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金木研r18:点击今日第647期:农村信用社到底是个什么组织-搜狐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44:12
农信社的“前世”
——农信社到底是个神马?

农村信用合作社,听着这名字似乎都能感受到它扑面而来的朴实的气息,凡是和农村农业挂钩的,我们总是有弱势关怀的心态。但是今天看到信用社“一年收入能够达到30多万元,15天年休假工资多达6万元”工资单的时候大家都不淡定了。
★建立之初:农村信用社声称服务农民
不管你查询什么百科,对农信社的定义都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解放初期到一九五八年,当时根据中央政府要推行合作化运动的指示,在全国广大农村推行“三大合作”即: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
第二阶段: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以及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的干部队伍、资金和业务受到严重的损害和损失。
第三阶段: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三年,文化大革命以后,国家决定,把农村信用社交给国家银行管理,首先交给人民银行管理,后来交给农业银行管理,使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的基地单位。当时,虽然在国家银行领导下,信用社的业务得到一些恢复,但是,由于国家银行管得过多,管得过死,使信用社丧失了自主权,而成为银行的附属,走上官办的道路。
第四阶段:从一九八三年一九九六年,一九八三年国务院105号文件明确规定,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合作金融组织。这以后,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在农业银行的领导下,有了一定初步改革,信用社当时也都搞了一些民主管理形式,业务也得到了一些发展,内部管理也都有一定的加强。但是,信用社在农业银行领导下的改革不彻底,合作制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民主管理很多地方流于形式。
第五阶段:从一九九六年到现在,根据国发1996第三十三号《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
 
农信社的今生
——如今的大多农信社,基本上是政府控股或者本社员工自己入股

前不久江西省鄱阳县农信社爆出鄱阳县财政局的一个小小股长5年内通过与农信社工作人员勾结,暗箱操作转走了9400万元支农专项财政资金的“丑闻”;现在又曝光出“史上最牛工资单”的事件。这如果农村信用社如果都坚持向“三农”服务,怎么也不可能出现如此高的利润,那现在的农信社是怎么了呢?
★农信社说自己还真不是银行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但是按理说信用社业务范围一般是向农村、城镇人口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品种如“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存贷款业务。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放款渠道,现在和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区别。
★农信社资金怎么来的?
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经营,并对社员负责。其最高权利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留存的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起初主要发放短期生产生活贷款和消费贷款,后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放款渠道。
★农信社的“利润”从何而来?
如今的大多数农信社,哪里有什么“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入股”,基本上就是政府控股或者本社员工自己入股。得到国家经营金融事业的许可;名义上为“农村”与“农民”服务,实际上手伸得老长,还享受国家各种政策优惠。
★按规定农信社的钱用到哪里去?
按照规定:由于业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因此业务手续简便灵活。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农信社到底服务了谁?
——口口生生说服务农民,可丑闻怎么这么多?
近年来,乡镇信用社频频爆出丑闻:09年春天,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信用社千万元存款失踪;几个月后,该市保德县信用联社1000多万元被营业部副主任卷走,至今未归案;一个小小的农信社怎么就能被人卷走如此多的钱?农信社又是如何被搬空的?
 
★信用社只需要一人说了算?
尽管名义上有层层监管,但基层信用社权力很大。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被牢牢把握在上级手中,每一个级别的银行能向外放贷多少是有明确界定的。但信用社由于是独立法人,放贷多少取决于自己吸收存款数的规模,不需要像商业银行那样层层授权。一个信用社钱财被亏空的案例曝光:按照规定,金库钥匙由会计和出纳两人分别保管,但该社营业部副主任杨福生兼任会计,出纳的钥匙长期放在杨福生处;会计总账、出纳现金账、库存现金账应该由3个人分别记录和保管,实际上也是由杨福生一人专权。所以,杨随时“想取多少款就取多少款,想填多少账就填多少账”。多年来账实不符,上级部门在查账时都没能查出问题,以至于1000多万元陆续被杨福生支取用来炒股、赌博,最后案发时携50多万元潜逃,至今逍遥法外。
★农信社成了四不像:自负盈亏,风险极高
“在不断更迭的过程中,农信社成了四不像。先是原先纯互助合作形式下的民主决策程序被废,接着是当爹的(农业银行)突然撒手不管,自己雇下的爹(上一级信用联社)又长期不好意思对花钱奉养自己的儿子下重手——越是高层的信用联社,越没有自己的经营机构,其全部收益主要来源于收缴下级的管理费。”一位农村信用社系统高层稽核人员告诉记者,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基层信用社才会长期成为脱缰野马,至今积重难返。 内部体制本没有完全理顺,但农信社却被赋予了诸多的政策职能,如“一农服务三农”。从商业的角度看,政策要求农信社服务的三农及中小企业本就风险极高,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这一年歉收了,跟谁要钱去?”农民房屋抵押基本不起作用,信用社回收也难像城市房产拍卖。

从农信社到商行
——定位明个确,拒绝挂羊头卖狗肉
要解开“史上最牛工资单”的死结,还是先得将农信社“剥皮”,桥归桥、路归路。倘若还是要继续披着农信社的“外衣”,继续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那么就回归到农民自助的组织,农民入股、农民自主管理,主要业务范围仍然是为农民服务;如果不能做到上面的要求,那就脱去农信社的“外衣”,改变成为商业银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利润要上缴与分红,高管工资必须向社会公开和得到上级部门的监管,要承担所有垄断企业的义务。