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建筑业协会会长:书院建筑的兴起和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5:57

唐末五代,“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官学一蹶不振。在宋统一以后,文风日起,士子们读书的愿望十分强烈。一些名人学者和地方官吏遂私自筹资办起了授徒开馆的院所,于是书院这一封建社会的学府因适应和满足了社会的要求在兴起后很快就得到迅速发展。

书院是继先秦私学、两汉精舍之后的又一种私学组织,它继承了古代私学的传统和特色,同时也汲取了佛教寺庙讲经说法和官办学校的一些长处,因此在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由于书院皆为名儒读书讲学之所,故其或以人名命名,或以地名命名。设置的地点,多择山林名胜之处,因其环境宁静,景色秀丽,其清颖之气,足发圣贤玄奥,以利澄心治学。因此有人说书院受了禅林精舍的影响。大理学家朱熹在《石鼓书院记》中就说过他的观点“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择胜地,立清舍,以为群讲习之所。”其建筑既具学府之精髓,亦有园林特色。

宋代,湖南地方书院的建设十分兴盛。据清光绪《湖南通志》记载,宋代湖南共有51所书院,仅次于江西、浙江两省,名列第三。而湖南又以长沙、衡山、醴陵、平江、茶陵为多,尤以长沙为最。

长沙的书院首推岳麓,岳麓书院为潭州太守朱洞始创于976年(开宝九年),初设讲堂5间、斋舍52间,后经州守李允则扩建,“外敝门屋,中开讲堂,揭以书楼,序以客次。塑先师十哲之象,画七十二贤....”,还辟水田“供春秋之祀典”,形成讲学、藏书、供祀三结合的基本规制。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周式任岳麓书院山长,他“学行兼善,尤以行义著称”,学生数百。3年后,宋真宗赵恒召见,拜周式为国子临主簿,留宫中讲学,周式坚持回岳麓执教。真宗为其所动,赐内府书籍及“岳麓书院”题额。岳麓书院一时称闻天下,“鼓笥登堂者相继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北宋时期长沙城市的南半部从长沙县划分出来,设置善化县,这“善化”之名据说也因书院之盛,取意于“彬彬向善,倡化邑人”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