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打不过什么龙:点击今日第743期:被标上“卑贱”符号的底层群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53:55

几位民工到西安某公园休息,没想到被撵了出来,公园保安称是因为农民工形象不好、素质低。而在福州,一位农民工乘公交车时怕弄脏座椅而坐在台阶上;阶层固化之下社会底层遭受的歧视和排斥几乎无所不在,但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歧视和排斥几乎是系统性和制度性的。歧视和排斥社会底层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心理,以至于成为一些底层社会成员的"自觉"。[新闻回看]
转发至:
这个社会阶层本来就在固化
草根失去机会和希望,滋生社会动荡因素
比阶层固化更可畏是阶层形象和心理的固化
部分人渐渐自我认可一些符号,与社会疏远
社会底层被合理化、边缘化,变成天经地义的受助者
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始终扮演着被救助、被管理的角色

这个社会阶层本来就在固化
——草根失去机会和希望,滋生社会动荡因素
个人努力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其社会地位,也与制度有关。“先赋性因素”(权力、身份、财产等的继承)起作用太大的社会,是一个封闭性社会。“后致性因素”(后天的努力)起作用大的社会才是开放性社会。两种制度相比,前者是落后的,是改革的对象。
阶层流动: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在一个充分竞争和流动通畅的社会,出现"穷二代"和"富二代"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以美国为例,美国梦是一个被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被称为立国之本,幅度巨大的社会阶级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特征。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每个人通过奋斗都可以成为美国总统。美国社会的维持动力是他们的立法,上下层人民纵向流动的通道是通过立法建立的。
什么是阶层固化:草根失去机会和希望
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被称为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称为阶层固化。社会流动通畅使处于底层的人们有进入上层的机会,有希望,有盼头,因而化解阶层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但是阶层一旦固化,阶层流动就会迟缓甚至迟滞,就容易导致阶层之间的共识断裂,社会流动陷入凝滞化,长久下去社会便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共识破裂,容易导致社会情绪日益激化。为此,就需要让草根拥有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阶层固化容易滋生社会动荡因素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终身不变的,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不是世世代代不变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动称为"阶层流动"。人们都希望向上流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社会流动通畅使处于底层的人们有进入上层的机会,有希望,有盼头,因而化解阶层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如果下层的人们看不到上升的希望,不满情绪就会增加,就会产生一种社会张力,张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社会震荡。而今中国阶层固化的张力正在增大。
我们的社会阶层正在固化
经济学家王小鲁曾提出:中国的"新底层社会"正在形成并走向刚化。所谓"新底层社会",包括失地农民、被拆迁的城市居民以及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还有因为高房价坠落的"城市中产"、未被利益集团吸纳的知识分子,加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组成庞大而复杂的底层社会,并且正逐渐走向刚化。所谓的新底层社会,其实就是无数草根,新底层社会的形成,意味着贫富在代际传递,社会阶层走向固化。[详细]
比阶层固化更可畏是阶层形象和心理的固化
——部分人渐渐自我认可一些符号,与社会疏远

社会底层遭受的歧视和排斥几乎无所不在。比如,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资源的分配,对他们有所区别;比如公园、图书馆、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对他们不大欢迎,哪怕这些场所是免费的,宣称向所有人开放;在社会交往中,他们也常常遭到嫌弃与厌恶。令人不安的是,这种歧视和排斥几乎是系统性和制度性的。歧视和排斥社会底层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心理,以致成为一些底层社会成员的“自觉”。
底层民众生活现实被转换成价值判断
缺乏教育或者没有受过教育,被天然等同于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而贫穷则被视为耻辱,是个人失败的证明,道理似乎简单:社会给了你机会,你没有能实现"上升",那就是个人的无能和失败。与这一种状况相对的是,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成功学》,无不在宣扬只有坐拥财富、成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在制度层面上,社会底层在各种资源与机会的配置制度中处于劣势甚至出局的地位,尤其在收入分配、子女教育等方面明显不利,向上的社会流动也越来越困难。[详细]
底层民众被标上“卑贱”符号
8月27日一早,陕西几位农民工到西安木塔寨附近的永阳公园歇脚,没想到被保安给撵出来了。永阳公园属于免费公园,农民工为什么不能进?面对记者询问,公园保安的回答可归为三条理由:第一,农民工会产生垃圾;第二,农民工在公园内"搞破坏",损坏园区设施;第三,民工形象不好,来了鞋一脱,包一放在那一躺,光膀子下湖形象不好。尽管政府、媒体、社会为消除身份差别,善待农民工作出许多努力。但民工等社会底层被标上的"卑贱"符号一直就不曾去掉。[详细]
部分人渐渐自我认可“卑贱”符号,主动与社会疏远
上海82路公交车,一位辛苦捡纸板与塑料瓶的老人,带着几大包物品登上公交车后,遭到男乘客的侮辱和司乘人员的驱赶,"捡垃圾的怎么好上来的,拿下去,拿下去"。同样是在公交车上,"一张一位不想弄脏座椅的民工兄弟"的照片在网上热传,照片中,一位民工坐在公交车座椅下方的台阶上,将空空的座位留给其他乘客,据网友描述,这位民工兄弟是不想把公交座椅弄脏。在长期被标上"贱民"之后,这些社会底层百姓正默默的承认这些符号,主动与社会疏远着……[详细]

社会底层被合理化、边缘化,变成天经地义的受助者
——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始终扮演着被救助、被管理的角色
当一个阶层被赋予特定的符号、形象,它就被从另一个群体中剥离开来。农民工等底层群体并没被遗忘,而是以被救助者、弱势群体的身份出现,在这种身份不仅停留在政府的公文中,而是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时候,他们的地位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的合理化、边缘化,变成了天经地义的受助者。
他们总是以被救助者、“弱势群体”的身份出现
正如"让讨薪不再艰难"的名字是一个省略了"主语"和"宾语"的祈使句,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我们让他们讨薪不再艰难",农民工与其说是缺席的在场,不如说是在场的缺席。他们出现在电视机的舞台上、媒体的版面上或者微博上,但他们只充当着一个功能就是被救助、被捐款的对象,是完全被动的主体。话语权完全掌握在"施救者"的手里,被帮助者被当做弱势群体这一整体人群的代表者,能做到就是展现甚至表演自己的悲剧,博取慈善的眼泪。
“弱势”概念掩饰了弱势的原因
如农民工被称为弱势群体一样,一方面承认他们是社会"弱势",与残疾人、智障者等因身体"自然"原因而弱势的群体一样,从而掩饰了他们之所以弱势的社会原因;另一方面又因他们是弱势所以需要得到救助,这就把他们成为弱势群体的问题被有效地转移为如何帮助弱势的议题,从而不用追问他们为什么会处在底层或弱势的状态。"弱势群体"这个社会学的命名在彰显他们的社会处境的同时又把这种处境合理化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志愿者、爱心大使、慈善事业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有效的和谐之音。
反复的身份认证:始终被排除在外的底层群体
正如中国城乡间的巨大差距一样,以农民等代表的所谓"弱势群体"与主流社会间的距离从来就未曾弥合。在被标上诸多标签之后,他们成了边缘化的群体,继而是自觉、自发的对自己身份、社会地位的认同,从而更加固化这种阶级形象。"阶层固化--社会标签--自我认同--加深阶层固化",如此循环往复之中,一个阶层被越来越远的从本来是个整体的社会中隔离开来。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失去应有社会位置,始终扮演着被救助者、被管理者的角色。[详细]
中国需要正视社会底层及其社会生活处境,他们不应该被排除在社会之外,他们应该获得应有的社会关注和社会位置。检视一个社会的文明公正的程度,社会底层的境遇往往是衡量的标尺之一,社会底层也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个社会无疑是文明和公正的。中国社会需要消除对社会底层系统性的、制度性的歧视和排斥,以切实有效的措施让社会底层共享发展成果,让他们重获尊严感、幸福感,进而成为有归属感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