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狐传说花絮视频:让职工凝聚 让机关文化产生监管生产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36:00
让职工凝聚 让机关文化产生监管生产力   时间:2011-01-13  文章来源:  

——对国资委机关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监事会工作局    王晓灿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一词给出了基本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国资委在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化内容,直属机关党委将其创造性的表述为——“学习探索、务实创新、团结和谐、高效廉洁”。“文以载道”,这十六个字浓缩了国资人“在探索中前进、在挑战中成长”的经历,浓缩了国资人的使命与重任,是国资人孜孜以求的“道”,由全体国资人创造并分享的“精神财富”。

  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

  与丰富多彩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践相比,这十六个字似乎微不足道,甚至在跨进机关大门的第一眼望去,那只像是一般性的标语那般单薄。然而,如果沉下心,认真的思索一下,就会发现这十六个字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道在日用而不知,道在目前而不见。”机关文化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渗透于我们的工作之中,影响我们的工作,驱动我们的工作。在这种无形力量的作用下,全体的国资人,跃上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舞台,开启了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帷幕,甚至可以说,开辟了中国经济的新时代。

  2003年,国资元年,196户中央企业,8万亿资产,只有6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且仅依赖两大石油巨头挤入前100名。国资人的舞台虽然宽广,但并不坚实,而且作为一个特设机构,意味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即将开展的工作也带有浓厚的探索意味。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资委“敢为天下先”,“学习”以强身壮骨,“探索”以投石问路,以“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当起了国有资产的“代理操盘手”。使命是伟大的,但任务又是艰巨的,国资人除了“团结和谐”形成监管合力、“高效廉洁”打造优良队伍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在集合了原国家经贸委、原中央企业工委的精兵强将之后,国资委踏上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征程。可以说,国资委成立伊始,对这十六字的机关文化就有着内在的需求。

  2010年,21世纪的第二个时代伊始,国资委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历经了七年。如果将国资委比作一个女性的话,已经完成了一个值得庆祝的成长阶段(《黄帝内经》“女七男八”的成长规律)。中央企业数量减少到123户,资产总额跃升至20万亿元,30户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而且有3家企业位列前10名。国资人已经开始以“世界杯”的视野审视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起来一批专业的国资监管队伍,在实践中探索和建立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资管理制度。务实的态度还在,创新的精神犹存,团结和谐的气氛愈发浓烈,更为重要的是,在“代理操盘”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国资人无人因为各类问题而掉队,国资人在经受洗礼之后愈发成熟。可以说,这十六字的机关文化是国资委七年成绩的集中总结。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在国资事业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即将迈上新台阶的今天,深刻理解这十六个字,切身实践这十六字,对国资人意义深远。机关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必须转化为国资监管工作的生产力。

  学习力创造生产力:“学至于行而止”

  “学习探索”的关键在于学习,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积累的探索,是盲目而不负责任的。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体现了组织的发展潜力,如果组织的成员能够积极获取外部信息,并通过自身的消化吸收,转为个体的内在潜力,无疑对组织整体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如果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这种学习转化能力,那么组织将不断加高“木桶的短板”,整个组织的竞争力也会提升。判断一个组织能否不断超越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是否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否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中国开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都是空前的,这不仅取决于我们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独特的执政模式,更源于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特色。我们监管的中央企业经过30余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已经成为在国际上都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企业集团,这对国有资产监管者,提出了严峻的条件。因此,必须积极创建以“学习工作化,学习终身化,学习全员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机关”。

  坚持学习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殆”,在坚持学习的同时,必须勤于、善于思考,了解学习的背景、了解理论产生的原因、了解理论的适应区间,否则就成了“读死书,死读书”。刻舟求剑、按图索骥的学习对个人、对组织都不具备实际意义。

  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实践能为学习提供丰富内容,也能验证书本学习中的既得结论。笔者从事外派监事会监督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监管实践,获取、吸收了大量鲜活信息,这对逐步提高监管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监事会队伍中很多成员也通过多年的实践成为了财务、审计方面的专家。国资人有成为“企业管理专家”的平台,也有着对成为“企业管理专家”的强烈需求,所以,对国资人而言,不但要从书中学,还要从实践中学,在学习和实践中通过系统思考,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使国资委机关变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产生强大的监管生产力,从而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创新就是生产力:“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如果用两个字回答,就是创造;如果用四个字回答,就是持续创造。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不断创新发展。国资委正处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改革创新。只有不断破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中央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对于国资人而言,创新不只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国资管理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就是国资监管的生产力。

  在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无疑要学习和借鉴很多成熟市场体系下形成的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理论,这些为我们探索用一般性的经济规律来解决国有企业的一般性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国有企业有其自身的特色,如果忽视这些特征,一味的引入外部模式,不但会“水土不服”,可能还会造成重大失误。

  笔者在从事外派监事会监督工作之初,读到一些学者对外派监事会的质疑文章,也会有些信心不坚定,认为这一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似乎确实需要商榷。但几年的监督检查实践下来,笔者认为,外派监事会制度就是我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一种创新。其一般性意义在于,无论是国有企业或者其他商事公司,当公司的控股股东占据强势地位的前提下,如果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事实上公共性较弱的公司有的时候并不一定需要两权分离),控股股东可以通过设置独立的外部监督机构,来实现对公司经营者的有效治理。通过学习、思考,笔者不知不觉改善了思维模式,这对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对国资人而言,我们开展的很多工作都没有非常现成的理论基础,都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摸索而来。“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要求我们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勇于改变思维定势,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改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共同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用管理制度的创新推动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

  和谐增进生产力:“和则一,一则多力”

  组织由相关个体组成,组织的最优模式就是在发挥每个成员能量的同时,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组织效用大于个人效用总和。“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的氛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机关文化对组织氛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学者江本胜有一本畅销书叫做《谁知道答案》,描述了水分子在听取不同感情色彩音乐或话语的情况下,结晶之后呈现出的差异化形状。听到动听音乐或者感谢话语的水分子会结晶成美丽的花,听到侮辱字眼的水分子会结晶成愤怒或丑陋的图片。尽管这只是一个物理实验,但说明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生物个体的深刻影响。组织的氛围就是如此,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不但能实现和谐共处,减少内部消耗,更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以和为贵,但“和为贵”的背景是要承认个体的差异,组织内部要有强大的包容性,允许各种思维存在,允许各种观点碰撞,允许争论。“君子和而不同”,“和”不是要取代差异性,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性,寻找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理想追求,从而以此为基础创建良好的氛围,达到“和则一,一则多力”的效果。机关文化就是机关内部人的一种共识,是“和”的基础。

  团结和谐的氛围,还需要一定的制度约束。“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讲,“礼”以“和”为贵,是“和”的体现。制度化的“礼”与精神性的“和”,两者刚柔相济,不可或缺。如果事事循“礼”而不知尚“和”,便会“礼胜则离”,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反之,如果处处求“和”而没有“礼”的制度保障,则会失之于流。

  团结和谐的氛围需要将文化“外化于形”,也就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使组织内部的成员感受到这种团结和谐的氛围。笔者参与了三届监事会春节联欢晚会的有关组织工作,深刻体会到这种文化活动对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很有益处。专职监事是演员,监事会主席也是演员,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到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中设计的部分节目贴近生活,既表达了一部分人的心声甚至是怨言,也正面的引导了情绪,委领导与全体监事其乐融融的场面也成为每个人心底美好的记忆。自从监事会举办“春晚”以来,生活中的怨言少了,因为他们在舞台上有了“代言人”,而且这个“代言人”的话,领导也能听见,这对于构建团结和谐的监督工作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廉洁保护生产力:“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如果说前十二字都是为了产生生产力的话,那么“高效廉洁”特别是“廉洁”,则是为了给已经形成的生产力铸造一堵“防火墙”。“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健康成长的参天大树会因为蛀虫的增多而毁灭,坚固的城墙会因为缝隙的不断出现而坍塌。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约束组织内部的个体,使其不遭受腐败病毒的侵袭,减少或避免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廉政制度也创造了生产力。

  就本人而言,从加入国资委开始,就接受了良好的廉政教育,感受到了国资委机关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参与监事会工作,更是有原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制定的“六要六不”行为规范作为纪律红线。多年来,监事会每年都会召开专题会议,对照检查“六要六不”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委领导也会对大家的行权履职做出明确要求。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本人深刻感到,“六要六不”行为规范既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干部职工的保护伞。一个人的掉队,不仅是个人的损失,而且是组织整体的损失,甚至是一项事业的损失。“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廉政的文化能为我们提供一方净土,为国资监管工作提供强大的支撑。

  尾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如果说国资监管工作是国资委机关的形,那么这十六字的机关文化就是国资委机关的神。打造一个形神兼备的队伍,既要强筋壮骨,更要凝神聚力。黄帝内经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要全体国资人坚守机关文化,弘扬机关文化,我们的组织将因此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也将因此有强大的驱动力,先进的机关文化也必将在实践中持续产生监管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