开始实施一项户籍改革计划:到2012年,让300万农民拥有城市户口,用10年时
间将重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现在的27%提升到60%,新增城市人口1000万。
        但争议随着而来。重庆市合川区的农民李季说:“没有文化,不会城市的工作,我们进城后怎么办呢?如果生活好了,农村的坐车、看
病、读书等条件好了,我们没有必要进城,也没有必要拿个城市户口。”
        她表示,正是因为对农村的各种条件不满意,自己的儿子一直在重庆主城区打工,并表示“一辈子都不愿意回农村来了”。事实上,李季所陈述的问题正是中国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矛盾。表面上看,虽然乡土社会与城市社会是两种不同的路径,但农民和市民
在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寻上却是一致的。
        “农民与市民只有只应该有职业分工和工作地域的不同,不应该在社会地位、权益保障、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等方面将两者设置
差别。”王秀模说,“这当中政府的责任重大,究竟是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变成市民,还是让农民继续拥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同时享受着和市民一样的公共福利,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思考。”
        李昌平表示,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分配严重不公,人们做大蛋糕没有积极性,所以主要是通过“多劳多得”调整分配促进了蛋
糕的做大;改革中期要进一步做大蛋糕,资本短缺是瓶颈,因此“资本优先分配、劳动者分得少了”,也促进了蛋糕的进一步做大。
        他说:“现在中国的蛋糕已经很大了,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了,资本严重过剩了,当下的又到了调整分配的时候,应该适当提高劳动的
分配份额,增加内需,进而促进蛋糕做大。”
        王秀模表示,这个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历史必然,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中央官员,认识、表态会有先后并不奇怪,但2012年即将召开的中
共十八大,肯定会重点谈到“分蛋糕”问题。

                                                                                 进退维谷“分蛋糕”


        “民众对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的怨气深重,并且日渐深化为暴力抗争,这些现实问题不能再漠视。”徐达内说,“任何时候都可以讨论‘分蛋糕’,中国人向来有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重庆作为西部重镇,带头一步更是顺理成章。”
        重庆市在2011年6月通过了《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的决议》,市长黄奇帆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
,重庆在做大“蛋糕”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蛋糕”始终没有切分好,若能系统解决这个问题,走好民生导向发展路子,就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一个“范本”。
        薄熙来表示,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题目,“现在,把经济规模做大的榜样很多,但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没有现成
的经验可学”。

                                                         (重庆已经成为一座有相当活力和代表性的西部城市。)

        “做蛋糕与分蛋糕不矛盾,许多历史经验证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做大蛋糕主要是企业的事情,分好蛋糕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李昌平说,“分好蛋糕是促进蛋糕做大的主要措施,在经济全能政府体制(政府既是做蛋糕的主体,也是分蛋糕的主体)难以为继时,农民和基层干部创造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社员做蛋糕积极性就高了,不用队长督促社员生产了,蛋糕也做大了。”
         他表示,分好蛋糕,要处理好三次分配范畴。首先处理好劳动、技术、管理、资本、土地等要素在分配中的比例关系,适当逐步提高劳
动的报酬;其次,财政支出中,要逐步提高教育、保障房、医疗、社保等支出的比例,消除退休双轨制、户口歧视、就业歧视、教育歧视、医疗歧视等,实现公民基本国民待遇均等化;再者要大力培育社会公益组织,让民众可以在多缴税、少捐款或少缴税、多捐款之间选择,同时鼓励竞争性公益事业充分发展,让社会救济大发展。”
        显然,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两大基石,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效率而牺牲公平是不可取的,即使能够换取短期的效率,也是不可
持续的。
        “不公平的效率不能被看作效率,任何效率都必须把公平作为一种前提,否则就是高额的剥削,无论企业还是国家都不应该这样。”王
秀模说,“这样的情况犹如没有安全的速度不能算做速度,中国铁路发展模式已经给出了沉重的教训。之前政府的有些做法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甚至形成了住房、医疗和就学‘新三座大山’的尴尬现实”。
        他表示,分蛋糕不似分钱那么简单,其本质是增加个人的权利,特别是增加弱势群体的权利,同时也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具体就重庆而言,四个条件足以让分蛋糕成功:具备经济实力、今后发展可持续、官民的观念到位和国家体制的允许”。
        显然,既要注重效率,也要兼顾公平——既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现实要求很可能令重庆“分蛋糕”的
脚步进退维谷,或说成为一次历史的考验。
        重庆的决策者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是最大的穷困”,黄奇帆表示重庆将增加150万个工业岗位、180万个服务业岗位,到2015年
失业率下降到3%左右,成为全国就业最充分的地区之一。
        不过,与重庆官方的“豪言壮语”相比,重庆普通民众的“发展快感”并没有那么强烈,在为家乡飞速发展兴奋的同时,他们中的大多
数人仍然为“新三座大山”的问题苦恼。
        “年轻人主要为买不起房苦恼,中年人为孩子上学难苦恼,老年人则为看病贵苦恼,因此人人都很苦恼。”重庆市合川区的居民胡彬说
,“我觉得普通人即使有了工作,但收入肯定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他表示,即使政府能够在重庆本地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但显然工资不会太高,根本无法满足各种经济开支,因此短期内大部分重庆人仍
然需要出远门打工挣钱,尤其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情况还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