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58同城二手大客车:事业单位改革:先分清?后整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48:43
北京启动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 事业单位改革:先分清 后整合 记者 胡亮  实习生 杨菁 2011年08月26日18:1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事业单位改革:先分清 后整合--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的五点思考

  事业单位改革核心问题仍待定调

  “负责的对象不明确,管制它的对象也不明确,乱用、挥霍公共资源,乱象百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是制约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和公益服务有效提供的关键所在。

  “先清理规范,后分类改革”,北京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8月25日启动。机构设置和实际运行有问题的单位将被撤销或整合,在规范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编制使用情况进行清理,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前战”。此次清理规范工作共涉及1万余家事业单位,预计明年2月底前基本完成。

  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按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擅自设立的、承担的特定工作任务已完成或履行职责的法定依据已消失的、批准设立两年以上未正式组建或未开展工作的、名存实亡或已批准转为企业或社团的机构都将被撤销。

  而属于整合的机构主要包括设置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职责相近、重复设置的;因行政区划整合、主管部门撤并等原因涉及事业单位调整的。

  政府的一场硬仗

  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是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的重要步骤,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提。各地的事业单位改革规划在国家制度设计范畴的基础上都开始有细化和突破。此前,新疆、湖北、安徽等省(区、市)已展开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

  分类改革将按社会功能使现有事业单位各归各位,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责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由于管制和负责的对象不够明确,有些事业单位变成了只顾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单位,更有甚者成了利用公共资源、打着公益旗号为本单位或少数人谋利的机构,这种现象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基本价值取向,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事业单位存在的名存实亡、重复设置等众多问题,其原因也较为复杂。”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经过多次行政体制改革,对于行政机构编制控制得非常严格,相对来说对事业单位的编制要求不严格,这样就使得部分原本是行政机构的单位变成了行政性事业单位。

  针对清理规范工作的推进,汪玉凯对本报记者说,职能重合的机构,必须整合,哪个留、哪个舍,谁并入谁,势必引发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如何平衡主管部门的利益,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硬仗。

  摸清底数 分清类别

  中央下发的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提出: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的特定利益,事业单位的独立利益,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以及改革过程中的个人得失,多方利益的艰难博弈使得分类改革定下的5年目标显得并不轻松。

  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曾明确指出,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事业单位分类的问题上,分类不清楚,就很难确定哪些事业单位是要加强它的公益性,哪些是要进行改制推向社会,也就无法将改革推行下去。

  “如果事业单位变质了,本来是公共服务机构,结果变成少数人操作、控制,利用公共资源、打着公益性旗号为本单位或少数人谋利,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前景。”竹立家认为,这种趋势会导致离改革目标越来越远。

  清理规范工作旨在 “摸清底数”,全面掌握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打掉长期存在的一些 “空壳”和“浮沫”。

  “这些机构的组织机制、运转机制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可能产生很大漏洞。”竹立家认为,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性机构,对它的改革要按照现代社会运行的规律,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来实现。事业单位成为稳定、完善的公共服务机构,对于建立一个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